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发生率、时间、过程及促发因素。方法 选择 10 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 48h之内及72h之内做 2次CT扫描 ,计算 2次血肿体积 ,根据ROC曲线分析有无血肿扩大 ,并监测发病 72h内其平均动脉压及呼吸道通畅情况。结果  10 0例ICH患者中 2 6例出现血肿扩大 ,血肿扩大的患者 75 %发生于发病 6h内 ,平均动脉压≥ 13 0mmHg及有呼吸打鼾的患者。血肿扩大者病情恶化率、死亡率均高于非血肿扩大患者 (P <0 0 1)。结论 发现 2 6%脑出血患者出现血肿扩大 ,而 75 %的血肿扩大发生于发病 6h内 ,促发因素是 >13 0mmHg的平均动脉压及呼吸道不畅。因此认为控制平均动脉压≤ 13 0mmHg ,解除呼吸道梗阻可减少血肿扩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BAT评分联合CTA点征对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4月连续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就诊且发病至一站式CT检查时间在6 h内的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资料,根据发病后24~48 h复查头颅CT与基线CT的血肿体积对比,分为血肿扩大组和非血肿扩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CTA点征及非增强CT(non-contrast computed tomography sign,NCCT)特点(低密度征、混合征等)影像资料、BAT评分(blend sign,any hypodensity,timing of NCCT score,BAT)。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BAT评分、CTA点征及两者结合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97例患者,血肿扩大组28例,非血肿扩大组69例。血肿扩大组患者CTA点征,NCCT低密度征、混合征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血肿扩大组,BAT评分中位数和BAT评分≥3分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非血肿扩大组,发病至基线影像时间...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明确幕上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将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13例,根据是否存在血肿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和非血肿扩大组,明确血压、早期使用甘露醇、血肿特点、发病时搬动与血肿扩大的关系。结果 (1)血肿扩大组入院时收缩压200mmHg者占40.34%,非血肿扩大组占12.37%;血肿扩大组入院时舒张压110mmHg者占57.14%,非血肿扩大组占26.80%,两组比较,血肿扩大组血压明显高于非血肿扩大组,差异显著(P0.01)。(2)血肿扩大组早期(发病6h内)使用甘露醇者占85.71%,非血肿扩大组占54.12%,差异显著(P0.01)。(3)血肿扩大组丘脑出血占38.66%,显著多于非血肿扩大组的26.28%(P0.05);血肿扩大组出血量20ml者58.82%,显著高于非血肿扩大组的16.50%(P0.01);血肿扩大组血肿形态不规则者93.28%,显著高于非血肿扩大组的61.34%(P0.01)。(4)血肿扩大组存在搬动史者57.98%,非血肿扩大组41.75%,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压升高(收缩压20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发病早期(6h内)使用甘露醇、丘脑出血、出血量大于20ml、血肿形态不规则、发病早期存在搬动是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甘露醇对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甘露醇对脑出血(ICH)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选择在DSA介入下制作、血肿体积≤4ml的犬ICH模型30只,随机分为甘露醇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只,于24h和48h分别复查脑CT,血肿体积增大≥1/3为早期血肿扩大,分析早期应用甘露醇对血肿扩大的影响。结果甘露醇组48h内发生血肿扩大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且前者24h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者明显多于自身24~48h者(P<0.05);甘露醇组48h内死亡3只,对照组无1只死亡。结论早期使用甘露醇可增加犬ICH早期扩大的发生率;ICH发病早期,尤其是24h内不宜盲目使用甘露醇,以免诱发血肿扩大,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BRAIN评分联合外周血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对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EH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9月发病6 h内入我院并完成首次颅脑CT及采血的204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24 h内复查CT分为早期血肿扩大组(EHE组)与非早期血肿扩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87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6 h内和发病后24 h内完成第1次和第2次脑部CT检查,根据其有无早期血肿扩大将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和血肿未扩大组,记录2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和CT图像等信息,分析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87例患者中血肿扩大组30例(34.48%),血肿未扩大组57例(65.52%)。单因素分析显示,血肿扩大组入院时SBP、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FPG、TG水平、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血肿形态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SBP≥200 mmHg、入院时GCS评分≤8分、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FPG水平高、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3 h、血肿形态不规则是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肿扩大组不良预后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血肿未扩大组(P<0.05),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包括入院时SBP、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FPG、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和血肿形态,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 2 4 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 6h内、2 4h内、1周内、2周内作CT动态观察。结果 本组血肿扩大发生率为 16 3% ,继续出血发生在 2 4h内为 6 1 5 %。不规则血肿 (4 7 7% )及丘脑出血 (4 1% )多出现血肿扩大 ;2 4h内应用甘露醇组发生早期血肿扩大 2 8例 (2 2 2 % ) ,明显高于未用组 10例 (8 8% ) (P <0 0 1)。结论 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多发生在 2 4h内 ;早期血肿扩大的主要因素是血肿部位、形态及早期不适当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目前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负担之一[1]。本文从ICH早期血肿扩大与预后的相关性、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像学、实验室及临床的影响因素等阐述ICH早期血肿扩大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为ICH诊治提供新思路。1早期血肿扩大和ICH预后的相关性ICH病人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在38%~73%。早期血肿扩大定义为从首次CT扫描开始计算,24 h内血肿体积量增大>33%或绝对增多>12.5 ml[2,3]。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首诊CT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首诊头部CT影像对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300例发病后6h内入院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经CT检查显示其中61例(20.33%)发生早期血肿扩大,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血肿扩大与首诊CT距发病时间短、血肿密度不均匀、中至重度脑萎缩及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不规则指数(R)量化评价不规则血肿形态,分析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深圳市数家医院发病6h内行第1次头部CT检查,48h内复查头部CT的非手术脑出血病例资料,共120例,分为两组:(1)血肿扩大组31例;(2)血肿无扩大组89例.计算出评价血肿不规则程度的不规则指数(R).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到入院时间、入院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出血量、出血部位、纤维蛋白原浓度、不规则指数R与血肿扩大的关系.结果 120例脑出血患者中有31例患者发生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早期就诊头部CT扫描(OR 0.342,95%CI 0.169~0.693,P=0.003)、入院时的高收缩压(OR 3.897.95%CI 1.458~10.416,P=0.007)、不规则指数R≥1.3(OR 2.974,95%CI 1.128~7.845,P=0.028)均是脑出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就诊头部CT扫描、入院时的高收缩压(>175mmHg)、血肿不规则指数R≥1.3时的患者血肿扩大发生率高,是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出血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脑出血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58例,另选对照者60例,分别测定血浆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结果脑出血组的血浆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脑出血组Hcy与叶酸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VitB12水平呈负相关。结论高Hcy血症与脑出血呈正相关;血浆Hcy水平与叶酸、VitB12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继发性脑水肿的相关因素及对ICH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收集发病24 h内的ICH住院患者51例。患者到院时收集临床基线信息、完成实验室检查和常规头颅平扫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以评价基线脑水肿情况。发病(12±2)d行常规头颅平扫CT及CT血管成像一站式检查,以完成高峰期水肿情况及脑血管系统评价。分别在就诊、出院和发病后90 d进行神经功能评价。 结果 在51例入组患者中,基底节区出血36例,丘脑出血7例,脑叶出血8例。本研究发现初始水肿体积(V初始水肿)与初始血肿体积(V初始血肿)正相关(r=0.799,P<0.001);初始水肿指数(EI初始)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负相关(r=-2.456,P=0.014)。高峰期水肿体积(V高峰水肿)与V初始水肿(r=0.720,P<0.001)、V初始血肿(r=0.779,P<0.001)和高峰期血肿体积(V高峰血肿)(r=0.788,P<0.001)呈正相关;高峰期水肿指数(EI高峰)与EI初始正相关(r=0.357,P=0.010)。本组患者中V初始水肿与就诊ICH功能预后量表(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ICH,FUNC)评分(r=-0.355,P=0.011)、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r=-0.419,P=0.002)、原始脑出血量表(the Original ICH Scale,oICH)评分(r=0.364,P=0.009)、出院(r=0.520,P<0.001)及发病后90 d(r=0.481,P<0.001)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以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r=0.526,P<0.001)相关;V高峰水肿与就诊时NIHSS评分(r=0.455,P=0.001)、FUNC评分(r=-0.327,P=0.019)、GCS评分(r=-0.436,P=0.001)、出院(r=0.564,P<0.001)及发病后90 d(r=0.590,P<0.001)mRS评分以及出院时NIHSS评分(r=0.541,P<0.001)相关。 结论 ICH患者存在继发性脑水肿,初始水肿严重程度与初始血肿体积、既往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等因素相关,高峰期水肿严重程度与初始水肿、血肿体积,高峰血肿体积以及初始水肿指数等因素相关。ICH患者急性期疾病严重程度和90 d预后与初始和高峰期脑水肿体积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卒中后抑郁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录入65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影像资料,评估患者发病14d和3个月卒中后抑郁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状况,对临床资料和CT影像特征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有57例完成14d随访,53例完成3个月随访。脑出血发病14d和3个月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5.1%和38.9%。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后首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th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与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14d卒中后抑郁相关(P =0.027)。性别、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与脑出血发病后3个月卒中后抑郁相关:与非抑郁组比较,抑郁组患者男性比例较低(P =0.038),基底节出血比例较高(P =0.031),平均出血量大(P =0.046)。多因素分析显示出血量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3个月卒中后抑郁的风险预测因素(P =0.049)。结论 NIHSS评分和CT影像特征可作为高血压脑出血卒中后抑郁的评价指标,将CT影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有机结合可为脑出血综合性治疗策略的建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前瞻性动态观察脑内出血患者血肿体积的变化与外周血中分子生物标志的相关性,筛选出早期血肿扩大的预警指标,为探索脑内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可能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发病6h内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共67例,符合条件者54例,搜集临床资料及血标本,血标本采用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检测细胞纤维连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并收集常规实验室指标如纤维蛋白原等,依据血肿扩大标准进行分组分析及早期血肿扩大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67例患者中,发病24h共54人复查颅脑CT,16例出现血肿扩大,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29.63%,早期血肿扩大患者与血肿未扩大患者在纤维蛋白原水平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0.7 vs 2.9±0.7g/L,P=0.008),血肿扩大患者与血肿未扩大患者不规则血肿形态发生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0.0% vs 13.2%,P =0.011),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基质金属蛋白酶-9、纤维蛋白原与脑内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OR =12.093,P =0.032;OR =0.162,P =0.041)。结论 纤维蛋白原、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脑内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具有相关性,细胞纤维连接蛋白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对清除血肿后脑水肿患者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113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内科治疗组60例、微创术血肿抽吸引流组53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脑出血后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血浆ICAM。1含量。结果微创组和内科治疗组血清ICAM-1含量均升高;两组治疗后第3、7天的含量与治疗前(发病24h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血清ICAM-1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术能降低血清ICAM-1水平。  相似文献   

16.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出血后早期血肿增大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 492例脑出血患者,根据病情演变及脑CT变化,分为血肿增大组和血肿稳定组,对两组患者病史、临床特点、生化指标及头颅CT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92例患者中,114例出现血肿增大,发生率为23.17%;不规则血肿、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长期饮酒者的患者易发生血肿扩大,两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增大多发生在24h内,肝、肾功能受损、凝血功能异常、长期饮酒者可能为血肿增大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C-FOS蛋白浓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12,24,48h和7d及4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清C-FOS蛋白浓度,分析脑出血患者C-FOS蛋白浓度与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水肿体积(PHE)及90 d预后(改良的Rankin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脑出血组患者血清C-FOS浓度(8.59±5.29)ng/L高于正常对照组(0.85±0.47)ng/L(P<0.01),且在1周内维持在较高水平;患者血清C-FOS浓度升高与NIHSS(r=0.50,P<0.01;12 h)、血肿体积(r=0.69,P<0.01)、PHE(r=0.67,P<0.01)及Rankin评分(r=0.78,P<0.01)呈正相关;应用ROC曲线分析,以血清C-FOS浓度6.51 ng/L为标准评估顿后,敏感度为0.71,特异度为0.79.结论 脑出血后血清C-FOS浓度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的病情程度,有助于早期及90 d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与水肿体积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对46例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同时与头部CT扫描所显示的血肿周围水肿(PHE)体积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脑出血组血清MMP-9水平在发病24小时、3天及7天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MMP-9含量在不同血肿体积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病3天及7天的MMP-9水平与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清MMP-9表达水平增高,血清MMP-9水平是早期反映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的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方法10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内科组507例,外科组493例。按发病一治疗时间分为:超早期组(〈7h),早期组(7~24h)和晚期组(〉24h)共3组,分别进行内、外科疗效比较和组间外科疗效比较。疗效判定指标为: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病死率、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1)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手术疗效优于内科治疗;(2)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异;(3)超早期组术后颅内再出血风险高,早期组再出血率下降;(4)晚期组,外科组的呼吸、泌尿和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内科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早期(7~24h),是最佳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VEGF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发病后不同时程的含量进行监测,研究其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脑出血后脑损伤和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5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别于发病后1,2,3,7,14d各采血1次,收集血清.正常对照组12例亦取静脉血.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血清VEGF含量检测.结果 脑出血组不同时程VEGF平均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EGF浓度于发病1 d内开始升高,2,3 d继续升高,7 d达高峰,随后下降,14 d仍高于正常.结论 脑出血组不同时程VEGF平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呈动态变化.提示VEGF在脑出血后脑组织继发性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