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GF-β1、Smad7在3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GF-β1、Smad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因素。结果 TGF-β1、Smad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二者在口腔鳞癌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P<0.05),二者在口腔鳞癌TNM分期为Ⅰ+Ⅱ期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P<0.05),与患者年龄和性别无关。TGF-β1和Smad7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79,P<0.05)。结论 TGF-β1、Smad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过表达,可能作为判断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和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量不同浓度TGF β1作用于口腔鳞癌TSCCa细胞系及颈淋巴转移癌GNM细胞系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活性和阳性表达的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TGF β1作用于TSCCa 12h后 ,VEGF活性和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不同浓度的TGF β1作用于GNM细胞 12h后 ,VEGF活性和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 ,VEGF活性和阳性表达与TGF β1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TGF β1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活性和阳性表达的方式来参与口腔鳞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量不同浓度TGF-β1作用于口腔鳞癌TSCCa细胞系及颈淋巴转移癌GNM细胞系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活性和阳性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TGF-β1作用于TSCCa12h后,VEGF活性和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不同浓度的TGF-β1作用于GNM细胞12h后,VEGF活性和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VEGF活性和阳性表达与TGF-β1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TGF-β1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活性和阳性表达的方式来参与口腔鳞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TGF - β1和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反应法测量不同浓度TGF - β1作用于口腔鳞癌TSCCa细胞系及颈淋巴转移癌GNM细胞系后u -PA和PAI- 1的活性。结果 :不同浓度的TGF -β1作用于TSCCa 12h后 ,u -PA和PAI- 1活性与对照组相比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不同浓度的TGF - β1作用于GNM细胞 12h后 ,u -PA和PAI- 1活性与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0 .0 1

相似文献   


5.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6蛋白的免疫组化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16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5 6例口腔鳞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P16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应用全自动图像分析仪对染色结果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口腔鳞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黏膜(P <0 .0 5 ) ,口腔鳞癌Ⅲ级低于Ⅰ、Ⅱ级(P <0 .0 5 )。颈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颈淋巴结转移组(P <0 .0 5 )。结论 P16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常为缺失,说明其作为抑癌基因在口腔鳞癌的发生中起作用。P16蛋白的表达程度越低,分化越差,肿瘤越易于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TGF-β1、Smad4和CyclinD1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TGF-β1、smad4及cyclinD1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TGF-β1、smad4、cyclinD1在正常口腔黏膜和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为35.7%,口腔鳞癌组织中为69.0%(P〈0.05);smad4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4.7%,明显低于口腔正常黏膜85.7%(P〈0.05);TGF-β1、smad4表达的改变与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有关;smad4和cy-clinD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TGF-β1的过表达与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紧密相关;smad4的失表达不仅有利于提高细胞对TGF-β1的生长抵抗,也增强了口腔鳞癌的侵袭性;cyclinD1过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mRNA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48例口腔鳞癌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TGF-β1 mRNA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用SPSS 13.0软件包中的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GF-β1mRNA定位于肿瘤细胞胞质,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1);TGF-β1 mRNA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理分级无关;TGF-β1 mRNA的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TGF-β1 mRNA的高表达可能在口腔鳞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GF-β1和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蛋白酶谱分析法测量不同浓度的TGF-β1作用于口腔鳞癌TSCCa细胞系及颈淋巴转移癌GNM细胞系后MMP-2和MMP-9的活性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TGF-β1作用于TSCCa 12小时后,MM-2和MMP-9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不同浓度的TGF-β1作用于GNM细胞12小时后,MMP-2和MMP-9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MMP-2和MMP-9活性与TGF-β1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TGF-β1可能与口腔鳞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中D2-40及VEGF-C的表达特点,探讨VEGF-C在肿瘤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将43例口腔鳞癌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D2-40及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口腔鳞癌中的淋巴管主要分布在肿瘤边缘区(肿瘤间质)。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及VEGF-C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组癌灶中淋巴管密度及VEGF-C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口腔鳞癌肿瘤边缘区淋巴管与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C可能参与口腔鳞癌淋巴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CD44s、CD44v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细胞粘附分子 CD4 4 s及 CD4 4 v6与口腔鳞状细胞癌 ( OSCC)的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对 2 6例口腔鳞癌及其 11例转移淋巴结进行 CD4 4 s、CD4 4 v6的检测。结果 CD4 4 s、CD4 4 v6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较正常鳞状上皮中显著下降 ( P<0 .0 5 ,P<0 .0 0 1) ;高度恶性口腔鳞癌中CD4 4 v6的表达水平较低度恶性者显著降低 ( P<0 .0 1) ;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较无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的CD4 4 v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 P<0 .0 0 1)。结论  CD4 4 s、CD4 4 v6表达下降在 OSCC的发生中有一定的作用 ;CD4 4 v6表达下降可作为预测 OSCC发生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对口腔鳞癌及腺样囊性癌细胞中纤维黏连蛋白(fibronectin,FN)基因EDA片段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分别从蛋白及mRNA水平观察口腔鳞癌及腺样囊性癌高、低转移潜能细胞中加入外源性TGF-β1后FN基因EDA片段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3株细胞加入TGF-β1组与未加TGF-β1组EDA片段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率比较显示,口腔鳞癌细胞株(Tca83)阳性细胞率由15.4±4.1增加到50.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腺样囊性癌低转移株(SACC-83)阳性细胞率由71.9±4.8增加到86.1±5.5,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腺样囊性癌高转移株(SACC-LM)阳性细胞率由93.3±2.4增加到94.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株细胞加入TGF-β1组EDA^+ mRNA表达较未加TGF-B1组明显升高,而EDA-mRNA的表达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TGF-β1可以影响口腔鳞癌及腺样囊性癌细胞中FN基因EDA片段的剪切并促进EDA片段的表达,可能成为影响肿瘤细胞黏附能力及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周峻  何勇  金岩  刘晓亮  董绍忠 《口腔医学》2008,28(3):113-115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其转移灶、癌旁组织、增生鳞状上皮和正常口腔黏膜中Rho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RT-PCR技术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口腔鳞状细胞癌转移灶、鳞状上皮增生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RhoA的表达情况。结果RhoA在非癌组织均不表达或弱表达,40例口腔鳞癌中25例表达RhoA,阳性率为62.50%;两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低分化鳞癌中RhoA的阳性率为66.67%,中、高分化鳞癌中RhoA的阳性率为60.71%;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16例有淋巴结转移的鳞癌组织中13例表达RhoA,阳性率为81.25%,24例无淋巴结转移的鳞癌组织中12例表达RhoA,阳性率为50%;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RT-PCR检测RhoA mRNA的表达水平,鳞癌组织中RhoA mRNA光密度相对值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增生鳞状上皮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1),低于转移灶(P<0.05)。结论RhoA的表达与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转移程度有关,有望作为鳞状细胞癌预后和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nm2 3 H1 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情况 ,并探讨它与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75例口腔鳞癌、19例癌旁粘膜、8例正常口腔粘膜及 9例颈淋巴结转移灶中的nm2 3 H1 蛋白染色 ,利用 χ2 检验及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χ2 检验发现 ,nm2 3 H1 蛋白表达水平在生存期小于 3年组和大于 7年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单因素Cox模型分析发现nm2 3 H1 蛋白表达水平等因素与预后有关 ;多因素Cox分析未发现nm2 3 H1 蛋白表达水平等因素与预后有关。结论 nm2 3 H1 蛋白表达水平的高低可能不是影响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nm2 3 H1 蛋白可能通过对转移的作用间接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4.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Fas基因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调亡相关蛋白Fas在口腔鳞状细胞癌 (鳞癌 )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10例正常口腔粘膜、38例口腔鳞癌组织及 11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Fas的表达。结果 Fas在正常口腔粘膜中广泛表达 ;在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 (P <0 .0 5 ) ;Fas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高、中分化鳞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鳞癌 (P <0 .0 5 ) ;淋巴结转移癌中Fas表达阳性率仅 18%。结论 Fas表达不仅与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自然分化成熟衰老有关 ,而且与口腔鳞癌的形成及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口腔鳞癌中促血管生成素 2 (Angiopoietin 2 ,Ang 2 )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间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口腔鳞癌标本 41例 (有淋巴结转移者13例 )及 3 0例癌旁正常组织和 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Ang 2和CD3 4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Ang 2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 ;Ang 2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P <0 .0 5 )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 (P <0 .0 1) ;Ang 2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1) ,而与病人的性别、年龄和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 ;Ang 2表达阳性组中MVD显著高于Ang 2表达阴性组 (P <0 .0 5 ) ;Ang 2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Ang 2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并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探讨了人主要组织相容抗原DR(HLA-DR)抗原分子在口腔鳞癌演变过程中的表达改变。方法 应用HLA-DR特异性单抗和HLA-DRβ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从蛋白及转录水平检测了32例人口腔鳞癌原发灶、15例颈淋巴结转移灶和26例正常口腔粘膜上皮标本内HLA-DR的表达。结果 口腔鳞癌原发灶内HLA-DR的表达显著性的高于正常口腔粘膜组(P< 0·05);淋巴结转移灶的HLA-DR表达与原发灶和正常粘膜均未见统计学差异。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对于HLA-DR表达的检测具有一致性。结论 HLA-DR在口腔鳞癌中存在有表达异常增高的现象,但与淋巴结转移并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X盒结合蛋白1 (X box binding protein 1,XBP1)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qRT-PCR法检测50例OSCC肿瘤和癌旁正常黏膜上皮中剪切型XBP1(XBP1 splicing, XBP1-s)的表达;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染色相结合的方法检测100例OSCC癌旁上皮、肿瘤中心、侵袭前沿及淋巴结转移灶中XBP1蛋白的表达。结果:qRT-PCR显示:XBP1-s mRNA表达显著上升(log2(倍数)≥1)的病例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XBP1蛋白在OSCC侵袭前沿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上皮和肿瘤中心(P<0.05);且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侵袭前沿(P<0.05)。此外,XBP1蛋白表达还与OSCC组织病理学分级相关(P<0.05)。结论:XBP1可能是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转移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 (MKK4)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口腔鳞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MKK4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75例石蜡包埋口腔鳞癌组织中,MKK4蛋白的表达在48例转移组高于27例无淋巴结转移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上皮钙粘素(Ecad)和β连环素(cat)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浸润前沿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2例口腔鳞癌中Ecad和βcat的表达,比较二者在癌浸润前沿、非前沿及癌旁黏膜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癌Ecad、βcat的表达低于癌旁黏膜,癌前沿区蛋白表达显著下降。前沿区Ecad(P<0.01)、βcat(P<0. 01)表达明显低于非前沿部分。Ecad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 01);前沿区Ecad的表达与IFG总分相关(P<0. 01)。结论:口腔鳞癌浸润前沿区Ecad、βcat较非前沿部分降低明显;Ecad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TGF-β1、Endoglin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TGF-β1、Endogl(inCD105)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Endoglin在42例口腔鳞癌和14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蛋白表达,分析与组织病理学分级以及TGF-β1和Endoglin的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TGF-β1在正常口腔黏膜和口腔鳞癌中均有表达,在口腔鳞癌中随癌的分化程度降低而表达增强。在低分化鳞癌中表达最高(48.94±11.01)。Endoglin在正常口腔黏膜中不表达,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均可见表达,主要见于癌巢及其周围,其MVD值在低度分化鳞癌标本染色明显升高(16.73±3.63)。两者的表达在口腔鳞癌中呈显著正相关(r=0.648,p<0.01)。结论:TGF-β1、Endoglin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呈过表达,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是反映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