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天灸发泡法治疗风湿痹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平梅 《针刺研究》2000,25(2):151-152
本文观察了以天灸发泡法治疗风湿痹症的临床疗效。选用对肌肤有较强刺激的药物 ,贴敷在痛点或穴位上使皮肤发泡 ,以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共治疗 5 0例病人 ,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督脉铺灸法不同发泡灸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探索最佳发泡灸量。方法:将120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斑蝥剂量0g)、治疗组2(斑蝥剂量1.5g)、治疗组3(斑蝥剂量3g),每组各40例,分别予以督脉铺灸法进行治疗,每隔30d治疗1次,共治疗2次。观察灸后24h背部发泡程度、24h内背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主要症状、体征,魏氏法(Westergren)测血沉(ESR),酶联免疫法测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M(IgM)、IgG的含量。结果:24h背部发泡程度、24h内背部疼痛程度比较,治疗组1最轻,治疗组2中等,治疗组3最重(难以忍受),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皆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和ESR、RF、CRP、IgM、IgG的含量(P0.01);治疗组2与治疗组3的上述指标皆低于治疗组1,总有效率高于治疗组1(P0.01);治疗组3的症状、体征积分和ESR及RF、CRP含量显著低于治疗组2(P0.05)。结论:督脉铺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发泡灸的疗效远胜于非发泡灸;斑蝥1.5g的剂量为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4.
发泡灸为主治疗梅核气62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62例,均用自制发泡灸方药(原名喉科异功散)行发泡灸治疗,并据重症适当加用针刺治疗。结果近愈24例,显效22例,好转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9%。  相似文献   

5.
浅谈"天灸"及其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灸"作为常用灸法来讲,目前用其名的已很少,只有在医药院校的教材上,还见到其名列于常用灸法中,原因是后人将"天灸"所用的药物,作为施灸的名称,如用白芥子则称为"白芥子灸",用斑蝥则称"斑蝥灸",用毛莨则称"毛莨灸"等,后人亦称为"药物发泡灸"或"药物发泡疗法".  相似文献   

6.
斑蝥发泡灸37例风湿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惠忠  谷霁萍 《中国针灸》2001,21(7):440-440
1 临床资料本组 37例 ,男 16例 ,女 2 1例 ;年龄最小 15岁 ,最大 60岁 ;病程最短 1周 ,最长 17年。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关节红肿热痛 ,活动受限 ,好发于四肢末端 ,也可累及其它关节 ,疼痛发作期严重者上肢不能抬举、梳头、持物 ;下肢抬腿、行走困难 ,夜间疼痛尤为明显 ,遇寒湿痛剧 ,温者痛减。在病理学上表现为患者肩、肘、骶、髂四肢关节近端尤重 ,表现为淋巴细胞滑膜炎 ,血沉增快 ,类风湿因子可呈阳性。2 治疗方法  患者以坐位或仰卧位 ,上肢部取曲池、外关、阳池、合谷、阿是穴 ;下肢部取梁丘、犊鼻、膝眼、阳陵泉、足三里、阿是穴 …  相似文献   

7.
天灸疗法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毳  刘震 《天津中医》2001,18(1):29-30
天灸疗法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外治疗法,它是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皮肤充血、发泡,甚至化脓,有如灸疮。天灸的分类按其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直接发泡法和间接发泡法。直接发泡法对皮肤的刺激作用较强,发泡程度较重,间接发泡法次之。临床多用于治疗哮喘,关节疼痛,过敏性鼻炎等难治疾病。有学者开展了天灸防治骨质疏松大鼠的实验研究和天灸抗肿瘤的实验研究,提取了肯定的疗效。此外还讨论了天灸可能的作用机理,一方面是对穴位皮肤的刺激作用,另一方面是药物有效成份经皮吸收至体内而发挥药理作用。并且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严君白发泡灸治验两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穴位天灸发泡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主要以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临床表现,目前常规药物治疗远期疗效多不满意。自1996年以来,笔者采用穴位天灸发泡疗法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收治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62例,均为慢性乙型肝炎恢复期患者,男47例,女15例,病程4个月~5年。血清总胆红素最高81.1μmol/L,最低24.7μmol/L。上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1.2 诊断标准 慢性乙型肝炎按1995年全国传染病会议拟定的标准诊断,入选患者肝功能检查除黄疸指数异常外,ALT、AST正常且维持2周以上,其它临床症状轻微,并排…  相似文献   

10.
11.
山药道地药材形成源流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山药产地变迁,栽培加工技术发展,临床应用进行本草和历史文献考证。药用山药从使用野生品到使用栽培品经历了唐以前主要使用野生品时期;从宋开始到清中期山药栽培品与野生品混用时期;清中后期(大致18世纪)以来大部分使用栽培品时期。山药道地产区显现在明代,道地药材"怀山药"完全形成在20世纪初。道地药材怀山药的形成与栽培技术,采收加工技术的进步和医家临床应用等因素密切相关。栽培技术的进步解决了山药资源问题;现代采收加工技术的发明改进了药材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近、现代名医家的认知和临床应用,为道地药材怀山药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脏腑辨证肇始于《黄帝内经》,奠定了理论基础.经华氏《中藏经》、孙思邈《千金要方》、张元素《医学启源》等历代医家的丰富而自成体系,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溯源知流,探究脏腑辨证理论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贵州苗族药材的基源进行研究,对误载的种类和不正确的拉丁学名进行修正。方法 对《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等专著中收载的苗族药材的种类、分布和拉丁学名进行考订。结果 发现11种苗族药材贵州不产,9种拉丁学名不正确,16种拉丁学名不完整。结论 纠正了贵州苗族药材的基原、拉丁学名等问题,为贵州苗族药材标准化、科学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具有减少再加工难度、便利仓储运输、减少重复环节、降低成本、提高饮片质量和工业化生产程度等优势.但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炮制规范中产地趁鲜加工品种少,远不能满足中药饮片的集约化、现代化、工业化生产需求,且许多饮片厂都存在"产切片"现象,增加了药监部门的工作难度.文章针对开展中药材趁鲜加工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中国传统督脉铺灸法的施术关键和运用特色。督脉铺灸以夏季为适宜时机,在背部督脉穴位施术,对选择灸材、药物敷置、点火燃艾、灸疮清理等每个操作步骤都有特殊要求。在临证应用中具有五大特色,一是热力叠加,重在温通;二是调节整体,兼顾局部;三是择时施治,顺应变通;四是优质选材,保障施术;五是注重调养,加强护理。督脉铺灸的施术面积广,艾炷大,时间长,火力足,温通力强,治病快捷,功效卓著,若能掌握其施术关键和运用特色,可以进一步丰富针灸治疗手段,使古老的传统灸术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五轮学说源流简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光 《天津中医药》2009,26(5):393-395
五轮学说是中医眼科独有的辨治理论,自形成以来即有效指导眼科临床至今,历代不断丰富发展.简略回顾其形成、发展过程,分析其优缺点,并设想今后研究方向,希冀将这一独特的理论发扬光大,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历史相关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梳理白涩症发展沿革,探讨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认识,以期为白涩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为临床治疗开拓思路。中医对白涩症的相关记载,最早可追溯至晋代《针灸甲乙经》中有关目涩的论述,其对于自觉眼部干涩不适的症状有了初步的认识。“白涩症”之名首见于《证治准绳》,后沿用至今。其基本病因病机主要归责于津液亏少,眼目不得濡养,外感邪气、脏腑内伤、情志失常、饮食劳倦等因素均可致病,内治法治疗主要分为祛邪、泻实、补虚三个方面,外治法包括点眼法及针灸疗法,临床上当审察病因,随证治之。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寻找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在现代临床应用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心悸源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德友  孙洋 《天津中医药》2007,24(6):489-491
从病名、病因病机两方面对心悸病的源流进行考证。心悸的发生多为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内伤、感受外邪以及他病累及或失治误治。其病机不外正虚及邪实两方面:正虚者,不外气血阴阳的亏虚;邪实者,或为火热、或为痰饮、或为瘀血,且在其发病过程中,正虚与邪实两方面常常相伴出现,互为因果。因此,在临床治疗心悸病时,必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相似文献   

19.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与新药开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史清文  李力更  霍长虹  张嫚丽  王于方 《中草药》2010,41(10):1583-1589
自从有人类历史以来,天然药物一直是人类防病治病的主要来源。天然产物是自然界的生物历经千百万年的进化过程通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二次代谢产物,具有化学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类药性。临床上应用的许多药物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天然产物,如天然产物可作为药物半合成的前体物、药物化学合成的模板以及为药物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在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受高通量筛选和组合化学的影响,天然药物的研究一度进入低谷。近10年来天然药物化学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又重新受到科学家的重视,天然产物已成为发现治疗重大疾病的药物或重要先导化合物的主要源泉之一。现就天然药物化学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从腹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方法:总结、归纳、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结果:提出从腹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依据,采用腹部针灸和腹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并不等于腰椎间盘突症,腰腿痛的发病原因并非单纯机械性压迫,从腹论治达到机体的前后平衡,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扩展了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