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踝动脉压力指数(ankle-arm index,AAI)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LEASD)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3个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中选择60岁以上男性高血压病患者65例,其中LEASD患者38例,无LEASD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肢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并测定AAI.以超声多普勒为标准,分别比较了AAI不同取值范围对LEASD的诊断价值.统计分析采用SPSS 8.0系统,t检验与χ2检验.结果 LEASD组患者的AAI值明显低于无LEASD组;与超声多普勒诊断结果相比,AAI≤0.85时诊断符合率为最好.结论 (1)LEASD组患者的AAI值明显低于无LEASD组;(2)在60岁以上的无LEASD的男性患者中,AAI的平均值为0.98±0.27;(3)AAI≤0.85时高度提示有LEASD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趾动脉压力指数 (toepressureindex ,TPI )对下肢动脉硬化症 (lowextremityatherosclerosisdisease ,LEASD)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我院住院的患者中随机选择 6 0岁以上男性高血压病患者 6 5例 ,年龄 6 0~ 93(76 .5 7± 5 .89)岁 ,其中LEASD患者 38例 ,无LEASD患者 2 7例 ,对所有患者行肱动脉压及趾动脉压测量 ,分别计算TPI。结果  (1)LEASD组患者的TPI值明显低于无LEASD组 ;(2 )与超声多普勒诊断结果比较 ,随着TPI取值的下降 ,诊断LEASD的敏感性逐渐增加、特异性逐渐下降 ;(3)诊断符合率以TPI≤ 0 .6 0时为最好。结论 TPI≤ 0 .6 0时高度提示有LEASD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症(LEASD)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以及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水平。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系统分别检测36例老年高血压病(老年高血压组)患者以及49例老年高血压病合并LEASD(老年高血压合并LEASD组)患者肱动脉的FMD及NMD;同时采用硝酸盐镉还原、比色法测定NO水平(以硝酸盐浓度表示);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ET水平,并分别与40例健康老人(健康老年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老年高血压合并LEASD组患者肱动脉的FMD及NMD均显著低于老年高血压组和健康老年组(P<0.05),而老年高血压组患者的FMD和NMD亦显著低于健康老年组(P<0.05);老年高血压合并LEASD组患者的NO水平显著低于老年高血压组和健康老年组,而ET却显著高于老年高血压组和健康老年组,而老年高血压组患者NO水平同样显著低于健康老年组,E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合并LEASD患者肱动脉FMD及NMD均受损;老年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合并LEASD患者均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且高血压病合并LEASD患者内皮功能紊乱更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伴下肢动脉硬化症(LEASD)患者血小板微粒膜蛋白的变化。方法选择老年EH伴LEASD患者组(32例),老年EH患者组(30例)、健康老年组(30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3组的血小板微粒膜蛋白CD62p、活化的糖蛋白(GP)Ⅱb/Ⅲa的表达百分率。结果老年EH伴LEASD患者组血小板微粒膜蛋白CD62p、活化的GPⅡb/Ⅲa表达的百分率明显高于老年EH患者组及健康老年组(P<0.01),而老年EH患者组明显高于健康老年组(P<0.01)。结论老年EH伴LEASD患者血小板微粒膜蛋白CD62p、活化的GPⅡb/Ⅲa指标显著升高,提示老年EH伴LEASD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即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择LEASD患者36例,取外周血20 ml,获取单个核细胞,培养7d,细胞传至第3代,分为对照组,加aFGF 1、2和5 μg/L,依次为低、中、高浓度组,每组9例,各组干预6、12、...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LEASD)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同时评估普罗布考对oxLDL水平与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开放、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将54例老年LEASD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组为普罗布考组(33例)服用普罗布考0.5g,2次d,同时服用常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100mg,1次d);对照组(21例)仅服用阿司匹林(100mg,1次d),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服药前后检测血清oxLDL水平,同时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对治疗前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内皮依赖舒张功能(FMD)与其oxLDL水平未呈现出线性关系;治疗后,普罗布考组FMD明显增加,血清oxLDL水平显著降低;治疗后血清oxLDL水平与FMD呈现出线性关系。结论普罗布考能够改善老年LEASD患者内皮功能,并能显著降低血清oxLDL水平;普罗布考组患者内皮功能改善与其oxLDL水平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是一种以下肢麻木、发冷、疼痛、间歇性跛行为主要表现的退行性病变,其也是导致老年人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引起残疾甚至截肢〔1〕。LEASD是因动脉内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而引起的下肢动脉狭窄、阻塞,好发于小腿动脉、股浅动脉、髂动脉等〔2〕。开放性手术逐渐被血管腔内修复手术所替代,介入治疗已成为了目前临床治疗LEASD的主要手段。本文分析髂动  相似文献   

8.
叶弘  臧晓鹭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4041-404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7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20%〔1〕。临床治疗措施包括功能锻炼、危险因素控制、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基因治疗和骨髓干细胞移植等。本研究旨在观察以静息痛为主诉的老年LEASD患者,在功能锻炼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方剂"加味四物汤"熏洗双下肢辅助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人心室晚电位(VLP)阳性与发生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VT)关系密切,阳性者有做心室电生理检查的指征。但心室电生理检查是有创性检查,且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所以难在临床广泛应用。我们采用经食管左室调搏的方法(TEVP)对VLP阳性的冠心病人进行诱发VT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颅脑MRI的弥散加权序列(DWI)检查作为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金标准,分别采用CT常规扫描及MRI扫描的常规序列对80例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比较分析二者对不同病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以及对不同大小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CT与MRI检查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分别为33.75%和97.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病程6 h和6~24 h的患者,MRI检查腔隙性脑梗死检出率分别为96.88%和95.45%,明显高于CT检查,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病程为24~72 h的患者,CT和MRI检查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CT与MRI检查检出的病灶数分别为96个和235个,两者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39.34%和96.31%)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病程为6 h和6~24 h的患者,CT与MRI检查的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病程为24~72 h的患者,CT和MRI检查的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以及对较小病灶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 隐匿性预激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及房室结双径(DP)引起的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两种最常见类型。本文报道1例经无创性电生理检查诊断为AVRT合并AVNRT的罕见病例。资料及方法患者男性,29岁。反复发作性心悸1年余,既往发作时心电图检查曾诊断为SVT。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QCA)检查是冠状动脉疾病(CAD)诊断的金标准.因系创伤性检查.而且检查费用昂贵.患者不易接受。为此寻找准确可靠并且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电子束CT和MRI在冠状动脉(CA)无创伤性检查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但是两者也均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1998年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ophy.MSCT)的问世无疑是无创伤性CA成像的一个新里程碑。本文就其检查原理和对CA疾病诊断的价值进行综述报道。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一直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价格昂贵影响了广泛应用.CT血管成像(CTA)作为一种微侵袭性检查手段,对颈动脉狭窄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经颅彩色多普勒(TCD)作为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CDFI)开创了颈动脉检查的新方法.本文选取CTA和TCD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探讨两者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癌127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甲状腺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的甲状腺癌127例的临床表现、甲状腺超声检查及核素扫描等资料。结果127例甲状腺癌中男30例,女97例。年龄(48.9±13.6)岁。乳头状癌105例,滤泡状腺癌14例,未分化癌2例,髓样癌6例。甲状腺B超检查以低回声结节(85.1%)、实性结节(81.8%)或囊实性结节(17.4%)为主。甲状腺核素扫描主要表现为“冷”结节(88.9%)。血清甲状腺激素表达正常。结论本组甲状腺癌以女性多见,乳头状癌发生率最高。甲状腺B超、核素扫描、甲状腺激素测定等检查方法对甲状腺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局限性,应及时行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TEAP)检查中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的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接受TEAP检查的16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心内电生理检查均可诱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探讨肝性脑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病人的发病经过、肝病史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治疗方法。结果23例病人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2例。结论肝性脑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应针对病因、去除诱因,尽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苏醒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超声心动图在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相关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进行诊断的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70例,由于检查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照组应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对比观察各组患者的心功能检测指标及诊断诊断准确率。结果经检查后,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且左室射血分数值(LVEF)远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左房内径值(LA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值(LVDd)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患者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后,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的准确性较高,该检查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值得患者信赖和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杨美兰  张爱琴 《山东医药》2000,40(23):36-37
1993年3月至1999年7月,我们对39例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确诊为脑动脉狭窄性脑血管病患者于同期做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并对TCD与MRA检查结果做对比分析,旨在探讨TCD诊断脑动脉狭窄性脑血管病的敏感性、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39例均经MRA(仪器为德国西门子磁共振仪,检测方法为三维时间飞越法)检查确诊,男30例,女9例;年龄10~69岁,平均42岁。其中伴脑梗塞或(和)脑出血9例,仅感头痛或(和)头晕6例,症状性癫痫2例,头响1例,无症状6例。对39例患者均行TCD检查,采用德国EME公司生产的3D-TCD,用2MHz探头分别经颞窗、…  相似文献   

19.
鉴别良性或癌性胸积液很重要。胸液细胞学检查方法对癌性胸积液诊断的阳性率仅50(38~82)%,如同时进行胸膜活检,阳性率仅略有提高。最近发现胸液的生化分析检查有较大的临床价值。作者为了鉴别癌性与非癌性胸积液,选取58例胸积液住院患者,男24例,女34例,年龄29~91岁,其中癌性胸积液37例(64%),非癌性胸积液21例。每例患者同时测定胸液和血清中癌胚抗原(CEA)、血浆类粘蛋白(orosomucoid)、β_2微球蛋白和甲胎蛋白,每例也同时作胸液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ficular tachycardia,IVT)指目前检查方法未发现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室性心动过速(VT),射频导管消融治疗(RFCA)有很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