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Orem模式下的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急诊病区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Orem模式下的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量表(GSES)]、运动功能(采用6分钟步行总距离测试)、生活质量及出院后自我管理依从性调查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SES评分、6分钟步行总距离测试、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院后自我管理依从性调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Orem模式下的运动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运动耐力及依从性,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容量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5月住院的108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协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入院时、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和出院后3个月的再入院率。[结果]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病人的SCHFI v6.2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的MLHFQ得分低于对照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自我容量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其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出院计划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最终每组完成研究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出院后的电话回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出院计划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自我护理能力(EHFSCB-9)得分、生活质量(MLHFQ)得分以及出院后6个月患者对延续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结果 :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对延续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出院计划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延续护理,能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对延续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CCM)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CCM。干预6个月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ESCA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CCM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延伸护理服务实践对肿瘤放疗出院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放疗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肿瘤放疗出院患者87例,按照出院顺序先后均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出院指导和定期电话跟踪随访,观察组给予延伸护理服务实践工作模式,实施出院患者出院前实践指导,包括PICC带管出院护理、阴道冲洗和灌肠等。干预周期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自护能力(ESCA)和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EROTCQLQ-C30)评价结果。结果:出院当天,两组ESCA和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干预6个月,观察组ESCA总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及生活质量各项功能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出院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服务实践模式有助于提高肿瘤放疗出院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出院后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8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伸护理模式。采用自制问卷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满意度和出院3个月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满意度和出院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延伸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实施电话随访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2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出院后电话随访.采用"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价两组患者在出院6个月后的自我护理行为和生活质量情况,并比较其在6个月内的再入院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水平和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电话随访能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8.
李建勋  王铁成 《全科护理》2023,(11):1538-1542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恐惧、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医院1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性护理。于出院时、干预完成时及干预后3个月比较两组病人运动恐惧、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依从性水平差异。结果:对照组53例、观察组54例完成本研究。干预完成时及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运动恐惧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运动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完成时及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运动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性护理能够降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恐惧,增强运动自我效能,提高其运动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行为转变理论(TTM)构建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普及性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以TTM构建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2组患者入组前及随访结束后行为改变阶段评估情况,2组入组前、出院时及随访期间的第1、3、6个月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中文版(EHFSc BS)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Li HFe)评分。结果观察组在出院6个月时行为阶段均分较入组前提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院时EHFSc BS及Li HFe量表评分低于入组前,自出院1个月起EHFSc BS及Li HFe量表评分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且同一时间点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将TTM构建的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到CHF患者中可改善患者认知行为,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学科医护协作型护理模式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9月1日收治的300例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多学科医护协作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出院时和出院6个月6 min步行距离(6MWT)、生活质量[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药物使用达标率及出院30 d和12个月再住院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出院30 d和12个月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6个月,观察组6MWT、MLHFQ评分、药物使用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开展多学科医护协作型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和再住院率,从而提高其药物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随访路径在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的应用和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安置永久起搏器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护理随访路径进行随访,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式随访,随访9月。观察随访率、2组病人出院时、出院后1、3、6和9个月时自我效能量表得分、患者生活质量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等。结果:2组病人出院后6、9个月观察组的自我效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6、9月,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疼痛、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切口感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护理随访路径对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的病人进行随访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疼痛及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王林霞  叶琴  耿丽  胡柳 《全科护理》2022,(36):5046-505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专科护理门诊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本院出院的20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随访;2019年7月—2019年12月本院出院的20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观察组,纳入本院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系统,由心力衰竭专科护理门诊团队开展专科护理门诊服务。实施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再住院率、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3个月、6个月内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心力衰竭专科护理门诊满足了心力衰竭病人延续护理的需求,提高了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降低了再住院率,提升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徐媛媛  高娅芬  张敏  应莉   《护理与康复》2018,17(4):15-18
目的观察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影响。方法按实施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前后分组,将实施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前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后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家庭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6个月生活质量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差异。结果出院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家庭亲密度评分和适应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协同护理模式能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CCM)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CCM实施为期3个月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应用CCM后,观察组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CM能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1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5A护理模式干预。对2组自我效能、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不同时间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服药、生活方式、定期随访和控制危险因素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GQOLI-74中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和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5A护理模式应用于CHF患者中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积极度与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8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入院时、出院时、出院3个月积极度与自我护理能力的差异以及出院3个月两组病人再住院率的高低。[结果]实验组出院时、出院3个月积极度与自我护理能力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出院3个月内再住院率为26.5%,对照组为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68,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积极度与自我护理能力,对病人病情的稳定与好转,降低再住院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用运动手环延续性随访对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以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心肌梗死患者12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随访,观察组患者运用运动手环检测的延续性随访,以运动依从性、再住院率、希望水平总评分、生活质量、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能力为指标,观察患者出院时以及随访后的差异。结果出院1个月后,两组患者运动依从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出院1个月随访时相比,6个月随访时对照组患者运动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运动依从性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再住院率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4)。出院时,两组患者希望水平总评分、生活质量、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能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出院时比较,随访后,对照组患者希望水平总评分、生活质量、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希望水平总评分、生活质量以及自我效能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运动手环检测的延续性随访能提高康复运动依从性,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2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电话回访,观察组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出院后6个月分别评估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护理满意度及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再住院率、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有效的管理,可改善自理能力及病人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联动式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14例心力衰竭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常规出院随访管理,观察组采用出院后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的延续性护理方式,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病人6min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联动式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是改善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状况的一个有效途径,能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66例慢性心衰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医护一体化救治模式;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6个月后测定两组心功能分级[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N)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值及生活质量[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结果:出院时、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NYHA心功能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 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P0.05),LVEF高于对照组(P0.05),NT-proBNP值、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救治模式可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能力,降低血清NT-proBNP值,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