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分组岗位管理,以期加强手术室护士队伍的科学管理,稳定和发展手术室护士队伍,调动手术室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手术室护理科学管理水平。方法:以我院护士岗位管理实施为切入点,对手术室全体护士进行分组岗位管理,在岗位设置、人力配置、护士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科学实践与探索。结果:实施分组岗位管理后,有效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室护士及医生对分组岗位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手术室实行护士分组岗位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而且可以增加护士工作积极性和自律性,激励护士服务临床一线,更好地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手术室护士岗位管理模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结合手术室工作特点,从岗位设置、岗位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探索手术室护理岗位管理模式。结果:实施岗位管理后,建立了护士分层进阶体系,改革绩效考核分配方式,阐明了护士岗位管理是推进优质护理服务长效机制建立的重要途径,提高了护士职业认同感及患者满意度,降低了护理人员离职率。结论:手术室实施护士岗位管理,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医生对手术护士配合的满意度,更有利于手术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医院信息化平台开发绩效考核软件,对31名手术室护士根据护士年资、岗位、能级、工作质量、工作时间、风险系数等,建立适合手术室奖金分配制度的考核指标。结果: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使护士职业满意度达100%;手术患者满意度由80.00%上升为98.67%;绩效考核时间由(5.84±0.27)d缩短为(2.44±0.64)d。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保证了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了麻醉师、手术医生、手术患者满意度与护士职业满意度,提高了绩效考核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护理岗位管理绩效考核与分配方案,探索该方案对改善护士薪酬分配体验、提高护士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基于护理岗位管理所要求的"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效率优先、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根据护士层级、岗位、班次和工作量,结合工作服务质量评价进行护士绩效分配,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异,评价实施绩效考核与分配改革的效果。结果普外科通过实施护理岗位管理绩效考核与分配方案,护士的满意度、科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有明显的提高(P0.01或P0.05)。结论通过实施护理岗位管理绩效考核与分配方案,改善了普外科护士薪酬分配比例,调动了护士积极性,提高了护士和患者满意度,提升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岗位的合理设置,完善与护理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相挂钩的绩效考核体制,做到岗位实施与绩效考核并轨,从而建立稳定的手术室护理工作队伍,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以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信息化绩效考核平台的构建及其在呼吸内科护士考核中的应用。方法从呼吸内科护士年资、层级、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岗位风险等方面,实施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比较实施信息化绩效考核前后的护理质量、护患满意度、绩效考核所耗时数。结果实施信息化绩效考核后,护理质量、护患满意度、绩效考核效率较实施前均有提高(P0.05)。结论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可以激发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对薪酬分配的满意度,使护理管理更全面、高效、客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绩效管理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通过成立护理绩效考核小组、护士岗位管理、建立绩效考核标准等方面进行绩效考核管理。结果:患者满意度、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与护理工作质量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绩效管理,可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士层级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急诊科护士分为车班组和门诊输液组,根据各组护士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能力等状况设置岗位层级、岗位系数;绩效考核将绩效工资分为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两部分,岗位工资占50.00%,主要体现岗位和层级;效益工资占50.00%,主要以工作量为基础,考核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护士综合素质等指标。结果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和护士对绩效分配制度的满意度均提高(P<0.01或P<0.05)。结论基层医院急诊科对护理人员实施层级管理与绩效考核可提高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和护士职业成就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完善的科室绩效考核体制,以综合指标对手术室护士进行评价,使考核更全面、更科学。方法:以SMART原则和科室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绩效考核方案满意度调查问卷及手术室巡回护士工作质量、洗手工作质量、消毒隔离管理等各项手术室质量控制考核指标来衡量考核方案的有效性,并对麻醉医生、外科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护士临床工作的评价进行分析。结果:绩效考核方案实施以来,护理人员对绩效方案满意度有原来的79%提升为95%,绩效考核实施后科室不良事件由原来的117例下降至35例,巡回护士工作质量、洗手护士工作质量、消毒管理质量、输血管理质量、手卫生管理质量评价、文书书写质量、压疮质量评价、坠床质量评价、标本管理质量评价、仪器设备管理质量评价的评分均得到提升(均P 0.05);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护士个工作质量满意度的评分提升(均P 0.05)。结论:SMART原则下绩效的制定,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得到降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明显提升,大大提高了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护理岗位管理为基础,实施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做法与成效。[方法]通过专家会议法,确定各级护士的准入标准、工作内容及能级系数,建立护理岗位管理模型和绩效考核系统,并依托信息化平台实施绩效考核。[结果]新的考核模式实施后,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由80.6%提升至96.9%,病人满意度由96.2%提升至99.4%,护士对绩效考核满意度由81.8%提升至96.9%,护士离职率由9.68%下降到6.27%。[结论]科学、全面的岗位管理,公平、客观的绩效考核有助于稳定护理队伍,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管理效率,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岗位层级管理模式在医院人事改革眼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实行层级岗位管理护理模式,进行岗位设置、护士配置。护理部统筹全院护士绩效考核分配,门诊、手术室结合量化考核,提高临床夜班护士系数等。眼科护士分N0-N5共6个层级别培训和考核,制定层级培训手册。护理质量管理实行科室护理单元自控、护士长交叉检查、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的专业小组管理、项目小组管理、护理总值班督导、护理部主任行政业务督导等质控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比较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前后病人满意度、护士岗位工作满意度及护士对统筹绩效考核分配满意度。[结果]实施岗位层级管理模式后,各层级护士对岗位工作满意度由90.55%提高到98.42%,护士对统筹绩效考核分配满意度由91.33%提高到96.06%,病人满意度由91%提高到97%。自2013年始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每年获市级评估"A级",无护理服务投诉,无护理差错事故,护士离职1人离职率2.8%,离岗率0。[结论]在人事制度改革中,眼科护理实行岗位层级管理模式,护理部统筹绩效分配,能有效地实现同工同酬,能保证护理质量及提高病人满意度,为病人提供持续科学的优质护理服务,有效减少护理差错及护理人才流失,不同程度地引导眼科护士走向临床岗位,满足临床病人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升护理科学管理水平、调动护士积极性、稳定和发展临床护士队伍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护士岗位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成立专项管理小组;收集数据,认真调研,做好岗位设置与分析;建立标准,拟定方案;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宣传、转变观念,统一认识、推动顺利实施;深入了解、阶段总结、不断完善。将我院于2013年实施护士岗位管理与2012年未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后护士工作满意度、护士离职率,患者对护士满意度以及医师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士岗位管理是当前护理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提升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体系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构建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体系,包括手术配合难度系数、总工作时间、加班工作时间、职称、加/减额考核项目等。对绩效体系开展前后的手术室临床综合护理质量、手术室护士对绩效考核体系的满意度、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对手术室护士临床工作的评价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室临床综合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对绩效考核体系满意度提升(P0.05);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物品准备、查对情况、手术配合、工作责任心、工作主动性和服务态度的评分提升(P0.05)。结论 :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体系能够提高手术室临床综合护理质量,提升手术室护士满意度并改善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对手术室护士临床工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岗位管理实施办法。方法:根据手术室工作特点按需设岗、分层管理,制定手术室护士岗位说明书,建立逐级晋升的岗位管理机制,完善与护理服务数量、工作难度、工作质量相结合的绩效考评体系。结果:护士工作积极性、护理质量、教学水平、管理能力均得到提高。结论:实施手术室护士岗位管理,可调动护理人员主动学习和参与管理的热情,为护士指明了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护理质量持续提高,有利于建立稳定手术室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形成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开发绩效奖励软件,为手术室管理人员对护士进行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便捷、有效的手段。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了解国内外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现状、方法与效果;采用Delphi法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筛选;采用计算机编程开发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软件。结果:绩效考核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6.30%提升至98.50%;医生对护理工作的平均满意度由91.40%上升至94.64%;护理人员职业满意度由原来的75.60%提升至100%;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对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时间由原来的平均(5.84±0.27)天降至(2.44±0.64)天。结论:科学系统的手术室护理绩效考核一体化管理,保证了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与护士职业满意度,节约了护理管理者的统计时间,提高了绩效考核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绩效考核指标及其计分评价,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比较绩效考核前后手术医师对手术护士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护理缺陷发生率、围手术期患者访视完成率。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后手术医师对手术护士的满意度、患者满意率、围手术期患者访视完成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缺陷发生率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绩效考核可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自觉性和业务素质,促进了工作目标的完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朱秀琴  刘于  汪晖 《护理研究》2015,(2):242-244
[目的]探讨科学的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方法。[方法]通过实行对护理岗位类别和级别的设置、岗位梳理、修订岗位说明书、护士岗位分层培训、岗位选聘与实施、绩效考核和岗位晋级等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实施。[结果]实施岗位管理前后病人、医生及护士自评满意度均提高,护士的工作、学习积极性高涨。[结论]基于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实施促进了护士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保证了正向的激励机制,提升了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在提高护士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4年以来在护理部的垂直管理下,以护士分层管理为切入点,实施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实践活动,以急诊科30名为研究对象,比较该项护理管理活动实施前后管理效能和护理质量的变化。结果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实施后,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幸福指数正性因子、主管幸福总分、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负性幸福指数因子低于实施前,护理不良事件少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的满意度、物品的合格率、消毒隔离合格率、护理文书合格率等护理质量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以岗位为基础的绩效考核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的效能,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改善护理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手术室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方法,对手术室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方法根据护士岗位管理办法及优质护理服务考核标准、护理管理规范等,医院、护理部对手术绩效进行二次分配,本科结合手术室专科护理工作特点,对绩效进行三次分配。结果通过新策略的应用,使手术室护理岗位管理更规范,绩效分配透明量化,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绩,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潜能。结论新的绩效考核方法促进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内涵质量,推进了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深入、长期开展,稳定了专科人才梯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士专职夜班岗位设置与管理的实践效果及体会。方法:于2012年6月起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和骨科4个病区试点护士专职夜班岗位,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对工作满意度、夜班护理质量的变化。结果:实施护士专职夜班岗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提升(P<0.05),夜班护理质量提升。结论:建立在岗位管理基础上的护士夜班岗位管理,能够提高护理管理效能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