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选择我院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对照组中给予单纯泼尼松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情况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泼尼松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上得到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补肺活血法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经典方剂血府逐瘀汤合补肺汤以补肺活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血气分析、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和动脉血氧分压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肺活血法有助于改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补肺活血法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予以经典方剂血府逐瘀汤合补肺汤以补肺活血,同时予以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和临床疗效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FVC、DLCO、PaO2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肺活血法有助于改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具有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疗效。方法: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及肺功能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单位肺泡容积气体弥散量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替代口服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方位整体护理干预对慢性呼吸衰竭(CRF)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方位整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肺功能改善情况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方位整体化护理干预可提高CRF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就诊资料,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基于常规护理采用优质护理)和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采用心理护理),各46例。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干预1个月后,2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1个月后,2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和一秒率均较干预前增加(P均<0.05);观察组的上述肺功能指标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更高(P均<0.05)。干预1个月后,2组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和酸碱值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均<0.05);观察组的上述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情绪,改善其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伴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伴感染患者60例,根据治疗手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活量(VC)、肺总量(TL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a 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VC、TLC、FEV1等肺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气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观察组治疗后p(O2)、p(CO2)、Sa 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SBP、DBP、HR、RR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伴感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 )患者生存治疗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确诊的136例IPF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心理干预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并给予相应处理,于入院1周及心理干预满3个月时进行呼吸困难症状程度评分,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总量(TLC)、肺活量(VC)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O2)和P(CO2)以及简明生活质量评定问卷(S F-36)进行评定。结果3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综合心理干预组呼吸困难症状程度评分、肺功能、血气分析以及SF-36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是IPF护理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IPF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醋酸泼尼松片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肺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IPF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予以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予以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醋酸泼尼松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病灶吸收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水平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灶吸收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应用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促进病灶吸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5例肺癌手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按常规胸部手术护理标准完成围术期护理,包括体位变化、生命体征指标观察、呼吸道管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指标,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激励式护理对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遵医行为、肺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0例采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激励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遵医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理后肺功能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优于护理前(P0.05),研究组护理后肺功能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研究组护理后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励式护理可改善行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COPD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肺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吡非尼酮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疗效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86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吡非尼酮治疗,观察组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吡非尼酮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7%,显著高于对照组67.4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及弥散量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干扰素-γ(INF-γ)、INF-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均显著降低,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吡非尼酮可改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及细胞因子水平,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严伟 《南京护理》2019,(5):37-39
目的 探究呼吸功能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恢复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根据病情接受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呼吸功能锻炼护理干预,对两组出院后均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的肺功能、血气分析、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呼吸困难感觉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干预前后的FEV1、FEV1/FVC、PaO2、PaCO2和SAS、SDS、SGRQ、BS评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和呼吸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对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施以强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作有效分组处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强化护理。对比各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7 d后,观察组的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呼吸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同组入院第1天有所改善(P均<0.05)。观察组中4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强化护理实施在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能够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标,促进其肺功能与呼吸功能的提升,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37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79例,观察组接受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负性情绪、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术后疼痛程度及肺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3 d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术前2 h及对照组术后3 d(P0.05);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比值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肺癌患者负性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肺功能,利于患者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80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研究组采用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值流速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可促进病灶吸收,显著改善其肺功能,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参龙煎剂颗粒联合泼尼松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高分辨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半定量评分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IPF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单纯口服泼尼松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泼尼松治疗的同时服用参龙煎剂颗粒,6个月后分析HRCT半定量评分、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等肺功能相关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等血气分析指标,以及6min步行试验(6MWT)指标的变化。结果组内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HRCT半定量评分及PaCO_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TLC、FVC、FEV1、PEF、PaO_2及6MWT距离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所有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RCT半定量评分及PaCO_2低于对照组,TLC、FVC、FEV1、PEF、PaO_2及6MWT距离等相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前后所有指标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龙煎剂颗粒联合泼尼松治疗能够降低IPF患者HRCT半定量评分,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延长6MWT,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吡非尼酮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对炎症介质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月就诊的84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口服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口服吡非尼酮+泼尼松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炎症介质水平、血气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转化生长因子-?茁1、白细胞介素-4水平均降低,干扰素-?酌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转化生长因子-?茁1、白细胞介素-4水平低于对照组,干扰素-?酌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下降,动脉血氧分压均上升,且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应用吡非尼酮联合泼尼松对改善炎症介质水平、调节血气分析指标具有积极作用,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靶向护理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7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35例。两组均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 研究组采用靶向护理模式, 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和临床体征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表(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靶向护理, 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 减轻临床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评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口服泼尼松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口服环磷酰胺。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及呼吸困难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功能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RC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实施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