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瓜子槟榔驱除猪、牛带绦虫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文献报道很多,但用于驱除亚洲绦虫则报道尚少。2003年3月-2006年10月。我们用该疗法分别在亚洲绦虫流行区广西鹿寨县和宾阳县猪、牛带绦虫流行区融水县和我中心门诊,对3种带绦虫患者进行驱虫比较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采用南瓜子-槟榔法治疗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绦虫病患者,了解南瓜子-槟榔法的驱绦效果,为控制绦虫病/囊尾蚴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于2007-05/2009-11,在四川省雅江县7个乡镇18个村寨,对部分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对近年内有排绦虫节片史且自愿接受治疗的患者采用南瓜子-槟榔法进行驱绦。对驱绦后获得的绦虫标本用mu ltip lex PCR作进一步虫种鉴定。结果共治疗175例,完成治疗后5h内共计112例排出绦虫,获虫率为64.0%。在排出虫体的112例中,83.0%(93例)排出全虫(可见头节),其余19例仅排出绦虫节片。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是头昏和胃肠不适,排虫后均自行消失。结论南瓜子-槟榔法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带绦虫病方法。  相似文献   

3.
南瓜子槟榔治疗26例带绦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瓜子合并槟榔煎剂是祖国传统医学中治疗带经虫病的经典方法,它具有疗效高,蓟源广,副作用小等优点。药理研究已明确:其有效成分为南瓜子氨酸和棋榔碱。前者对带线虫的成熟节片和妊娠节片具有麻痹作用;后者对带缘虫的未成熟节片和头颈节有致瘫作用。两者联合作用,可将整虫驱出,使疗效大大提高。但采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南瓜子和棋榔煎剂,所达到的效果并不相同。作者分别对云南大理、楚雄等地26例带缘虫患者作驱虫治疗,驱虫率达100%,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患者情况26例患者,男性ZI例,女性5例;白族10例,汉族7例,彝族9例。年龄16-…  相似文献   

4.
鉴于氯硝柳氨治疗膜壳绦虫病效果不好,作者等于1967~70年采用南瓜子合并阿的平共治疗了137名膜壳绦虫病人。治疗第1天晚上给病人作预备性清洁灌肠,第2天夜间服盐类泻剂,第3天早上再次作清洁灌肠。然后令病人空腹服溶于3%苏打水中的阿的平,经10分钟后服南瓜子汁,一小时后服泻剂,再隔一小时进食稀的早餐。每隔4天服药一次,共5次为一个疗程。所用的阿的平治疗剂量每次为:4~6岁0.15克,8~12岁0.2克,13~16岁0.25克,16岁以上0.3克,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大学校医院于2020年6月收治1例男性绦虫病患者,患者自诉排便时发现粪便中有乳白色蠕动的虫体节片,有绦虫病史。经服南瓜子-槟榔合剂后排出1条乳白色带绦虫。收集排出的绦虫虫体,采用体视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和饮食习惯,初步鉴定为牛带绦虫。基于绦虫线粒体nad1和rrnS基因位点对虫体DNA的PCR扩增结果显示,分别扩增出约为529 bp和357 bp大小的片段。基于nad1基因位点,BLAST比对显示其与肯尼亚人源牛带绦虫(GenBank登录号AM503345)序列一致性为100%;基于rrnS基因位点,其与日本人源牛带绦虫(GenBank登录号AB031355)序列一致性为99.7%,鉴定为牛带绦虫。分别于3、 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无绦虫节片排出。  相似文献   

6.
猪带绦虫病患者如不及时治疗,极易造成自身感染囊尾蚴,或通过接触而传及他人。以往采用南瓜子和槟榔驱绦虫,排虫率不高,排虫时间长。近年作者对60例猪带绦虫病患者采用吡喹酮驱绦虫,20%甘露醇导泻,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治疗对象:为1989年1月至2000年4月收治的120例确诊为绦虫病患者,均有食“米猪肉”史,并自诉有扁形虫体节片随粪便排出或自肛门逸出。 分组:吡喹酮治疗组60例,南瓜子和槟榔治疗对照组60例,均为单纯型综虫病患者。其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临床症状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多部位囊虫自动钙化一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患者男,49岁,27年前出现癫痫大发作,14年前剧烈性头痛,喷射性呕吐、心慌,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以后头痛反复发作。30年前大便发现绦虫节片,服槟榔、南瓜子驱下约1米长虫体。1997年5月转入本院。查体:T、P、R、BP均正常,心肺听诊及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8.
南瓜子和槟榔治疗牛带绦虫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南瓜子或槟榔进行驱绦,早有报道。但两药分别单独使用疗效较差,而联合使用,无论对猪带或牛带绦虫,均获得满意疗效。作者等曾于1989~1990年在广西鹿寨县,使用南瓜子与槟榔先后服用治疗牛带绦虫病,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14岁,体重52kg,西藏人,藏族。2002年8月从拉萨来到江苏常州民族中学就读初中。该生在西藏期间,喜食风干牛肉,曾发现大便内有似面条样的节片,常有腹部不适等症状。2003年2月作者等用透明胶纸肛拭方法对患者进行检查,连续3d均查到绦虫虫卵,并检获绦虫节片。驱虫治疗采用槟榔南瓜子疗法:空腹服南瓜子仁粉70g,2h后服70g槟榔煎剂,  相似文献   

10.
甘露醇导泻对南瓜子和槟榔驱牛带绦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88-1998年,我院采用南瓜子和槟榔治疗38例牛带绦虫病患者,并分别用硫酸镁和甘露醇两种方法导泻,结果表明用甘露醇效果较好。方法来院就诊患者,自诉有扁形虫体节片自大便排出或自肛门逸出者作为治疗对象。硫酸镁组:治疗当天上午空腹服南瓜子80g,2h...  相似文献   

11.
家畜动物及鼠类之囊虫病(英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猪囊虫、牛囊虫及台湾绦虫、囊虫,分别为人体绦虫之有钩条虫、无钩条虫及亚洲无钩绦虫之幼虫。猪囊虫流行在美洲、欧洲及亚洲,牛囊虫分布于非洲、美洲及亚洲,台湾绦虫囊虫流行于亚洲。猪囊虫天然传染来源是猪,牛囊虫是牛,猪囊虫及牛囊虫寄生之适宜部位于肌肉,而台湾绦虫囊虫寄生之部位为肝脏。此三种绦虫之潜伏期依次为60-70天,60-75天及28天。猪囊虫生活期最长,惟牛囊虫及台湾绦虫囊虫在猪体仅生活数日,同时极多数牛囊虫及台湾绦虫囊虫在牛体仅生活数日。上述三种囊虫在鼠体能长期生存。猪囊虫及牛囊虫经过血管及淋巴管可移行入小肠壁,然后进入体肌,同时台湾体虫囊虫经过血管移行人小肠壁,然后进入肝脏。普瑞斯夸陶治疗囊虫病之最低有效剂量,每kg体重服用100 g,连续服用3天。  相似文献   

12.
长膜壳绦虫首先由0lfer(1766)于鼠体内发现,人体首例由Rudolpbi(1819)报告,至今国外报道有200多例;国内病例报道53例(附表)。1984年3月,我们发现长膜壳绦虫病一例,用槟榔南瓜子驱出成虫 并进行虫体测量和观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国西里伯瑞列绦虫病报告的病例进行了分析。17例病例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浙江、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男、女病例分别为8例和9例;患者以1~5岁儿童多见(64.71%);17例患者均以消化道症状,在粪便中排出虫体孕节为主诉;显微镜下检获虫卵,临床诊断并不困难;吡喹酮为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南瓜子和槟榔合用亦有疗效。  相似文献   

14.
1995年以来 ,作者运用南瓜子、槟榔煎剂治疗绦虫病病人2 2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病例选择  2 2例病人均为镜检确诊的绦虫病患者 ,在近 1个月内大便中排出过绦虫节片。2 一般资料  2 2例患者 ,男 11例 ,女 11例 ,年龄最小 3岁 ,最大 48岁。病史最短 1d,最长 2年。伴有皮下囊虫结节 9例 ,合并脑囊虫 14例。有 5例病人曾接受过驱虫治疗 ,其中 2例服西药 (药物不详 )驱虫 ,未见虫体排出 ;1例服灭绦灵后仅排出数节绦虫节片 ;1例服肠虫清未见驱出虫体 ;另 1例服南瓜子和槟榔煎剂 ,服后呕吐频繁 ,未见驱出虫体。 5例病…  相似文献   

15.
藏胞牛带绦虫感染的诊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胞牛带绦虫感染的诊治研究李瑛禹卉古钦民韩玉敏代高升黄勇何深一郭淑玲袁方曙山东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济南250012)牛带绦虫(Taeniasaginata)又称牛肉绦虫、肥胖带绦虫或无钩绦虫。在我国古医书中称为白虫或寸白虫,呈世界性分布,我国2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1例牛带绦虫感染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通过对患者驱出的虫体进行形态学鉴定,根据虫体肉眼形态、显微镜下虫卵形态、孕节子宫分支情况,结合流行病学史进行诊断。结果判定患者为牛带绦虫感染,采用槟榔-南瓜子方法对其进行驱虫治疗、随访。结论此次牛带绦虫病是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尾蚴的牛肉所感染的。为改变人群不良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阻止牛带绦虫病的流行,应加强相关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用甲苯哒唑治疗了31例绦虫病患者。分为100毫克每天2次连服4天、200毫克每天2次连服2天及200毫克每天2次连服4天3组。治愈率分别为20.0%,72.7%及90.0%,猪绦虫病和牛绦虫病的治愈率无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3岁,河南省来川县人。1985年春移居农村,7月大便中排有白色带状物,经县医院化验诊断为“绦虫”。服槟榔、乌梅、南瓜子等驱虫数次无效。患儿发病后有吃泥土及不规则腹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浙江省1例本地感染绦虫病例进行诊断和治疗,并确定其所感染绦虫的种类。方法收集患者发病、临床表现、诊治过程等信息,对患者开展流行学调查。采用肛周透明胶纸法检查虫卵。使用槟榔-南瓜子进行驱虫治疗,对患者排出的虫体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PCR扩增虫体DNA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1(cytochrome C oxidase 1,COX1)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患者近两年无县外出行史,无食生猪肉、牛肉或动物内脏史,但经常食用烧烤肉类及火锅,偶尔食用生蔬菜。患者肛周皮肤检查发现带绦虫虫卵。患者排出的虫体经形态学观察疑似为牛带绦虫(Taenia saginata)或亚洲带绦虫(Taenia asiatica)。PCR扩增COX1基因片段获得832 bp扩增产物,测序后经Bl AST比对分析显示,与牛带绦虫COX1基因(Gen Bank登录号为AB107239.1)序列相似性为99%,而与亚洲带绦虫(Gen Bank登录号为AB107235.1)和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Gen Bank登录号为AB066485.1)COX1基因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6%和88%。结论综合患者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信息和排出虫体的序列分析结果 ,确认该病例为本地感染牛带绦虫病例。  相似文献   

20.
二氯散为氯硝柳胺与二氯苯酚(2,2′二羟基-5,5′-二氯二苯甲烷)的混合物,三氯散为氯硝柳胺与三氯苯酚(2,6-二[2-羟-5-三氯苯甲基]-4-氯酚)的混合物。作者采用小剂量的五日疗法和七日疗法,治疗207例短膜壳绦虫病人(其中41例曾用绵马浸膏、阿的平、南瓜子或氯硝柳胺治疗过一次或多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