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综合分析供应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结果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提高。结论根据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制定合理的职业防护对策,让职业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面对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防护措施。方法分析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职业危害因素,强化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策略,并分析加强防护前后1年内职业危害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防护教育,加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身心健康危害的预防,减少工作伤害。加强防护后,供应室人员身体心理等损害的发生率较前明显减少,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制定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措施,可更有效的降低职业危害,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了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喻文碧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377-378
目的研究分析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内可对护理人员健康安全造成伤害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保障人员的身心健康。方法从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大幅度宣传安全教育知识,并制定一系列针对性强、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实施职业安全防范对策后,护理人员的自身防范意识得到了有效提高,并大大降低了高温烫伤、乙型肝炎感染等职业危害发生的概率。结论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是医护工作质量的根本保障,因此,结合供应室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是提高职业安全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消毒供应室人员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危害进行分析及提出防护措施。方法分析消毒供应室常见的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的危害进行分析分析其防护依从性。结果多种因素的危害可能造成工作人员多方面的身心损害,大多数工作人员对此缺乏有效的自我防护。结论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规范工作流程,改善工作环境,加强科学管理,和减轻相关危害因素,增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对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护对策研究探讨,总结归纳了三个职业危害因素:环境因素、理化因素、生物因素。并对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加强各项工作制度,减少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确保供应室护士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谢伟红  杨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221-222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措施.方法 本院自2011年起,针对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因素,提出以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为主的防护措施,比较2011年12月(观察组)和2010年12月(对照组)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士对其职业的满意度.结果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明显减少,护士对自身职业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 < 0.05).结论 针对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有助于降低职业危害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对可能影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结果通过加强职业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生物、物理、化学因素等危害的预防意识,减少职业伤害。结论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规范操作流程,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医务人员的危害因素,制定防护措施。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策略。结果通过防护教育,加强微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运动性危害的预防,减少工作伤害。提高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有效地防止职业感染的发生,确保了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结论根据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因素,制定消毒供应中心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措施,可更有效的降低职业危害。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消毒供应室负责医院再生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发放工作。工作人员长期与致病原、锐器、化学消毒液、压力容器、高温、噪声、潮湿等危害因素接触,极易产生心理、身体上的多种伤害。因此做好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预防措施,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完善的工作管理制度,增添防护措施并强化落实执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等预防措施,从而降低了职业感染危害因素,提高了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0.
李冬凤 《医药世界》2010,(9):1065-1065,1067
目的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降低职业伤害。方法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伤害因素、制定防护对策。结果提高了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防护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其身心健康。结论通过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的职业伤害因素,强化防护意识,制定防护对策并落实到位,可最大限度降低职业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