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项目管理在"808"九寨沟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7年8月8日—2017年8月13日在我院骨科住院的地震病人8例采取项目管理救治模式,具体包括成立跨学科应急项目组;明确项目组成员救灾任务;实施双轨制工作模式,保障院内院外病人安全;重视过程管控,加强一线救援医务人员应急救治能力培训,保证工作的连续性与有效性。评价实施项目管理救治模式后院内地震伤员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满意度及医护人员应急救治能力。[结果]应用项目管理后,地震伤员未发生死亡,且未发生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骨科常见并发症。1例老年伤员在术后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经积极处置后治愈。住院满意度总分为(99.13±1.81)分,参与救护的30名骨科医护人员应急救治能力较参与前有所提高(P0.05)。[结论]项目管理有利于提高地震伤员救治水平与医务人员应急医疗业务能力,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本院地震伤员应急救援和护理管理进行分析,为提高基层综合医院地震应急救援及组织管理效能提供借鉴。方法成立紧急救治护理领导小组,设置地震专用病房,快速调配人力,充足物资准备,弹性实施护理干预,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多学科协作团队合作。结果共救治48例地震伤员,伤员无死亡,无一例并发症及医院内感染。结论医院建立高效快速的应急管理体系,实施集中救治和护理,在灾害医疗救治和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战创伤救护模式在大批量地震伤员分诊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批量地震伤员集中分诊救治的模式。方法将战创伤救护模式运用于大批量地震伤员的分诊救治实践。结果依托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参照战创伤救治模式组织实施成批伤员救治,保证了指挥协调通畅、分类预检及时、重伤救治有序、后送保障有力,充分发挥了军队医院应急机动、快速反应的优势。结论建立健全完善有效的平战时期战创伤救护模式,对应对突发灾难性事件大批量伤员的救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志愿者服务在地震成批伤员救治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震伤员救治中志愿者服务的特点,提出组织以医院护理志愿者为应急、社会志愿者为补充、最终以待就业和退休护理人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对其进行岗前基础培训、转运安置培训及跟班专业指导。此次志愿者服务由于组织、培训和管理得当有利,有效调动和保护了志愿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志愿者的作用,为批量伤员及时有效的救治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值得平时和战时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后,按应急预案的要求,我院立即展开紧张有序的地震伤员手术救治准备工作.针对大批量伤员手术特点和要求[1],快速抢运和准备大量的手术器械、用品等,有效保证了大批地震伤员手术救治的需要,为手术室在应急情况下做好器械工作流程的设置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芦山地震伤员的救治体会与经验教训,为以后救治伤员工作提供帮助。方法:总结芦山大地震中伤员救治过程,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地震伤员的科学救治流程可明显提高地震伤员的救治成功率,但在实际救援工作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值得深思。结论: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科学的预检分诊,先进设备,有效组织领导,志愿者参与,全社会总动员是提高地震伤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多科联合救护模式在九寨沟地震后大批量伤员集中快速收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8例九寨沟地震伤员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科联合救护模式,包括严密的组织管理、人力资源合理调配、物资准备及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并对伤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结果]通过多科联合救护方案的临床应用,所有伤员快速安全的转至病房,妥善安置,无一例发生差错事故、无一例感染、无一例病人发生并发症,病人情绪稳定。[结论]多科联合救护模式方案能快速、有效地接收地震后伤员,能最大限度保证伤员的安全,实行合理的救治,减轻灾后创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地震带医院常设应急救援队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方法 总结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常设应急救援队在5·12汶川地震灾害救援中各方面的作用.结果 本次地震中该院虽因灾损失严重,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和持续不断的余震中救治2000余人次,收治重灾区重危伤员1557人,安全转运844人次.其中医院常设应急救援队在震后早期的救援工作作用突出,在急救援队基础上成立临时指挥中心,以点带面推广原有应急救援机制到全院各科室,队员成为救援骨干成为有力的救援者和组织者,安定民心,保障了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结论 地震带公立医院常设应急救援队的建设和完善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救援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并分析喜马拉雅山地震带近10年内发生的大地震伤员的受伤类型及特点,为建立有效的地震医疗救援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经查阅文献与现场收集最近10年内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上大地震的特点及伤员的受伤类型,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伤员受伤特点及医疗救援关注点。[结果]近10年内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并造成人员伤亡的地震震级均在5. 7级及以上,地震伤员受伤类型以骨折、软组织挫裂伤、颅脑损伤及挤压综合征为主,地震伤员大都存在合并症。九寨沟地震主要为高处跌落物砸伤,其他地震伤员受伤的主要原因为建筑物倒塌压、埋及高处跌落伤。[结论]应根据地震特征、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及伤病员受伤类型进行预判,并采取恰当的、科学的医疗救援措施,防范次生灾害发生,将地震造成的影响减至最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芦山地震住院伤员伤情和转运方式,为救治大规模伤病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军卫一号”医院信息系统和自编“4·20四川芦山地震住院伤员调查表”,收集整理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芦山地震住院伤员资料。结果 全院累计收治65名地震伤员。主震时受伤共63人,占96.92%。被建筑倒塌等砸伤28名,占43.08%;逃生时跌碰伤23人,占35.38%;意外损伤14人,占21.54%。伤员救援方式:自救32人,占49.23%;互救23人,占35.38%;地方救援10人,占15.38%;军队救援34人,占52.31%。空中转运伤员26人,占44.83%。结论 为应对未来地震等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科学救治大规模伤员,应科学合理设置应急病区,广泛开展防震减灾教育,加强灾区自救互救,迅速派出救援医疗队并组织伤员空中转运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批收治骨科地震伤员的护理管理方法,提高护理管理效能。方法成立紧急救治领导小组,加强新扩充创伤病房的护理管理,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调整轮班制度,重视护理质量管理及感染控制等工作。结果对1410名地震伤员施行了紧急救治,无并发症及院内感染发生;护理文书书写优秀率达到99.96%;伤员对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分别为100.00%和99.78%。结论医院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在灾害医疗救援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震带医院常设应急救援队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方法总结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常设应急救援队在5·12汶川地震灾害救援中各方面的作用。结果本次地震中该院虽因灾损失严重,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和持续不断的余震中救治2000余人次,收治重灾区重危伤员1557人,安全转运844人次。其中医院常设应急救援队在震后早期的救援工作作用突出,在急救援队基础上成立临时指挥中心,以点带面推广原有应急救援机制到全院各科室,队员成为救援骨干成为有力的救援者和组织者,安定民心,保障了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结论地震带公立医院常设应急救援队的建设和完善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救援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区域性国家级医院在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20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党政领导准确定位医院作用,迅速确定医院地震医疗救援的“三中心”战略定位:即复杂危重伤员救治中心,灾区医院支援中心和省外医疗队后勤保障中心;强调集中指挥、授权管理和多部门协同合作。医院管理模式迅速从常态进入双轨制应急状态。科学合理配置和调动资源,满足随时变化的伤员抢救需求。根据地震伤员来院情况分为三个阶段,分期重点处置。依靠多学科合作,集结国内国际专家,加强了危重伤抢救力度,提高了救治水平。截至止6月2日,医院共接诊地震伤员2618例,住院1751例,其中危重伤员1135例,ICU收治127例,手术1239台,血液透析77例,住院死亡率低于0.7%。其间医院的常规医疗照常进行。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的伤员接诊处置与转出管理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作为四川省重症伤员集中收治医院,立即从常态转到双轨应急状态,充分调度人力、物力,扩大骨科床位至680张;按伤员伤情进程分期重点处理、优化地震伤员接诊处置流程,保证有效救治;建立地震伤员转出通道。截至2008年6月2日,医院共接诊地震伤员2618例,向就近基层医院转诊经治疗病情稳定的轻症伤员648例。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立即启动双轨制应急救治模式,及时有效救治在院危重病人和保障手术病人的医疗安全;启动重大灾害应急预案,安全疏散在院轻症病人,防止摔伤等意外发生;提高识别伤员或病人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开错刀、发错药、输错液;细化转出工作,安全转运伤员到省外、市内医院,防止发生医疗安全事件。  相似文献   

16.
5.12汶川大地震2196例住院伤员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医疗救援汶川地震伤员总体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突发应急预案机制,提高医疗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供依据。方法从医院信息研究所、病案科系统收集震后至9月23日收治地震伤员的相关资料,分析医院总体救治情况、地震伤员基本情况及死因。资料录入采用EXCEL表格,运用SPSS11.O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治地震伤员3856例,住院伤员2196例,其中住院死亡27例。地震当天入院伤员仅占住院伤员总数的8.9%,1周内为入院高峰(62.8%)。伤员来源最多为都江堰市、阿坝州和德阳市3地;其中死亡伤员主要来自都江堰市(11例)。结论特大自然灾害面前,医疗救治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对危重伤员的及时救治是提高救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伤员的紧急医疗分级救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5.12汶川地震伤员紧急医疗救援进行总结,分析讨论灾害发生时紧急医疗分级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2日至8月12日四川省地震医疗救治伤员资料和紧急医疗救援队资料。结果救援医疗队员在地震发生后迅速集结灾区,救治伤员达374640,其中住院治疗96540人,在灾害现场急救、各级医院院内救治、跨省病员转移、重症集中收治等不同阶段,采取有效的救治对策,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死亡率。结论5.12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工作主要以三级救治模式全面展开,一级救治是始动环节,二级救治是关键环节,三级救治是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总结汶川大地震后2周内参与德阳市人民医院医疗救援的志愿者组织管理工作,为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年5月12日至5月26日参与该院医疗救援志愿者的基本信息、工作流程、工作量、管理体系等资料,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医院医疗救援工作中志愿者组织管理的特点与效果。结果共有6838人次参与了志愿者工作,按其组织和管理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震后1天、震后2~3天及震后4~14天3个阶段。这些志愿者顺利协助医院完成了1870余名伤员的抢救、治疗和护理,441名伤员的分流转运和院内后勤保障、疫情防控、心理干预等工作。结论震后2周内不同阶段志愿者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不同,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对志愿者进行组织和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汶川地震后手术伤员的救治情况,提出应该建立一个手术室专业护理人才协作网络,将全国各医院护理急救独立应急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网络内成员协同应急的管理模式,在大型灾害紧急救援中达到减少中间环节、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缩短急救时间、提高伤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 .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岷县、漳县地震医疗救治工作。方法对甘肃省各市、县上报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医学救援数据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地震发生后,甘肃省卫生医疗系统迅速响应,启动应急预案,派出多批救治医疗队支援地震灾区。截至震后14天,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已完成4 377名地震伤员的救治工作,全面开展了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以及多批次心理干预工作。结论在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医疗救治中,甘肃省卫生医疗系统应急救治反应迅速、有效、有力,顺利完成了医学救援工作,完成了抗震救灾的第一阶段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