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分组岗位管理,以期加强手术室护士队伍的科学管理,稳定和发展手术室护士队伍,调动手术室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手术室护理科学管理水平。方法:以我院护士岗位管理实施为切入点,对手术室全体护士进行分组岗位管理,在岗位设置、人力配置、护士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科学实践与探索。结果:实施分组岗位管理后,有效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室护士及医生对分组岗位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手术室实行护士分组岗位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而且可以增加护士工作积极性和自律性,激励护士服务临床一线,更好地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效果。方法: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工作岗位类别、级别的设置,修订岗位说明书,岗位竞聘与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工作态度相挂钩的绩效考核体制,实施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并轨管理。结果:实施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后,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及护士对绩效考核的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手术室实施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可有效地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手术室护士岗位管理模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结合手术室工作特点,从岗位设置、岗位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探索手术室护理岗位管理模式。结果:实施岗位管理后,建立了护士分层进阶体系,改革绩效考核分配方式,阐明了护士岗位管理是推进优质护理服务长效机制建立的重要途径,提高了护士职业认同感及患者满意度,降低了护理人员离职率。结论:手术室实施护士岗位管理,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医生对手术护士配合的满意度,更有利于手术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评价手术护士分阶段岗位管理反馈护士评价体系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60名手术护士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试验组采用手术室护士分阶段岗位管理反馈护士评价体系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对手术室护理人员采用分阶段岗位管理反馈护士评价体系后,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采用分阶段岗位管理反馈护士评价体系管理后,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手术室亚专科护理岗位管理体系并应用于临床。方法:设置亚专科组长和亚专科护士岗位,制定岗位说明书,形成以亚专科组长为核心,对各亚专科的临床手术配合、质量安全、教学培训、护理科研、物资供应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管理。结果 :手术室亚专科护理岗位管理体系的构建,促进了各专科的专业化发展。结论 :手术室亚专科护理岗位管理体系的实施,既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又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并使护士明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曾玉  曹建萍  刘美春 《全科护理》2016,(30):3209-3211
本文主要阐述了本院手术室通过护理岗位设置、护士配置、绩效考核、护士培训等方面的实践,完善手术室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做到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并轨,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从而建立了一支稳定的手术室护理工作队伍,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医院信息化平台开发绩效考核软件,对31名手术室护士根据护士年资、岗位、能级、工作质量、工作时间、风险系数等,建立适合手术室奖金分配制度的考核指标。结果: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使护士职业满意度达100%;手术患者满意度由80.00%上升为98.67%;绩效考核时间由(5.84±0.27)d缩短为(2.44±0.64)d。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保证了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了麻醉师、手术医生、手术患者满意度与护士职业满意度,提高了绩效考核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手术室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方法,对手术室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方法根据护士岗位管理办法及优质护理服务考核标准、护理管理规范等,医院、护理部对手术绩效进行二次分配,本科结合手术室专科护理工作特点,对绩效进行三次分配。结果通过新策略的应用,使手术室护理岗位管理更规范,绩效分配透明量化,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绩,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潜能。结论新的绩效考核方法促进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内涵质量,推进了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深入、长期开展,稳定了专科人才梯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专科多元化护理岗位管理模式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的应用。方法 2016年6月本院手术室构建手术室亚专科多元化护理岗位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职业认同感和患者及手术医生满意度和仪器设备检查和使用完好率。结果亚专科多元化护理岗位管理模式实践后手术室亚专科护士的临床工作综合能力、职业认同感较实施前提高;患者及手术医生的满意度及仪器设备检查完好率较实施前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术室亚专科多元化护理岗位管理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提升专科护理水平、便于护士的培养和提高专科护理管理质量,便于专科护理的管理与发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多专科手术室属地管理的综合医院实施院内手术专科护士培训,增强专业人才共享、促进护理技术同质化、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方法:2014年1月建立院内手术专科学组,在本院各专科手术室选拔经过培训且取得手术专科护士资质的教师和临床医疗护理专家对手术室工作1年以上的非手术专科护士57名进行为期2年的手术专科理论、操作和临床实践培训,在全院建立标准统一的手术室护理流程和规范,实行教师、学员双向考核制对培训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院内专科学组培训后,各专科手术室护士理论操作水平、临床实践能力、医患满意度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5),护理质量评分提高且各专科手术室间质量差距缩小。结论:手术室专科护士院内培训模式有利于促进手术室护理行为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有利于提高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和专科护理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士专职夜班岗位设置与管理的实践效果及体会。方法:于2012年6月起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和骨科4个病区试点护士专职夜班岗位,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对工作满意度、夜班护理质量的变化。结果:实施护士专职夜班岗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提升(P<0.05),夜班护理质量提升。结论:建立在岗位管理基础上的护士夜班岗位管理,能够提高护理管理效能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绩效考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由手术室护理考核小组,麻醉、各科手术医生采用自制手术室护士绩效考评表对手术室护士进行考评。[结果]实施绩效考评后手术室16名护士总评分明显提高(P<0.05);岗位工作质量考核、麻醉、手术医生评价除查对情况、手术配合2项外,其余均明显提高,护理考核小组评分与医生评分基本一致;手术病人满意度也由80.00%提高到96.67%。[结论]手术室实施绩效考评,可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何云学 《全科护理》2013,(16):1508-1509
[目的]探讨手术室人力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方法]将手术室护士分成9个业务专科小组,实行3级管理,按照综合能力进行核心能力考核和定级,制订完善的排班制度;将手术室后勤人员岗位细化分成7个工作岗位,优化工作流程,完成大部分非护理专业性工作。[结果]促进了手术室专科护理的发展,满足了护士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提高了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了用人成本。[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能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护理质量及医生和病人的满意度;大部分间接性护理工作和非护理专业性工作可交给后勤人员完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引入磁性护理管理理念以提高手术室医护满意度的实践效果。方法在手术室引入磁性护理管理理念,包括建立多渠道共享治理,合理配置和使用人力资源,优化薪酬结构,支持职业发展及建立支持性人文环境。通过问卷调查管理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护士自我效能感、医师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磁性护理管理后,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及自我效能得分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性护理管理应用于手术室可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提高医师对手术室环境和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蒲艳峰 《全科护理》2013,(35):3333-3335
[目的]提高护理质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立合理的护士梯队.[方法]分析临床护士人员结构、人力资源配比、科室工作特点与病人病情现况、护士班次情况,实行临床护士岗位分层,并建立岗位与实际工作能力相对应的评价体系.[结果]临床护士的分层管理发挥了管理效能,提高了护理质量,调动了各层级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各层级护士的成长.[结论]岗位分层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立合理的护士梯队.  相似文献   

16.
量化考核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2年 6月 ,我院开始全面实行以“病人选医生”[1] 为突破口的人事、分配及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后 ,我们结合手术室实际情况 ,制定了手术室工作量测算方案及手术室质量百分否决考核方案 ,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量化考核并与绩效工资 (奖金 )挂钩[2 ] ,充分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 ,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体现了多劳多得 ,优劳优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方法1.1 手术室工作量测算方案。首先将手术室工作分为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器械班护士和管理岗位 ,不同岗位计分值不同 ,强调向苦累岗位、高责任、高风险岗位倾斜分配。计算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建立护士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为合理分配薪酬、人力资源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岗位管理、层级管理、工作量、工作质量、护士职业规划等方面为切入点建立护理绩效考核体系,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资料,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后,护士绩效工资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护理管理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均有提高。结论:建立行之有效的护士绩效考核体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管理导向,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依托医院信息化网络建设,与计算中心共同研发出一套适用于手术室护士实施绩效管理的应用程序,探讨信息化绩效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作用。方法根据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工作质量、手术风险等情况,制订出一套适用于手术室护士工作量统计的应用程序,手术室护士的工资推行以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相结合的分配形式。结果工资向高风险、高技术、关键的岗位倾斜,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由81%上升到97%,手术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由82%上升到95%,χ2为4.9、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信息化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可以更好地体现提高高风险、高技术、关键岗位的价值,使手术室的管理效率得到提高,实现了现代化护理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张琳娟  梅娜  肖娟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141-142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标准实施效果。方法:通过核定工作年限、职称系数,量化护理工作,检查护理质量等确定绩效工资。结果:与实施绩效考核标准前比较,实施后手术室护士工作质量、手术配合质量明显提高,麻醉医生与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评价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绩效考核标准的建立与实施实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调动了手术室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片区化绩效分配方案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便利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手术室4个片区以及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建立手术室分片区管理模式,将绩效考核划分为能级绩效、岗位绩效及工作量绩效3个部分。能级绩效按照护士的职称、聘任年限、学历以及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分为N1~N5 5个能级、13个亚级进行绩效分配;岗位绩效各片区根据每位护士的年资、能力分配手术,并且进行岗位完成质量的考核,按照护士当月担任的岗位职责及中夜班情况进行绩效分配;工作量绩效通过手术数量、手术分级和手术时长进行一次分配,各片区内部再根据护士个人工作量进行二次分配。比较实施片区化绩效分配方案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手术室综合护理质量考核、手术室工作质量安全指标。结果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手术室综合质量考核、首台准点率、接台等候时间、术中抗生素使用及时、漏收费等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片区管理模式下的手术室护士绩效分配方案能够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及手术室综合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