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应用生理盐水和肝素稀释液两种冲洗液冲管对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维护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置管患儿共41例,采用肝素稀释液12.5U/ml封管作为对照组;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置管患儿共37例,采用生理盐水封管作为观察组。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PICC留置部位、留置过程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采用肝素稀释液12.5U/ml封管,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封管,维护方法均为脉冲式正压封管,观察堵管发生率。结果对照组41例,PICC留置期间发生堵管7例,总堵管率为17.07%,其中血栓堵管4例,堵管率为9.76%,肝素帽堵管3例,堵管率为7.31%。观察组37例,PICC留置期间发生堵管6例,总堵管率为16.22%,其中血栓堵管3例,堵管率为8.11%,肝素帽堵管3例,堵管率为8.11%。两组低出生体重儿采用生理盐水封管和使用肝素稀释液封管对PICC维护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6,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PICC堵管主要与维护不当回血时间较长造成血栓性堵管和使用肝素帽有关。使用生理盐水封管可以避免低出生体重儿因使用肝素诱发的出血危险,安全系数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在静脉留置针期间使用三种不同封管液后的再通效果及对机体的影响。方法:将45例肝硬化行颈内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5例,A组采用生理盐水20 ml脉冲加正压封管,B组采用生理盐水10 ml脉冲冲管后用125 U/ml的肝素液2 ml正压封管,C组采用生理盐水10 ml脉冲冲管后用2 500 U/ml的肝素液2 ml正压封管,观察比较三组封管方法的堵管率,B、C两组患者在置管前及置管后5 d进行凝血功能测定并比较。结果:A、B两组堵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5),B、C两组堵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P>0.05);B、C两组置管前后凝血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理盐水10 ml脉冲封管后再用125 U/ml稀释肝素2 ml正压封管用于肝硬化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安全有效,且能达到最佳保留时间。  相似文献   

3.
吴晶  甘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150-8151
目的 观察肝素封管液对预防PICC置管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 回顾性抽取2008-2010年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209例,均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实验组105例,在输液前后均用氯化钠溶液10ml行脉冲式正压冲管后再用肝素钠稀释液(浓度为10 U/ml)5~10 ml行脉冲式正压冲管.对照组104例,在输液前后只用氯化钠溶液冲管,方法同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置管1个月后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用氯化钠溶液冲管后用小剂量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可有效预防PICC置管期间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封管液对经外周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输注20%甘露醇的影响。方法将99例颅内肿瘤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3组,每组33例。A 组用肝素钠盐水10 ml 正压封管;B组用0.9%生理盐水10 ml 脉冲式冲管,肝素钠盐水10 ml 正压封管;C 组用0.9%生理盐水≥20 ml 脉冲式冲管,肝素钠盐水10 ml 正压封管。结果 A 组导管堵管率为51.5%,B 组为24.6%,C 组为6.1%。C 组导管堵管率显著低于 A 组、B 组(P <0.05或0.01),B 组显著低于A 组(P <0.05)。结论对经外周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长期输注20%甘露醇完毕后用≥20 ml 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肝素钠盐水正压封管,可有效降低导管堵管率。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术后股静脉置管肝素封管液浓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股静脉置管用稀释肝素封管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肾移植患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试验I组用10ml肝素盐水(50U/ml)封管,试验组Ⅱ组用10ml肝素盐水(25U/ml)封管,对照组用10ml肝素盐水(125U/ml) 封管,对堵管,局部渗漏的发生率,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进行比较。结果 3组肝素封管液堵管的发生率无显差异,试验组间PT及TT值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有显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局部渗漏的发生率有显差异(P<0.01)。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结论 肾移植术后患股静脉置管使用10ml肝素盐水(每10ml含肝素25U)封管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3种PICC体外测量的置管长度,探讨最佳的测量方法.方法 分析446例成功行PICC的患者资料,根据体外测量方法分为3组.A组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3肋间为置管长度;B组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加2 cm为置管长度;C组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加3 cm为置管长度.分析3组患者的X线定位结果、置管长度及导管漂移情况.结果 C组置入理想位置的概率为61.8%,高于A组和B组,置管期间无发生导管漂移,其置管理想位置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加3 cm为置管长度的体外测量方法较准确,可提高PICC置入理想位置的成功率,且置管比较安全,不易受活动影响发生导管头端漂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股静脉置管肝素稀释封管的效果。方法 将 75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3组 ,每组 2 5例 ,实验Ⅰ组用 4ml肝素盐水 (5 0 0U/ml)封管 ,实验Ⅱ组用 4ml肝素盐水 (15 0 0U/ml)封管 ,对照组用 4ml肝素盐水 (2 5 0 0U/ml)封管 ,比较 3组的堵管、局部渗漏发生率 ,凝血酶原时间 (PT)及凝血酶时间 (TT)。结果 实验Ⅰ组肝素封管液堵塞的发生率与其他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实验组间PT及TT值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对照组局部渗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 (P <0 .0 1)。结论 糖尿病肾病血透股静脉置管使用4ml肝素盐水 (15 0 0U/ml)封管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深静脉置管中应用可来福接头降低堵管率的方法.方法 对2001年5月-2005年12月1200例深静脉置管连接可来福无针静脉输液接头的患者采用两组封管方法,实验组500例是先脉冲式冲管、再生理盐水封管,对照组700例是先脉冲式冲管、再肝素盐水封管.观察2组患者堵管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的堵管率明显低于实验组(P<0.01).结论 应用先脉冲式冲管、再肝素盐水封管,可有效降低可来福接头应用在深静脉置管中的堵管率.  相似文献   

9.
宋淑萍 《现代护理》2007,13(11):982-983
目的探讨在深静脉置管中应用可来福接头降低堵管率的方法。方法对2001年5月-2005年12月1200例深静脉置管连接可来福无针静脉输液接头的患者采用两组封管方法,实验组500例是先脉冲式冲管、再生理盐水封管,对照组700例是先脉冲式冲管、再肝素盐水封管。观察2组患者堵管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堵管率明显低于实验组(P<0.01)。结论应用先脉冲式冲管、再肝素盐水封管,可有效降低可来福接头应用在深静脉置管中的堵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肝素稀释液对肿瘤患者治疗间歇期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预防静脉血栓及堵管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0例.A、B、C三组分别使用50 U/ml、125 U/ml、250 U/ml的肝素生理盐水正压封管.结果:C组患者静脉血栓形成,堵管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250 U/ml肝素生理盐水正压封管能有效预防肿瘤患者治疗间歇期PICC静脉血栓及堵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改进新生儿经右上肢静脉置入PICC导管长度的测量方法。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在罗湖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行PICC置管的患儿,按时间顺序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传统组测量路线从预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3肋间;改良组测量路线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体质量≥2500g的足月儿加1cm。置管成功后,根据X线胸片确定导管头端的到位情况,比较两组测量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改良组PICC置入上腔静脉下1/3处的准确率为92.39%,明显高于传统组的1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的测量方法,为新生儿经右上肢静脉置入PICC导管,长度更为准确,能有效提高导管头端到位的准确率,确保PICC置管质量和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时机与静脉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血液病患者选择PICC置管的合适时机,以探索减少静脉炎发生的方法.方法 将2008年4月~2011年8月行PICC置管化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36例血液病患者按人院日期(单、双日)分成两组:对照组选择化疗当天置管,置管后用生理盐水250ml滴注,遵医嘱行化疗;实验组选择化疗前2天置管,置管后先用生理盐水250ml滴注,再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冲管后,予25 U/ml肝素盐水5 ml正压封管,让机体对导管有个适应过程再行化疗,其他护理方法两组完全相同,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1.1%和11.3%,x2=7.685,P<0.01;且对照组患者静脉炎的严重程度重于实验组,Z=-2.994,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化疗前2天置人PICC管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高玲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9):2332-2334
目的探讨PICC导管末端置于体内最适位置的最佳体外测量方法。方法将86例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从右上肢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4cm,或者从左上肢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4cm的测量法,对照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3肋间的测量法,置管到达测量长度后,摄胸部X线片定位。比较两组PICC导管末端置入上腔静脉及置于最适位置的成功率、置管长度。结果观察组置入最适位置36例,成功率92.31%,置入上腔静脉39例,成功率90.70%;对照组置入最适位置12例,成功率38.71%,置入上腔静脉31例,成功率72.09%。观察组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及最适深度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785,4.57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测得置管长度分别为(48.43±3.20),(50.46±3.20)cm,与实际置管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024,1.509;P〉0.05)。结论采用从右上肢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4cm,从左上肢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4cm的测量方法准确,可提高PICC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肝素液封管预防肝脓肿患者动脉置管堵管的效果。方法将90例肝脓肿动脉置管患者按治疗顺序分A、B、C 3组,每组各30例。肝素封管液浓度A组用25U/ml、B组用37.5U/ml、C组用50U/ml。比较3组患者堵管、局部渗血的发生率。结果 A组堵管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5;B组与C组堵管发生率比较,P>0.05,B组与C组置管局部渗血率比较,P<0.05。结论肝脓肿动脉置管患者肝素封管液的浓度以37.5U/ml为佳,既可以预防堵管,又能防止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长度的最佳测量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11月行PICC置管的肿瘤病人22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PICC常规操作步骤进行测量,观察组采用改良"一"字法:采用外测量时从右上肢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对侧(即左侧)胸锁关节外侧缘加1cm;从左上肢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对侧(即右侧)胸锁关节外侧缘加2cm。比较两组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置管长度、外测量时间、置管后病人的心脏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置管达上腔静脉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置管长度短、测量时间少、置管后心脏不良反应少。[结论]改良"一"字法是PICC置管至理想位置的最佳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肝素浓度封管液在预防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84例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1比例分为三组,随机分配患者接受不同肝素浓度封管液封管分别是生理盐水、10 U/ml肝素液、50 U/ml肝素液。比较三组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生理盐水组和10U/ml肝素液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生理盐水组和50 U/ml肝素液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10U/ml肝素液组和50U/ml肝素液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发生PICC置管相关静脉血栓19例,确诊时间为置管后6~50(17. 29±3. 64) d,其中57. 89%发生于置管后2周内。结论:影响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血栓的因素较多,使用50 U/ml肝素液封管可有效预防并降低血栓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肝素封管液应用于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82例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分为A组(使用浓度为10u/ml的肝素封管液进行封管)42例、B组(使用浓度为50u/ml的肝素封管液进行封管)46例、C组(使用浓度为75u/ml的肝素封管液进行封管)50例和D组(使用浓度为100u/瑚1的肝素封管液进行封管)44例。记录四组PICC堵管率、导管留置时间和置管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err)和凝血酶原时间(T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四组患者堵管发生率分别为26.19%,23.91%,24.00%,2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6,P〉0.05),四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57.00±14.27)d,(56.59±13.82)d,(57.56±14.55)d,(58.04±14.0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0,P〉0.05),D组患者置管前AFIT值为(27.12±3.93)s,置管后(32.98±5.24)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6,P〈n01);D组患者置管前TT值为(17.06±1.55)s,置管后(20.04±3.01)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P〈0.01)。结论使用浓度为10U/ml的肝素封管液对PICC进行正压封管,既不会增加PICC堵管风险,又安全可靠,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徐瑞雪 《中国临床护理》2011,3(3):198-198,199
目的 探讨无针正压接头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应用意义.方法 将2009年10月-2010年6月130例PICC患者分为无针正压接头组与肝素帽组各65例,进行效果比较对比.结果 无针正压接头组的堵管率显著低于肝素帽组.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采用无针正压接头可降低堵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素钠溶液与生理盐水冲封管方式在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锁穿)导管内赘生物形成及导管堵管率方面的差异。方法将126例腹部肿瘤锁穿患者按置管顺序随机分为肝素钠组(62人)和生理盐水组(64人),分别给予6~8ml肝素钠溶液(浓度为50U/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封管。比较两种冲封管溶液引起的导管内赘生物形成情况、导管留置时间与堵管率等方面是否存在不同。结果肝素钠组与生理盐水组导管内赘生物情况、导管留置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导管内赘生物情况与导管留置时间呈正相关,r=0.112;两组导管堵管率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理盐水冲封管对导管内赘生物情况、导管堵管率等可以起到与肝素钠溶液冲封管相同的效果,且生理盐水符合人体内环境,对血管刺激小,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儿童中心静脉导管封管技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患儿的最佳封管方法,降低不适宜封管方法对患儿病情造成的不良影响,减少反复静脉穿刺对患儿造成的痛苦。方法:通过统计156例患儿采用不同封管液及封管方法导致的堵管率,找出适合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的最佳封管方法。结果:患儿中心静脉导管封管时生理盐水与1 U/ml肝素钠盐水、等渗溶液封管效果无差异(P>0.05);使用脉冲式正压封管方法优于等压封管(P<0.01)。结论:生理盐水可以代替1 U/ml肝素钠盐水作为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的封管液;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可降低患儿使用中心静脉导管造成的不良影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