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福东  李长江  张勇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1):1981-1983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区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16例足底区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带血管神经蒂的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16例患者的皮瓣均成活良好.随访6个月~5年,皮瓣修复重建后皮肤的感觉、色泽、痛觉、耐磨性及负重功能良好.结论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足底部皮肤软组织结构特殊,损伤后功能修复十分重要,尤其是负重部位.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以来,我科利用足底内侧动脉终末支与足底外侧动脉及第一跖背动脉吻合, 设计足底内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前部深度烧伤创面5例, 皮瓣全部成活,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的疗效 ;方法 :1 986~ 1 997年采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8例 ,其中外伤 5例 ,跟骨骨髓炎 2例 ,冻伤 1例。切取皮瓣面积 3 0cm× 3 0cm~ 5 0cm× 7 0cm ;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治愈率 1 0 0 % ;结论 :足底非负重区组织修复足底负重区皮肤缺损不仅功能良好而且外形美观。除具有“同源性”外 ,更具有耐磨 ,耐压 ,承重 ,不滚动的特点 ,较其它转移组织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带血管神经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05年12月-2009年8月应用带血管神经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其中外伤15例,跟骨骨髓炎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cm×2cm~10cm×7cm,17例患者均有跟腱和(或)跟骨外露,4例伴有跟骨开放性骨折,2例因骨髓炎扩创后跟骨部分缺损.根据清(扩)创后皮肤缺损面积,设计皮瓣面积为5cm×3cm~11cm×8cm.其中2例皮瓣内包含部分足拇展肌肌腹,填塞跟骨缺损.皮瓣供区游离植皮.结果 17例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3~32个月,平均19.5个月,皮瓣外形满意,可重建足跟部感觉,患足行走功能良好,未见磨损、溃疡发生. 结论 应用足底非负重区组织修复足底负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不仅外形美观、功能良好,而且具有较好的感觉.带血管神经蒂足底内侧皮瓣是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胡波  骆晓峰  熊雁  杜全印  郭庆山  王爱民 《重庆医学》2007,36(16):1622-1622,1625,F0002
目的 带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第一跖趾关节掌侧皮肤缺损.方法 对14例第一跖趾关节掌侧皮肤缺损采用带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该皮瓣存活良好,足底负重及行走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用该皮瓣修复第一跖趾关节掌侧皮肤缺损具有操作简便,该皮瓣无需吻合血管,血供可靠,成活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裴旭辉  孙敏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604-2605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2000年3月至2006年6月,对应用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1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0例全部成活,1例大部成活。皮瓣外形理想、有感觉、抗磨耐压、无压迫性溃疡发生,全部恢复负重行走功能。结论: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后期外形好、抗压耐磨性能好等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足底内侧皮瓣的解剖特点及修复足跟负重区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16侧成人足内侧区血管神经解剖学研究,发现足内侧区存在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和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及深支的内侧支多源性供血及神经分布。临床修复足部负重区创面22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2年,皮瓣感觉良好,外形满意,无溃疡现象,足及足趾活动功能良好。结论足内侧皮瓣血供具有多源性,不牺牲主要血管,质韧耐磨,能恢复较好的感觉,是修复足跟负重区皮肤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8.
足跟部皮肤和足跟垫有其独特的解剖性能,缺损后应用类似组织进行修复,足底非负重区的足弓部具有与负重区较相似的结构,是修复足跟创面的理想供区。作者自1984年6月以来采用足弓部岛状皮瓣、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皮瓣转位修复足底部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小腿内侧逆行倒转和交叉皮瓣、足背皮瓣、足底内侧皮瓣和逆行倒转皮瓣转位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结果33例皮瓣全部成活,23例获得1~11年随访,皮瓣有感觉,皮肤无磨损,行走和负重功能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带血管蒂皮瓣转位能够修复足底部任何部位的软组织缺损,且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不存在吻合血管神经的麻烦和可能出现血管危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最佳方法。方法比较32例8种不同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结果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以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转移和足底内侧组合皮瓣转移的效果最为理想。结论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转移和足底内侧组合皮瓣转移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外观及功能恢复最佳,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应用跖内侧皮瓣修复足底负重点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跖内侧皮瓣一次完成修复足底负重点10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3例因创缘裂开并轻度感染、脂肪液化延迟愈合,7例Ⅰ期愈合。随访0.5~5.5年,皮瓣痛、温觉正常,足底恢复负重功能。结论跖内侧皮瓣具结构致密、耐磨、耐压、有良好感觉的特点,且其与足底负重点创面接近,部位隐蔽,使手术操作简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带血管蒂皮瓣转位修复足底部软组织缺损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皮瓣转位修复足底部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应用小腿内侧逆行倒转和交叉皮瓣、足背皮瓣、足底内侧皮瓣和逆行倒转皮瓣转位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结果 33例皮瓣全部成活,23例获得1-11年随访,皮瓣有感觉,皮肤无磨损,行走和负重功能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 带血管蒂皮瓣转位能够修复足底部任何部位的软组织缺损,且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不存在吻合血管神经的麻烦和可能出现血管危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足底软组织与临床常用皮瓣厚度超声测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修复足底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选择厚度合适的皮瓣供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100个正常成人(男、女各50人),以二维超声测量其足底软组织(包括第1、5跖骨头中心点、足弓顶点和足跟负重区中心点)与背阔肌皮瓣(肩胛下角处)、胸脐皮瓣(脐旁3cm)和股前外侧皮瓣(分上、中、下1/3中心点)的厚度,比较其厚度差异.结果 背阔肌皮瓣、胸脐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厚度差异有显著性;股前外侧皮瓣上1/3、中1/3、下1/3厚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足跟负重中心点与第1、5跖骨头中心点、足弓区软组织厚度差异有显著性;股前外侧皮瓣中1/3厚度与足跟负重中心点软组织厚度差异无显著性;股前外侧皮瓣下1/3厚度与足弓区、第1、5跖骨头中心点软组织厚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中1/3适合修复足跟负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股前外侧皮瓣下1/3适合修复前足底负重区和足弓区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4.
朱邦中  曹东升 《安徽医学》2010,31(5):415-417,F0003
目的探讨超长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穿支和带神经筋膜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以胫后动脉内踝上发出的皮动脉穿支为筋膜皮瓣转轴点,在小腿内侧设计超长的筋膜蒂皮瓣,皮瓣大小范围5.0cm×10.5cm~25.0cm×6.0cm。转移修复足踝部、足底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8例筋膜皮瓣长度均在16cm以上。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成活,创面修复效果好,随访6~12个月,伤肢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皮瓣感觉获得一定程度恢复,足底负重行走及耐磨功能正常。结论以内踝上4.0~7.0cm处胫后动脉较粗大的筋膜蒂穿支血管,切取位于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距离长,面积大,血供可靠,切取便利,不损伤主要血管,成活率高。可修复较长距离的足底、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法.方法 应用足底内侧血管神经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各种原因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结果 移植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5 a,外观满意,行走功能良好,供区愈合良好,足底内侧血管神经皮瓣感觉良好.结论 足底内侧血管神经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均为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带感觉神经岛状皮瓣,吻合感觉神经皮瓣及感觉神经束植入皮瓣三种方法修复皮肤缺损及同时重建感觉功能144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6年,皮瓣外观良好。温、触、痛觉恢复正常,两点鉴别觉在手部15~20mm,足底30~40mm,足底负重区未发生溃疡,有3例感觉神经束植入皮瓣,于近端用2%奴夫卡因封闭后皮瓣感觉消失,笔者认为感觉神经束植入皮瓣是修复皮肤缺损与感觉功能重建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应用吻合血管足内侧皮瓣修复手部相应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以足底内侧血管为主干,带其主干支及足内侧区皮穿支构成足底内侧非负重区、足内侧区双叶皮瓣,游离移植同时修复手或手指两处皮肤缺损.皮肤缺损范围为2cm×4cm~5cm×8cm.损伤至手术时间8~38d.结果 16例皮瓣全部成活,创口均一期愈合,其中2例术后第3天腕掌侧瘢痕出现皮瓣下血肿,经拆除部分缝线,充分引流后皮瓣成活.患者均获随访3~12个月.皮瓣质地好,外形美观不臃肿,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游离足内侧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报道1例左足底恶性黑色素瘤切除皮瓣转位修复术后皮瓣部分失活的患者,在门诊通过对伤口的皮瓣失活期、组织生长期、肉芽增生期、组织修复期4个不同阶段使用不同换药方法换药至伤口痊愈,并指导患者先开始下地拄拐行走,再去拐行走,在行走过程中使足底皮肤逐渐负重恢复其功能。  相似文献   

19.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溃疡(附2例报告)(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324000)王秋明足跟部因其皮肤角化层厚,皮下组织少,且有独特的负重功能,外伤后继发感染往往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治疗较为棘手。我们在1988年10月和1988年12月,利用足底内侧岛状...  相似文献   

20.
逆行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前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修复足底前部缺损提供质地优良的皮瓣。方法 根据足底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学基础,设计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前部缺损创面,供瓣区以游离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应用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前部缺损16例,临床结果满意,皮瓣成活良好,较好地恢复了足的行走和负重功能。结论 利用逆行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前部缺损是一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