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冬阳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6):402-402
患者于2001年2月因面部轻度水肿,尿常规轻度异常在当地治疗。经连续先锋霉素(药名及剂量不详)静滴及口服泼尼松60mg/d,30余天,同时口服雷公藤煎剂15g/d。症状逐渐加重,住入某市人民医院。治疗后病情好转于同年8月18日出院。出院后患者又自服雷公藤煎剂,9月底因浮肿加重并头痛,曾数次发生短暂性意识丧失,同时 相似文献
2.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修医生请问教授,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emolyticuremicsyndrome,HUS)有何特征呢?教授HUS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和肾功能不全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伴有发热、神经系统症状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HUS临床上相对较少见,主要发生于儿童,也可见于年长儿及成人。如未早期诊断和治疗则预后差,临床应引起重视。本病虽然较少见,但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一方面是由于对HUS认识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病毒感染、器官移植、化学治疗药物的使用等诱发因素的增多造成的。进修医生…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患者,男,14岁,入院前5 d接种过麻疹疫苗,于2010年6月10日因面黄、乏力、皮疹、紫癜,酱油色尿且尿量少而入院。查体:T 36.8℃,P 60次/min,R 18次/min,BP 130/80mmHg。神志清,精神差,发育正常,皮肤黄染、可见紫癜,双下肢浮肿,24 h尿量130 ml。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 3.15×109/L,Hb87 g/L,PLT22×109/L,网织红细胞 相似文献
4.
5.
总结14例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患儿的护理体会.认为重点为密切观察各部位的出血症状,定时监测血压,及时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做好少尿或无尿期的护理,加强营养支持,重视随访.14例患儿急性期除1例死于颅内出血外,余13例经治疗和护理后治愈或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2岁10个月,因"咳嗽、气促、面色苍白、尿少8d,昏迷ld"于2010年11月14日入我院急诊科.患儿于2010年11月6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呈阵发性连声咳,伴气喘及气促,唇周稍发绀,面色苍白,精神差,尿色呈浓茶样,尿量明显减少,进食后呕吐,非喷射性,无咖啡渣样物,无腹泻及血便,于11月9日入本院儿科住院治疗.床边胸片显示右侧胸腔大量积液,血液检查:RBC 2.07×109/L,Hb55 g/L,血小板5 × 109/L,BUN 26.98mmol/L,Cr 233 mmol/L,凝血功能未见异常.于当日晚转至上级医院ICU治疗,诊断为"非典型性溶血尿毒综合征、重症肺炎、肾功能衰竭",予胸腔闭式引流,头孢曲松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静滴丙种球蛋白及地塞米松等治疗,患儿气促较前好转,小便量略增加,尿颜色逐渐转清,但意识障碍加重.2010年11月l3日家属因经济困难要求患儿出院,出院记录未记录胸腔积液检查结果,未做头颅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7.
杨成珠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5,6(3):121-121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持续菌血症、网状内皮系统受累、远端回肠微小脓肿及溃疡形成为基本特征。伤寒杆菌及其内毒素随血流扩散到全身。可引起全身任何脏器的局灶性感染。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肠出血、肠穿孔等等。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国内报道甚少。现就我科于1999年5月成功抢救1例伤寒合并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利福平是治疗结核病的主要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其副作用除对肝脏损害较大外.其他较少见.容易忽视。我院三内科于1996年5月成功的抢救了1例由于口服利福平引起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患者。通过时患者的治疗、护理进行临床分析.总结了对由于口服利福平引起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患者重要的护理措施。提示密切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对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而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和对症护理更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利福平是治疗结核病的主要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其副作用除对肝脏损害较大外,其他较少见,容易忽视.我院三内科于1996年5月成功的抢救了1例由于口服利福平引起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患者.通过对患者的治疗、护理进行临床分析,总结了对由于口服利福平引起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患者重要的护理措施.提示密切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对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而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和对症护理更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我院儿科自1975年至1986年来共收治111例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病儿。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11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最小的为8.5月,最大者13岁。其中小于1岁1例,1~4岁1例,5~7岁2例,8~13岁7例。可见本组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为主。男女之比为2.7:1。二、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前驱症状均有低热(37.5~38.5℃),其中有消化道症状者8例,感冒、咳嗽2例。除有急性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不 相似文献
1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是一种血栓性微血管病,起病急,常以神经系统异常和出血为首发症状,在血浆置换用于治疗本病之前,多数患者在起病后数小时到数天内死亡,死亡率几乎为1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小儿伤寒并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探讨其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0例伤寒并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综合治疗措施及转归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均为学龄前或学龄儿童,HUS症状典型,伤寒症状以持续高热、消化道症状突出,明确诊断、综合治疗10 d内血红蛋白上升,尿量正常,20d内所有症状逐渐恢复.结论 对小儿伤寒并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采取综合治疗预后较好,与预后有关的因素是少尿期持续时间.激素治疗可阻止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3.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以微血管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临床特征。基因分析研究表明补体因子H与非典型性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发病密切相关,并且发现突变大多丛集在补体因子H的C-末端,被称为“突变焦点”。此突变点可能在非典型性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以微血管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临床特征。基因分析研究表明补体因子H与非典型性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发病密切相关 ,并且发现突变大多丛集在补体因子H的C 末端 ,被称为“突变焦点”。此突变点可能在非典型性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伤寒并发心肌炎67例心电图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并发心肌炎已得到肯定 ,但其心电图表现如何 ,报道并不多。为此 ,笔者收集了近十年来因伤寒并发心肌炎的 67例患者的心电图资料 ,现作如下报道分析。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 45例 ,女 2 2例 ,年龄 11~ 5 9岁 ,均经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血培养及肥达氏反应而确诊。均否认有心脏病、高血压、慢性肾炎、甲亢、糖尿病等病史 ;否认近期内口服洋地黄及其他有关药物史 ;否认家族成员中有类似病史。2 心电图表现全部病例在入院及留观时常规心电图检查 ,均提示正常或大致正常。 7~ 10天内出现胸闷 ,时有心悸、头昏、乏力、脉律不整等 ,检查心电… 相似文献
17.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是儿童及成人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的一个重要原因。HUS的特征为微血管溶血性贫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和急性肾功能不全三联症,TTP则伴有发热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两者在临床特征上相对重叠,不宜区分,有学者认为两者本质上基本相同,可称之为HUS/TTP。该病为爆发性疾病,病死率高,若不早期诊断,常可危及生命。报告我科收治1例HUS/TTP患者的诊治、重复肾活检及病理情况,并作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8.
患儿 ,女 ,4岁 ,因“皮肤淤点、淤斑 2天 ,皮肤黄染及血尿1天”于 2 0 0 0年 7月 31日入院。入院前 2周患儿曾腹泻 3天 ,为稀水便 ,未见黏液及脓血 ,4~ 5次 /d。自服黄连素后好转。查体 :T 36 .5℃ ,P 12 0次 /min ,R 2 4次 /min ,BP 10 0 /6 0mmHg(1mmHg =0 .133kPa) ,精神反应差 ,嗜睡 ,贫血貌 ,眼睑稍肿 ,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 ,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粟粒大小的出血点 ,双下肢可见数块 4cm× 5cm大小淤斑。颈软 ,咽充血 ,双侧扁桃体I度肿大 ,心、肺无异常 ,腹软 ,肝右肋下1cm ,脾未及 ,双下肢不肿。实验室… 相似文献
19.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以下简称HVS,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是较少见的疾病。国外报导HVS一类属家族性,具有明显的遗传因素,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见于显性遗传,因感染妊娠等促发因素而发病,多易反复发作。此类病人多无前驱症状,预后较差。另一类型属非家族性,无遗传因素,因感染等 相似文献
20.
溶血尿毒综合征(HUS)是以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综合征。现将我科自1975~1993年共诊治的11例综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1例中,男7例,女4例发病年龄<2岁1例,≤6岁3例,学龄儿童(7~11岁)7例。复发4例,年龄<2岁1例,<6岁1例,>6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