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占位与神经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胸腰椎爆裂骨折部位及椎管内骨块占位与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 14 1例包括胸椎 (T1 - T1 0 )、胸腰段 (T1 1 - L2 )及腰椎 (L3- L5)三个水平爆裂骨折 CT显示的椎管内骨块占位与神经功能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神经损伤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明显高于无神经损伤组 (P <0 .0 5 ) ;在有神经损伤情况下椎管骨块占位严重程度依次为 :胸椎 <胸腰段 <腰椎 (P <0 .0 5 ) ;在 Frankel分类有功能障碍的四个神经功能级之间其椎管骨块占位程度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椎体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占位压迫是神经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 ;神经损伤的出现与骨折椎体节段和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联合相关 ;但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与就诊时 CT表现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具有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胸腰椎爆裂骨折损伤部位和椎管内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骨折部位及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对21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及CT测出的椎管内骨折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进行分析评定。结果神经损伤组椎管骨折骨块占位程度明显高于无神经损伤组;在有神经损伤情况下,骨折部位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腰段大于胸腰段;神经损伤程度与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无显著相关。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占位压迫是神经损伤的重要因素;神经损伤与骨折部位和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联合相关。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占位程度与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胸腰椎爆裂骨折常合并脊髓、神经损伤 ,但是骨折片在椎管内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常不一致。作者对 141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占位程度与脊髓、神经损伤的关系分析探讨如下。资料与方法 1996年 12月~ 1999年 6月经CT检查证实为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共 141例 ,其中胸椎 (T1~T10 )19例 ,胸腰段 (T11~L1) 74例 ,腰椎 (L2~L5 ) 4 8例。男性 114例 ,女性 2 7例。年龄最大 6 4岁 ,最小 2 1岁 ,平均 38 5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正侧位X线片及CT扫描 ,并按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法对患者损伤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于CT片上测出…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2):1063-1067
[目的]通过观察伴有不同程度椎管占位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三种手术方案的临床疗效,探讨此类骨折个体化治疗策略。[方法]对2016年4月~2018年1月伴有不同程度椎管占位的胸腰椎爆裂骨折4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椎管占位程度分为三组,15例椎管占位30%者行后路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14例占位30%~50%者行后路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内固定+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术,13例占位50%行后路伤椎者单侧置钉短节段内固定+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术+全椎板减压术。[结果]30%~50%组和50%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30%组(P0.05);50%组出血量显著高于30%组和30%~50%组(P0.05);三组间术口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4.46±2.25)个月。三组患者均随术后时间推移腰背痛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相同时间点三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椎管占位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三组间相应时间点上述影像测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发生。[结论]伴有椎管占位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个体化手术方案可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Cobb角,解除椎管占位。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腰段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早期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15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急性期患者的CT扫描图像与神经损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无神经损伤组(A组)43例,神经损伤组(B组)72例。对患者CT图像运用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测量,分别对伤椎及其相邻上下椎的椎管横径、矢状径和面积进行测量,计算相应的椎管占位率和矢状径与横径比值,将无神经损伤组与神经损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伤椎的椎管矢状径、面积和矢状径/横径比值在T12节段A组分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治疗合并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8-01—2013-06采用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28例合并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后1周、12个月行X线片和CT检查,测量椎体前缘高度、椎管中矢径和椎管狭窄。末次随访时记录腰背痛VAS评分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恢复情况。结果 28例均获得平均20.1(18~36)个月随访。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椎体前缘高度(t=27.040,P0.001)、椎管中矢径(t=22.620,P0.001)、椎管狭窄(t=20.470,P0.001)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椎体前缘高度少许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70,P0.001),但基本维持稳定;椎管中矢径(t=8.480,P0.001)、椎管狭窄(t=10.150,P0.001)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除2例完全性神经损伤外,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由术前分级(2.75±1.21)恢复至(0.86±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35,P0.001);腰背痛VAS评分为(2.25±0.17)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90,P0.001)。结论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合并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不仅保留了椎管结构和脊柱稳定性,而且可以使椎管得到有效减压。 相似文献
7.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椎管狭窄与脊髓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戴力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9,(3):176-176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主要特征为椎体前高的减低和后壁骨皮质的连续性中断,骨折常常发生向后移位突入椎管导致神经损伤。据统计,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后有30%~90%的患者发生包括脊髓、圆锥或马尾在内的神经损伤〔1〕。但迄今有关创伤后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的关系尚不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撑开复位间接减压内固定术后椎管内骨块吸收回纳与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1例无脊髓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拍摄术前、术后3d内与术后6个月时的CT+三维重建影像,通过影像资料计算其各时期的椎管内骨块体积。复位率定义为术后即刻较术前椎管内骨块体积的变化与术前椎管内骨块的体积之比;将术后6个月较术后骨块体积的变化与术后椎管内骨块体积之比称为再吸收率。可能影响椎管内骨块吸收回纳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骨折节段、术后椎体前缘压缩比率的恢复、术中置钉方式的不同、Cobb角的恢复率。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复位率、再吸收率与上述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椎管内占位骨块的复位率及再吸收率与年龄、性别、骨折节段、术中置钉方式的不同、Cobb角恢复率无相关性(P0.05)。椎体前缘压缩比率的恢复与术后椎管内占位骨块的复位率(t=3.552)、再吸收率(t=2.262)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术后椎体前缘压缩率较术前每恢复1%,复位率会提高0.429%,再吸收率会提高0.284%。结论:在进行后路撑开复位、间接减压的手术中,椎体前缘压缩比率的恢复与术后椎管内占位骨块的吸收回纳、椎管重塑均有明显相关性。在进行撑开复位过程中应注意对于椎体前缘压缩比率的恢复,有利于骨块复位及椎管重塑。 相似文献
9.
10.
《颈腰痛杂志》2008,(3)
目的探讨经椎管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1999-2004年,采用经椎管椎体内植骨,结合后路椎管减压及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147例。术前、术后及不同随访时间行CT及X-RAY检查,分别计算其伤椎椎管狭窄率,椎体高度,cobb角,确定恢复程度,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其中10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4.7个月。全部患者均未出现植骨操作所致的神经血管并发症,显示椎体内植骨块融合良好,(按ASIA神经损伤分级标准评定)35例脊髓损伤患者中30例得到提高,5例无变化。CT及X-RAY检查显示,术后伤椎椎管减压充分,椎体高度恢复及保持良好。伤椎椎管管径,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与术前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椎管减压及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管进行椎体内植骨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预防术后远期椎体塌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评分分级法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设计一种新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分类方式———评分分级法来判断病情、指导临床治疗、评定治疗效果及估计预后。方法 选择病人的X线片及CT片显示的椎管狭窄、椎体压缩、后凸畸形及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情况作为评分的指标进行分级。采用此方法对 10 9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予以评分分级。Ⅰ级 (0~ 6分 ) 4 3例 ,采用非手术治疗 ;Ⅱ级 (7~ 11分 )4 7例 ,Ⅲ级 (12~ 16分 ) 19例 ,均分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结果 经治疗后 ,Ⅰ级患者神经损伤恢复有效率 90 % ;Ⅱ、Ⅲ级患者椎体前缘压缩高度由术前 4 9 5 %恢复到术后 94 % ,椎体后缘压缩高度由术前 84 %恢复到术后的 97 5 %。Ⅱ级患者手术组神经损伤恢复有效率 93% ,非手术组神经损伤恢复有效率 6 0 % ;Ⅲ级病人手术组神经损伤恢复有效率 6 0 % ,非手术组神经损伤恢复有效率 33%。结论 评分分级法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治疗方式的选择、治疗效果的评定及预后估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使用S -F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从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4月使用S-F脊柱内固定器治疗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4 4例 ,比较手术前后的椎体前后缘高度 ,椎管狭窄程度 ,Cobb角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 经平均 2年左右的随访 ,术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达正常的 93 8%± 6 2 7% ,较术前增加了 4 2 5 3%。椎体后缘平均高度达到正常的 97 5 9%± 0 0 3% ,较术前增加了 1 6 5 2 %。脊柱后凸Cobb为 4 98°± 3 32°。较术前矫正了 1 4 6 8°。CT片显示椎体后突骨块占椎管前后径的比例为 9 5 9%± 7 2 1 % ,较术前减少 2 7 71 %。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有神经功能损伤者 ,术后平均改进一级以上。在术后二周与术后一年以上的X线片相比较其椎体前缘的高度平均仅丢失 1 0 % ,椎体后缘的高度平均丢失 0 8% ,Cobb角平均丢失 0 1°。结论 使用S -F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复位完美、固定牢靠、疗效优良的优点。术中注意不宜过度撑开及双侧不对称 ,对椎板减压者宜作“H”型椎板后路植骨 ,横突间、关节突间植骨融合将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15.
选择性椎管减压钉杆角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采用选择性椎管减压钉杆角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30例。方法 依据骨折类型、椎管狭窄程度 ,碎骨块状态进行选择性椎管减压 :轻度椎管狭窄则行间接椎管减压 ,若有神经损伤症状同时作椎板减压 ;严重椎管狭窄、后柱损伤、后纵韧带损伤碎骨块游离、骨块旋转则间接椎管减压 +椎板减压 +脊髓前减压。结果 30例中 2 9例减压充分 ,30例固定牢固 ,神经恢复好转率占 70 %。结论 认为在采用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时 ,应根据骨折类型、椎管狭窄程度、碎骨块状态进行选择性椎管减压。 相似文献
16.
胸腰椎骨折椎管狭窄与神经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6例连续性胸腰椎爆裂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椎管狭窄与神经功能的关系。按自行设计的改良Frankel法将神经功能分六级,将椎管分脊髓圆锥段和马尾神经段,用直线回归相关法分析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用等级相关法分析椎管狭窄与发生神经损伤可能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在脊髓圆锥段或马尾神经段,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程度、损伤可能性之间均存在相关性(r或r_s=0.38~0.90,P<0.05),且脊髓圆锥段的相关程度较高;相同程度椎骨狭窄致神经危害性在脊髓圆锥段较大。发生神经损伤的最小椎管狭窄在脊髓圆锥段为38%,在马尾神经段为63%(?)认为胸腰椎骨折椎管狭窄是神经损伤的主要因素,X-CT扫描可较好地预测神经损伤程度和损伤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片侵入倾向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98例中获得随访的39例的X线、CT和MRI(24例)影像学资料,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片侵入倾向及对策。将爆裂骨折侵入椎管分为四类八型,宜采用Harrington器械钢丝或椎弓根螺钉钢板轴向撑开系统,使骨折复位,椎管容积恢复,毋需行后路椎管减压。本组取得良好效果。仅对骨片游离型需要切开椎管直接摘除骨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无神经损伤、稳定型、原发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此类手术28例资料,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和渗漏等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测量Beck指数及Cobb角、椎管内骨块占位率,观察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椎管内骨块位置变化。结果术中骨水泥渗漏3例,一过性血压降低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天及3个月VAS从术前8.29±0.56降至2.43±0.49、1.93±0.40(t=12.812,14.292,P均=0.000),Beck指数从0.49±0.06升至0.62±0.07、0.61±0.08(t=2.501,P=0.015,t=2.219,P=0.031),Cobb角从19.14±3.60降至11.49±2.36、11.98±2.30(t=2.693,P=0.009,t=2.538,P=0.014)。术后3个月椎管内骨块占位率从术前17.39%±5.04%降至9.29%±4.87%(t=2.015,P=0.048),ODI评分从78.29%±7.71%降至31.96%±6.75%(t=7.363,P=0.001)。结论通过全面术前评估,合理把握适应证,改进手术操作,该术式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纠正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不会显著增加椎管内骨块占位。 相似文献
19.
Cheng-Meng Ge Yu-Ren Wang Sheng-Dan Jiang Lei-Sheng Jiang 《European spine journal》2011,20(12):2195-2201
Introduction
To our knowledge,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with a neurological deficit treated with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interlaminar fusion have never been reported. Our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outcome of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interlaminar fusion in treating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with a neurological deficit. 相似文献20.
目的 比较四种前路内固定器械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 ,在进行前路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后 ,分别应用肘钉、VSAplate万向脊柱前路固定系统、Kaneda、Z plate钢板等 4种不同器械进行固定 ,并作 5个月~ 5年 (平均 3 2年 )的随访 ,比较手术情况 ,神经恢复情况及随访时角度丢失情况。结果 肘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随访时角度丢失均高于其他三组 ,Z plate钢板组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少于VSAplate万向脊柱前路固定系统组及Kaneda组 ,随访时角度丢失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当前方是主要压迫物时 ,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应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Z plate钢板相对其他内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 ,术中出血少 ,手术时间短 ,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