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破窗理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引用"破窗理论",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学习,运用该理论分析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现象及成因,并制定针对性的"补窗"措施。比较实施"破窗理论"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医护患满意度情况。结果将破窗理论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后,基础护理质量、术前规范使用抗生素、感染控制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等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71%,显著低于实施前的1.35%(P0.05);实施后,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破窗理论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理不安全事件,提高医护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模块化教育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12月对本院手术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盲点应用模块化教育模式进行管理,比较分析应用模块化教育模式前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模块化教育模式进行指导,可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使手术室管理更加准确、规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室护理情况以及78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实施常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模式,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常规模式基础上实施FMEA,比较FMEA实施前后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质量情况。结果FMEA实施后体位相关并发症、手术感染、锐器损伤、手术用物清点数目不符、外科手消毒不规范、医护患沟通不足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FMEA实施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质量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FMEA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院感质控小组对手术室管理质量及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12月将本院手术室纳入院感质控小组重点管理范围,分析院感质控小组实施前(2014年1月~12月)及实施后(2015年1月~12月)手术室医源性感染发生情况及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后手术室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记录、手术室环境及安全、急救药品及器械及总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手术室医源性感染率、手术器械污染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手术室院感质控小组能加强手术室管理,提高手术室管理质量,降低患者医源性感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对本院胸外科实施常规性护理管理,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对本院胸外科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对比分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前后胸外科基础护理质量的变化,观察两阶段护理不良事件、患者并发症、护患纠纷事件及患者满意率情况。结果实施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记录、病房环境/安全、急救药品/器械及总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5)。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患者并发症、护患纠纷事件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而实施后患者满意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升外科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降低外科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器械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玉田县医院2012年6月引进品管圈方法,建立一支12人的品管圈小组,分析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模式运作当中存在器械使用和管理方面的相关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对比实施品管圈方法前后器械管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护理质量及护士、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方法后,器械管理各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品管圈管理前,护理质量及护士、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和供应室的一体化运作模式中,采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能明显降低手术室器械管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率、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对医患关系的和谐和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对手术室进行护士长-质控组长-责任护士三级质控管理,作为实施前;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进行护士长负责制管理,作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相关考核评分、医生满意度、患者服务体验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护理文书、物品管理、消毒隔离、三基三严各项质量考核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医生对术前准备、器械传递、无菌操作、手术配合、专业技能各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为体验及服务感受总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文书相关、器械或物品相关、患者相关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三级质控管理体系能促进手术室质量管理,提高医生满意度及患者服务体验,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2012年5月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前阶段的护士分为对照组,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后阶段的护士分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控小组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强医院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室器械运转效率风险中的作用。方法整理2015年1月-2015年7月手术器械准备不完善的例数作为对照组,整理2015年8月~2016年1月运用品管圈活动后三、四级手术器械准备不完善例数作为观察组。于2015年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对其品管圈的理论基础、流程、运营环境等进行讲解,医院整体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手术室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手术室器械运转效率情况以及在实际应用后,手术时间缩短情况及手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活动实施后,手术室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实施前(P0.05)。活动实施后,手术时间及手术感染发生率均少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可准确降低手术室器械运转效率风险,使手术室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减少手术时间及手术感染发生率,使手术医生满意、患者满意,促进医院实现发展,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肝胆外科患者手术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6月对该科实施常规性护理管理,2015年7月~2016年6月对该科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对比分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前后基础护理质量的变化,观察两阶段护理不良事件、患者并发症、护患纠纷事件及患者满意率情况.结果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记录、病房环境/安全、急救药品/器械及总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 实施后并发症、护患纠纷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外科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降低外科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敏感指标项目管理体系,探讨其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2轮专家函询方式,构建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项目管理体系指标;选取35名护士,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31日500台应用传统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式的设为应用前,选取2019年2月1日~2020年1月31日500台应用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项目管理体系的设为应用后;比较应用前后手术室配合准确台数、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管理评分情况。结果:与应用前比较,应用后手术室术中设备使用准确台数、器械传递准确台数、手术物品一次备好台数、体位摆放一次合格台数均上升(P<0.01);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数降低(P<0.01);环境管理、消毒管理、护理安全管理、药品器械管理评分均上升(P<0.01)。结论:敏感指标项目管理体系应用于手术室,可改善护理质量,降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开展质量评估,分析该模式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作用,及对不安全因素的预防效果。方法:2013年7月~2014年12月实施前调查22名护理人员和100例患者,2015年1月~2016年6月手术室实施质量评估后再次对22名护理人员和100例新的患者进行调查,了解该模式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考核、护理人员对不安全因素认知情况及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情况。结果:质量评估模式实施前后护士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中对患者非计划拔管、护理准备步骤错误、错收手术费、手术器械准备不齐延误手术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质量评估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考核结果,护理人员对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认知情况及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状况均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质量评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室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不安全因素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能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5月对本院收治的128例重症肺炎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管理,2014年6月~2015年5月对本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肺炎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对比分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前后基础护理质量的变化,观察两阶段护理不良事件、患者并发症、护患纠纷事件及患者满意率情况。结果护理层级管理实施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记录、病房环境/安全、急救药品/器械及总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死亡率、患者并发症、护患纠纷事件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而实施后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理层级管理能有效提高重症肺炎患者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6月实施风险管理前89 466个器械包,2014年7~12月实施风险管理后91 592个器械包,观察风险管理实施效果。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45名护理人员工作表现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临床科室对供应室工作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中,可降低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法在药物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1~12月采用个案追踪法追踪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的全过程,有针对性地提升护士安全意识、进行流程改进、细化核对流程管理等,比较实施前(2013年1~12月)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个案追踪法实施后全院不良事件和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将个案追踪法用于药物不良事件的管理,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过程中的存在问题,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破窗理论"和"护花原理"结合管理模式在肿瘤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7名护理人员、8名医生、实施前后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破窗理论"和"护花原理"结合管理模式前后1年护理质量得分情况、护理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医护患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破窗理论"和"护花原理"结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消防安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为实施风险管理前,以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为风险管理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可燃物、助燃剂、火源、消防应急4方面的质控情况。采用自制量表评价实施效果,该量表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消防知识掌握度、消防安全不良事件数、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可燃物、助燃剂、火源、消防应急的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护人员消防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及护理人员满意情况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可明显降低手术室消防意外的发生情况,使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和安全的高品质医疗护理服务。该模式同样适用于医院各个临床科室的消防安全管理,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6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措施的11000件消毒灭菌器械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7~12月实施细节管理措施的11000件消毒灭菌器械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标签与内容不符、器械数目不全、包内器械型号不符合要求、无菌包错送、发放物品过期等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消毒供应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器械清洗合格率和灭菌合格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屏障,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本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3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 ;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3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建立护理安全屏障并应用于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情况的差异。结果实施护理管理安全屏障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建立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屏障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降低护理风险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升手术室器械管理质量的效果及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院共3000份手术器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管理模式下手术室器械管理质量差异。手术室器械管理实施工作人员相同,2019年1-5月实施常规管理,2019年6-10月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结果品管圈活动管理期间,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处理合格率均高于常规管理期间(P 0.05),手术室器械管理质量评分较常规管理期间均有显著提升(P 0.05);品管圈活动管理期间手术室不良器械管理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管理期间(P 0.05)。结论手术室器械采用品管圈活动模式管理,可在建立相关管理小组经详细分析原有手术室器械管理问题后,通过相关目标值的设定及护理实施,实现对手术室器械管理质量的合理、有效提升,管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