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汀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4):40-41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人工鼻替代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刺激征、痰培养阳性率及呼吸道湿化效果、气道阻力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道刺激征、痰培养阳性率及呼吸道湿化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鼻具有良好的湿化、温化、过滤作用,能促进痰液排出,可以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气道湿化法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因吸入性损伤而行气管切开的烧伤患者分为三组各20例,A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B组采用人工鼻持续湿化、C组采用微量注射泵结合人工鼻持续湿化。比较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气道护理次数、带管时间及痰液黏稠度。结果:C组患者肺部感染率、刺激性咳嗽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P0.05),患者气道堵塞发生率、气道护理次数、带管时间、痰液黏稠度也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患者(P0.01)。结论:微量注射泵结合人工鼻持续湿化法应用效果满意,有利于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气道管理,减少气管切开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工鼻在老年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中应用效果。方法将老年病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采用人工鼻气道湿化患者34例,采用定时间断气道湿化患者34例为常规湿化组,观察患者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气道湿化程度及气道应急反应。结果人工鼻湿化组在减少患者吸痰次数、日均吸痰量、湿化不足、湿化过度及高气道反应明显优于常规湿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鼻在减少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及保持良好气道湿化效果,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湿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与人工鼻两种气道湿化方式对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比较有无差异性。方法将22例气管切开患者按照脱离呼吸机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人工鼻组与氧气雾化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心率、日吸痰次数、日吸痰量及痰液性状。结果氧气雾化组与人工鼻组在呼吸、心率方面及痰液性状(Ⅲ粘痰发生例数)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而在日吸痰次数、日吸痰量方面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氧气雾化吸入和人工鼻两种湿化方式对于颅脑损伤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比较没有差异性,可以根据病情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人工鼻配合间歇微量泵与常规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差异。方法:将104例气管切开呼吸机撤机后无需机械通气的患者根据入院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人工鼻组)、B组(持续微量泵组)和C组(人工鼻配合间歇微量泵组),研究期间,测量并记录每日环境温度、每日同一气管切开口位置温度和湿度、研究开始及结束时血氧饱和度(Sa O2)、吸痰量和吸痰次数,评估气道内痰液黏稠度和肺部感染控制时间。结果 :在气道温湿度、血氧饱和度、吸痰量、吸痰次数、气道内痰液黏稠度控制和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方面,C组优于其余两组。结论:采用人工鼻配合间歇微量泵对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效果较常规湿化方法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人工鼻对节省传统湿化护理用时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采用人工鼻对人工气道进行湿化,对照组采用加热湿化装置对人工气道进行湿化,从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痉挛、湿化意外四方面判断两种湿化方式效果;发放两种湿化方式护理用时调查表及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次数、更换被服频率调查表,对护理用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种湿化方式操作中护理用时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用时(6.67±1.01)min,对照组用时(26.27±1.75)min(P<0.01);在人工气道患者中,护士吸痰次数及更换被服频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论是经口、经鼻插管还是气管切开,采用人工鼻对人工气道进行湿化,护理人力的投入明显少于采用加热湿化装置,其优势在于能够减少人工气道护理相关的护理时数,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提高人工气道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喉罩式医用雾化器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将静脉头皮针伸入气管切开处,并在气管套管外口放一块单层湿纱布,辅以气管内滴入湿化液,比较两组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湿化、痰痂形成、气管切开带管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气管切开术后采用喉罩式医用雾化器比气管切开处覆盖纱布更有利于患者痰液的排出,可有效湿化气道,减少日吸痰次数,缩短气管切开患者带管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剂量气道注药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方法选择50例人工气道建立7~10 d的患者,使用同一型号呼吸机、加热湿化器、加湿方法,PEEP值4~6 cm H2O。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每小时气管注入7~9ml 0.9%氯化钠注射液气道湿化;对照组每小时气管注药3~5ml 0.9%氯化钠注射液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患者的痰液粘稠度、痰痂形成例数、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痰培养结果。结果实验组痰液粘稠度Ⅰ°-Ⅱ°,对照组痰液粘稠度Ⅱ°-Ⅲ°;7 d痰培养阳性率结果比较,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小时气管注入7~9ml 0.9%氯化钠注射液的湿化效果比每小时气管注药3~5ml好。  相似文献   

9.
人工鼻在人工气道患者湿化气道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观察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应用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ICU气管切开患者99例,根据气管切开日期随机分为3组,采用人工鼻气道湿化患者32例为人工鼻湿化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患者34例为微量泵入湿化组,采用定时间断气道湿化患者33例为定时湿化组,观察患者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气道湿化程度及应急反应。结果人工鼻湿化组在减少患者日均吸痰量、日均吸痰次数、湿化不足、湿化过度及高气道反应明显优于微量泵入湿化组和定时湿化组,分别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行乘列卡方检验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增加气道阻力,3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鼻在减少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及保持良好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微量泵入湿化和定时湿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ICU 70例经人工气道行机械辅助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在气管套管口上加装人工鼻装置自动进行持续气道湿化过滤呼吸支持,对照组采用呼吸机本身所带加温湿化装置进行持续湿化过滤呼吸支持。观察人工气道期间患者相关护理情况和痰液状况。结果人工气道期间,每例患者每日各项护理次数及费用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液性状分级观察组稀薄痰例数多于对照组,x2=18.46,P0.01;观察组未发现痰痂形成,对照组6例痰痂形成,Fisher精确检验,P=0.025。结论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有效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选取神经外科病房人工气道患者,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共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实验组:采用持续小剂量氧气雾化湿化;对照组:采用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观察对比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气道内痰痂、黏膜出血、痰培养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进行人工气道湿化,可明显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C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人工鼻组(n=32例)与电热恒温湿化组(n=32例),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刺激性呛咳、气道管理耗时数、平均插管时间、气道耗材费用、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人工鼻组发生刺激性呛咳28.1%、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15.6%、气道管理耗时数(2.3±0.5)h、平均插管时间(112±6.5)h、气道耗材费用(44.2±6.7)元均优于电热恒温湿化组71.9%,37.5%,(3.5±0.6)h,(133±7.8)h,(56.3±1.5)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2.25,3.9250;t分别为8.6605,11.6998,8.2129;P〈0.01或P〈0.05);人工鼻组痰液黏稠度Ⅰ度12.5%,Ⅱ度62.5%,Ⅲ度25.0%,电热恒温湿化组Ⅰ度46.9%,Ⅱ度25.0%,Ⅲ度28.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5590,P〈0.01)。结论人工鼻应用于气管插管患者,可达到理想的气道湿化效果,并能有效提高气道管理效能,省时节力,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使用人工鼻联合持续气道湿化技术湿化液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气道湿化量对使用人工鼻联合持续气道湿化技术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重症医学科80例使用人工鼻联合持续气道湿化技术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通过评估病人痰液情况随时调整湿化量,痰液黏稠度Ⅰ度以2~4ml/h、Ⅱ度以4~6ml/h、Ⅲ度以6~8ml/h的速率泵入;对照组40例直接以2ml/h的速率泵入湿化,对两组患者的湿化效果、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情况、刺激性咳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导管更换频次、平均每例每天吸痰次数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湿化效果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情况、导管更换频次、平均每例每天吸痰次数减少,刺激性咳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人工鼻联合持续气道湿化技术,通过评估痰液黏稠度,及时调整湿化量,保证了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机械加温加湿器在人工气道应用中对痰液粘稠度、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患者舒适率、吸痰费用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建立人工气道时间≥48 h的危重患者56例,其中气管切开50例,经鼻气管插管6例,神志清楚者34例.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2组,第1组采用机械加温加湿器湿化气道的28例(神志清楚者18例)组成观察组,第2组采用气管内滴注0.9%生理盐水或氧气雾化吸入湿化气道的28例(神志清楚者16例)组成对照组.同时观察2组患者痰液粘稠度、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患者舒适率、吸痰费用.结果 观察组痰液粘稠度:Ⅰ~Ⅱ度,对照组痰液粘稠度:Ⅱ~Ⅲ度;2组在舒适率、吸痰费用、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方面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机械加温加湿器在人工气道应用中优于常用的气管内滴0.9%生理盐水、氧气雾化吸入这些传统的呼吸道湿化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温化系统对非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1年2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SICU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进行非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持续温化系统,对照组采用输液泵持续向人工气道滴注湿化液。观察两组患者之间的痰液粘稠度及湿化效果。结果实验组痰液稀释程度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温化系统能提供非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最佳的湿化状态,预防呼吸道湿化不足的并发症等,研究结果明显优于输液泵持续向人工气道滴注湿化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气管插管持续泵入湿化液在各级气道内的分布状况及对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口气管插管的ICU住院患者168例,按气管插管次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可湿化气管插管专用湿化通道持续泵入气道湿化液,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插管从导管口间断注入湿化液,两组湿化液均用0.45% NaCI.比较两组患者湿化后吸出的痰液粘稠度与低氧血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痰液湿化合格率(70.23%)明显高于对照组(51.19%),观察组低氧血症(PO2 <50 mmHg)的发生率(22.62%)低于对照组(54.76%),且随置管时间的延长,对照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在相应时间内呈倍数增加.结论 在气管插管导管上建立专用湿化通道,能降低痰液粘稠度,提高血氧饱和度及维持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微量泵入乙酰半胱氨酸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临床科室2020年1月—2022年10月气管插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1年5月50例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6月—2022年10月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微量泵入乙酰半胱氨酸持续气道湿化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痰液性状、痰痂堵塞症状以及湿化效果情况。结果 实施微量泵入乙酰半胱氨酸持续气道湿化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痰液性状分级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痰痂堵塞症状各指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入乙酰半胱氨酸持续气道湿化干预可改善气管插管患者痰液性状,促进痰液排出,减少痰痂形成,降低痰痂堵塞的发生,提高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人工开放气道患者采用传统的吸氧、吸痰、气道湿化治疗,有很多不便。临床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吸氧通常是将7号针头连在氧气管上,剪去钢针部分,然后将余下软管部分插入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内;气道湿化是将配好的湿化液用注射器每隔30min向开放气道内推注2—5ml,或用60ml注射器抽吸湿化液后连接延长管、针头,将湿化液用微量注射泵以10ml/h速度持续泵人气道的方式,然后用胶布将吸氧和湿化2根头皮针软管沿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口进行缠绕固定,从而进行吸氧和湿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脱机患者最佳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选择气管切开脱机训练患者3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3组:对照组(n=10)、人工鼻组(n=10)和试验组(n=10)。试验组采用可调节输液器+氧气与三通管连接,配合可控式加温器使湿化液恒温恒速持续滴入气道;人工鼻组采用人工鼻+间断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间断气道注入湿化液;通过观察患者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痰痂、肺部感染、湿化效果、血氧饱和度情况,评价3组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氧饱和度较人工鼻组和试验组波动范围明显增大;在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方面,对照组较人工鼻组和试验组明显增加;湿化效果方面试验组和人工鼻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自制可调式恒温恒速湿化装置用于人工气道脱机患者持续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且价格优于人工鼻组,材料更易获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人工鼻在气管切开脱机锻炼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85例气管切开脱机锻炼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持续气道湿化加间断雾化,实验组予人工鼻治疗。比较2组痰液黏稠度、每例日吸痰数、使用纤支镜吸痰次数、痰培养情况。结果对痰液的湿化,减少吸痰次数,减少肺部感染,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鼻具有高性价比、良好温湿化、过滤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