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行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8例肺透明膜病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患儿予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研究组54例患儿予以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及相关数据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呼吸机通气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D行nSIMV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及二氧化碳排出情况,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 SIMV)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6例肺透明膜病早产儿,根据通气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试验组(3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给予试验组患者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的Pa CO2和Pa O2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试验组的新生儿肺炎发生率(3.03%)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的疗效较好,可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避免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68例早产儿,随机分组,分别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加以评价。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12 h后,观察组pH和OI值均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76.47%,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47.06%,两组患儿在治疗成功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以回顾性研究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于烟台市蓬莱人民医院儿科接受诊疗的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经鼻正压通气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5例与研究组25例.对照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清开灵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清开灵联合鼻塞CPAP治疗,观察组采用低流量给氧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治疗1h后患儿喘憋、紫绀、三凹征及呼吸困难缓解,心率、呼吸、氧饱和度、PaO2、PaCO2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表现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清开灵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能有效改善患儿肺氧合和通气功能,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设备简便,操作容易,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NRDS患儿90例,采用黄蓝双色球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PS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和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S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RDS可有效促进血气指标恢复,改善肺功能,提升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重症肺炎患儿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2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患儿采用鼻塞式CPAP给氧治疗。观察2组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在纠正缺氧、改善呼吸、恢复心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效率91%,对照组6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对32例早期肺透明膜病的新生儿行胸部X线、血气分析,予NCPAP呼吸支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和血气分析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32例患儿中27例患儿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有效率84%,转机械通气治疗4例,死亡1例。治疗前后对比,p(O2)明显升高,p(CO2)明显下降,两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CPAP能有效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呼吸窘迫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及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9.28%,对照组为92.08%,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治疗相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效果及护理情况。方法 将 1998年 4月—2 0 0 3年 4月利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与护理 30例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经有效治疗存活 10例 ( 33% ) ,改用机械通气治疗存活 4例 ( 13% ) ,死亡 9例 ( 30 % ) ,放弃治疗 7例 ( 2 3% )。结论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有效地改善肺顺应性 ,增加肺功能残余气量 ,减少呼吸功 ,改善氧合 ,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有一定疗效 ;且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 ,相对无创 ,费用最少 ,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选取60例,以治疗方式为依据,分为两组,对照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观察组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治疗后6hFiO_2、PH值、PaO_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Duo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儿均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模式,观察组患儿采取DuoPAP+NCPAP序贯模式,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和治疗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uoPAP联合PS治疗早产儿NRDS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明显改善患儿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兴奋剂与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结果:治疗后2h、24h、48h,研究组格拉斯哥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研究组动脉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研究组气管插管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2.50%(P0.05)。结论:呼吸兴奋剂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肺性脑病疗效显著,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与SIMV辅以压力支持(P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效果,探讨SIMV+PS模式对COPD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采用SIMV+PS通气模式治疗,对照组32例行单纯SIMV通气治疗,比较2组患者呼吸参数及撤机前血气分析指标、总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时间、脱机成功率及住ICU时间。结果 2组各呼吸参数、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脱机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脱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IMV辅以PS可在不增加呼吸做功的前提下,缩短脱机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提高COPD呼吸衰竭患者脱机成功率,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于运用经鼻间歇的正压通气并辅助呼吸治疗早产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将我院从2011年的12月份到2013年的1月份收治的60名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他们分成对照组(NCPAP组)和治疗组(NIPPV组),每组各30名患儿,对照组运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方式治疗,治疗组运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分别是90.5%和50.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住院时间和上机时间上的差异不明显。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减少了患儿气管的机械通气和再插管,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措施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给予51例患儿机械通气治疗,其中25例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26例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治疗期间给予循证护理,即采用循证护理-循证支持-循证评价-循证应用步骤。观察机械通气治疗前、治疗24小时动脉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治疗24小时后,新生儿Pa CO2、PO2、PH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同时给予循证护理,可明显改善动脉血气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对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给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在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治疗5 min后,患儿的发绀症状以及其他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血氧饱和度也被提至89%~93%。患儿接受治疗0.5~1 h,其PaO2恢复正常,且PaCO2均下降了5~10 mmHg。43例患儿在接受治疗3~5 d后撤机,换成鼻导管吸氧,最后停氧,患儿恢复正常呼吸,抢救成功率为86%。剩余7例患儿中,3例患儿的病情严重,换成机械通气,占6%,2例患儿在我院接受3 d治疗后家属要求转院治疗,另2例患儿家属自愿放弃治疗。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以降低患儿的感染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HMD患儿15例(HFOV组),并与同期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的15例HMD患儿(CMV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HFOV组在上机后6,24,48 h氧浓度、氧合指数明显低于CMV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明显高于CMV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HFOV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的发病率低于CMV组(P<0.05);2组脑室内出血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HFOV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短于CMV组(P均<0.01)。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能更好地改善HMD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减少气压伤,缩短上机时间,对治疗新生儿HMD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方法:将56例肺透明膜病早产儿随机分为A组(28例)和B组(28例),A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B组给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用氧时间均少于A组(P〈0.05)。结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效果与机械通气相当,但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氧气用量,总体效果优于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早产儿呼吸暂停(AOP)施以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固始县妇幼保健院治疗的98例AOP患儿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两组,两组均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照组44例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观察组54例行NSIMV,比较组间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比对照组79.55%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暂停次数比对照组少,呼吸机通气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 h后,观察组pH、氧分压(PaO_2)值均比对照组高,PaCO_2值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产儿呼吸暂停联合NSIMV、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