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HBsAg阳性孕妇血清乙肝病毒含量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中HBV含量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孕妇及新生儿外周血HBsAg、HBeAg;FQ-PCR对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166例新生儿中有28例发生HBV宫内感染(16.87%);在HBV宫内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孕妇HBVDNA暴露、各级病毒载量与HBV宫内感染趋势χ2检验差异为有统计学意义;HBVDNA?156copies/ml为HBV宫内感染最佳临界预测值,它的敏感度为81.80%,特异度为72.10%,阳性预测值为37.10%,阴性预测值为95.19%。结论孕妇外周血HBVDNA阳性不仅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且随着孕妇血中乙肝病毒含量的增高,其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危险性呈现增高趋势;孕妇血HBVDNA156copies/ml为HBV宫内感染最佳临界预测值,孕妇血清中HBVDNA水平对于预测新生儿HBV宫内感染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HBV宫内传播的细胞分子机制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将 12 3例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按发生和未发生HBV宫内感染进行分组。用巢式PCR和选择性PCR法分别对 12 3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HBVDNA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孕妇血清及外周血PBMC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 3 0 9%和 30 0 8% ,新生儿血清、PBMC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 19 5 1%和 2 6 0 2 %。而且HBsAg阳性孕妇PBMCHBVDNA与血清HBVDNA无关联 (χ2 =1 4 7,P =0 2 3) ;新生儿PBMCHBVDNA与血清HBVDNA无关联 (χ2 =0 83,P =0 36 ) ;HBsAg阳性孕妇血清HBVDNA与新生儿血清HBVDNA有关联 (χ2 =4 5 8,P =0 0 3) ,而与新生儿PBMCHBVDNA无关联 (χ2 =0 2 5 ,P =0 6 2 ) ;HBsAg阳性孕妇PBMCHBVDNA与新生儿PBMCHBVDNA显著相关 (χ2 =2 1 6 1,P =0 0 1) ,也与新生儿HBV宫内感染显著相关 (χ2 =12 86 ,P <0 0 1)。结论 :HBV通过胎盘导致胎儿宫内感染的传播途径可通过血清直接传播 ,也可通过PBMC介导。PBMC介导的HBV宫内传播较隐匿 ,孕妇PBMCHBVDNA阳性也是HBV宫内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母亲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感染对围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母亲HBV感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HBV宫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套式多聚酶链反应(nPCR)法分别检测41例HBsAg阳性、12例HBsAg阴性而其他标志物阳性和16例乙肝血清标志物全部阴性的孕产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BVDNA。结果HBsAg阳性产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BVDNA阳性率为31.7%(13/4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感染率与血清HBeAg和HBVDNA的状态及水平无关(P>0.05);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DNA阳性率在母亲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DNA均阳性组显著高于仅血清阳性组;母亲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DNA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1例母亲血清HBVDNA阴性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DNA阳性,其新生儿血清中检出HBVDNA。结论母亲HBV感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有可能作为载体导致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失败原因。方法:选择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DNA阳性孕妇218例,检测孕妇分娩前HBVDNA,新生儿(出生24h内且未进行阻断前)、7月龄及1岁时婴儿的HBsAg、抗HBs;所有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在三角肌注射HBIG200IU,同时在大腿前部外侧肌内注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0μg,2周再注射同等剂量的HBIG,1、6月时分别注射同等剂量的乙肝疫苗。结果:孕妇分娩前血清HBVDNA含量>1×106copies/ml组7月龄、1岁时HBsAg阳性率分别为18.12%、19.38%,HBVDNA含量<1×106copies/mi组为7.50%、7.25%(P<0.05)。注射HBIG及乙肝疫苗后,宫内感染组7月龄、1岁时HBsAg阳性率分别为75.00%、74.19%,非宫内感染组为3.76%、4.19%(P<0.01)。结论:宫内感染及孕妇分娩前血清HBVDNA含量高是HBV母婴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采取综合措施可提高母婴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孕妇分娩方式与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HBsAg阳性孕妇分娩方式等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和新生儿出生24h内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母亲和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含量.结果新生儿HBsAg阳性者101例,HBVDNA阳性者30例,二者任一项阳性者113例,宫内感染率为9.5%(113/1 191);孕妇分娩时选择阴道产582例,剖宫产609例,2组宫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8.563,P=0.001);孕妇血清HBeAg和HBV DNA均阴性、HBeAg阳性而HBV DNA阴性、HBeAg和HBV DNA均阳性时,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382、4.919、5.364,均P<0.05);HBsAg阳性孕妇HBV DNA含量≤103和105 ~ 107 copies/mL时的分娩方式与宫内感染均有关(x2值分别为10.777、8.450,均P<0.05).结论分娩方式与新生儿HBV宫内感染有关,HBsAg阳性孕妇选择剖宫产可能有利于降低HBV宫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宫内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程度和宫内感染的关系,评价E抗原定量检测在研究宫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CL201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对69例携带HBV的孕妇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血进行E抗原定量检测,同时用ELISA方法测定乙型肝炎标志物及用PCR技术检测HBVDNA,所有新生儿随访一年。结果:在69例被检者中,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32例,E抗原均>1U/ml,HBVDNA均为105拷贝/ml或以上,宫内感染率62·50%。而HBsAg阳性和HBeAb或HBcAb阳性的孕妇,E抗原均<1U/ml,HBVDNA有2例<103拷贝/ml,21例为104拷贝/ml,14例为105拷贝/ml或以上,宫内感染率为13·51%(χ2=85·93,P<0·001)。孕妇E抗原>1U/ml,HBsAg、HBeAg双阳性和或HBVDNA高含量是宫内感染HBV的高危因素。结论:测定E抗原含量用以诊断及评价宫内感染具有灵敏、可靠、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其在HBV宫内感染中的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ISH)和原位PCR(IS PCR)法对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PBMC进行HBV DNA检测.用随机引物法进行地高辛-HBVDNA探针的标记和定量.结果ISH及IS PCR检测PBMC HBV DNA,探针浓度以0.6μg/ml、蛋白酶K浓度以10μg/ml、IS PCR以20个循环数为佳.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中,血清HBsAg、HBVDNA均阳性者有72.73%PBMC HBV DNA阳性;HBsAg阴性、HBV DNA阳性者中,有65.91%PBMC HBV DNA阳性;血清HBsAg、HBV DNA均阴性者中,仍有15.79%PBMC中HBV DNA阳性.结论IS PCR检测对低丰度PBMC HBV DNA具有细胞内定性和定位的特点.血清HBV DNA阳性新生儿多数可检出PBMC HBV DNA,而血清HBV DNA阴性新生儿也可呈PBMC HBV DNA阳性.提示PBMC HBV感染应作为HBV宫内感染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母血HBV DNA含量与新生儿HBV感染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孕妇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及细胞转运与新生儿HBV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HBsAg阳性孕妇血清HBV DNA;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及半巢式PCR技术扩增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外周血中母亲DNA,通过检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M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等位基因确定母-胎细胞转运;用巢式PCR检测新生儿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 DNA.结果 随着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的增加,新生儿HBV DNA阳性的危险性呈现增高趋势(X~2=13.16,P<0.05,趋势X~2=12.42,P<0.05),而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与新生儿PBMC HBV DNA阳性无关(总X~2=2.41,P>0.05,趋势X~2=0.35,P>0.05);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与母-胎细胞转运无关(总X~2=4.14,P>0.05,趋势X~2=0.001,P>0.05);母-胎细胞转运与新生儿外周血PBMC HBV DNA阳性有关(X~2=10.26,P<0.05),而与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阳性无关(X~2=0.49,P>0.05).结论 HBsAg阳性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母-胎细胞转运与新生儿HBV感染有关,分别是新生儿血清、PBMC HBV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状态与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状态与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及荧光定量PCR法对产前孕妇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免疫学标志联合测定和HBVDNA载量检测 ;新生儿分娩后取脐动脉血检测HBVDNA载量。根据上述检测结果研究孕妇感染HBV的状态与宫内感染的关系。结果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和HBVDNA阳性的孕妇发生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 6 .0 3% ,90 .4 8% ;HBeAg和HBVDNA阴性孕妇为 3.97% ,32 .5 4 % ;两组孕妇宫内感染率和HBVDNA阳性率比较 ,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孕妇血清中不同载量HBVDNA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率进行直线回归分析 ,相关系数为 0 .96 73,成正相关。结论 以HBVDNA的载量作为观察指标研究分析孕妇HBV感染状态与宫内垂直传播的关系较免疫学指标HBeAg更加直接可靠 ;孕妇血清HBVDNA载量多是造成宫内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阳性产妇血清、乳汁及其新生儿脐带血中HBV DNA含量,指导哺乳,减少母婴传播。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产妇血清、乳汁和新生儿脐带血中HBV DNA含量。结果:血清高病毒血症组(≥108copies/ml)产妇初乳和新生儿脐血HB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同时与血清HBeAg存在显著相关,血清HBeAg阳性组中产妇自身HB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在初乳和脐血中的HBV DNA也有差异。结论: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率与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相关,孕晚期高病毒血症与宫内感染显著相关;产妇血清高HBV DNA含量,乳汁HBV DNA阳性不适宜母乳喂养,HBeAg阳性者应加强监测,在科学的指导下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HBV宫内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BV宫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在α=0.05水平上,孕妇DR3、婴儿DR3、母婴DR3同阳性、孕妇血清HBV DNA阳性、孕妇血清HBeAg阳性和胎盘感染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是HBV官内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4.71(1.62~13.66)、3.91(1.18~12.94)、5.96(1.14~31.15)、6.59(2.72~15.97)、4.53(1.93~10.64)和2.51(1.12~5.60);在α入=0.05,α出=0.10水平上,进行HBV宫内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DR3(OR=4.65,1.44~15.05)、孕妇血清HBV DNA(OR=6.56,2.65~16.23)被引入回归方程,为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且两因素间未显示交互作用;其他因素的暴露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别.随着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的增加,其发生宫内感染的危险性呈现增高趋势(χ2=16.74,P<0.os).结论 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孕妇HLA-DR3阳性和孕妇血清HBV DNA阳性,且两因素间未显示交互作用,HBV宫内感染率随孕妇血中HBVDNA含量增高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母亲血清HBV DNA含量及反映肝脏损伤的相关肝功能指标与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关系. [方法]连续收集2006年9月~2007年7月在太原市传染病医院产前检查及分娩的191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母亲及其新生儿血清HBV DNA含量;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JSA)检测新生儿血清HBsAg.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与HBV官内感染有关,且HBV DNA含量≥104 copy/ml以上与宫内感染显著相关;乙肝母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与HBV宫内感染无关联. [结论]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且HBV DNA含量≥104 copy/ml时,宫内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乙肝母亲肝功能异常与HBV宫内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掌握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探讨HBV相关抗体在胎儿体内产生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筛选出HBsAg阳性孕妇及引产胎儿153例 ,HBsAg阴性孕妇及胎儿65例 ,共218例。然后用多聚酶链技术对孕妇 -引产胎儿HBV宫内感染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孕妇HBVDNA宫内感染率为53.59 %(82/153) ,HBsAg阴性孕妇静脉血中6.15%(4/65)检出HBVDNA阳性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 ;母亲血中HBsAg、HBeAg、抗 -HBc同时阳性其相应胎儿HBVDNA感染率为92.5%(74/80) ,46例抗 -HBs阳性的胎儿血有5例检出HBVDNA阳性。结论HBV宫内感染率较高 ,HBsAg阴性孕妇也可能发生HBV宫内感染 ,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HBsAg阳性孕妇一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分娩前HBIG注射史、家人HBV感染史、乙肝病毒标志物以及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的乙肝病毒标志物的资料。以新生儿是否发生HBV宫内感染将379例HBsAg阳性孕妇分为两组,HBV宫内感染组36例,非HBV宫内感染组343例,进而分析HBsAg阳性孕妇的一般情况、家人感染HBV史、HBV复制状态、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及HBIG注射史与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关系。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HBV宫内感染组与非HBV宫内感染组的HBsAg阳性孕妇年龄、HBV复制状态、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HBsAg阳性孕妇文化程度、家人HBV感染史和HBIG注射史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sAg阳性孕妇的年龄(OR=0.398,95%CI0.159~0.996)与HBeAg和HBV DNA双阳性(OR=2.539,95%CI 1.233~5.227)被引入回归方程。同时分析HBsAg阳性孕妇HBV DNA含量分级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结果显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3,P=0.004),且进行趋势卡方分析后,显示HBV DNA拷贝数在>106时,HBV宫内感染率明显上升。结论 HBsAg阳性孕妇年龄(>30岁)是HBsAg阳性孕妇HBV宫内感染的保护因素,而血清HBeAg和HBV DNA均为阳性和HBVDNA拷贝数>106时,其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宫内HBV感染率,为临床提供判断宫内HBV感染的实验指标。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88例孕妇及其新生儿的血清HBsAg、HBeAg。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孕妇血清HBV-DNA,检测新生儿血清HBV-DNA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HBV-DNA。结果:①以新生儿HBsAg阳性作为判断指标、88例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6.82%(6/88);以新生儿血清BHV-DNA阳性作为判断指标,88例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13.64%(12/88);以新生儿PBMC内HBV-DNA阳性作为判断指标,88例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17.05%(15/88)。②孕妇HBsAg阳性,同时伴有HBeAg和HBV-DNA阳性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明显高于只有HBsAg阳性而HBeAg和HBV-DNA阴性的孕妇。结论:新生儿HBsAg检测,检测方法简便、易行,但作为判断宫内感染的指标,有漏检和低估的可能。必须结合血清和PBMC内的HBV-DNA检测才能正确判断。HBeAg阳性和HBV-DNA阳性的孕妇更有宫内传播HBV给胎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HBV复制状态与新生儿HBV感染的关系. [方法]以117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所生的11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检测孕妇分娩前、0月新生儿、1月新生儿血清的主要乙肝标志物. [结果]出生时,母亲HBeAg阳性组新生儿HBV感染率(15.3%)高于母亲HBeAg阴性组(0%),母亲HBV-DNA≥104(copies/ml)组新生儿HBV感染率(18.0%)高于HBV-DNA<104(copies/ml)组(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月随访时,母亲HBeAg阳性组新生儿HBV感染率(9.7%)高于母亲HBeAg阴性组(4.3%),母亲HBV-DNA≥104(copies/ml)组新生儿HBV感染率(10%)高于HBV-DNA<104(copies/ml)组(7.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母亲HBeAg阳性、HBV-DNA≥104(copies/ml)是新生儿出生时发生HBV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OR=1.180、OR=5.707).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了解HBs Ag阳性孕产妇血清中HBV DNA含量和宫内感染率的关系,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HBs Ag阳性孕产妇的产程护理与新生儿HBV的阳性率的影响以及孕产妇护理满意度的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孕产妇及新生儿血清HBV DNA含量,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孕妇乙肝五项和新生儿HBs Ag;观察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新生儿HBV阳性率的影响。结果被调查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9.28%。其中母亲HBV DNA≥107copy/ml和107copy/ml的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38.14%、2.6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HBe Ag阳性和阴性的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38.46%和2.4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和HBe Ag水平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相关。对HBV携带者孕产妇治疗的同时,加强产程观察并做好护理工作不仅可以降低新生儿感染率,还可以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携带产妇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产科单胎足月分娩的HBV携带产妇324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分娩前静脉血、分娩后初乳、新生儿脐带血、6月后新生儿外周血,检测HBV-M和HBV-DN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三阳组分娩前血清HBV-DNA含量≥1×106copies/ml的产妇明显多于含量<1×106copies/ml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P=0.04);小三阳组分娩前血清HBV-DNA含量≥1×106copies/ml的产妇明显少于含量<1×106copies/ml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P=0.02)。凡是血清中HBV-DNA<1×106copies/ml的产妇,其分娩后初乳中均未检出HBV-DNA;而血清中HBV-DNA≥1×106copies/ml的产妇,乳汁中HBV-DNA检出率与血清的HBVDNA含量成正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08,P=0.040)。喂养后6个月,人工喂养组婴儿的外周血未检出HBV-DNA,而母乳喂养组有8例婴儿呈HBV-DNA阳性,占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5,P=0.00)。结论:分娩前血清HBVDNA≥1×106copies/ml的HBV携带产妇施行母乳喂养需慎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卵巢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HBV共价闭合脱氧核糖核酸(cccDNA)表达与HB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FQ-PCR)检测33例HBV DNA阳性孕妇卵巢组织中的HBV DNA和HBV cccDNA。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相应33例婴儿出生当日和1月龄外周血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FQ.PCR法检测婴儿血清HBVDNA含量。结果33例卵巢组织中HBVDNA和HBV cccDNA总阳性率为51.52%(17/33)。婴儿宫内感染率为12.12%(4/33,4例均为肝功能正常的孕妇)。婴儿母亲卵巢组织中HBVDNA和HBV cccDNA均阳性时,宫内感染率比HBVDNA、HBV cccDNA均阴性时显著升高(P<0.05)。宫内感染婴儿较非宫内感染婴儿母亲卵巢组织中HBV cccDNA的表达水平和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和P<0.05)。结论HBV可感染人卵巢组织并在其中复制,且有可能通过卵细胞垂直传播至子代。  相似文献   

20.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感染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2003-2008年HBsAg阳性孕妇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注射情况并评价其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HBsAg阳性孕妇孕期HBIG注射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孕妇外周血HBsAg、HBeAg及新生儿出生24h内股静脉血HBsAg,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母亲外周血HBVDNA。以新生儿外周血HBsAg阳性判断为宫内感染。结果 2003-2008年孕期HBIG全程注射率从40.4%增长至64.8%,各年全程注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87,P=0.001);宫内感染率为8.0%~10.0%,各年宫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χ2检验表明,孕期HBIG注射与宫内感染无关(χ2=0.024,P=0.877)。结论孕期注射HBIG不能阻断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