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D-二聚体(DD)在冠心病中的早期应用价值。方法:检测82例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LP(a)和血浆DD浓度,另外选择5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冠心病患者hs-CRP、LP(a)和DD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hs-CRP、LP(a)和DD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冠心病的发生和病情变化,hs-CRP及LP(a)作为独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妍汶  杨勇 《包头医学》2015,(3):139-14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对冠心病(CHD)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2~10月本院心血管内科冠心病患者组63例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hs-CRP、Hcy、D-D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hs-CRP、Hcy、D-D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联合检测对冠心病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钦 《中国医疗前沿》2010,(10):57-57,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3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90例及健康对照者31例,分别对冠心病组及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和DD水平的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和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各亚组间hs-CRP和DD水平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AMI组〉UAP组〉SAP组趋势。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和DD水平明显升高,血清hs-CRP和DD水平测定可以作为评估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杨生丽 《中外医疗》2014,(33):132-133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肺栓塞患者中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月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肺栓塞90例患者和45例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将90例肺栓塞患者中,大面积栓塞45例患者分为实验A组,将另外小面积栓塞45例患者分为实验B组,将45例体检健康者分为对照组。分析3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前实验A组和实验B组血浆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 PO2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实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后,实验A组和实验B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肺栓塞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检测结果做出进一步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同期56例体检正常的健康者(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D-二聚体,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脑梗死组血清hs-CRP与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脑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hs-CRP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脑梗死中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脑梗死组血清bs-CRP和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与脑梗死面积、NDS评分呈正相关(r=0.56和0.49;r=0.45和0.61,均P<0.05).结论 血清中hs-CRP和D-二聚体可作为评价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指标,对于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RA患者5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其血浆D-D和hs-CRP水平并对结果比较分析,同时比较两组血沉(ESR)。结果 RA患者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RA患者组血浆D-D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A患者hs-CRP、D-D与ESR变化相一致。结论血浆hs-CRP和D-D水平与RA患者的病情活动有关,可反映心血管病变危险性,对RA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估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慧敏  柏晓丽 《吉林医学》2013,34(17):3339-334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在脑梗死复发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比脑梗死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的血清(hs-CRP)与血浆D-Dimer,探讨分析其中的临床意义。结果:复发组的hs-CRP及D-Dimer明显高于未复发组。结论:动态观察脑梗死患者的hs-CRP及D-Dimer水平,有助于预测卒中的进展,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阻止卒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出血(CH)患者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方法:测定54例CH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和50例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血清Hcy及hs-CRP水平,并分析CH患者D-二聚体与Hcy、hs-CRP的相关性.结果:CH患者急性期D-二聚体、Hcy和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重型患者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恢复期三者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二聚体、Hcy和hs-CRP水平升高与CH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脂蛋白(a)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53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脂蛋白a[Lp(a)]浓度.结果:急性脑梗死组Hcy、hs-CRP、D-D、Lp(a)测量值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hs-CRP、D-D、Lp(a)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联合这4项检测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144-145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含量与冠心病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1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1例、稳定型心绞痛18例)为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hs-CRP和D-D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血浆hs-CRP、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P0.01)。结论 hs-CRP和D-D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在冠心病(CHD)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确诊冠心病患者(分三组:稳定心绞痛组31例;不稳定心绞痛组31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5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与纤维蛋白原(FIB)的浓度。结果冠心病三组的三项测定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心绞痛组高于稳定心绞痛组(P<0.05),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hs-CRP、DD和FIB与冠心病相关,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内皮慢性损伤及炎症等多因素造成hs-CRP升高,另外冠心病血黏度升高,血小板聚集、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导致DD和FIB水平升高。联合检测血清hs-CRP、FIB和DD浓度的变化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和D-二聚体(DD)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检测16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tHcy、hsCRP、LP(a)和血浆DD的浓度,另外选择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tHcy、hsCRP、LP(a)和血浆DD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监测血清tHcy、hsCRP、LP(a)和血浆DD的浓度变化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及动态监测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2例CHD患者,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24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38例,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DD、Fg和hs-CRP的水平。结果 ACS组和SA组DD、Fg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ACS组DD、Fg和hs-CRP水平也明显高于SA组(P〈0.01);冠心病患者DD、Fg和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DD、Fg和hs-CRP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预测冠心病发生和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测定血小板相关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D-二聚体(D-D)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探讨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测定64例脑梗死患者和62例健康体检者PLT、MPV、PDW、D-D和Hs-CRP的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MPV、PDW、D-D、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LT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显著性且MPV、PDW、DD、Hs-CRP的浓度变化随脑梗死面积增加而增加,PLT则降低。结论 PLT、MPV、PDW、D-D和Hs-CRP的水平变化与脑梗死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PLT、MPV、PDW、D-D和Hs-CRP的水平变化在脑梗死患者的诊疗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血中D-二聚体(DD)和脂蛋白(a)[LP(a)]水平,探讨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方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患者26例为A组,同期住院的冠心病患者27例为B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未合并冠心病患者28例为C组,同期在医院查体者27例为D组,观察四组DD和LJP(a)水平,以A组为研究对象观察DD与Lp(a)的相关性,及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在DD和LP(a)含量上,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以A组为研究对象,呈显著正相关.A组、B组和C组在DD的敏感度、特异度和LP(a)的敏感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联合检测DD和LP(a)对SLE合并冠心病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马艳侠  张建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5):2051-2052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同人群中的变化,探索其临床应用。方法: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68例健康体检者及60例冠心病患者的HS-CRP,两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S-CRP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HS-CRP是血管炎性反应的早期标志性指标,可以作为健康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危险评估因子。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大关系,而动脉粥样硬化不仅仅是脂质沉淀病,其中,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粥样斑块的不稳定化过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近年来发现,C-反应蛋白(CRP)与多种疾病有关。有学者认为它是一个未被充分利用的指标。为探讨血清hs-CRP 水平与冠心病(CHD)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我们对10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 hs-CRP 及有关血液指标的测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正群  付林 《河北医学》2015,(3):509-51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血浆D-二聚体(D-D)检测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00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33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结果正常者3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hs-CRP和血浆D-D。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s-CRP及血浆D-D水平较对照组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hs-CRP及血浆D-D水平最高,SAP组最低,而UAP组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r=0.763,P<0.05)及血浆D-D(r=0.647,P<0.05)水平与冠心病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及血浆D-D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与冠心病的病情发展呈正相关,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测定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6例为实验对象,对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联合测定.数据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在伴有感染或者静脉血栓患者中明显升高.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感染及静脉血栓的高度敏感指标,对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康复有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肺炎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老年肺炎患者107例,探讨D-二聚体及CRP与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07例老年肺炎患者中治疗有效组91例,治疗无效组16例.两组间在年龄、性别、首发症状、是否伴发其他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无效组相比,治疗有效组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明显减低(中位数分别为3 025.50 ng/mL和726.00 ng/mL), P<0.05,而两组治疗前C-反应蛋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数分别为23.60 mg/L和18.35 mg/L),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D-二聚体是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0.840 9;95%CI:0.727 4~0.972 2).结论 D-二聚体是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CRP相比,D-二聚体作为老年肺炎预后的判定指标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