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102例确诊为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根据声像图表现,将非均匀性脂肪肝分为3类:Ⅰ型,局限浸润型14例(13.73%),显示为肝内小片状强回声光团,单发或多发,形状不规整,边缘尚清。Ⅱ型,叶段浸润型31例(30.39%),脂肪浸润的范围较大,累及的区域正好与肝的叶段范围相吻合;声像图表现为较粗、较高的高回声位于肝段或肝叶,其余肝叶或肝段则为正常的肝组织回声。Ⅲ型,弥漫非均匀浸润型57例(55.88%),大部分肝实质被脂肪浸润,残存小片状正常区示弱回声区,这一型在非均匀性脂肪肝中最多见,易误诊为肝内肿瘤;声像图表现为回声增强细密的肝实质内,出现一个或多个低回声区,边缘清楚,常为三角、长条或不规则状,少数表现为类圆形。结论:超声能够根据声像图表现,判断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脂肪分布特点,做出超声诊断。而局限浸润型与弥漫非均匀浸润型脂肪肝应注意与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均匀性脂肪肝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对2009年1~12月60例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应用西门子Prima二维凸阵成像仪,探头2.6~5.0 MHz;东芝32B线阵成像仪,探头3.5 MHz进行检查。结果:声像图表现为肝内可见大小不等回声异常区,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多数均匀,为强回声,管状结构变细或显示不清,病灶无球体感,无明显声晕,无占位效应。合叶段型脂肪肝48例,团块型脂肪肝12例。结论:局灶性脂肪肝的超声诊断有其声像图特点,可以比较准确地进行诊断,且操作简便、检查无创,是诊断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60例患者的经腹超声表现,对脂肪肝的超声表现进行分型.结果:依据病变累及肝脏范围将脂肪肝分为两种类型:弥漫型和局限型.160例患者中145例表现为弥漫型(其中2例治病前表现为弥漫型,治疗后表现为局限型),15例表现为局限型(随诊半年后,其中1例表现为弥漫型).结论:脂肪肝根据回声的分布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两种,根据声像图及彩色多普血流图分为轻、中、重度脂肪肝,经腹部超声对其与肝肿瘤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脂肪肝分为均匀性及非均匀性两种,前者临床常见,超声图像具有典型特征,可明确诊断,诊断敏感性达90%,准确率85%~97%;后者发病率较低,在肝内呈局限性回声异常,形态各异,回声不均,常易误诊为肝血管瘤及肝内占位病变。本文重点讨论非均匀性脂肪肝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组织定征(UTC)对不同程度均匀性脂肪肝患者肝脏回声改变与自身肾脏实质回声相对不变的对比变化,对均匀性脂肪肝进行量化诊断.方法:用传统均匀性脂肪肝的分级方法将脂肪肝分为1、2、3度3个等级,用UTC视频法测量每一度脂肪肝患者肝脏和肾实质二维超声图像的灰阶值,并分别对两组肝脏前场与肾脏实质灰阶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脏前场与肾实质二维声像图的灰阶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比较用超声视频法这一无创性的UTC检查方法测得的均匀性脂肪肝患者肝脏和肾实质的声像图灰阶值可作为均匀性脂肪肝分度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脂肪肝背景下低回声病灶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旨在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45例常规超声体检发现脂肪肝合并低回声病灶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声像图表现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进行研究.结果Ⅰ组病变表现为境界清晰低回声,内部同声均匀或欠均匀,病灶区及周围未测及血流.这组病变共28例,其中CT增强扫描证实肝血管瘤22例,孤立性肝坏死结节6例.Ⅱ组病变均表现为边缘模糊不清的低回声,内部同声欠均匀,病灶区及周围可见彩色血流信号,对周围组织压迫不明显.这组病例共10例,均为正常肝组织残留.Ⅲ组病变均表现为以边缘不清的低同声为主,内部回声不均一,对周围组织压迫明显,病灶区及周围可见彩色血流信号.这组病例共7例,5例为原发肿瘤转移,1例为肝结核,1例为肝脓肿.结论 脂肪肝背景下肝内低回声病灶,多以正常肝组织残留及血管瘤多见,其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可配合增强CT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前,脂肪肝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弥漫性脂肪肝具有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容易作出诊断,超声诊断敏感性为90%,准确率可以达85%~93%。然而,对非弥漫型脂肪肝,由于认识不足和酷似占位病变,常导致误诊,以致给病人及家庭造成不必要的精神痛苦,行不必要的治疗而加重经济负担。下面就几例典型的非弥漫性脂肪肝误诊病例,谈一谈非弥漫型脂肪肝低回声团块型的特点,以引起临床医师和超声诊断医师的重视。 1 典型病例 例1:男,12岁,体胖,体重75 Kg,于当地医院查体时B超提示肝脏占位病变,父母为此焦急万分,急去上级医院复查B超为肝右叶、胆囊旁见1个3.4 cm×2.6 cm低回声暗区,无包膜,内部回声均匀,彩色多谱乐超声扫描无异常血流信号,询问患者无肝区不适及其它症状,考虑肝内脂肪浸润不均,嘱随诊,低脂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减轻体重,2周及1 个月后复查B超无大改变,1年后,患者体重减至52 Kg,再次B超检查,肝内回声均匀。 例2:女,48岁,患席汉氏综合症16年,常服激素治疗。B超检查肝左叶见两个大小分别为4.5 cm×3.2 cm,4.8 cm×4.0 cm的低回声暗区,与周围肝脏界线不清,内部回声均匀,周围肝脏颗粒回声细、密、强,管道结构部分欠清,考虑长期服用激素,肝内脂肪浸润不均,动态观察,每2~3周查1次B超,现已1年,影象无改变,患者无肝区不适。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探讨弥漫型甲状腺癌的声像图特征。②方法 观察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弥漫型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③结果 声像图表现为:甲状腺大,轮廓尚清晰,病变呈弥漫分布,可累及甲状腺大部,病变内回声呈弥漫增强,伴多发砂粒状钙化,部分病变内见斑片状低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低回声区内血流较丰富,其余部分血流无明显增多。④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有助于弥漫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弥漫型肝癌和早期肝癌的声图像特征,提高对此两型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8例早期肝癌和27例弥漫型肝癌的声像特征,并与结节性肝硬化的声像图表现对照。结果 (1)早期肝癌实质内以孤立的伴有低回声声晕的弱回声结节反射为其声像图特征(75%)。(2)弥漫型肝癌病人肝脏体积常增大(66.7%)。伴有门静脉栓塞和肝门淋巴结肿大多(分别为81.48%和48.15%),肝实质内结节回声明显。(3)结节性肝硬化病人肝表面被膜增厚,常表现为锯齿样(87.88%),有不同程度的肝脏体积缩小(63.64%).肝实质内可见结节样低回声,其周围常有回声增强的结缔组织包绕而构成“鹅卵石”征像(60.61%).仅发现2例门静脉阻塞,未发现肝门淋巴结肿大。结论 采用B超型超声对诊断早期肝癌和弥漫型肝癌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于上述两型肝癌和结节性肝硬化的鉴别具有显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总结分析了7年来150例弥漫型肝癌的B超征象。提出了本病的主要声像特点为肝脏的体积明显增大,肝内呈弥漫性小结节回声,结节状回声大小不一致,以小结节为主,回声不均持,分布不均匀,肝脏边缘呈波浪状及不规则状改变,可伴有少量腹水。若同时伴有门静脉癌栓,可确诊本病。同时提出了其它肝外改变及与其它肝脏弥漫性病变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11.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往往易被忽视,虽然肝组织活检可确诊,但临床却难以广泛开展,因此影像学诊断成为十分重要而实用的临床手段。1脂肪肝的超声诊断脂肪肝在超声声像图上的特征性改变为肝实质内弥漫细密的高回声斑点,有人称之为“明亮肝”;同时肝静脉和门静脉分支亦随病变加重而变细变窄致显示不清晰;肝深部的回声衰减加重。有资料统计脂肪肝的声像图主要异常及其发生率如下:肝前缘变钝(73%),肝实质点状高回声(81%),回声衰减(63%),肝静脉不清晰(69%),门静脉不清晰(73%)。目前关于脂肪肝…  相似文献   

12.
胡艳妍 《中国热带医学》2006,6(5):833-833,907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肝脏的超声表现。方法对15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的腹部二维超声及血脂检查。观察肝脏边缘表现、肝脏大小、肝内回声改变、肝内管道结构的显示与否,作出脂肪肝的诊断。结果在15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超声诊断脂肪肝的发生率为71.4%。结论糖尿病患者中,Ⅱ型糖尿病是引起脂肪肝独立存在的危险因素,结合B超及实验室检查,可早期发现脂肪肝,使脂代谢紊乱得到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脾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综合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良性病灶18例,恶性病灶9例)脾局灶性实质性声像图和血流信号特征。结果:良性病变常规二维超声以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的高回声病灶为多见,且结节多为单发;恶性病变常规二维超声以边界清晰的结节,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的低回声病灶为多见,结节多为多发。良、恶性病灶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外伤后肝中央破裂与肝内原有局限性病变超声鉴别诊断。方法:选择腹部外伤后超声检查疑诊肝中央破裂患者35例,在临床严密监护下超声动态观察其肝内异常回声改变。结果:35例中27例肝内病灶随复查次数的增加回声强度逐渐减低或强弱不均,8例无明显变化。8例增强 CT扫描后,其中2 例为肝血管瘤,6例为不均匀性脂肪肝、局限性脂肪浸润。超声诊断符合率77%。结论:肝中央性破裂与肝内原有一些局限性疾病在超声声像图上有高度相似性,可致混淆,超声动态监测可用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高媛 《中外医疗》2011,30(28):188-188
目的通过分析肝血管瘤的声像图特点,探讨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肝血管瘤的声像图表现,并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39例肝血管瘤患者,单发多于多发;〈30mm的肝血管瘤最多见,多数为强回声型。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的联合应用,提高了肝血管瘤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勃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61-62,F0003
目的分析并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腺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特征,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大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有衰减、部分有沙粒样钙化及蟹足样改变,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大多为Ⅱ~Ⅲ级,RI〉0.70。乳腺纤维瘤大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内回声均匀、后方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大多为0~I级,RI〈0.70。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纤维腺瘤可以通过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加以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64例脂肪肝的超声显像图。超声诊断脂肪肝简便易行,可以反复操作,动态观察,准确可靠。对均质性脂肪肝可立即作出诊断。对非均质性脂肪肝通过动态观察也可以作出鉴别诊断。1资料与方法仪器为美国产GE—fino,探头积率3.5MHz,64例经实时肝脏切面扫查,根据肝内回声增强与衰减,分布均匀与不均匀,肝血管走行及肝体积大小来综合诊断为脂肪肝,其中男42例,女16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44.2岁。2结果2.且均匀性脂肪肝52例。肝脏体积增大,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光点细而密,远场回声逐渐衰减,肝内管道结构模糊或显示不清…  相似文献   

18.
杨巍巍  袁长翮 《安徽医学》2011,32(5):659-660
目的分析并探讨乳腺纤维腺瘤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声像图(包括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表现),分析包括典型的乳腺纤维腺瘤表现和不典型的乳腺纤维腺瘤表现。结果典型的乳腺纤维腺瘤表现为边界清晰、规则光整的椭圆形或圆形肿块,有纤细的包膜回声及侧方声影;不典型的乳腺纤维腺瘤表现多样,可表现为分叶状、不规则状、有角状突起,无明显包膜回声及侧方声影,肿块内可出现条索状强光带及钙化回声。血流分级0级31例,I级15例,Ⅱ级4例,Ⅲ级0例。结论乳腺纤维腺瘤表现分为典型者和不典型者两大类,典型者诊断符合率高,不典型者较易误诊。  相似文献   

19.
肝脓肿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脓肿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肝脓肿的声像图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肝脓肿的声像图表现为肝实质内出现低至中等回声、无回声病灶。形态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轮廓欠清晰,脓肿内可有气体强回声,肝脓肿的后方回声轻度增强,两侧有边缘声影,多向内收等特征性征象。胆管细胞癌并肝脓肿,尤其合并肝内结石时,有一定声像图特征。结论 超声不仅可以明确肝脓肿的定位诊断,而且对肝脓肿的性质和病因确定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桥本甲状腺炎(H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8例临床已明确诊断的HT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0例HT患者腺体内回声不均匀,见散在的短线样、网络状强回声;21例HT患者腺体内回声不均匀,局部回声减低、增粗增强或呈结节状;7例HT患者呈大致正常声像图改变.[结论]HT的超声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在临床诊断上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