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病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 调查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抑郁症存在情况及其产生原因。 方法 对 16 2例T2DM患者进行糖尿病 (DM )及其并发症相关的检查后 ,就DM对其本人心理状态影响的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问卷调查 ,应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抑郁情况 ,分析抑郁与DM患者的心理影响因素及治疗情况之间的关系。 结果  6 1 7%的患者无抑郁表现。 38 3%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其中轻度 2 0 4 % ,中度 13 6 % ,重度 4 3%。与无抑郁症的DM患者比较 ,DM合并抑郁症的患者病程长 (8 5± 6 8年 ,4 8± 6 3年 ,P <0 0 0 1) ,餐后 2h血糖 (16 3± 9 1mmol/L ,13 0± 94 7mmol/L ,P <0 0 1)及 2 4小时尿白蛋白 (17 7± 2 0 7mg、11 2± 10 2mg ,P <0 0 5 )明显升高 ,踝关节音叉震动觉时间明显缩短 (8 5± 4 8s ,10 7± 3 6s,p <0 0 5 )。DM患者的抑郁程度又分别与下列因素呈正相关 :DM并发症 (r =0 2 6 7,P <0 0 1)、运动治疗 (r =0 2 6 1,P <0 0 1)、DM无法根治 (r =0 182 ,P <0 0 5 )、服药麻烦 (r =0 178,P <0 0 5 )以及饮食控制 (r =0 15 7,P <0 0 5 )、DM病程 (r =0 2 2 5 ,P <0 0 1)、尿白蛋白 (r =0 16 3,P <0 0 5 )、HbA1c(r =0 15 7,P <0 0 5 ) ;与踝关节音叉震动觉时间(r =- 0 16 4 ,P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中山市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9年6月—2021年5月选取该院及医联体单位143例T2DM患者,通过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饮食、饮酒、吸烟、并发症发生情况、受教育程度、家族史、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等基础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该组143例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39/143);并发症组年龄、BMI、病程、吸烟、HbA1c水平、血脂异常、高血压、FBG水平与非并发症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BMI≥24 kg/m2、吸烟、病程>10年、HbA1c水平>9%、血脂异常、高血压是T2DM患者出现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中山市住院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年龄、BMI、吸烟、病程、血脂异常、高血压、HbA1c水平是其重要影响因素,据此完善临床干预体系,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李雪侠  陈刚  王锋 《山东医药》2014,(45):28-3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T2DM患者84例(T2DM组)和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SBP、DBP)、血糖(FPG、2 h PG)、C反应蛋白(CRP)、血脂(TC、TG、HDL-C、LDL-C)、尿酸(U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IMT增厚、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率增高( P均<0.05)。两组BMI、HbA1c、FPG、2 h PG、TC、HDL-C、LDL-C、LDL/HD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bA1c、TC及LDL/HDL是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年龄、HbA1c、TC和LDL/HDL是T2DM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及早干预、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控制T2 DM并发颈动脉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T2DM患者HbA1c的控制情况对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276例T2DM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3组:A组HbA1c≤7%;B组7%<HbA1c<10%.C组HbA1c>10%,测定血糖、血脂水平,同时进行相关并发症的筛查. 结果 (1)3组间年龄、病程、血压、TC和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bA1c上升,FPG、TG和LDL-C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HbA1c上升,DR、DN和冠心病(CHD)的发病率升高(P<0.0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糖尿病足(DF)和脑梗死的发病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分析表明,HbA1c与FPG、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 结论 T2DM患者HbA1c控制率低,HbA1c水平与其慢性并发症相关,控制HbA1c可更好地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98例T2DM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49例采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PG、2 h PG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FPG和2h P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bA1c保持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维持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白蛋白(GA)、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胱抑素(Cys)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老年T2DM患者428例,依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单纯T2DM组219例,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209例。比较一般资料、生化指标、C肽水平、GA、HbA1c、GA/HbA1c比值及CysC水平,分析各指标与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GA、GA/HbA1c、CysC水平在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P0.05)。GA和2 h PG、HbA1c之间存在正相关,与BMI及空腹C肽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7、0.658、-0.381、-0.321,均P0.05。GA/HbA1c与GA、年龄、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与HbA1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46、0.196、0.228、-0.180,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GA、GA/HbA1c、CysC与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相关。结论 GA、GA/HbA1c、CysC水平变化与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初发T2DM患者87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44例、B组43例.两组均控制饮食、餐后适当运动,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采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3年.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期间观察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FPG、2 hPG、HbA1c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治疗1、3年与B组同期比较,FPG、2hPG、HbA1c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降低(P<0.05).结论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T2DM患者的血糖、HbA1c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并能减少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T2DM患者发生NAFL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T2DM患者167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身高、体质量等一般资料,采集空腹血糖(FPG)、TG、TC、LDL-C、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ALT、AST、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FCP)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于空腹状态下行腹部肝脏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诊断是否存在NAFLD。比较有、无并发NAFLD的T2DM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不同HbA1c、TG、TC、BMI水平分层的T2DM患者的NAFLD发生率;分析T2DM患者并发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根据B超检查结果,分为单纯T2DM患者86例、T2DM并发NAFLD患者81例。T2DM并发NAFLD患者的HbA1c、TG、TC、BMI、ALT、FCP均高于单纯T2DM患者,糖尿病病程小于单纯T2DM患者(P均<0.05)。HbA1c>8.9%、TG>1.7 mmol/L、BMI>23.43 kg/m2的T2DM患者并发NAFLD的发生率较高(P均<0.05)。以是否并发NAFLD为因变量,临床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示,FCP(OR=0.737,P=0.009)、BMI(OR=0.786,P=0.003)、HbA1c(OR=0.996,P<0.001)是导致T2DM患者并发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糖控制不佳、血脂水平较高、病程短的T2DM患者更易出现NAFLD。FCP、BMI、HbA1c是导致T2DM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对BMI超过23.43 kg/m2、高脂血症的T2DM人群进行肝脏彩超筛查,及时预防NAFLD发生。  相似文献   

9.
大量研究证实,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减少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血糖已成为临床医生们密切关注的问题,但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血糖控制方法可循。基于此,在循证医学原则的指导下,ADA和EASD就如何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达成了共识,希望给临床医生以切实的指导和帮助,以下简要介绍该共识的主要内容。1高血糖的控制目标共识推荐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7%作为T2DM患者的血糖总体控制目标。但就个体而言,HbA1c≥7%即应开始治疗或调整治疗策略,在没有明显低血糖的情况下,使HbA1c尽可能接近正常范围(<6%),至少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不同血糖控制情况下T2DM患者甲状腺功能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T2DM患者595例,根据HbA1c水平分为HbA1c7.0%组108例、7.0%≤HbA1c9.0%组164例及HbA1c≥9.0%组323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1名作为对照(NC)组。对各组指标进行比较,明确T2DM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的关系。结果 HbA1c≥9.0%组non-HDL-C水平高于HbA1c7.0%组、7.0%≤HbA1c9.0%组和NC组[(3.84±1.16)vs(3.32±1.07),(3.59±0.96),(3.21±0.77)mmol/L,P均0.05]。HbA1c≥9.0%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低于HbA1c7.0%组、7.0%≤HbA1c9.0%组和NC组[(2.43±0.50)vs(2.69±0.46),(2.66±0.45),(2.91±0.44)pg/ml,P均0.05]。T2DM患者non-HDL-C与BMI、FPG和HbA1c呈正相关,与FT3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BMI、HbA1c和FT3是non-HDL-C的影响因素。结论随血糖升高,T2DM患者血脂代谢紊乱加重,FT3水平下降;FT3是影响T2DM患者血脂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振动觉阈值检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振动觉阈值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神经病变的诊断意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测定2008年8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就诊的101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振动觉阈值,根据振动觉阈值风险度将其分为低风险组(<15 V)484例、中风险组(15~25 V)302例、高风险组(>25 V)232例.比较患者下肢神经病变症状、基本情况和血糖控制指标,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低风险组、中风险组、高风险组分别占47.54%、29.67%、22.79%,中风险组、高风险组有神经病变症状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低风险组(分别为61.26%、65.52%、39.26%).各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振动觉阈值明显高于女性(P<0.01).振动觉阈值与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空腹血糖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0)、糖化血红蛋白(P=0.046)及糖化血清蛋白(P=0.030)是振动觉阈值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采用振动觉阈值检测筛查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22.79%,年龄、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是振动觉阈值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糖化血清白蛋白(GA)作为反映近期血糖总体水平的指标在糖调节受损(IGR)及新诊断糖尿病人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6月来本院门诊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个体516名共分为3组,其中正常糖调节(NGR)组130名、IGR组154例、糖尿病组232例.测定空腹血糖(FPG)及糖负荷后0.5h血糖(0.5 h PG)、1hPG、2hPG、3hPG,同时测定HbA1c及GA等指标,对GA与各监测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GA水平在NGR、IGR、糖尿病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1c水平在NGR与IGR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r=0.7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2hPG及体重指数为GA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测定血糖的同时检测GA可能更有助于对糖代谢状态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对糖尿病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4月期间于该院接受检查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57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及6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B组和C组,通过对FPG、2 hPG以及HbA1c的检测,分析各组的检测结果。结果A组患者的FPG、2 hPG以及HbA1c检测结果分别为(7.81±1.93)mmol/L、(13.76±2.04)mmol/L和(8.16±1.05)%,显著高于B组(t=3.945、21.621、10.953)和C组(t=9.942、40.440、16.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在FPG、HbA1c检测结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组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以FPG≥7.0 mmol/L、2 hPG≥11.1 mmol/L、HbA1c≥6.5%为诊断标准,对糖尿病的确诊率分别为53.23%、85.48%和87.10%。而在FPG、2 hPG以及HbA1c的联合检测中,检测结果糖尿病的确诊率为98.39%,与其他3项诊断标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474、6.961、4.313,P<0.05)。结论在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中,通过对受检者FPG、2 hPG以及HbA1c等指标的检测,可以根据检测结果,对糖尿病的发生做出判断。采取联合检测的方式,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诊断的准确性,其对糖尿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ability of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post-load plasma glucose values and 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 to predict progression to diabetes in non-diabetic first-degree relatives (FDR)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A total of 701 non-diabetic FDR of diabetic patients aged 20-70 years surveyed in 2003 to 2005 were followed until 2008 for the onse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t baseline and at follow-ups, participants underwent a standard 75 g 2-hour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Prediction of progression to type 2 diabetes was assessed by using area under the 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s based upon measurement of FPG, post-load glucose values and HbA1c.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was 33.9 per 1000 person-years in men and 48.6 in women. The incidence rates were 4.6, 50.7, and 99.7 per 1000 person-years in FDR with 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and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respectively. FPG value was a better predictor of progression to diabetes than any post-load glucose values or HbA1c. The 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s were 0.811 for fasting, 0.752 for 1/2-hour, 0.782 for 1-hour and 0.756 for 2-hour glucose vs. 0.634 for HbA1c (p < 0.001). CONCLUSIONS: FPG had more discriminatory power to distinguish between individuals at risk for diabetes and those who were not at risk than post-load glucose values during OGTT or HbA1c. Our findings support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recommendation of using FPG concentration to diagnose diabet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随机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糖化血清蛋白(GSP)及聚类分析构建门诊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P)患者的分类判别预测模型,为SP患者共患糖代谢异常的早期诊治、监测管理和成本控制等策略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2013年12月01日至2020年05月31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66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Gensini评分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根据Gensini评分将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组。分析FPG及HbA1c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采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earman及偏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轻度、中度及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组FPG与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r=0.331,P<0.001)及偏相关性分析(r=0.379,P<0.001)均显示FPG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中HbA1c与Gensin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96);控制相关影响因素行偏相关分析,HbA1c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91,P=0.04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PG和HbA1c均是ACS患者发生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FPG和HbA1c预测冠状动脉发生重度狭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37和0.581,FPG=7.0mmol/L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6.0%和86.6%;HbA1c=6.0%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4%和62.5%,两者的预测价值无明显差异(P=0.534)。结论 FPG和HbA1c均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对重度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预测价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入院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水平及是否并发糖尿病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CHF患者235例,划分为非糖尿病组(n=143)与糖尿病组(n=92),比较非糖尿病组与糖尿病组心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脂联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5例非糖尿病对照人员(其中13例为肥胖者),检测体质指数、腰/臀比值、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空腹胰岛素、血脂、脂联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分析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 (1)糖尿病肥胖组的检测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空腹胰岛素、腰/臀比值均高于对照肥胖组,脂联素、胰岛素敏感指数低于对照肥胖组(P<0.05).(2)糖尿病非肥胖组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空腹胰岛素均高于对照非肥胖组,胰岛素敏感指数、脂联素低于对照非肥胖组(P<0.05).(3)糖尿病肥胖组甘油三酯、胆固醇、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空腹胰岛素、腰/臀比值均高于糖尿病非肥胖组,胰岛素敏感指数、脂联素低于糖尿病非肥胖组(P<0.05).结论 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发生有关,脂联素降低易导致胰岛素抵抗,脂联素水平可作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监测标准.  相似文献   

19.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老年2型糖尿病组(260例)和对照组(206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压(BP)、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并同时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位置及数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糖尿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明显增厚者241例(92.6%),对照组43例(20.8%);糖尿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212例(81.3%),对照组42例(20.3%);糖尿病组颈动脉狭窄为89例(34.2%),对照组3例(0.01%).糖尿病组颈动脉血管病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9.06、173.32、77.92,均P<0.01);(2)糖尿病组FPG、PPG、TC、TG、LDL-C、ApoB和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99、15.82、15.92、6.43、10.84、3.69、17.09,均P<0.05);而HDL-C、ApoA则降低(t值分别为4.54、37.74,均P<0.05).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病变较无颈动脉病变者HbA1c、TG、LDL-C、ApoB和CRP升高(t值分别为3.02、3.26、3.79、9.06、2.50,均P<0.01);(3)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病程、LDL-C、HDL-C、TG、收缩压和CRP等因素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63、1.925、1.081、1.039、0.138、1.865、5.145、5.663,均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早期较好地干预、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