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免疫抑制治疗对肾移植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高血压是肾移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及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危险因素 ,发生率达 90 %以上[1~ 3 ] 。随着病情的稳定以及免疫抑制剂的撤减 ,大多数肾移植患者的高血压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 ,但约半数的患者仍有高血压。肾移植术后发生高血压的原因很多 ,除急性排斥 (AR) ,慢性移植肾肾病 ,移植肾动脉狭窄 ,受者术前高血压 ,供者高血压 ,自体肾脏疾病 ,移植肾复发性、新生性肾脏病 ,肾移植术后患者体重增加等因素外[2 ,4,5] ,一些免疫抑制药物也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 ,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 (MMF)以及雷帕霉素 (… 相似文献
2.
陈劲松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6,15(6):536-538
部分肾移植受者由于妊娠、输血、感染或二次移植等导致群体反应抗体(PRA)增高,另外由于供体短缺导致一部分患者采用与供体血型不合的供肾行肾移植,使这类受者成为高敏受者。肾移植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和急性排斥(AR)明显升高,由此严重影响移植肾存活。如何对这部分患者进行术前预处理、术后如何维持治疗和处理排斥反应已成为肾移植界的一个难点和热点,也成为提高肾移植近期和远期存活率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对这类患者的处理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抛砖引玉,向移植界提供可行的操作原则和方案。 相似文献
3.
我院1979年~1997年共行异体肾移植术754例,死亡162例,死亡率为21.5%。本文回顾分析其死亡原因,以寻求对策,进一步提高肾移植的长期存活率。1对象和方法本组754例接受异体肾移植术者,原发病为慢性肾炎741例,多囊肾9例,IgA肾病2例,... 相似文献
4.
不同免疫抑制方案对肾移植术后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免疫抑制方案对肾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发病率的影响,根据不同免疫抑制方案把429例肾移植患者分为三组,定期监测患者用药情况、生化指标、环孢素A(CsA)浓度、FK506浓度,随访时间至少6个月。结果:PTDM发病率为强的松 CsA 硫唑嘌呤(1组)11.8%,强的松 霉酚酸酯(MMF) CsA(2组)6.4%,强的松 MMF FK506(3组)4.2%,三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组排斥反应率和平均激素用量明显低于1组。认为肾移植术后不同免疫抑制方案下PTDM的发病率不同,小剂量CsA或FK506联合MMF的免疫抑制方案可以降低PT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患者并发恶性肿瘤(附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并发恶性肿瘤的临床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77年7月~1999年12月898例(903例次)肾移植受者术后并发恶性肿瘤及其治疗。结果术后发生恶性肿瘤5例,发生率为0.6%。其中膀胱肿瘤2例,肝癌1例,Kaposi'8肉瘤1例,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平均年龄56.6±3.7岁。移植术后至肿瘤诊断时间8~48(平均27±17)个月。诊断肿瘤时5例患者肾功能正常,未有远处转移。经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5例患者全部治愈。经随访11~50(平均28±15)个月,肿瘤无复发,肾功能正常,无排斥反应发生。结论肾移植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及种类与国外有较大区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应为首选,同时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建立完善的肾移植术后随访制度有利于早期发现肿瘤。 相似文献
6.
HBV感染者HCV的重叠感染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HBV感染患者中HCV的重叠感染状况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采用ELISA法对767例HBV感染患者同步检测HBV和HCV血清标志物,对可疑HCV感染但抗HCV阴性和/或抗-HCV阳性患者血清,采用PCR法检测HCV-RNA。 结果 HCV重叠感染率为4.82%,且在各类乙肝患者中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HBV/HCV感染组重症肝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HCV感染组(P<0.01);HBV/HCV感染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单纯HBV感染组(P<0.05);HBV/HCV感染组HCV-RNA阳性率显著低于单纯HCV感染组(P<0.05)。 结论 HCV重叠感染与乙肝患者的发病、病情加重及重症肝炎的发生相关;HCV可抑制或中止HBsAg携带状态,但这种作用远不如对病情的加重作用重要;同时HBV对HCV的复制亦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肾移植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及HCV感染后的临床影响。 方法:对67例肾移植患者进行至少1年的随访,用第二代ELISA法和Nest-PCR测定血清中抗HCV和HCV RNA。 结果:抗HCV的阳性率50.7%(34例),HCV RNA的阳性率为47.8%(32例)。HCV RNA阳性组术前血透时间和输血量及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明显高于HCV RNA阴性组,HCV RN 相似文献
8.
9.
肾移植术后肝脏损害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临床肾移植术后肝脏损害的病因及其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收集1980年1月 ̄1996年5月间所作肾移植患者中发生肝脏损害的病例205例419例次,按发病原因进行分类,并分析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的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药物性肝脏损害占53.70%,病毒性肝炎占27.66%,其它原因引起者占7.64%,原因不清楚者占10.98%。治疗后痊愈75.61%,未愈15.12%,死亡9.27% 相似文献
10.
免疫抑制药物的新进展及其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王庆文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8,7(3):280-287
自80年代以来,环孢霉素A(CsA)和单克隆抗体OKT3已作为实体器官移植的主要治疗药物。直到目前,应用于预防和治疗移植排斥的药物仍然主要是激素、硫唑嘌呤、CsA、OKT3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1994年5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认可在肝移植中应用FK506,并在1995年6月认可霉酚酸酯(MMF)可应用于肾移植[1]。由于免疫生物学的进展,使得人们对移植抗原的识别和反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因而对各种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本文主要就未来可能应用于临床器官移植的免疫抑制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效果作一综述。1 已经过临床研究的新的…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肾移植后免疫抑制剂对长期存活的影响,寻找移植后不同时间合适的免疫抑制用药方案及其用药剂量。 方法:对肾移植一年以上、肾功能正常的497例患者进行5年连续随访。根据移植后2、3、5年的不同免疫抑制用药将患者分为三联、二联、传统二联治疗三组。统计各组的排异发生率,排异和无排异患者免疫抑制用药的种类、剂量及CsA浓度,对排异患者追踪排异发生前12个月内的药物更动情况。 结果:肾移植后2、3、5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越来越多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性化学疗法的临床应用,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再激活已成为一个严峻问题.HBV再激活可导致患者相关的免疫抑制治疗延迟,造成不良的后果.许多证据表明,如果对患者进行筛查以确定他们的HBV活化风险并在开始免疫抑制治疗之前进行预防性治疗,则可以管理和预防HBV再激活.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影响HB... 相似文献
15.
423例尸体肾移植患者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较理想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院1992年1月以前成功实施的肾移植手术共423例,按免疫抑制方案分为:环孢素(CsA)二联用药组248例、CsA三联用药组70例、硫唑嘌呤 强的松组(Aza Pred)105例.统计分析各治疗组患者及移植肾第三、五、十年的存活率,各组患者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各组患者的急性排斥发生率、逆转率和带肾死亡率.结果:423例肾移植患者中,第三、五、十年患者的存活率分别为79.4%、70.9%、58.9%,移植肾存活率为74.0%、60.3%、45.4%.CsA二联组与CsA三联组各阶段的人、肾存活率在统计学上均无明显差异;Aza Pred治疗组在第三、五年的人、肾存活率与前两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但十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各组患者在不同时期均有排斥发生,仅以急性排斥计,所有患者的排斥发生率为38.3%.CsA二联组与CsA三联组在急性排斥的发生率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Aza Pred组与前两组相比,急性排斥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逆转率降低.比较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带肾死亡率发现,CsA三联组的感染和糖尿病的发生率较其他两组相比显著增高,带肾死亡率也明显增加;Aza组患者带肾死亡率最低.结论:CsA治疗明显提高患者及移植肾的近期存活率,可能与其明显降低急性排斥的发生率、增加急性排斥的逆转率有关.但比较患者和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可见,CsA治疗组(二联与三联治疗)与Aza组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贵州地区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分布特征,为HCV感染的防控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8年10月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1211例HCV RNA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采用PCR直接测序法,与GenBank中已知的HCV序列进行对比,获得HCV基因型及亚型,并分析其分布与性别、年龄、民族、地区、感染途径等因素的关系。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211例HCV感染者共检出4种基因型和11种基因亚型,其中以1b型(26.84%)、3b型(27.17%)和6a型(24.28%)为主。不同HCV基因型在男女感染者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28,P=0.009),其中男性以3b型为主(29.34%),女性以1b型为主(32.21%)。不同HCV基因型分布在各年龄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39,P<0.001),≤18岁组与≥60岁组以1b型为主(分别为66.67%、58.93%),而19~39岁组以3b型(28.93%)、6型(29.29%)为主,40~59岁组以1b型(29.54%)、3b型(27.33%)和6型(24.28%)为主。各种感染途径的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916,P<0.001),感染方式以静脉药瘾为主(57.97%),其次是性接触和有创美容(均为8.42%);经静脉药瘾、有创美容感染HCV者均以3b型为主(分别为31.48%、32.35%),性接触感染者多为HCV 6型(36.27%)。不同民族、贵州地区间HCV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贵州地区HCV基因型分布呈多样性,3b、1b、6a型为主要流行株,存在HCV 6型中的多种少见基因亚型,且在不同的年龄、性别、感染途径方面HCV基因型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慢性HCV感染者IFN治疗前后血清HCV RNA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IFN对丙肝患者病毒血症水平的作用.方法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CRTPCR)法定量检测12例慢性HCV感染者(男8例,女4例,HCVRNA阳性,ALT异常持续6个月以上)IFN治疗(IFNa2b3MU,肌注,3次/周,疗程3个月)前后(随访6个月)血清HCVRNA水平.结果慢性HCV感染者12例,3例呈完全反应,6例呈部分反应,另外3例无反应.9例有反应者中4例复发,有反应者治疗结束时血清HCVRNA水平明显下降(517±0408vs206±155,10copies/50μlserum,x±s,P<005),无反应者血清HCVRNA水平未见明显下降(567±058vs45±087,x±s,P>005).3例完全反应者仅1例血清HCVRNA持续阴性,3例无反应者2例血清HCVRNA水平略有下降.结论IFN治疗丙肝有效,但IFN不能有效清除病毒,仅抑制病毒复制,未见治疗前血清HCVRNA水平与复发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18.
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肾移植患者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及其临床特点,探讨HCV感染对肾移植患者的影响,应用套式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及第二代ELISA方法检测49例肾移植患者及36例供体的血清HCV-RNA及抗HCV抗体。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急性排异的治疗─—对抗排异反应药物作用的新认识杨俊伟,黎磊石关键词肾移植;急性排异;免疫抑制;单克隆抗体免疫抑制治疗在器官移植中历来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理想的免疫抑制治疗应该是长期、有效、安全,而且仅针对移植物的选择性免疫抑制,其目的是达到宿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