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转移性的肾癌是一种对传统的放疗以及化疗都不敏感的且不容易治愈的疾病。免疫治疗对于一部分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但效果不持久,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运用多种靶向的治疗药物对转移性肾癌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靶向治疗的过程中,治疗效果比传统的治疗更持久。本文主要是针对转移性肾癌治疗方法,即细胞因子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病儿 ,女 ,1412 岁。出生后左颊较右颊隆起 ,逐渐增大 ,无痛无不适 ,90d时曾在当地医院 ,行左颊部肿物切除术 ,因肿物大 ,未能完整切除 ,术后病理诊断为大型畸胎病。近 1年来 ,左颊部渐进性增大。检查 :左颊部口角至耳前可见一包块突起 ,约 7cm× 5cm× 4cm大小 ,上界为颧弓下缘 ,下界为下颌骨下缘 ,前界为口角 ,后界达耳屏。触之较软 ,界限不清 ,活动度差 ,触痛 ( ) ,包块表面皮肤无色素沉着及溃疡 ,左侧耳前有一直线刀痕 ,长约 4cm ,双侧颌下淋巴结不大。诊断为左颊部畸胎瘤。在气管插管麻醉下行左颊部畸胎瘤切除术。沿耳前下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0例转移性肾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生物化学疗法治疗,观察组接受索拉非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客观反应率(ORR)、肿瘤最大直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情况。结果观察组DCR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ORR为64.0%,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最大直径均较治疗前缩小,且观察组肿瘤最大直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PFS、OS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癌,可以缩小肿瘤大小,缓解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期,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约占肾脏肿瘤的85%,是泌尿系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化疗药物及放疗敏感性均差。早期以手术为主,晚期及转移者预后差,5年生存率仅5~10%。索拉非尼(sorafenib)是一种新型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具有双重的抗肿瘤作用,一方面通过抑制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直接抑制肿瘤生长;另一方面通过抑制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受体而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转移性癌临床很少见,转移性肾癌更是罕见。笔者于2012年6月收治1例甲状腺转移性肾癌患者,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73岁,因发现甲状腺肿物半月入院。患者无心慌、消瘦、声嘶呛咳等症状,精神尚可,饮食、睡眠、大小便均正常。1年前因右肾透明细胞癌行右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曾行1次干扰素治疗,但因难以耐受终止后续治疗,同年患者发现右侧原发性肺癌并有右肺叶切除史,术后完成6次辅助化疗。专科查体:甲  相似文献   

6.
颊部异位涎腺是一种极少见的良性病变,文献少有报道,笔者临床治疗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某,女,4岁。一出生即有左右面部不对称,右侧颊面部明显肿大,右颊粘膜上有数个凸出的淡黄12色小肿物,呈条索状蔓延,觉粗糙感,且逐渐增大,无疼痛及溃疡,2岁时曾到基层诊所接受过手术治疗,治疗不彻底,病灶仍明显。检查:患者全身情况良好,五官胸腹四肢等未见异常,化验及其它检查均正常,左右面部不对称,右侧颊面部明显肿大,无压痛,表面皮肤色正常,无张口受限,在右颊粘膜上距口角约1cm处有约2×15cm大小肿物,向腮腺区延…  相似文献   

7.
巩方鑫  吴小候 《中外医疗》2014,(13):190-191,194
肾癌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和高发病,在恶性肿瘤中肾癌的发病率也占有很高的比重,故而肾癌的治疗,尤其是转移性肾癌的治疗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极大改善了肾癌的治疗效果,其中阿西替尼也被FDA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或晚期肾癌。该研究将对阿西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治疗原理、治疗效果、安全性进行阐述,探讨阿西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研究现状,从而更好的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1病历报告 患者,男,58岁。2005年5月开始感觉左锁骨疼痛并发现长一包块,当时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并给予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回报为透明细胞癌。随后进行肾CT检查发现右肾占位病变,手术切除后病理为透明细胞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的出现与发展,逐渐代替了以前单纯的干扰素α和白细胞介素-2的免疫治疗.目前已有7种靶向治疗试剂获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用于临床晚期转移性肾癌的治疗.这7种药物分别为: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西替尼、帕唑帕尼、贝伐单抗、依维莫司和坦斯莫司.有些新药尚在试验阶段.这些药物的作用原理主要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哺乳动物类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生长的目的.因此,治疗效果也取决于是否药物能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或有效阻断mTOR通路.较比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的效果明显提高.本文就这些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药物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肾癌在选取药物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转移性肾癌(MRCC)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3月1日至2013年3月15日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MRCC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单一组18例,予以单纯CIK细胞治疗,联合组17例,予以CIK细胞联合吉西他滨化疗。观察对比两组的疾病控制率、1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单一组和联合组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7%和82%,1年生存率分别为72%和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组和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和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单纯应用或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MRCC均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资料与方法患者,女,46岁,因左腰腹部包块渐进性增大2年,于2005年1月5日入院。该患于2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侧腰腹部包块,初始约手拳大小,无腰痛、血尿、发热、头晕及乏力,进食正常,无消瘦,排便正常,未予诊治,肿物渐进性增大约儿头大小。为明确诊治来本院,以“左肾肿瘤”收入院。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取Cochranc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ce图书馆(2005-2014)、Pubmed(2000年1月-2014年2月)、EMBASE(1991年1月-2014年2月)、中国知网(2000年1月-2014年2月)和万方数据库(2000年1月-2014年2月)等数据库有关舒尼替尼与干扰素或IL-2治疗转移性肾癌进展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文献纳入研究。采用RevMan 5.2软件对提取资料中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9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舒尼替尼在缓解肿瘤方面存在优势[OR=3.79,95%CI(2.59,5.54),P<0.000 01]。舒尼替尼与对照组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有统计学差异[OR=0.62,95%CI(0.39,0.99),P≤0.05],舒尼替尼较对照组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舒尼替尼单用能更有效缓解肿瘤,而不增加严重不良药物反应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研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局部病灶处理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安市金湖县中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8例肾癌伴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30~63岁,平均52岁,肿瘤位于左肾4例,右肾4例。8例转移性肾癌患者中,伴肺部转移4例,胸壁转移2例,腹膜后转移1例,腰大肌转移1例,脊柱转移4例。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先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出院后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继续治疗,定期复查CT以观察转移灶变化。4例口服舒尼替尼 50 mg 1次/d,服药4周停2周;4例口服索拉菲尼 400 mg 2次/d,持续用药。4例胸壁、腹膜后和腰大肌等软组织转移患者接受局部碘粒子植入治疗,另4例脊柱转移者接受局部病灶手术治疗。随访评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用转移灶局部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随访3~20个月,平均9个月。 在病灶接受碘粒子植入治疗后,行胸部CT复查评价疗效,其中3例患者转移灶萎缩变小,1例较植入前无明显变化。4例脊柱转移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疼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和恢复。结论:转移性肾癌患者的预后较差,运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局部病灶处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14岁,青海籍,因口腔黏膜出现渐增性肿物3年来院治疗,肿物无任何不适,未做任何治疗。查体:面部左右对称,比例协调,张口不受限,口腔黏膜色泽正常,左侧颊部于上下颌咬合中线处自前向后可见三处突起,可触及的包块分别约1.0cm&#215;1.5cm,1.5cm&#215;2.0cm,2.0cm&#215;0.5cm大小,质地柔软,边界尚清,表面光滑,无压痛,体位试验阴性,无压缩性,初步诊断为脂肪瘤,于局麻下分次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脂肪瘤。  相似文献   

15.
16.
一侧肾癌双肾上腺转移临床少见,笔者遇到1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4岁,因“左腰腹痛4月,查体发现左肾占位12 d”于2006年10月20日入院。患者4月前出现左腰腹部疼痛,呈阵发性钝痛,无尿频、尿急和尿痛,无血尿。患者伴有乏力,发热,体温36·2℃~37.4℃,最高38.4℃。体重减轻约6 kg。患者无头晕、恶心和视物不清现象。既往身体健康。体检:T 36.4℃,BP 126/90 mmHg,R 70次/min,心、肺、腹部无异常,双肾区无隆起,双肾肋下未及,左肾区叩击痛明显。双侧输尿管走行区和耻骨上无压痛。阴囊和精索无异常。血常规:WBC 6.98×109/L,RBC 5.0…  相似文献   

17.
钙化上皮瘤又称毛母质瘤,为来源于有向毛母质细胞分化趋势的原始上皮胚芽细胞的附属器肿瘤,较少见,延边大学医院口腔科近期收治1例钙化上皮瘤.1临床资料患儿,女,9个月,家属发现右侧颊部肿块3个月为主诉收入院.患儿6个月时被发现右侧颊部长有绿豆大小肿物,逐渐增长,9个月时至蚕豆大小,表面皮肤微红.入院身体检查示,患儿右侧颊部可见蚕豆大小肿块,压之不哭闹,质地较硬,界线清楚,可活动,突出于皮肤表面,呈淡红色.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下行右侧颊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大小约为1·2 cm×0·8 cm的肿块,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包膜完整.病理检查结果诊断…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11-14
目的分析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mRCC)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使用舒尼替尼治疗的46例mR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应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46例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7.8个月(95%CI:15.7~39.9个月),客观缓解率为21.7%,疾病控制率为69.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年、2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8%、57.2%、38.7%。单因素分析:确诊至开始治疗时间1年(P0.01)、ECOG评分2分(P0.01)、未行肾根治性切除术/减瘤术(P0.01)、非肺转移(P=0.045)、骨转移(P0.01)、肝转移(P0.01)、多器官转移(P=0.012)、MSKCC模型评分为高危(P0.01)、舒尼替尼1M-RDI50%(P0.01)影响转移性肾癌的总生存期。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诊断至接受治疗时间间隔(1年与≥1年)、肿瘤转移器官数目(1个与≥1个)是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是影响转移性肾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治疗时间间隔≥1年以及单一器官转移的转移性肾癌患者接受舒尼替尼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总生存时间,是影响转移性肾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9.
1病历摘要患者女,60岁,该患于1998年在我院健康体检时,经B超发现左肾下极有一囊肿,约2.4cm×2.2cm,尿常规未见异常,当时诊断为单纯性肾囊肿。以后患者每年均复查,结果皆报告为左肾囊肿,2004年4月复查,B超提示左肾囊实混和性占位,大小同前,进一步做螺旋CT+C,报告为左肾实质性占位,肾癌可能性大,MRI报告左肾复杂性囊肿,肾盂造影未见异常,双侧肾功能检查正常。患者近6年来无任何症状,查体未发现任何阳性体征,根据CT考虑肾实质肿瘤,到北大西洋京友谊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术前诊断为左肾占位,术中速冻病理报告为肾透明细胞癌,遂行肾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