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常规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接受上述治疗的部分患者血小板的抑制率较低,即氯吡格雷抵抗,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血栓事件的发生存在因果关系。而导致氯吡格雷抵抗的原因复杂,研究表明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其明显相关,对高危人群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有利于识别氯吡格雷抵抗,并及时增加氯吡格雷剂量或更换新型血小板P2Y12受体拮抗剂,可降低术后支架内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不同基因型与氯吡格雷抵抗(CR)的关系。方法纳入确诊冠心病患者104例,分为合并高血压组及不合并高血压组,入院治疗上均予以氯吡格雷75 mg联合阿司匹林100 mg抗血小板治疗,留取患者静脉血标本,通过基因芯片法测定CYP2C19基因型,检测入院后次日以及服药5 d血小板聚集率,观察合并高血压组及不合并高血压CYP2C19不同基因型分布及两组氯吡格雷抵抗情况。结果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与不合并高血压患者相比,氯吡格雷CYP2C19代谢基因型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且两组CR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CYP2C19基因多态性进行分组,结果发现慢代谢型组及中等代谢型组较快代谢型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增高(P0.05),且慢代谢发生CR率显著增高。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CYP2C19基因是CR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冠心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CR发生率与是否合并高血压无关,但CR和CYP2C19基因多态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接受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120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对象,根据术后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aximumplatelet aggregation,MPA)将患者分为CR组(MPA>50%)38例,非CR组(MPA≤50%)82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和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CR的相关性。结果 CR组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非CR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R组与非CR组CYP2C19基因多态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不同CYP2C19基因代谢型患者的MPA水平比较: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快...  相似文献   

4.
背景:越来越多的基础研究显示P2RY2基因在心血管系统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人类P2RY2基因可能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相关。目的:验证人类P2RY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相关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照观察,于200603/200806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完成。对象:纳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患者32例,另外选择120例既往无心血管系统疾病史的人作为对照组。方法:选择P2RY2基因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rs4944831,rs1783596,rs4944832,rs4382936及rs10898909,通过TaqMan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分型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主要观察指标:分析并比较2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支架置入后再狭窄主要危险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结果: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s4944831在基因型和显性模型(TG+GG)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9,0.040);rs10898909在隐性模型(AA)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2,0.03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GG在2组的差异消失,而AA在2组的差异依然存在(P=0.016)。结论:人类P2RY2基因的rs10898909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标志,其AA基因型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中、慢代谢患者个体化用药的疗效差异,为PCI术后患者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该院328例PCI术后患者CYP2C19基因型,分析年龄、性别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及不同地区汉族冠心病患者代谢表型差异,...  相似文献   

6.
杨帆  赖沙毅 《新医学》2005,36(11):666-667
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现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笔者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定义、发生率及可能发生的机制进行分析,探讨氯吡格雷抵抗的检测和解决方法,为临床识别和预防氯吡格雷抵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 G681A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CR)的关系,以期早期筛选和识别CR.方法 共纳入对象136例,其中73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63例为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血管舒张剂刺激磷酸蛋白(VASP)磷酸化程度的检测,按照测得的VASP磷酸化指数(VASP index)将患者分为CR组和NCR组,CR定义为VASP index≥50%.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联合双脱氧sanger测序法,检测所有患者的基因型,分析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两组之间的分布.结果 入选人群CR发生率为58.8%(80例),ACS患者的CR发生率高于SAP患者(67.1%vs.49.2%,P<0.05).CYP2C19基因G681A多态性位点三种基因型(CG、GA、AA)在CR组与NCR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7.54%,46.22%,6.24%和69.63%,26.80%,3.57%,在两组间,三种基因型的分布存在差异(P<0.05).A等位基因的频率在CR组高于NCR组(29.37%vs.16.96%,P<0.05),A等位基因增加CR的发生风险(OR =2.04,95% CI:1.12~ 3.71,P<0.05).Logistic回归校正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等因素后,发现CYP2C19基因G681A单核苷酸多态性仍与CR的发生风险有关(OR =3.259,95% CI:1.476~6.764,P<0.001).结论 细胞色素P450 2C19 G681A基因多态性和CR的发生相关,A等位基因可能是导致CR发生的重要遗传学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抵抗相关基因的多态性,探究其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8例,回顾性分析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抵抗相关基因多态性与性别、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在脑梗死患者中,阿司匹林重度抵抗型患者在规范抗血小板治疗情况下较敏感型患者更容易出现复发性脑梗死(P<0.05);阿司匹林中/重度抵抗型合并氯吡格雷中/慢代谢型患者比阿司匹林敏感型和(或)氯吡格雷快代谢型患者更容易出现复发性脑梗死(P<0.05);不同氯吡格雷药物相关基因表型复发性脑梗死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相关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脑梗死时进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相关基因型检测十分重要,需要根据检测结果,适当调整治疗方案,以期提高脑梗死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背景:越来越多的基础研究显示P2RY2基因在心血管系统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人类尸=2开y2基因可能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相关.目的: 验证人类P2RY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相关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一对照观察,于2006-03/2008-06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完成.对象:纳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患者32例,另外选择120例既往无心血管系统疚病史的人作为对照组.方法:选择P2RY2基因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rs4944831,rs1783596,rs4944832,rs4382936及rs10898909,通过TaqMan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分型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主要观察指标:分析并比较2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支架置入后再狭窄主要危险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结果: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s4944831在基因型和显性模型(TG+GG)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9,0.040);rs10898909在隐性模型(AA)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2,0.03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GG在2组的差异消失,而AA在2组的差异依然存在(P=0.016).结论:人类P2RY2基因的rs10898909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标志,其AA基因型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氯吡格雷抵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术后的血栓形成中,血小板聚集(PA)和激活起着重要作用,故抗血小板已成为ACS和PCI术后的标准治疗.氯吡格雷可抑制PA,同时阻断激活后的级联放大反应,且能干预急性心血管事件中的C反应蛋白反应 [ 1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2Y1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天府矿务局职工总医院经PCI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75 mg/d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连用5 d,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P2Y12受体基因C34T、G52T多态性,采用血栓弹力仪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P2Y12受体基因C34T、G52T的位点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15.00%、20.00%,其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基因C34T,基因突变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抑制率增加值明显高于未突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因G52T,基因突变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抑制率增加值明显低于未突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2Y1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率有关,其基因G52T突变可能会降低血小板抑制率,其基因C34T突变可能会增加血小板抑制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结果、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探讨影响氯吡格雷抵抗发生、发展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并进行过基因检测的346例冠心病患者资料,分析其CYP2C19基因型和代谢型分布特征,筛选出251例使用氯吡格雷的PCI术后冠心病患者,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检测,根据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分为氯吡格雷敏感组(MAR<50%)和氯吡格雷抵抗组(MAR≥50%)。利用荧光PCR法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根据基因型结果分为快代谢型(*1/*1)、中代谢型(*1/*2、*1/*3)和慢代谢型(*2/*2、*2/*3、*3/*3)。比较氯吡格雷抵抗组与氯吡格雷敏感组不同代谢型的患者比例、相关危险因素情况及临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慢代谢型患者的MAR较中代谢型、快代谢型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的251例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组CYP2C19代谢型分别为快代谢型38例(34.5%)、中代谢型57例(51.8%)、慢代谢型15例(13.6%),氯吡格雷抵抗组与氯吡格雷敏感组在快代谢型中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抵抗组的高血压患者比例(91.8%)与氯吡格雷敏感组(6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抵抗组临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94.5%)高于氯吡格雷敏感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YP2C19基因突变和高血压可能是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并且氯吡格雷抵抗增加了PCI术后冠心病患者临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夹层与肌球蛋白重链1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肌球蛋白重链11(MYH11)基因多态性与主动脉夹层发病的关系。方法:从主动脉夹层患者(107例)及对照组(110例)外周血单核细胞提取基因组DNA,并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以及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10%)对MYH11的SNPs进行了选择。最后通过基于单碱基引物延伸原理的Multiplex SNaPshot SNP分型技术对所有的DNA样本进行SNPs基因型检测。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中,MYH11基因rs1050111等位基因频率(12.4%)显著低于对照组(23.8%,P<0.05),两组之间其余3个位点(rs1050113、rs1050162 rs880071)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YH11基因rs1050111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可能相关,CC基因型可能是主动脉夹层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受体P2Y12 基因多态性(C34T 和G52T)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2008 年11 月至2009 年11 月收住我院拟行PCI 的冠心病患者268 例,正规服用氯吡格雷12 个月.采用MassARRAY 时间飞行质谱及TaqMan Assay 检测入选患者血小板受体P2Y12 基因C34T 和G52T 两个位点,按基因型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术后1 年间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急诊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心绞痛复发等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入选病例按G52T 位点基因型分为H1/H1 型(n =195)和H2 携带者(H1/H2 和H2/H2,n =73)两组,H1/H1 组双支病变比例高于H2 携带者组(P <0.05),两组患者其余临床基本资料均一致,无显著性差异(P >0.05).PCI 术后1 年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急诊血运重建术等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H2 携带者明显高于H1/H1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3% vs.5.1%,P <0.05).一年累计生存率H2 携带者要低于H1/H1 组(HR =2.543,95% CI:1.033 ~6.259,P =0.042).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急诊血运重建术和死亡的发生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但H2 携带者心绞痛复发率高于H1/H1 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入选病例按C34T 位点基因型分为CC 型(n =174)和CT/TT 型(n =94)两组,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均匹配(P >0.05).PCI 术后1 年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和一年累计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血小板膜受体P2Y12 基因H2 携带者可能是中国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服用氯吡格雷临床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而C34T 位点多态性和介入治疗后服用氯吡格雷临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李瑞杰  姜红岩 《临床荟萃》2006,21(7):457-460
无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性疾病,还是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血栓形成合并症中,血小板的激活起着关键作用。PCI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即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一步减少了血小板的激活及缺血并发症的发生。然而使用氯吡格雷最理想的开始时间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16.
氯吡格雷在临床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它属于抗血小板药物,通常同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患者行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通过使用氯吡格雷,有利于控制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防止支架内血栓的形成[1]。就抗血板药物而言,患者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用药之后,可能未充分抑制血小板,难以取得理想效果[2]。CYP2C19属于红细胞色素P450的主要代谢酶之一,在氯吡格雷氧化代谢作用中,CYP2C19是关键。本文主要分析PCI术后6月氯吡格雷反应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关系,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临床上对于冠心病高危患者的二级预防,以及急性冠 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前后的抗血 小板治疗,均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二联疗法"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活性因子(regulated on activation,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基因启动子区 G-403A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CHD患者480例(CHD组),并按照年龄(±1)岁和性别1:1配对,选取未患CHD的对照480例(对照组).Taqman-MGB探针检测RANTES基因启动子上G-403A(rs2107538)基因多态性.结果:G-403A的基因频率在CHD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年龄、性别、吸烟、饮酒、BMI、家族CHD史等因素进行校正后,发现G.403A基因多态性与CHD的危险度无关联(P>0.05).在分层分析中,发现在吸烟人群(1.50,95%CI 1.09~2.06)和有心梗家族史人群(1.45,95%CI 1.04~2.01)中基因型为GG患冠心病的风险性高于基因型为AA或AG型.结论:在吸烟人群和有心梗家族史人群中RANTES基因型为GG患冠心病的风险性高于基因型为AA或AG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ADP受体P2Y1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 AR)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急诊内科和心内科病房住院患者中40岁以上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后合并或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30例.入院后,进行详细病史采集、查体、及测定相关血液指标.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至少7d后次日晨,抽取肘静脉血2管,光学法分别测定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及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根据血小板聚集率,确定患者为AR或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e,AS).另一管置-80℃冰箱待集中后通过PCR扩增直接测序法检测P2Y1基因893及1622位点多态性.结果 AR者95例,发生率为28.79%;AS者235例,发生率为71.21%;基因测序结果相关性分析发现P2Y1基因的893C>T变异与AR发生率增加有关OR=3.16 (95%CI1.36~7.16).与AS组临床资料相比AR组在以下3个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R组年龄大、糖尿病发生率高、HDL水平低,进一步使用从包括年龄、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在内的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中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现,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和低HDL水平是发生A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2Y1基因的893C>T变异与AR相关.年龄大,合并2型糖尿病,血HDL水平低者更易发生AR;合并2型糖尿病或高血压病,低HDL水平是发生A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介入手术后患者氯吡格雷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58例冠心病患者,患者于入院时接受CYP2C19基因型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不同将其分为三组:慢代谢组(n=22)、中代谢组(n=72)及快代谢组(n=64)。三组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后每日服用剂量75 mg/d氯吡格雷及100 mg/d阿司匹林的药物维持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的实验室指标(TG、TC、LDL、HDL、PLT、FIB、cTnⅠ)及治疗前后1周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及氯吡格雷抵抗现象发生率、预后情况(再次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脑卒中及大出血等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TG、TC、LDL、HDL、PLT、FIB、cTn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三组患者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1周后,与快代谢组比较,慢、中代谢组患者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慢、中代谢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经治疗一周后,158例冠心病患者中,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现象59例(37. 34%)。三组患者的氯吡格雷抵抗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快代谢组比较,慢、中代谢组患者的氯吡格雷抵抗现象发生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预后指标中,与快代谢组比较,慢、中代谢组患者的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脑卒中及出血等其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慢、中代谢CYP2C19基因型可明显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二者对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果较差,进而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其可能是影响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