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在人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变化、微血管密度(MVD)与侵袭性垂体腺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2例垂体腺瘤的VEGF及其受体表达水平,同时检测CD34表达,用于测定垂体腺瘤的MVD,比较其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差异.结果VEGF及其受体和MVD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P<0.01).结论VEGF可能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刺激垂体腺瘤生长和侵袭,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尿激酶型血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2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VEGF、uPA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VEGF和uPA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表达明显高于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VEGF和uPA的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正相关。其中uPA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强度高于VEGF。结论VEGF和uPA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及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以及它们与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垂体腺瘤组织标本50例,其中侵袭性26例,非侵袭性24例,利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并分析比较PTTG、MMP-2、MMP-9及VE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TG、MMP-2、MMP-9及VEGF的表达均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TG和VEGF与MMP-2、MMP-9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PTTG、MMPs、VEGF的过度表达有关,PTTG、MMPs可作为辅助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RWD结构小泛素化增强子(RWD containing sumoylation enhancer,RSUME)增强小泛素化分子(small ubiquitin related modifiers,SUMO)竞争性抑制泛素蛋白B(ubiquitin B,UBB)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HIF-1α)的降解作用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q PCR检测38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38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以及10例正常垂体包膜中RSUME、SUMO-1、UBB、HIF-1α在蛋白质和m RNA两个水平上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IF-1α及其小泛素化及泛素化情况,并分析不同类型垂体腺瘤中HIF-1α的SUMO-1表达的差异。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中RSUME、HIF-1α的m RNA以及HIF-1α的SUMO化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及正常垂体组织(P0.01);非侵袭垂体腺瘤中RSUME、HIF-1α的m RNA以及HIF-1α的SUMO化水平均高于正常垂体组织(P0.01),而侵袭性垂体腺瘤中HIF-1α的泛素化明显低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及正常垂体组织(P0.01),非侵袭垂体腺瘤中HIF-1α的泛素化低于正常垂体组织(P0.01)。不同类型的垂体腺瘤中HIF-1α的SUMO化的表达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RSUME可能通过增强HIF-1α的SUMO化的作用竞争性抑制泛素化与垂体腺瘤血管的新生及肿瘤的侵袭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透明质酸酶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集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标本70例,其中侵袭性垂体腺瘤36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34例,另收集12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VEGF蛋白质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标本中VEGF和透明质酸酶基因PH-20mRNA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标本中透明质酸酶活性。结果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VEGF蛋白质和mRNA、透明质酸酶活性及其基因PH-20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52±0.32)分、1.72±0.23、(10.99±3.79)mU/g和1.60±0.28,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分别为(1.56±0.68)分、0.97±0.50、(4.29±1.86)mU/g和0.41±0.19,在正常脑组织中则分别为(0.11±O.09)分、0.08±0.04、(4.10±1.96)mU/g和0.00±0.00。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VEGF蛋白质和mRNA、透明质酸酶活性及其基因PH-20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P〈0.05),而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又明显高于在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P〈0.05)。结论VEGF、透明质酸酶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p16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9、VEGF和p16在30例侵袭性和24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 MMP-9、VEGF标记指数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分别为(39.44±5.61)%和(24.28±3.94)%,均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22.17±4.32)%和(17.62±1.89)%显著增高(P0.01)。p16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标记指数为(27.49±4.07)%,较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标记指数(20.18±3.26)%显著增高(P0.01)。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MMP-9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与p16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MMP-9、VEGF的表达增高和p16的表达降低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三者在50例垂体瘤中的表达。结果侵袭组和非侵袭组的Survivin、VEGF、MVD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Survivin的高表达将直接导致血管发生显著增强,其高表达与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呈正相关.VEGF具有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MVD则是血管形成的量化指标。结论Survivin、MVD、VEGF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和评估预后的良好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VEGF、PCNA、Ki-67、P53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VEGF、PCNA、Ki-67、P53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5例垂体腺瘤中VEGF、PCNA、Ki-67、P53的表达,并计数MVD,结合影像、手术及病理结果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垂体腺瘤中VEGF、PCNA、P53表达在非侵袭性与侵袭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非侵袭性与侵袭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χ2=0.020,P>0.05);(2)垂体腺瘤中VEGF、MVD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病理分型之间有一定关系,在垂体腺瘤PRL病理型组中有统计学意义(χ2=9.396,P<0.05),PCNA、P53、Ki-67的表达在病理分型PRL、GH组中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VEGF、PCNA、P53的表达在非侵袭性与侵袭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重要指标;Ki-67的表达在非侵袭性与侵袭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Ki-67更多地反映恶性肿瘤的增殖性及预后;(2)VEGF、MVD在垂体腺瘤PRL病理型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CNA、P53、Ki-67在病理分型PRL、GH组中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血管密度的改变不能完全代表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或者仅在垂体腺瘤某些病理型中可以代表一定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侵袭性(20例)和非侵袭性(10例)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MMP-9与VEGF的表达,分析二者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MMP-9、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显著增高(P<0.01)。在蛋白水平,侵袭性腺瘤组中MMP-9与VEGF表达水平无显著性相关;在mRNA水平,侵袭性腺瘤组中MMP-9与VEGF表达水平成正相关(P<0.05)。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与MMP-9基因表达增高及血管生成正调节因子VEGF表达上调有关。MMP-9与VEGF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存在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在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38例侵袭性垂体腺瘤、17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6例正常垂体组织中PTTG和bFGF蛋白的表达,并用CD34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肿瘤间质血管数量.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PTTG蛋白表达率为86.8%,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率23.5%及正常垂体组织的阴性表达(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PTTG蛋白表达与bFGF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PTTG、bFGF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PTTG可能通过激活bFGF蛋白的表达促进微血管形成而在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LRIG2基因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免疫球蛋白样多肽2(LRIG2)基因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临床手术切除的23例侵袭性(13例)和非侵袭性(10例)垂体腺瘤标本中,LRIG2基因在mRNA表达水平上的差异。结果RT-PCR显示在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RNA表达的阳性率均为100%。在表达强度上,LRIG2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RNA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结论LRIG2可能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VEGF及其受体表达与垂体腺瘤血管生成和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受体KDR在人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形成和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结合鞍底硬脑膜病理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将肿瘤的侵袭程度分为4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RT-PCR检测VEGF及KDR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CD31,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EGF、KD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而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主要在肿瘤细胞中表达,很少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随侵袭性程度的增加,VEGF和KDR蛋白、mRNA的表达相应增加,1级与0级、3级与2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1级与2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KDR高表达组MVD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1)。结论 VEGF可能通过其受体KDR协同促进垂体腺瘤血管的生成刺激垂体腺瘤生长和侵袭。  相似文献   

13.
侵袭性垂体腺瘤血管增殖相关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研究中,血管增殖相关因子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与血管增殖有关的CD系列因子、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凝血酶敏感蛋白(TSP1)与转化生长因子B(TGFB)等根据各自的机理,在肿瘤血管的增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关系密切。对这些血管增殖相关因子的研究可能为我们评估和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提供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62例人脑胶质瘤中HIF-1α、VEGF、和MVD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HIF-1α的总阳性表达率是66.1%,它们在正常脑组织和Ⅰ-Ⅱ、Ⅲ、Ⅳ肿瘤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0%、39.3%、81.8%、1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IF-1α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恶性度存在相关性(P<0.01)。VEGF在HIF-1α阳性组中的阳性率(95.1%)明显高于HIF-1α阴性组中的VEGF的阳性率47.6%(P<0.01)。结论: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MVD存在正相关关系;VEGF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性,二者与人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与脑胶质瘤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垂体腺瘤为良性肿瘤,但部分肿瘤仍存在侵袭性生长的趋势。垂体腺瘤的微血管密度(MvD)较正常垂体组织中低,但新生血管的形成与肿瘤的发生、侵袭性生长密切相关。垂体腺瘤转化基因(PTTG)的高表达,以及雌激素、泌乳素、生长激素、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的刺激,促使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并向周围侵袭性生长。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垂体腺瘤的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理论依据及其目前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和转移相关基因MTA-1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28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标本KISS-1和MTA-1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RT-PCR法对KISS-1和MTA-1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它们在侵袭组和非侵袭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59例垂体腺瘤患者中,侵袭性垂体腺瘤组KISS-1的蛋白阳性率和mRNA表达均低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χ2=4.88,t=12.05,P<0.05),MTA-1的蛋白阳性率和mRNA表达均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组(χ2=5.43,t=12.99,P<0.05).结论 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KISS-1表达下调、MTA-1表达上调,提示可能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的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例正常垂体前叶组织、20例非侵袭性和3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蛋白表达。结果在正常垂体前叶组织、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5/8)、80%(16/20)和87.1%(27/31),TI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8)、80%(16/20)和38.7%(12/31)。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MP-2和TIMP-2表达强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MMP-2和TIMP-2的表达失衡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在调控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人类大鼠肉瘤蛋白同源蛋白(V-Ha-Ras harvey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HRAS)和高迁移率族蛋白A1(High-mobility group A1,HMGA1)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60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按侵袭性垂体腺瘤综合判定方法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采用RT-PCR法检测HRAS和HMGA1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HRAS和HMGA1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HRAS和HMGA1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60例垂体瘤患者中,28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32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组HRAS阳性表达率(22/28)、免疫印迹灰度值(1.25±0.16)、mRNA表达量(0.96±0.16)均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组(15/32、0.76±0.10、0.54±0.15)(P< 0.05),侵袭性垂体腺瘤组HMGA1阳性表达率(20/28)、免疫印迹灰度值(0.98±0.12)、mRNA表达量(1.12±0.20)均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组(14/32、0.66±0.09、0.52±0.19)(P< 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RAS和HMGA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上调,提示二者与垂体腺瘤侵袭性行为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垂体瘤的抗血管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垂体瘤组织中PTTG、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并分析PTTG、VEGF的相关性以及与MVD和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PTTG和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32/48)和79.2%(38/48),PTTG和/或VEGF阳性表达的垂体腺瘤组织中的MVD值均显著高于PTTG和VEGF阴性者(P〈0.05),PTTG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PTTG、VEGF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有关(P〈0.05)。结论PTTG、VEGF对肿瘤血管形成起重要作用,可能通过PTTG—VEGF调节旁路途径促进垂体腺瘤的肿瘤血管形成;PTTG、VEG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一项生物学指标,对判断预后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垂体腺瘤血管生成与VEGF、bFGF和内皮抑素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内皮抑素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46例垂体腺瘤标本中VEGF、bFGF和内皮抑素的蛋白表达,以VIII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标记法作为血管密度(MVD)计数的方法,分析上述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与垂体腺瘤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VEGF、bFGF蛋白表达与MVD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内皮抑素蛋白表达和MVD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垂体腺瘤血管生成与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蛋白水平表达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