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促进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产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乳房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记录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 ;产后24h、48h、72h的泌乳量 ;产后2d、3d、4d的乳房肿胀硬度以及产后第5天纯母乳喂养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 P<0 .05 );观察组产后24 h、48 h、72 h的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产后第5天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基于常规乳房护理的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可增加乳汁分泌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动吸乳器联合乳房按摩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00例,按照方便抽样法分段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乳房按摩为产后2 h内进行,按摩时间为每侧乳房10~15 min,1次/d;电动吸乳器为2次/d,第一次为按摩后进行,吸乳时间为每侧乳房15~20 min,连续按摩及电动吸乳2 d,对照组不进行乳房按摩及电动吸乳器吸乳,观察记录产妇首次泌乳时间及产后48 h泌乳量、乳房胀痛情况。结果产后电动吸乳器联合乳房按摩可以有效促进乳汁分泌,提升泌乳量,减少乳房胀痛的发生(P0.05)。结论越早给予产妇乳房按摩及吸乳器应用,其泌乳量越多,有助于促进产妇母亲角色的转变,提升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3.
朱琳洁  胡引  张慧 《护理与康复》2015,14(8):758-759
目的观察以肝胃经为主穴位按摩联合通草猪蹄汤对产后缺乳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予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肝胃经为主穴位按摩联合通草猪蹄汤治疗。观察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随访42d记录产后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在48h内观察组45例、对照组30例;产后42d内纯母乳喂养率观察组82.0%、对照组5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肝胃经为主穴位按摩联合通草猪蹄汤的方法可以预防产妇产后缺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个性化人文护理配合电动吸乳器在母婴分离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母婴分离的产妇200例,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面、规范的个性化人文护理配合电动吸乳器刺激乳房,比较两组产妇产后4d母乳量和母乳喂养例数、乳房硬度及出院4周后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新生儿体重增长率。[结果]观察组产后4d内泌乳量、母乳喂养例数多于对照组、乳房硬度低于对照组,出院4周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人文护理配合电动吸乳器刺激乳房可以促进母婴分离产妇保持泌乳,提高产后纯母乳喂养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产后缺乳产妇应用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后效果。方法:产后缺乳产妇109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54例给予乳房穴位按摩,观察组55例联合催乳汤口服,治疗7d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补授乳量及泌乳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8.89%,泌乳量高于对照组,补授乳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催乳汤联合乳房穴位按摩显著提升产后缺乳产妇的泌乳量,减少补授乳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热熨对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及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选取在本院建立分娩档案的220例初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产后给予常规性乳房护理;观察组产后行乳房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热熨。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4,48,72 h及42 d母乳喂养率、泌乳量及产妇产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4,48,72 h及42 d母乳喂养率及泌乳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乳房疼痛评分、肿胀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恶露消退时间、子宫复旧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中药热熨可促进初产妇产后泌乳,减轻产妇乳房胀痛,提高母乳喂养率,并有利于产妇产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6-8h)进行乳房湿热敷按摩对促进产妇乳汁分泌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与对照组96例,对照组按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除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外于产后6-8h开始协助产妇进行乳房湿热敷按摩。观察两组平均泌乳时间及乳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缩短及产后3-5d的泌乳量均增加。两组经统计学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产后早期进行乳房湿热敷按摩可促进产妇早期泌乳,使产后3-5d内乳量充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益气通乳汤联合穴位按摩对自然分娩产妇恢复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足月自然分娩产妇1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9例。所有产妇分娩后均行常规乳房护理以及母乳喂养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益气通乳汤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开奶时间、产后泌乳情况、产妇满意度以及产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泌乳量充足率、产妇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开奶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应用益气通乳汤联合穴位按摩,可显著缩短开奶时间,增加产后泌乳量,提高产妇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乳房穴位配合全身按摩促进产后乳汁分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乳中、乳根穴位配合全身按摩,促进乳汁分泌,消除乳房胀痛感,尽快恢复产妇体力,树立母乳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 将212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104例和对照组108例,实验组在常规产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乳房穴位及全身按摩,对照组仅接受常规产后护理,观察和测量2组产妇乳房泌乳时间、泌乳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产妇较对照组乳房分泌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中、乳根两穴位及全身的的按摩具有提前初产妇泌乳时间,增加泌乳量的作用,还能缓解产后乳房胀痛,保证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房硬结、乳汁淤积以及乳房胀痛产妇应用电动吸乳联合通草猪蹄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行剖宫产术乳房硬结、乳汁淤积以及乳房胀痛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动吸乳及通草猪蹄汤喝,连续3 d。比较两组产妇术后泌乳、母乳喂养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72 h乳房胀痛改善程度及产后72 h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主排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产后电动吸乳联合通草猪蹄汤能促进剖宫产后乳房硬结、乳汁淤积以及乳房胀痛产妇泌乳,促进母乳喂养及产妇术后自主排尿,降低产后乳房胀痛程度,促进产妇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031-1032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于我院分娩的2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产后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乳房穴位按摩。记录比较两组产后3d乳房胀痛程度、开始泌乳时间及产后72h泌乳量。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3d乳房胀痛程度较对照组相比,显著减轻(P0.01);观察组开始泌乳时间12.63±6.14h,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产后72h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产妇产后乳房穴位按摩可有效减轻乳房胀痛,还可促进乳汁提早分泌并及时排出,对母乳喂养更有利,且方法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用乳中、乳根穴位配合全身按摩,促进乳汁分泌,消除乳房胀痛感,尽快恢复产妇体力,树立母乳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将212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104例和对照组108例,实验组在常规产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乳房穴位及全身按摩,对照组仅接受常规产后护理,观察和测量2组产妇乳房泌乳时间、泌乳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产妇较对照组乳房分泌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中、乳根两穴位及全身的的按摩具有提前初产妇泌乳时间,增加泌乳量的作用,还能缓解产后乳房胀痛,保证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房穴位按摩结合背部按摩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和减轻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01例自然分娩的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方法进行促乳,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促乳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量及乳房胀痛程度。结果产后72 h,观察组产妇较对照组泌乳量增多,乳房疼痛的发生情况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房穴位按摩结合背部按摩可使产妇泌乳量增加,乳房胀痛程度减轻,有利于母乳喂养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产前穴位按摩对产妇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3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采用产后30min内早吸吮和后期按需哺乳的常规方法;观察组临产后给予乳根、中府、少泽等穴位按摩,24h内每8小时按摩1次,以后48,72h各按摩1次.对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和产后90,120,180d的纯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148例完成研究,其中观察组76例,对照组72例.在失访的5例产妇中,1例新生儿死于重症肺炎,1例2个月后拒绝随访,3例因为电话没办法联系而失访.观察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24,24~48,>48 h的产妇例数分别为47,23,6例,对照组分别为26,34,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4.706,P<0.01).观察组产后90,120,180 d纯母乳喂养产妇例数分别为65,49,38例,对照组分别为33,2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3.04,18.37,33.25;P <0.05).结论 产前进行穴位按摩,能够提早泌乳始动时间,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减少因母乳不足而致喂养失败,提高婴儿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穴位按揉在缺乳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2例产后缺乳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联合穴位按揉,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自护能力、泌乳量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自护能力评分、治疗后4 d内泌乳量及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联合穴位按揉可有效增加缺乳产妇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实现出院后延伸服务,巩固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假吃、耳穴压药联合穴位按摩对剖宫产产后缺乳初产妇自我效能与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9月我院就诊的剖宫产产后缺乳初产妇1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假吃、耳穴压药联合穴位按摩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产后24h泌乳干预率,泌乳量,分娩前后血清催乳素水平,婴儿喂养情况及自我效能。结果对照组产后24h泌乳率为21.62%,观察组为40.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乳量,产后血清催乳素水平以及产后纯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01)。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假吃、耳穴压药联合穴位按摩可促进剖宫产产后缺乳初产妇乳汁的分泌,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同时对产妇自我效能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沈海红 《护理与康复》2012,11(5):474-475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实施产妇康抚按摩对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按分娩顺序将224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2例,在常规促母乳喂养基础上,对照组在乳胀时进行康抚按摩,观察组在产后6h进行康抚按摩,1次/d,连续3d。分娩第3天观察两组纯母乳喂养人数、泌乳量及产妇舒适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泌乳量及产妇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产后6h开始对产妇康抚按摩能增加产妇的泌乳量,缩短初始泌乳时间,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治疗仪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对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及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产科收治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产妇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产后治疗仪联合乳房穴位按摩,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泌乳开始时间、乳汁分泌量、母乳喂养成功率、子宫复旧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泌乳开始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其产后第2,3天的乳汁分泌量、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宫底下降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产后护理过程中加以产后治疗仪联合乳房穴位按摩进行产后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产妇产后的乳汁分泌、子宫复旧,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有利于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按摩在剖宫产产妇产后缺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在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后缺乳产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乳房推拿按摩。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指标、泌乳始动时间、血清泌乳素水平和喂养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产妇的泌乳量、乳房轻盈度和乳汁淤积程度相近;治疗后两组产妇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观察组产妇的泌乳量、乳房轻盈度和乳汁淤积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产妇的血清泌乳素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上升,观察组产妇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产妇产后48 h的泌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整体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43例(95.56%),混合喂养2例(4.44%),对照组产妇的母乳喂养37例(82.22%),混合喂养8例(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按摩能够促进剖宫产产后缺乳产妇泌乳,提高泌乳量和血清泌乳素水平,减轻涨奶程度,缩短泌乳始动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配合中药热熨对初产妇产后泌乳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该院建立分娩档案的初产妇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对照组产后给予常规性饮食指导,观察组产后行乳房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热熨.观察两组产后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率及产后48 h、72 h、42 d母乳喂养率、泌乳量、乳房肿胀及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率及产后24 h、48 h、72 h、42 d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24 h、48 h、72 h、42 d泌乳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房疼痛程度及肿胀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 穴位按摩配合中药热熨可促进初产妇产后泌乳,减轻产妇的乳房胀痛,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