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30-132
针灸治痛在临床中广为应用。石学敏院士通过对古医籍的诠释,对于《灵枢·经脉》病候中所记载的痛证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文章仅就《灵枢经》所记载的十二经所过,经筋循行所过及十二经筋附着所结痛证加以详细描述,并总结其基本病机为:经气逆乱,气血瘀阻,经筋失养。其治则为:调神醒脑,疏通经脉,祛瘀止痛。导师对于十二经所过痛证的针刺治疗方案为调神、镇痛、辨证施针三者配合,缺一不可。并规范手法取穴,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2.
石学敏经筋刺法临证经验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筋是中医学对人体运动系统结构及功能的概括。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连缀四肢关节,约束骨骼,维络周身,主司运动的功能,其病变主要表现为经筋循行所过部位筋肉、关节的运动障碍和疼痛,十二经筋只有在经脉气血濡养以及经气的正常调节下才能发挥其综合生理效应。石学敏院士根据经筋病候特点,设立经筋刺法,临床治疗屡获量效,形成了其独特的临证特点。  相似文献   

3.
马强  王茎  曾永蕾 《中国针灸》2022,(5):569-572+578
梳理早期经筋理论特点,认为《灵枢》中十二经筋循行及主病与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渊源较深,而后附于十二经脉,导致其理论发展受阻。经筋理论指导多种针灸优势病种(痛证、痹证等)的诊治,筋膜之间通行卫气是经筋理论的核心,“在筋守筋,以痛为输”“维筋相交”“依脉引经气”为早期经筋理论的选穴依据,使用刺微法(分刺法)能调动卫气抗邪、解除经筋病灶压迫,使经脉气血畅通。对经筋理论特点的合理认识,能提高经筋病症诊疗准确性,还可以为经脉理论“减压”,有利于针灸理论体系框架的丰富。  相似文献   

4.
温银针疗法简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荣  扆志德 《中国针灸》2006,26(1):36-38
目的:为临床介绍一种新疗法。方法:根据《黄帝内经》中有关十二经筋病证的理论,“以痛为腧”,在痛变的关节周围采用多针深刺、抵骨达筋并加艾灸的刺法,观察温银针治疗经筋病的疗效。结果:该疗法具有温通经脉、活血止痛、舒筋利节的作用,较一般单一的针刺治疗作用强而持久。特别是对慢性顽固性经筋病所致的痛证具有显著的治痛效果。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其治痛机理主要是通过消除无茵性炎症,增加局部血液供应,松解肌肉痉挛,来达到解除炎症致痛、缺血致痛和痉挛致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从《灵枢·经筋篇》所论十二经筋病候看,经筋为病多表现为十二经筋循行所过之处筋肉或与动作有关的疾患,如挛急、掣痛、转筋、强直、弛纵、关节活动不利及肢体痿废不用等。临床常见的肩周炎、网球肘、肋间神经痛、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等各种软组织伤病及偏瘫、截瘫、重症肌无力、小儿麻痹症等多种瘫痪性的疾病均属于经筋疾患。我们  相似文献   

6.
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学最早被认知的学术成就之一,经筋的特性丰富多样,而多维性是经筋的基本特性之一,从多维性的角度出发,论述经筋在循行分布、病理表现及病变层次上的多维性特点,有利于构建立体、丰富、联系的经筋理论体系,在整体上对经筋理论及经筋病候进行把握,可对临床经筋病候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打破"以痛为腧"的局限。  相似文献   

7.
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灵枢》中详细记载了十二经筋的循行、病候和治疗。经筋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掌握经筋理论及经筋刺法对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目前医者对经筋的实质、经筋病候及对经筋病的治疗方法有着不同的看法,为更好地理解及应用经筋理论,本文将现代学者对经筋的分布规律、生理功能、主病和治疗的认识进行了初步总结,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灵枢·经筋>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文献<黄帝内经>中的一篇系统论述人体筋部的专著."经筋"是"十二经筋"的简称,它隶属于人体"筋"的概念,并且是以人体手足三阴三阳共十二经对其进行分部归属的.十二经筋的排列次序有2类,一类是按照手足三阴三阳的相关顺序,另一类是十二经筋病对应的十二月痹的顺序.十二经筋在人体的走行呈向心性,大多发出分支抵止于关节部位,并基本符合<黄帝内经>人体三阴三阳的分部规律.经筋病候的表现,可分为感觉上的、运动功能上的,以及某些重症.经筋之病主要指的是寒邪为痹,通常的治疗方法均是"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同时<灵枢·经筋>也指出了治疗经筋病时需要识别寒热急缓的辨证论治思想.完善地整理和继承该篇的医学理论精华,并借助现代医学技术,是当今中医骨伤科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经筋病一般表现为经筋循行处筋肉、关节的疾患,以疼痛、运动障碍为主。经筋病的治疗"以痛为腧"为基本的治疗方法,强调局部取穴的重要性。同时,配合以灶为腧、整体观念取穴,通过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近治与远治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经筋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侯春福  韦嵩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1819-1821,1824
<正>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内经·灵枢》中详细记载了十二经筋的走行、病因病机、病理特点和治疗。经筋理论指导经筋疗法运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使经筋理论获得更广泛的应用。掌握经筋理论对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各位医家对经筋的实质、经筋病候及对经筋病的治疗方法有着不同的看法,为更好地理解及应用经筋理论,本文将现代学者对经筋的渊源、走行、经筋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的认识进行了粗略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