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尤其是经股动脉穿刺的患者,为了防止股动脉穿刺处出血,往往需绝对卧床12—24h。术后医护人员需要定时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患者需要使用便盆或尿壶床上解尿,传统的病员裤穿脱很不方便,频繁穿脱易致伤口渗血或出血,也不利于治疗护理等操作,因此,术后常规给患者脱掉裤子,使患者尴尬,不能有效保护患者的隐私。为了避免以上弊端,笔者设计了一款改良式开叉病员裤应用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股动脉穿刺处加压包扎和病人卧床的最佳时间。[方法]将323例行无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在指压股动脉穿刺部位10min~15min后,以无菌纱布覆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再以1kg砂袋压迫伤口,加压包扎时间分别为6h、3h和2h,之后去除砂袋、拆除弹力绷带,病人即可下地活动。[结果]C组病人腰背部疼痛、术侧肢体麻木不适感较A组明显减少(P〈0.001),下床排尿的舒适度较A组、B组增加(P〈0.001),而3组间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加压包扎2h即可达到止血目的,之后下地活动可明显增加病人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3.
冠脉介入术是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术后为了预防血容量的不足,促进造影剂的排出,减少对肾脏损伤,医护人员常鼓励患者多饮水。但经股动脉穿刺的患者术后要求取平卧位绝对休息,且术侧下肢制动12h。病人由于身体的限制,需他人用汤匙或吸管饮水,临床上发现以下弊端:(1)饮水时患者易发生呛咳,剧烈呛咳使腹压增高导致穿刺处出血。(2)患者要配合饮水,导致术侧下肢的移动。(3)饮水时水溢出而淋湿被子、枕头,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和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之一。介入治疗中常选用股动脉作为穿刺部位,由于动脉压力高,不易止血,且病人术前常规运用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或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可诱发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出血,因此术后穿刺处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穿刺点出血、血肿及血栓形成,如对其处理不当,可造成有效循环血量下降,  相似文献   

5.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两种止血方法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Campau^[1]首先报道了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近年来这项技术在我国已普遍开展^[2,3]。经桡动脉行穿刺损伤小,术后病人即可恢复活动,无体位限制,与穿刺股动脉相比并发症未见增多,可缩短住院时间、节省费用,现在已广泛应用。穿刺部位的止血是护理重点之一,传统的自粘弹性绷带包扎,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在临床上广泛开展的一种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操作方便、快捷,为了防止术后穿刺部位出血,目前止血的方法有人工压迫、机械压迫及缝合3种,而其中人工压迫仍是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止血方法。因弹力绷带具有粘贴牢固,松紧适宜,透气性能好,抗过敏及力度均匀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和治疗冠心病最直观可靠的检查方法,被称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经股动脉穿刺的造影术术后患者,需绝对平卧12h,以防止穿刺处伤口出血,造成皮下血肿或形成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长时间的制动造成患者腰背部酸痛难忍,降低舒适度并影响休息。笔者自制袖带式充气腰垫,在缓解以上症状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选择性冠脉造影术(SCA)及冠脉支架(STEVT)植入术是当前心血管疾病介入检查和治疗的常用技术,但术后最易出现穿刺点出血和局部血肿。据文献报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5%,69%的出血并发症位于股动脉穿刺部位。为防止出血、血肿形成,穿刺点加压包扎,砂袋持续压迫8h,术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和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之一.介入治疗中常选用股动脉作为穿刺部位,由于动脉压力高,不易止血,且病人术前常规运用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或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可诱发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出血,因此术后穿刺处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穿刺点出血、血肿及血栓形成,如对其处理不当,可造成有效循环血量下降,严重时危及生命.我院自2008年起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带压迫股动脉穿刺点,减少了术后穿刺点出血、血肿、排尿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2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15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实验组患者则为经桡动脉穿刺者。比较经2种途径的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的效果优于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11.
为了预防PTCA支架术后迟发性股动脉穿刺处出血的发生,本研究对2004年8月-2006年2月住院行TPCA支架术后3d局部出现重度出血患者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查闲相关文献得知,术后出现股动脉穿刺局部渗血、血肿者并不少见,多数出血发生在术后24h内,73.33%患者发生在拔除鞘管后的前3h,强调前期严密观察。本文报道2例支架术后迟发性重度出血患者,对出血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处理方法及预防出血的护理措施,以利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经皮穿刺技术穿刺股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已成为目前常用的一种临床操作技术。但术后最易出现穿刺点出血和局部血肿并发症,据文献报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5%,69%的出血并发症位于股动脉穿刺部位。为防止出血、血肿形成,穿刺点需加压包扎,砂袋持续压迫8h,术后常规平卧位并术侧肢体制动24h、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需平卧位卧床48h,术侧肢体制动24h,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为促进造影剂的排出,嘱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缩短无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的安全性和提高术后舒适度的可行性。方法 将无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90例设为观察组,术后股动脉加压包扎和卧床制动2h。将小剂量肝素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512例设为对照组,术后股动脉加压包扎6h,卧床制动12h。比较2组患者术后24h内股动脉穿刺处出血、血肿发生率和舒适度、排尿情况。结果 (1)2组患者术后股动脉穿刺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观察组术后患者腰背部疼痛、术肢麻木不适、失眠、焦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3)观察组患者术后排尿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无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术后2h下床活动是安全可行的.并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3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105例,观察组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途径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穿刺部位出血情况、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一次动脉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出血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无一例发生死亡、紧急冠状动脉闭塞行旁路血管移植术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后桡动脉搏动良好,无局部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和穿刺侧肢体制动的最佳时间。[方法]将200例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并无严重并发症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砂袋压迫穿刺点4h~6h,6h后穿刺侧肢体可以左右旋转.小腿自由屈伸或取对侧卧位。如果病人不习惯平卧位排尿可以变换体位甚至下床排尿,12h后可以下床自由活动。[结果]两组病人伤口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排尿困难、睡眠障碍、腰酸背痛、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术后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减少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和卧床时间,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减轻DSA化疗后并发症及病人不适感,探讨DSA化疗后术肢制动时间与股动脉穿刺出血的关系。方法:对240例次行DSA化疗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术后穿刺处绷带加压包扎24 h、砂袋压迫6 h、下肢制动6~12 h后病人可轻微活动。对照组采取穿刺处绷带包扎后绝对卧床24 h、下肢直伸制动、砂袋压迫6 h。对PT、APTT、TT、PLT、BP指标进行观察分析,对术后出现穿刺处出血、术肢麻木、腰背酸痛、尿潴留进行总结对照。结果:二组病人术后穿刺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x2=0.696 P>0.05,而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无凝血机制障碍、无高血压及单侧股动脉无反复穿刺者,术后术肢制动6~12 h即可达到止血目的。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在临床上广泛开展的一种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操作方便、快捷,为了防止术后穿刺部位出血,目前止血的方法有人工压迫、机械压迫及缝合3种,而其中人工压迫仍是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上升,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及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具有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小,治疗效果好,痛苦小的优点,已被患者广泛接受,术后患者常因肢体制动、平卧所致排尿姿势的改变,担心穿刺处出血,不习惯他人在场的情况下排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因冠心病而死亡的占其死亡总数的50%左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穿刺途径常经股动脉穿刺,但临床上不断出现并发症。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和器材的改进,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已逐步应用,避免了经股动脉穿刺及术后长时间卧床引起的多种并发症。现对2002年1月~2004年4月在我院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进行临床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及对机体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24例行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12例,拔鞘管后6h即开始下床活动;对照组112例,术后24h开始活动。对两组病人术后不同下床活动时间与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发生率、腰背酸痛、术肢麻木、排尿困难、食欲下降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不同下床活动时间,两组病人的股动脉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病人在腰背酸痛、术肢麻木、排尿困难、食欲下降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6h开始下床活动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