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永珍 《西部医学》2007,19(5):862-863,865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以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28例产妇(阴道分娩371例,剖宫产457例),剖宫产率的变化、相关因素及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等的关系。结果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首位,其次为胎儿窘迫、巨大儿、难产等。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产褥感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亦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结论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其并发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应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以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2000年至2005年在太钢总医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共3046例(阴道分娩1621例,剖宫产1425例).其中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之间分娩的828例产妇(阴道分娩371例,剖宫产457例),并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剖宫产率的变化、相关因素及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等的关系。结果: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首位,其次为胎儿窘迫、巨大儿、难产等。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高于后者。产褥感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亦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结论: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做好产前宣传教育、产程中陪伴护理等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我院5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对我院近5年来剖宫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2002年1月-2006年12月5年间剖宫产率分别为36.89%,41.46%,40.60%,31.38%,30.90%,剖宫产率先上升后下降,5年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剖宫产指征头盆不称、胎儿窘迫构成比下降(分别为P〈0.05、P〈0.01),剖宫产指征社会因素、瘢痕子宫构成比上升(P〈0.01),其中社会因素由第六位迅速上升至第一位。臀位,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其他因素为手术指征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社会因素的手术指征是阻碍降低剖宫产的一个重要因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加强医务人员的产科处理水平及阴道助产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大对孕产妇的宣教,提供有效的陪伴分娩和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4.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3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登淑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155-156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及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安全可行性。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38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经阴道分娩和采取剖宫产两种不同处理方式的母婴结局,并将其中剖宫产308例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308例进行比较。结果试产90例,成功72例,成功率80%。剖宫产308例,手术率81.05%,其中具有产科指征136例,孕妇及家属心理因素(社会因素)172例,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与直接剖宫产组比较,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1);发热率、新生儿体重低于剖宫产组(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再次剖宫产组与初次剖宫产组比较:近期并发症(产后出血、术中取头困难、新生儿窒息)均较对照组为高(P〈0.01或P〈0.05)。结论瘢痕子宫并非绝对剖宫产指征,只要符合阴道试产条件,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高芳 《当代医学》2011,17(16):93-94
目的 探讨剖宫产新儿生窒息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10年2月住院分娩的850例产妇临床资料.结果 分娩总数850例,其中剖宫产230例,剖宫产率27.06%.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9.13%,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03%.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 剖宫产存在的许多不安全因素,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危险性.应加强围产期母儿的监测,严格、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58例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峥 《甘肃医药》2011,(10):601-60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如何选择合理分娩方式,降低剖宫产率,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158例,比较阴道分娩和再次剖宫产分娩及对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8例中66例进行阴道试产,43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5.15%。剖宫产115例,剖宫产率72.78%。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对新生儿影响各项指标,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产妇产后出血量、产后发热、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指标比较,剖宫产组均较阴道分娩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史不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应结合前次剖宫产的指征、手术方式、术后情况,本次妊娠情况及B超监测伤口情况综合考虑,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可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金敏丽 《实用全科医学》2014,(10):1614-1616
目的通过对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合理选择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临床资料,分娩方式包括剖宫产及经阴道分娩,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分娩结局,并比较疤痕子宫阴道试产成功产妇与随机选取的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的分娩结果,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40例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为77.77%(28/36),再次剖宫产率为80.00%(112/140);再次剖宫产组出血量为(421.5±92.8)ml,明显多于阴道分娩组的(201.4±48.7)ml,产褥病率[16.96%(19/112)]及住院天数[(7.1±0.6)d]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的3.57%(1/28)、(3.9±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时出血量、产褥病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住院天数等指标在28例疤痕子宫经阴道分娩成功者与同期随机选取的140例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的选择,在严格掌握经阴道分娩指征且密切监测产程的前提下,经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高龄初产妇6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指征。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673例高龄初产妇(高龄组)及同期同等数量年轻初产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高龄组妊娠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初产妇中,剖宫产率明显高于非高龄初产妇。在无明显剖宫产指征情况下,应阴道试产,一般能经阴道分娩且不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我院近年住院分娩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9年—2010年我院住院分娩状况,降低剖宫产率。方法按产妇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分娩和经阴道分娩,对2009年—2010年我院住院分娩状况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2010年住院分娩剖宫产率为44.95%(801/1 782),其中,2009年住院分娩剖宫产率为49.22%(381/774);2010年剖宫产率为41.67%(420/1 008),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5,P〈0.05)。结论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自愿行阴道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孕妇183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剖宫产的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164例为对照组,对阴道分娩情况、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住院天数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阴道分娩组183例孕妇中试产成功148例(81.0%),其中阴道助产65例(43.9%),在试产中要求再次剖宫产(无手术指征)者17例,出现新的手术指征急诊手术18例,无先兆子宫破裂及子宫破裂发生,无母婴并发症出现。阴道分娩组的产后出血量小于剖宫产组,住院天数少于剖宫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剖宫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2组间新生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孕妇严格掌握阴道试产指征,产程中严密观察,正确处理,阴道试产成功率高,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住院天数及产后出血,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剖宫产分娩与新生儿疾病发生是否存在关联,为预防新生儿疾病的发生和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病历管理系统,选择2004年1月—2013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以患有某种新生儿疾病的新生儿为病例组,不患有该种疾病的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剖宫产率是否存在差异。分析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产妇年龄、新生儿性别、剖宫产指征等因素对两者关联的影响。结果 59.3%(2 035/3 432)的产妇分娩方式为剖宫产,54.7%(1 876例)的产妇具有剖宫产指征;40.7%(1 397例)的产妇为阴道分娩。阴道分娩者和剖宫产者年龄、入院待产时间、是否实施抢救、剖宫产指征、住院时间、分娩总费用、分娩护理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新生儿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肺部疾病〔OR=1.48,95%CI(1.03,2.11),P=0.03〕、新生儿窒息〔OR=0.37,95%CI(0.29,0.47),P<0.01〕、低体质量儿〔OR=1.56,95%CI(1.09,2.23),P=0.02〕、早产儿〔OR=2.21,95%CI(1.97,2.61),P<0.01〕和低体质量早产儿〔OR=3.00,95%CI(1.98,4.56),P<0.01〕与剖宫产分娩存在关联,而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OR=1.64,95%CI(0.83,3.24),P=0.16〕和新生儿败血症〔OR=0.69,95%CI(0.91,3.69),P=0.28〕与剖宫产分娩无关。结论 剖宫产分娩可能增加新生儿罹患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而与消化系统疾病发生无关。低体质量儿、早产儿和低体质量早产儿更容易选择剖宫产,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李浩生  林静吟 《广东医学》2000,21(11):966-967
目的 探讨无医学指征剖宫产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 对85例无医学指征要求剖宫产结束分娩产妇及家属进行有关产程、分娩过程、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情况等知识进行多次宣都,按其主观愿望分为阴道试产组与直接剖宫产组(拒绝试产组),比较其新生儿出生时窒息情况。结果 55例产妇改变看法选择了阴道试产,试产组中20例在试产中出现分娩因素异常而改为剖宫产。阴道试产组中阴道产组、剖宫产组、直接剖宫产组、正常顺产对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会因素剖宫产对产妇及其新生儿健康的影响,为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提供参考。方法以巢式病例对照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社会因素剖宫产与正常阴道分娩产妇及其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剖宫产率为45.6%(8 465/18 560),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为12.97%(1 098/8 465),社会因素剖宫产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社会因素剖宫产组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产后感染率、规律产检比例、教育程度、孕早期BMI指数均高于正常阴道分娩组(P0.01)。社会因素剖宫产新生儿感染发病率较对照组高。结论无医学指征的剖宫产不利于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需严格控制剖宫产术指征,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不同分娩方式的2 16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剖宫产与阴道分娩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等及两组产妇并发症的情况,同时分析剖宫产的指征,比较有指征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剖宫产1291例,剖宫产率59.63%;其中以社会因素为剖宫产的占剖宫产总数的35.9%,剖宫产后再次妊娠至孕足月后大多选择剖宫产,占剖宫产总数的14.7%。社会因素剖宫产与有指征剖宫产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新生儿体质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Apgar评分<7分、围产儿死亡及新生儿产伤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较阴道分娩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剖宫产率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围产儿并发症及新生儿病率并未见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较阴道分娩为高,故降低剖宫产率是完全必要的;通过社会宣传及转变产科医生行医观念,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降低剖宫产率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陶红 《中外医疗》2014,(22):69-70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2009年—2013年该院剖宫产率和指征。方法将该院从2009年—2013年共有15 639例分娩产妇,剖宫产为11 500例,针对各项指征的合理性,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结果 2009年剖宫产率为75.4%,显著高于2013年的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疤痕子宫和社会因素、其他病理因素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该院采取分娩镇痛,增强产妇信心、可降低因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也能减少因远期"疤痕子宫"导致的剖宫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近5年的住院分娩总人数,剖宫产数,剖宫产指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住院分娩总人数1896例,剖宫产术1000例,剖宫产率为52.74%。剖宫产指征顺位前7位依次为头盆不称(38.9%),胎儿窘迫(18.3%),胎位异常(13.2%),无指征剖宫产(12.3%),瘢痕子宫(9.6%),妊娠并发症(4.5%),妊娠合并症(3.2%)。结论①加强和完善健康教育,提高民众对分娩的正确认识,宣传阴道分娩的优点。②规范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质量。③加强医患沟通,推广产科新技术。④社会共同参与,为产科医生创造安全的医疗环境,降低人为因素引起的高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儿脐带绕颈与产妇分娩方式、围产儿并发症的关系,以此严格掌握分娩方式,从而降低临床剖宫产率。方法对280例头位妊娠脐带绕颈的孕妇分娩进行观察,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时经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新生儿影响进行比较。结果头位脐带绕颈有65.5%经阴道顺利分娩。当孕妇在产程中出现胎儿窘迫,剖宫产比经阴道分娩对新生儿的影响小。结论单纯头位脐带绕颈,无其他剖宫产指征,应在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出现胎儿窘迫时应及时手术,会明显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病残率。  相似文献   

18.
临产后剖宫产是常见的,大多是在阴道试产过程中山现了明显剖宫产指征,不能经阴道分娩者。本文就786例不同产程中具有基本相同的手术指征进行相同术式并比较。 资料与方法一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1年12月-2003年12月产科住院产妇,进入不同产程后有明显剖宫产指征者786例,于第一产程行剖宫产术423例(A组),第二产程内行剖宫产者363例(B组),两组孕周、年龄、胎次、手术指征基本相同,麻醉方法、手术方式相同,只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头位脐带绕颈时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65例头位妊娠脐带绕颈的孕妇分娩进行观察,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时经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新生儿影响进行比较.结果 头位脐带绕颈有50.3%经阴道顺利分娩.当孕妇在产程中出现胎儿窘迫,剖宫产比经阴道分娩对新生儿的影响小.结论 单纯头位脐带绕颈,无其他剖宫产指征,应在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出现胎儿窘迫时应及时手术,会明显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病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腔阻滞(CSEA)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CSEA无痛分娩产妇124例(观察组),无镇痛分娩产妇136例(对照组),观察2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阴道出血量、异常分娩指征、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均长于对照组(P〈0.01);2组第三产程时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阴道器械助产率及缩宫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阴道器械助产指征:观察组宫缩乏力、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指征:2组在胎儿窘迫、头盆不称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其他指征方面则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腔阻滞可使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延长、剖宫产率降低、阴道器械助率增加,但不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