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100例口腔癌根治术+组织瓣修复术后患者的吞咽功能的评估体会,主要包括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功能,及时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告知和指导下级护士、责任护士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向家属沟通,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与心理指导。认为洼田氏饮水试验操作简单、患者易耐受,对口腔癌术后患者早期吞咽障碍的评定及康复指导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洼田饮水试验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误吸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120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比较两组患者误吸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进食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进食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误吸风险,可有效减少AECOPD患者发生误吸、吸入性肺炎等不良事件,提高进食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洼田饮水试验判断脑卒中病人鼻饲管拔管时机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鼻饲置管病人2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两组病人在住院期间均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病人置管至出院前或病人自行要求拔管,观察组病人置管后7d、10d、15d、20d、25d分别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判断病人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时拔管。[结果]观察组病人鼻饲管留置时间、食物反流误吸及置管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经研究,洼田饮水试验从置管7d开始判断拔管更有临床意义。[结论]采用洼田饮水试验作为脑卒中病人鼻饲置管拔除时机的判断标准,可以缩短病人的置管时间,促进病人自主吞咽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洼田饮水试验联合吞咽训练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科室68例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洼田饮水试验指导饮食,并进行系统的吞咽功能训练。比较2组干预1个月后的治疗效果、摄食情况以及VSD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吞咽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FOIS分级高于对照组,VSD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洼田饮水试验联合吞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有利于患者的正常饮食的摄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饮水计划及排尿功能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5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分为实验组3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生物反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饮水计划及排尿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尿失禁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尿失禁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63.33%,两组比较,χ2=5.7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饮水计划及排尿功能训练对促进脑卒中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和排尿功能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蒙蒙  孙洁  陈伟  徐新平 《中国康复》2020,35(10):529-531
目的:研究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咽反射有无异常对洼田饮水试验(WST)诊断吞咽障碍及筛查误吸的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咽反射检查结果分为咽反射正常、异常组(减弱或消失)。再分别对2组患者行WST和吞咽造影检查(VFSS)。以VFSS为金标准,分别计算WST在咽反射正常、异常组诊断吞咽障碍及筛查误吸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根据 VFSS检查,在咽反射正常组,WST诊断吞咽障碍的灵敏度为98.15%,特异度为40.00%;筛查误吸的灵敏度为60.47%,特异度为68.75%。在咽反射异常组,WST诊断吞咽障碍的灵敏度为88.24%,特异度为42.86%;筛查误吸的灵敏度为36.67%,特异度为72.73%。WST在咽反射异常组患者中筛查误吸的灵敏度低于咽反射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WST对2组患者诊断吞咽障碍的灵敏度、特异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咽反射功能异常会降低WST筛查误吸的准确性,临床中可将咽反射检查作为WST的补充检查手段,为早期明确患者的误吸情况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吞咽筛选试验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吞咽筛选试验对60例脑卒中患者吞咽机能进行评估,设置32例为对照组,对脑卒中患者的并发症、住院日、体重及营养等情况进行记录,并对实验组中摄食—吞咽障碍者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经过吞咽筛选试验后,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在并发症、体重下降幅度、缩短住院日方面优于对照组。表明吞咽筛选试验能够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存在咽下困难,及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减少并发症,同时使病人的营养得到保障,对脑卒中患者的整体康复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日常食材试验饮食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0例,A组使用肠内营养制剂,B组使用患者家属自制食物,C组采用日常食材试验饮食。1个月后比较A、B、C 3组患者营养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及并发症(腹胀、腹泻、便秘)发生情况。结果 C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B组,并发症低于A、B两组。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日常食材试验饮食能保证营养需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脑卒中患者面对不同图案时的反应策略和影响心理旋转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方法 2018年5月至10月,15例脑卒中患者和15例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受试者接受基于标准软件程序的心理旋转试验,视觉刺激包括手背、手心、汉字和字母4种图案,记录反应时和正确率。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定所有受试者,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脑卒中患者。结果 在手背、手心和字母测试中,脑卒中患者的正确率低于健康对照(F > 7.027, P < 0.05)。在所有测试中,脑卒中患者的反应时均显著长于健康对照( F > 14.827, P < 0.001);在手背和手心测试中,反应时随旋转角度的主效应非常高度显著( F > 7.747, P < 0.001),0°时最短。所有受试者的MoCA评分与反应时呈负相关( r < -0.375, P < 0.05),脑卒中患者FMA-UE评分与除字母测试之外的反应时呈负相关( r < -0.581, P < 0.05)。 结论 不同的刺激图案可影响心理旋转试验的处理策略和结果。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表象能力较健康人有所减弱,但基本模式相对保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容积-黏度吞咽试验(V-VST)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饮水试验及护理,观察组给予V-VST评估后康复护理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吞咽障碍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吞咽障碍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V-VST吞咽评估筛查指导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开展个性化的康复护理,其疗效明显,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基于洼田饮水试验的分级护理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治疗的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患者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基于洼田饮水试验的分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生存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质量量表得分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开展早期护理干预中基于洼田饮水试验的分级较常规护理可明显提高护理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舌肌康复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选取2013年9月~2015年3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行舌肌康复器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肌康复器能促进脑卒中患者舌肌功能和吞咽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家属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方法:将64例脑卒中患者及其长期陪护的家属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2例。常规组患者采用脑卒中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除采用常规护理外对其家属同步进行心理护理。两组患者在入院后1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比较其心理状态。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患者家属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患者有重要影响,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1月~2006年6月,我们对356例脑卒中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脑卒中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影响作用。方法把人性化护理运用在脑卒中患者治疗护理的全过程中,包括入院前的准备,入院后的用药护理,基础护理,康复护理等.结果经过对病人各个方面的人文关怀使病人及家属对疾病有了更全面的,更进一步的认识,治疗由被动变主动,增强了康复的信心.结论人性化护理能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患满意度,可明显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早日康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语言交流、书面交流、书刊杂志、黑板报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患者自信心增强.功能恢复较快。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消除了患者的心理障碍,恢复自信,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WHOQOL-BREF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WHOQOL BREF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不同时期生存质量的变化以及康复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5 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2 5例 ,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 ,康复组同时进行以运动训练为主的康复治疗。采用WHOQOL BREF量表和生存质量主观感受评分分别于病程 1,3和 6个月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康复组病程 3个月、6个月与对照组病程 6个月时 ,WHOQOL BREF在生理、心理和环境领域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病程 1个月时 (P <0 .0 5 ) ,这 3个领域评分在康复组病程 3个月和 6个月时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 (P <0 .0 5 )。康复组病程 6个月时主观感受评分显著高于同组病程 1个月时 (P <0 .0 5 )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临床上应用WHOQOL BREF可反映脑卒中偏瘫患者不同时期生存质量的变化 ,同时证明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验功能前伸试验(FRT)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功能评定中的效度和信度,为FRT在临床康复评定中的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选取50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RT、Lindmark站立平衡功能评定、Fugl-Meyer站立平衡功能评定以及MAS运动功能评定。评定结果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来检验FRT方法的效度;采用组内和组间相关系数和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FRT方法的信度。结果FRT与Lindmark站立平衡功能评定、Fugl-Meyer站立平衡功能评定法之间呈高度相关(P<0.01),与MAS之间具有高度相关(P<0.01);FRT方法组内相关系数ICC=0.889—0.939,组间相关系数ICC=0.865—0.946;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定分数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1),而且治疗组治疗前后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FRT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评定中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且能够反映动态的平衡功能变化过程,在临床康复评定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护理前后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PSQ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1),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能降低其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改善睡眠质量,还可调节负性情绪、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2006年7月~11月,我们对90例脑卒中患者实施中医整体护理,并配合中医护理技术及早期的康复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