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半夏配伍附子(乌头)属于十八反内容之一,导师王付教授在临床实践辨证中应用其治疗疑难杂病取得较好疗效。本文介绍王付教授关于半夏配伍附子(乌头)验案三则及应用体会,供同道参阅。  相似文献   

2.
瓜蒌及天花粉反乌头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瓜蒌、天花粉为常用中药 ,来源于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 ,前者为果实 ,后者为块根 ,功效各有不同。现在某些中医药专著对两者反乌头问题上认识不一。如《全国中草药汇编》[1 ]、《中药大辞典》[2 ] 认为瓜蒌、天花粉均反乌头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3 ] 认为只有瓜蒌反乌头。对此 ,笔者以历史文献为据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与同道商榷。瓜蒌出自《神农本草经》,名栝楼 ,只指其根 ,列为中品。《神农本草经集注》始载果实的用途。以后历代本草多以瓜蒌指其果 ,以瓜蒌根或天花粉指其根 ,天花粉之名出《图经本草》。瓜蒌根与实的主治自始便…  相似文献   

3.
乌头与半夏配伍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头与半夏配伍小议王亚南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226001)主题词乌头半夏药物配伍禁忌在复方配伍中,有些药物应避免合用,即所谓的配伍禁忌。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在古籍中说法并不一致。金元时期概括为“十九畏”和“十八反”,并编成歌诀。“十八反”中...  相似文献   

4.
本草十八反的源流、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概述吕志杰(050091)中医院校教材《中药学》与《中国药典》均列举了中药配伍禁忌有“十八反”等药物。而笔者在讲授《金匮要略》时发现,本书中的赤丸与甘遂半夏汤两方分别用了半夏与乌头、甘遂与甘草二对相反药,这又如何解...  相似文献   

5.
分析历代含十八反同方配伍方剂的年代及临床应用特点。从《中医方剂大辞典》96 592首方剂中检索包含十八反同方配伍方剂,运用SPSS 11.0中对应分析方法,对搜集的1 406首方剂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十八反药对及其同方配伍方剂的年代特点;运用Excel统计得出十八反同方配伍方剂的临床应用特点。结果发现各年代的含十八反同方配伍方剂应用具有差异性,宋代应用频率最高;隋唐时期含十八反药对同方配伍方剂占同时期总方的比例为各年代最高;乌头药对、附子药对与宋代关联较为密切,川乌药对与明代关联较为密切,藜芦药对与隋唐年代关联较为密切,甘草药对与各年代关联无明显差异;十八反药对同方配伍方剂在临床各科的应用也具有明显差异。大部分应用在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外科疾病中其次,其他各科疾病均较少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十八反中半夏、贝母、栝楼、白蔹、白及配伍乌头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 酶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测定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与细胞色素b5含量。[结果]配伍组与其相应单药组比较可显著降低P450酶及b5含量(P<0.001或P<0.05)。[结论]药物配伍后导致P450酶变化 ,对药物的代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法(HILIC-MS/MS法)测定栝楼桂枝汤中γ-氨基丁酸和瓜氨酸含量的方法,并用于君药天花粉及其复方配伍研究。方法:天花粉与栝楼桂枝汤其它药按照不同配伍分为10组,采用HILIC-MS/MS法及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BEH Amide (2.1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0.25%甲酸+2 mM甲酸铵)乙腈(B)-(0.25%甲酸+2 mM甲酸铵)水(A);梯度洗脱(0~2 min,8%A→8%A;2~3 min,8%A→35%A;3~4 min,35%A→45%A);流速:0.4mL·min-1;柱温:45℃。在所设定的条件下测定γ-氨基丁酸和瓜氨酸的含量,对栝楼桂枝汤不同配伍组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天花粉中的指标成分在4分钟内均完成色谱分离与检测,此外,栝楼桂枝汤中君药天花粉与复方其它药(白芍、桂枝、生姜、甘草)两两配伍后两者含量下降,但是与佐药大枣配伍后两者含量升高,即在大枣的配伍作用下,君药天花粉配伍前后对复方中γ-氨基丁酸和瓜氨酸的含量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相似文献   

8.
天花粉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栝楼F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微寒,味甘微苦,归肺胃经,具有生津止渴,清热排脓消肿之功,现代中药学归清热药,用于热病热邪伤津,口干舌燥,烦渴,以及消渴多饮,时常与五味子、葛根、知母等配伍,如玉液汤。治肺热咳痰稠以及咳血时常与贝母、桑白皮、桔梗同用,如射干兜铃汤,治痈肿疮疡,热毒炽盛,赤热灼痛之证,又可配伍金银花、贝母、皂角刺等,可内消肿毒,也可外用,各古典方剂、本草中,对于天花粉妊娠期禁用或慎用未见有记载,在诸药配伍中只记载了与乌头的禁忌。  相似文献   

9.
张绪培运用浙贝母与乌头配伍的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绪培运用浙贝母与乌头配伍的经验诸城市中医院(262200)张健,杜冬梅指导张绪培关键词张绪培,浙贝母,乌头,配伍,老中医经验浙贝母与乌头配伍,属于传统用药配伍禁忌“十八反”中的一反。笔者在跟随本院风湿专科门诊张绪培副主任中医师学习期间,每见其将浙贝...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四个方证、三对药物存在中医药"十八反"药物配伍的情况,占总113方中的3.54%。其中赤丸、附子粳米汤有乌头(附子)-半夏药对;甘遂半夏汤有甘遂-甘草药对,栝楼瞿麦丸有栝楼-附子药对。使用反药的目的主要在相反相激、上下分治,亦有减毒、引经、缓和药性等辅助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2015,(8)
目的:利用ESI-MS技术对乌头汤及其分别与半夏、浙贝母、川贝母配伍的煎煮液经肠内菌代谢前后的样品进行检测。方法:根据各药液中生物碱成分经肠内菌代谢前后相对丰度比的变化,分析反药配伍对乌头汤中生物碱成分肠内菌代谢的影响。结果:半夏、浙贝母、川贝母均抑制了乌头汤中双酯型生物碱的肠内菌生物转化,说明以上3种中药与乌头汤配伍均有增毒作用。结论:从肠内菌代谢的角度揭示中药"十八反"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半夏与乌头(附子)为“十八反”内容.《伤寒杂病论》中载有半夏与乌头(附子)在同一方中配伍使用情况,从主治、用量、配伍、剂型和煎服法方面,探讨二者同方配伍使用规律,为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辛杨  刘志强  刘淑莹 《中药材》2015,(8):1728-1731
目的:利用ESI-MS技术对乌头汤及其分别与半夏、浙贝母、川贝母配伍的煎煮液经肠内菌代谢前后的样品进行检测。方法:根据各药液中生物碱成分经肠内菌代谢前后相对丰度比的变化,分析反药配伍对乌头汤中生物碱成分肠内菌代谢的影响。结果:半夏、浙贝母、川贝母均抑制了乌头汤中双酯型生物碱的肠内菌生物转化,说明以上3种中药与乌头汤配伍均有增毒作用。结论:从肠内菌代谢的角度揭示中药"十八反"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乌头反半夏是中药十八反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临床医家视作配伍禁忌。然而,成功的运用这组相反药物者也不乏其人。笔者统计,建国以来发表的175篇临床应用十八反的资料中,以乌头配半夏的应用频率最高,主治痹症的文献及案例数最多,这说明,乌头半夏合用不是绝对配伍禁忌,可能在治疗痹症方面  相似文献   

15.
乌头半夏合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5例的临床综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源 《中国中药杂志》1991,16(2):121-122
<正> 乌头反半夏是中药十八反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临床医家视作配伍禁忌。然而,成功的运用这组相反药物者也不乏其人。笔者统计,建国以来发表的175篇临床应用十八反的资料中,以乌头配半夏的应用频率最高,主治痹症的文献及案例数最多,这说明,乌头半夏合用不是绝对配伍禁忌,可能在治疗痹症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的历史沿革与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今临床医家把十八反的药物视作配伍禁忌,认为合用后会致毒增毒,然而成功运用反药的例证也代有所传。本文通过对中药十八反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在方剂中的应用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藜芦组方剂应用在宋元时期达到最高,而甘草和乌头组方剂则是在明清时期最多,3组方剂在民国时期和现代应用均较快下降;并且外用方的比例偏高,方剂药味数有增多的趋势,主要集中在8~9味。本文认为十八反配伍与毒性药材密切相关,是有条件的中药配伍禁忌,如不同的生理病理条件,配比剂量的变化,不同的给药途径,与其它药物配伍使用;其配伍致毒/增毒机理的阐明将为保障中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并有助于推动中药药性理论和中医方剂配伍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也将为其他禁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药配伍禁忌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乌香 《河南中医》2002,22(6):79-79
中药配伍禁忌早在金元时期就已经提出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方书中即明确地记载着“十八反”、“十九畏”歌诀。“反”即两药合用后产生剧烈的毒性反应和副作用。“畏”即两药相互配伍产生副作用或降低消除原有的药物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主要是药物之间的成份起的化学反应。“十八反”中的乌头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相反 ,主要反应在乌头的成份乌头碱具有一定的毒性 ,若与半夏配伍其毒性更强。因为半夏也有毒 ,相互配伍后具有麻痹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的作用。同样乌头伍贝母也能麻痹中枢神经 ,并且贝母中的贝母碱具有下降和抑…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华东、华中不同地区3家医院"十八反"中乌头组反药应用情况进行临床调研和对比分析,探讨"十八反"乌头组反药同方配伍在临床应用的现状及特点。方法:从不同地区的临床应用处方中收集含乌头组"十八反"药对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的方法分析药物的配伍特点。结果:"十八反"同方配伍分析显示,在两地区的临床处方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药对是附子-半夏的配伍,支持度为44.45%,占有较大的比重,达到所有调研处方的一半;两地区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是半夏,支持度达到76.24%;取支持度前10的药物比较,核心药物除附子、半夏外,华中地区前10的药物多是温中补气类药物,如干姜、白术、党参等,而华东地区前10的药物多是活血养血类药物,如当归、川芎、丹参等;取支持度前10的药对比较,除附子-半夏外,华中地区临床应用的核心药对主要为化痰温中类药物配伍,如半夏-甘草、半夏-干姜等;而华东地区则主要是以活血补气类药物配伍,如白术-半夏、当归-半夏等;在两地区处方中出现的核心药组频率最高的为附子-甘草-半夏三药的配伍,支持度高达59.73%,在所有药组的应用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结论:临床存在"十八反"乌头组反药同方配伍应用情况,其中以附子与半夏的配伍应用为多,但是"十八反"同方配伍药物在两地区临床上的应用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经典临床著作标志着中医药临床治病水平有了文字记载并步入快速发展与进步的时期,但这个快速发展与进步时期持续的时间并不太长,特别是受到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和张子和《儒门事亲》所提出的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的影响和制约,加之有些人未能从临床治病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而是盲目地积力推崇张子和所撰写的十八反配伍禁忌歌诀,以此导致中医药原有的临床治病思路被广泛限制,原有的经典用药配伍被广泛禁用,如甘草配甘遂、人参配藜芦、乌头配半夏等用以辨治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及疫病的基本用药思路和方法且被“十八反”配伍禁忌所禁锢。本文总结数十年临床中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用药辨治各科杂病的经验,通过所列举的数则精神障碍类疾病验案,不仅没有发现“十八反”配伍用药有不良反应,反而在临床中取得了预期的最佳治疗效果。认为医者当不囿于“十八反”配伍禁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十八反"甘草组的同方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医典籍中"十八反"甘草组的临床应用和近年"十八反"甘草组的临床文献研究。结果从历代方剂中检索出含"十八反"甘草组药对同方配伍的方剂共240次。代表方剂14个。了解了"十八反"甘草组中甘草与海藻,甘草与甘遂、大戟、芫花相应的近代临床应用、临床研究以及物质基础。结论 "十八反"甘草组同方配伍应用在古今临床中客观普遍存在的,并非绝对的配伍禁忌。相应的配伍对应相应的病证。其中,甘草与海藻配伍一般用于治疗瘿瘤、乳癖。甘草分别与甘遂、大戟、芫花配伍,一般用于治疗痰喘咳嗽。甘草与海藻、甘遂、大戟、芫花共同配伍则用于治疗饮症及水肿。另外,"十八反"中药组相应的物质基础和临床研究可以作为依据。本次研究的目的希望可以为"十八反"甘草组药物临床应用组方与减毒增效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