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诊疗技术     
9。。347脂防乳荆周二膝TPN的护./谭淑梅尹护士进修杂志一1989,4(6)二29 脂肪乳剂周围静脉完全胃肠外营养(TFN),是指以脂肪乳剂提供大部分热卡,经周围静脉输入的一种胃肠外营养方式。脂肪乳剂需与葡萄糖、氨基酸、电解质、微量元素同时应用,以获得较好利用。输入方式:一种是两通道混合输入法,是指脂肪乳剂用一个通道,氨基酸、葡萄糖用一个通道,在进入静脉前经三通管混合后输入,但两通道点速需相同。另一种是将所有营养液混合在一起输入,所谓全合一输入法。脂肪乳剂中不得加任何药物。全合一输入法配制时,先将葡萄糖、氨基酸和电解质加入,…  相似文献   

2.
为50例术后危重患者深静脉穿刺插入导管补充营养,挽救了肠功能衰竭的患者。深静脉穿刺与周围静脉补液比较,具有不易损伤静脉,可输入高浓度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及维持时间长,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64例肝硬化病人非肠道营养(以末梢静脉营养为主)的成功实施,阐述对静脉输注白蛋白制剂、氨基酸制剂、葡萄糖、脂肪乳剂和其他营养物质的管理,认为在治疗肝硬化过程中,营养支持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实施营养时,应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确定营养物质的种类和用量。合理地使用多种营养物质可预防各种与代谢有关的并发症,促进肝硬化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4.
营养输液     
一、前言静脉输液远在1831年开始应用于霍乱病人收到奇效,相继各国对其输液成分、消毒灭菌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逐步形成了输液疗法。从而解决了电解质平衡、热量补充和纠正脱水等问题,保证了大手术的开展和重危病人的抢救。但是,对不能或很少由消化道补充营养物质的病人,单靠一般输液中的热量补充是难以维持正常必要的营养。因此有些人进行研究从静脉输入高热量物质,直到1961年瑞典学者Wretl-ind用豆油和卵磷脂合成了脂肪乳剂,加上葡萄糖和氨基酸从静脉输入,当时称为完全静脉营养法(totalparenteral nutrition),由于有一些副作用当时美国禁止使用。1968年Dudrick提出通过中心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病人非肠道营养的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64例肝硬化病人非肠道营养的成功实施,阐述了对静脉输注白蛋白制剂、氨基酸制剂、葡萄糖、脂肪乳剂和其他营养物质的管理,认为在治疗肝硬化过程中,营养支持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实施营养时,应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确定营养物质的种类和用量。合理地使用多种营养物质可预防各种与代谢有关的并发症,促进肝硬化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6.
病人在较长的患病期内,由于某种原因失去自胃肠道得到的生活和生长所必需的全部营养的物质,需完全依靠输液(而不经胃肠道)输入体内来供给,这种疗法称全营养疗法;这类制剂叫全营养输液;应用途径如果采用静脉输注,则称静脉高营养输液。 全营养输液包括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乳剂,其比例按总热量计算为氨基酸占20%;碳水化合物占50%;脂肪占30%。  相似文献   

7.
静脉营养已成为今日临床不可缺少的治疗措施之一。已知增加葡萄糖的供给有利于氨基酸的利用。然而从外周静脉输注葡萄糖溶液,将受输液量与浓度的限制。脂肪在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高达9.2卡/克,是理想的非蛋白质能源,它可制成各种浓度的等渗乳剂,供静脉输用。可供应人体必需脂肪酸,维持机体细胞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并且是前列腺素的前体。静脉输注脂肪乳剂有如下优点:  相似文献   

8.
脂肪乳剂在人体内代谢不依赖胰岛素,不会引起葡萄糖代谢所引起的代谢紊乱,目前已趋向将脂肪乳剂作为能源物质应用,以替代部分葡萄糖,特别是在病人处于应激状态、葡萄糖的利用受到限制的时候,脂肪乳剂更是理想的能源物质。脂肪乳剂除能供给机体较多的热能外,还能供给机体必需脂肪酸,以维持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调节胆固醇代谢,是长期完全依赖胃肠外营养治疗病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物质。其中10%的脂肪乳剂渗透压为288毫渗量,pH 值为6.5左右,与血浆相似,因此可经周围静脉滴注,应用方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亦称静脉营养,是利用中心静脉插管技术向病人输入氨基酸、糖、脂肪等各种营养物质的一种治疗方法。1968年Dudrick等介绍这种技术以来,日益广泛在临床上使用。胃肠道外营养有分为全胃肠道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 P N)和补充性胃肠道外营养(Supplement Parenteral Nutrition S P N)。实际上,  相似文献   

10.
消化系统     
#ro肝硬化病人非肠道营养的管理/黄红艳…//实用护理杂志一1995,11(11)一41一42 通过麟例肝硬化病人非肠道营养(以末梢静脉营养为主)的成功实施,阐述对静脉输注白蛋白制剂、氨基酸制剂、葡萄糖、脂肪乳剂和其他营养物质的管理,认为在治疗肝硬化过程中,营养支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新用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常规把脂肪乳剂、葡萄糖、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等无配伍禁忌的药加入一次性使用静脉营养输液袋中,混合后再进行输液,这样可节省输液时间,并对静脉壁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根据多年的实践,未发现脂肪乳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也无不良反应,因而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得到普遍使用。作者将使用后的静脉营养输液袋制成一种简易水枕及冰枕,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将这一方法介绍如下。1制作方法 将使用后的静脉营养输液袋取下,一头输液管做营养袋时已拔除,再拔除另一头输液管(留9~10cm长度),并留下两只夹子,一头夹上夹…  相似文献   

12.
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胆管炎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均需禁食、禁水。为了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在患者禁食、禁水期间使用静脉营养液。静脉营养液由患者所必须的脂肪、氨基酸、葡萄糖及各种电解质所  相似文献   

13.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又程人工肠,是六十年代以来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是外科学的重大发展。脂肪乳剂周围静脉TPN是指以脂肪乳剂提供大部分热卡,经周围静脉输入的一种胃肠外营养方式。本文拟就脂肪乳剂的应用及护理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完全胃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与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是指通过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插管的途径,输入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微量元素、水溶性及脂溶性微生素等静脉营养液的一种方法。患者在不能或不能完全充分由胃肠道摄取营养的情况下,使蛋白质、热量、电解质、微生素的补充仍能达到较满意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脂肪乳剂是外科临床手术后病人主要的营养补给物,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依据病人的病情和体重,将折算好的脂肪乳剂输入体内供能。输注时以每分钟2ml恒速输注为宜,定期检查病人的血脂和肝功能。对脂肪乳剂的输液速度有一定的要求,太快会影响机体使用,造成肝功能损害,太慢又会影响供能质量。在实际操作中,常用滴速控制速度,可参考5%葡萄糖溶液每毫升滴数为标准来计算脂肪乳剂的滴速,但由于受乳剂浓度的影响,不同浓度乳滴的表面张力各不相同,表现为每毫升液滴数相差明显。为了准确计  相似文献   

16.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又称人工肠,是60年代以来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脂肪乳剂周围静脉TPN是指以脂肪乳剂提供大部分热卡,经周围静脉输注的一种胃肠外营养方式。本文拟就脂肪乳剂的应用及护理加以讨论。一、脂肪乳剂的组成及其特点脂肪乳剂是由一种适当的植物油(如:大豆油、红花油、芝麻油)、乳化剂、水及张力剂(如:甘油、山梨醇)所组成的油在水中的乳化剂。目前常用的Intralipid(瑞典产)、Liposyn Ⅱ(美国产)及Intralipos(日本产)主要成份是大豆油或红花油,并以卵磷脂为乳化剂,甘油作为张力剂。1克葡萄糖可提供4卡热能,而1克脂肪则可提供  相似文献   

17.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是近10多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治疗方法。它不但能为机体补充足够的热量、氨基酸、脂肪酸、电解质、维生素等,代替胃肠道营养,并因静脉营养液由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组成,直接进入到静脉,胃肠道呈休息状态,胃肠液分泌量明显减少,有利于某些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因此,它既是一种营养方法,又是一种治疗措施。完全胃肠外营养具有许多优越性,但也可以引起一些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有由导管引起的感染,输入高营养液引起的代谢紊乱,过敏反应等。而感染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种,可以因腔静脉置管时无菌操作不严,对导管皮肤入口处的护理不当,以及营养液污染等而引起。因此,空气中的细菌是污  相似文献   

18.
胃肠外营养胃肠外营养又称静脉营养,它的发展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进步。它是通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输入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它与一般临床上常用的静脉补液有根本的区别。静脉输液除了供给液体外,只能供给一小部分热能和部分电解质,而胃肠外营养可以按照病人的需要输入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包括热能、氨基酸、脂肪、各种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  相似文献   

19.
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是指通过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插管输入营养液,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微量元素、水溶性及脂溶性微生素等,患者在不能或不能完全充分由胃肠道摄取营养的情况下,使蛋白质、热量、电解质、微生素的补充仍能达到较满意的程度,对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RFS)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以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以低血糖为主要表现的RF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伴气促6年入院,经检查符合营养治疗的指征,应患者及家属要求行右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给予营养混合液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患者于治疗过程中多次出现意识改变,经血糖测定考虑为低血糖症,补充葡萄糖后症状可缓解,临床诊断为RFS。后停用全营养混合液,改用复方氨基酸及脂肪乳剂进行营养治疗,低血糖症状未再发生。结论临床对于已经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时,应同时补充电解质及维生素等并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以防RFS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