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10年原卫生部启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以来,经过各界努力,目前人体器官捐献尤其是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在全国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开展.亟待制订相关专家共识来指导全国DCD器官的质量评估,推动其在临床上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应用.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心脏死亡捐献器官评估与应用专家共识(2014版)》,重点阐述了中国DCD与心脏死亡诊断标准、器官获取、DCD器官在肝移植和肾移植中的评估和应用以及移植受者围术期的特殊干预.  相似文献   

2.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手段,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是我国移植器官的唯一来源。在临床实践中,移植器官保护技术对提升移植器官质量,改善移植预后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及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国内外移植器官保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根据...  相似文献   

3.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脏器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手段,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已成为我国移植供器官的主要来源。目前,器官保护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对提升移植器官质量,改善移植预后发挥关键作用,但实践中相关技术选择及应用缺乏统一共识。因此亟待建立相关临床实践指南,促进我国器官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及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国内外移植器官保护的基础与临床实践,根据牛津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GRADE推荐意见系统,重点针对肝脏、肾脏、胰腺、小肠、心脏、肺脏,从器官获取、质量评估、保存液选择及器官保存修复、转运手段等方面,同时对新兴的机械灌注保存、修复技术进行讨论,制定《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16版)》,为临床选择科学、规范的供器官保护策略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4.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最有效的手段,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已成为我国移植器官的唯一来源。在临床实践中,移植器官保护技术对提升移植器官质量,改善受者预后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及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国内外移植器官保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根据牛津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GRADE推荐意见系统,针对肝脏、肾脏、胰腺、小肠、心脏、肺脏移植器官编写了《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16版)》。近期,在国家肝脏移植注册中心、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控中心、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国家肝脏移植质控中心的支持下,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器官移植及器官保护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形成《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22版)》。本共识重点更新了相关器官获取、保存、转运、质量评估在临床实践中的技术进展及相应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此外,还增加了包括以肢体移植为主的复合组织移植的内容,旨在促进临床器官移植工作科学、规范开展。  相似文献   

5.
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首要独立危险因素,是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国内专家,总结各中心肾移植的临床经验,依据Banff 2013标准,编写了本部指南,希望能为相关临床科室提供工作指引。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8月7日至8日,2015中国器官移植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器官移植医师年会在武汉举行。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共同主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省医师协会、湖北省肝胆疾病学会、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承办。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会长、中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3月28日,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肝移植、肾移植专业委员会在杭州正式成立。中国医师协会分别民主推选委员55人组成了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肝移植、肾移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会长郑树森教授,当选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操作规范(2019版)》是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制定的肾移植操作规范系列之一。该规范对肾移植围术期受者一般护理、液体管理及主要内科并发症诊治原则进行了介绍。本文对规范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肾移植围术期的治疗提供借鉴。2019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编写的《肾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操作规范(2019版)》(下文简称规范)在《器官移植》杂志发表。这是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第一次对肾移植围术期管理制定的指南,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肾移植术围术期的处理技术。本规范主要涉及肾移植围术期受者一般护理、液体管理及主要内科并发症诊治。本文将对该指南的重要内容进行进一步解读。  相似文献   

9.
《消化外科》2014,(7):497-501
肝移植是被全世界认可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肝移植在全国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开展,亟待相关临床实践指南来指导全国肝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14版)》,重点阐述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术前降期治疗、受者抗病毒治疗、受者免疫抑制剂应用、术后肿瘤复发的防治5部分内容.米兰标准是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的参考基准,而杭州标准是对米兰标准局限于肿瘤形态学的巨大突破.肝癌肝移植术前肿瘤降期治疗可使不满足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的患者能够被纳入移植标准,获得肝移植机会.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癌肝移植受者行抗病毒治疗,有助于降低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率,提高受者长期生存率.目前主张个体化的低剂量免疫抑制方案以达到最大限度保护移植肝脏功能,同时减轻其毒副作用,减少移植后肝癌复发.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防治可采用手术、TACE、局部消融以及放射免疫、靶向治疗、系统性化疗等手段,为受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的认识,规范国内肾移植受者管理,帮助医师在肾移植临床实践中做出合理决策,我们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指南(2016版)》。该指南以《2009版改善全球肾病预后组织(KDIGO)肾移植受者管理指南》为主要参考,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经验,希望能为相关临床科室提供工作指引。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1月29日,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筹委会成立大会在杭州隆重举行。中国医师协会杨民代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医师协会会长李兰娟院士,浙江省卫生厅马伟杭副厅长到会祝贺并发表讲话。此外,浙江省医师协会骆华伟秘书长、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黎介寿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夏穗生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王学浩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原会长冷希圣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共60余人出席本次大会。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体器官移植已成为临床上解决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过几代专家前辈们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器官移植事业已取得了日新月异的瞩目成就。中国大陆每年开展器官移植手术已逾1万例次,累计实施移植手术超10万例次,挽救了无数终末期疾病患者的生命,在移植数量和受者术后生存上均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是世界第二移植大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的血脂管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和心血管内科专家,总结国内外有关器官移植术后血脂代谢异常研究最新进展,并以我国《器官移植术后高脂血症临床诊疗指南(2015版)》,结合我国《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从实体器官移植后受者血脂异常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因素、移植后血脂代谢异常的诊断和危险分层、移植术后血脂代谢异常的预防和治疗、器官移植受者的血脂管理等方面,制定中国实体器官移植受者血脂管理规范(2019版)。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受者是罹患代谢病的高危人群。肝移植术后代谢病的发生与免疫抑制剂、心血管疾病、肾病、感染等关系密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受者的长期存活。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肝移植学组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国肝移植受者代谢病管理专家共识(2015版)》,旨在为中国肝移植受者术后代谢病的防治提供建议,以期改善受者的长期生存。代谢病以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为典型特征。代谢病的防治应以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基础,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并适当使用药物治疗。建议在保证移植肝功能的前提下将相关可能导致代谢病的免疫抑制剂减量,含霉酚酸酯的无激素及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最小化方案对减少肝移植术后代谢病的发生有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肝移植受者存活时间的延长,受者移植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也增加,急慢性肾功能损伤为常见并发症之一。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初拟《肝移植受者肾功能损伤诊疗指南》,旨在呼吁临床重视肝移植受者术后管理,提高对肝移植受者急慢性肾功能损伤的认识,规范预防、诊断及治疗策略。本期特刊出此指南,希冀业内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一、目的为规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行为,保障器官捐献者的合法权益,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根据《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并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订了《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目的是在尊重捐献者权益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合法的、符合医学伦理的临床应用程序,以避免任何可能对捐献者、捐献者家属、器官移植受者和医护人员所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规范活体肾移植的临床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活体肾移植的基本原则、活体供肾者的医学评估和选择、活体肾移植受者的评估、活体供肾切取术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相似文献   

17.
一、目的 为规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行为,保障器官捐献者的合法权益,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根据《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并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订了《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目的是在尊重捐献者权益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合法的、符合医学伦理的临床应用程序,以避免任何可能对捐献者、捐献者家属、器官移植受者和医护人员所造成的伤害。二、适用范围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发生在医院内的可控制性DCD,为临床医护人员在医院内开展器官捐献工作提供参考。本《指南》不应代替医师的临床判断。在具体实施DCD过程中,可在相关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根据捐献者及其家属意愿或地区的特点,进行调整。本《指南》不适用于皮肤、角膜等组织捐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规范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结合近期国内外临床证据,从SOT受者IFD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预防、治疗等方面,在2017年版《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诊疗指南》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以期为器官移植和相关学科的同道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据统计中国每年超过30万人死于肝癌。肝移植是全世界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肝移植事业发展迅猛,在移植数量和质量方面已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中国由于乙肝的流行,故而肝癌肝移植占比远高于西方。为指导全国肝癌肝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肝移植学组等行业学会组织专家于2014年制定《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重点阐述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术前降期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剂应用和术后复发防治五部分内容,并于2018年进行了更新。现组织专家对指南进行再次更新,以适应我国肝癌肝移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实体器官移植受者BK病毒(BKV)感染和BKV性肾病(BKVN)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和感染病学专家,在《中国实体器官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临床诊疗指南(2016版)》的基础上,从概述和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随访、预后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帮助器官移植工作者规范和优化BK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