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针对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TP)等传染病项目的检测,从而了解患者术前及输血前的状况,避免临床输血和手术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我院2011年1~12月5846例患者的输血前、手术前血清传染性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1+2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等项目。结果在所检测的5846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11.5%,抗HCV阳性率为1.06%,抗HIV1+2阳性率为0.034%,抗TP阳性率为0.34%。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及术前检查,不仅对医惠双方有益,而且对临床输血管理安全监控且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以及确保患者进行有效治疗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者HIV和梅毒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确证海洛因依赖者1492例和80例健康人群的血清进行HIV、梅毒初筛和梅毒确诊实验.结果 海洛因依赖者中HIV确证阳性18例,占1.21%.TPPA确证实验阳性46例,占3.08%.结论 在毒品滥用人群中较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和梅毒,特别是静脉注射毒品者感染艾滋病病毒和梅毒的概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了解盐城市盐都区性病门诊就诊者、性罪错者、娱乐场所女性工作者、吸毒者、自愿咨询检测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感染的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述特定人群血清HIV抗体和梅毒螺旋体(TP)抗体。若抗-HIV为阳性按要求复检和送省疾控中心确诊;TP抗体阳性血清作TPPA以确定梅毒感染,并作TRUST检测。结果共检测特定人群407例,未发现抗-HIV阳性者;检出TP抗体阳性33例,经TPPA确定为梅毒感染者32例(7.86%),而吸毒人员、性罪错人员和性病门诊就诊者的感染率则分别高达50.00%、30.77%和15.22%,其中TRUST阳性17例,滴度分别为1:1~1:32。结论该地区特定人群中梅毒感染率较高,应经常对重点人群进行主动监测;同时,仍应继续加强HIV感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贵阳市社区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敏  姚永明  申莉梅  秦鸥  周健 《贵州医药》2011,35(9):830-831
自从1981年由美国最初报告在男性同性恋人群中发现第1例艾滋病以来,男男性接触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逐渐为学者所关注。截至目前,性传播已成为贵州省艾滋病感染者第1位的传播途径,其中异性性传播占37.2%,  相似文献   

5.
刘萍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716-3717
目的:分析输血前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和艾滋病的检测结果.方法:对我院640例受血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ASA)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r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75例(11.7%(,抗-HCV阳性10例(占1.56%);抗-HIV1+2型阳性1例(0.15%);抗-TP阳性3例(占0.47%);输血前四项总阳性89例(13.9%).结论:对输血前进行感染疾病的检测,可以了解受血者输血前状况,发现潜伏期无症状感染,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老年梅毒螺旋体感染51例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检测恶性肿瘤及非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感染抗体,探讨梅毒螺旋体感染情况,尤其是老年人梅毒螺旋体感染状况。方法对8种4520例恶性肿瘤患者及1421例非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双抗原夹心法(ELISA)检测其血清中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者再用日本东京梅毒螺旋体诊断试剂(TP.PA)进行确诊。结果184例确诊为梅毒螺旋体感染(3.10%)。排在前3位的有:宫颈癌组梅毒螺旋体感染率达9.14%,绒毛膜上皮癌组达8.33%,肺癌组达3.92%。其中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阳性占总感染人数的27.72%(51/184)。结论恶性肿瘤及非恶性肿瘤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梅毒螺旋体感染,但感染率最高的是宫颈癌组,其次是绒毛膜上皮癌组。老年患者梅素螺旋体感染占总感染人数的1/4以上,值得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静脉吸毒者传染病的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为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吸毒人群传染病的感染与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同时收集静脉吸毒者血清1036份和正常人群血清标本874份,进行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检测,作对比分析。结果:1036例静脉吸毒者血清标本中,肝功能异常率30.5%;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17.86%;丙肝抗体阳性率55.3%;梅毒抗体阳性率4.5%;艾滋病抗体0.68%;对照实验:874例正常人群,肝功能异常率5.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10.18%,丙肝抗体阳性率2.7%,梅毒抗体阳性率0.8%,艾滋病抗体阳性率为零。两组结果对照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吸毒者肝功能、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血清学标志物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是传染病感染与传播的高危人群。吸毒者的吸毒模式和行为模式是各项传染病感染与传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19483例患者四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分析,探讨输血前和术前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的重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19483例输血前和术前患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分析。结果〈br〉 在19483例患者中,检测样本总阳性数1606例,总阳性率5.16%,其中HBsAg阳性1242例(6.37%)、抗-HCV阳性123例(0.63%)、抗-HIV1/2阳性待复检3例(0.015%)、确诊阳性3例(0.015%)、抗-TP阳性238例(1.22%)。结论对输血前和术前患者四项传染性指标进行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同时对减少医院感染,减少医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无偿献血者四项传染指标与ABO血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和艾滋病病毒抗体1/2(抗-HIV1/2)是对无偿献血者进行的常规检查项目。因无偿献血者多经过单位的筛选。是所谓的“健康”人。其血液检测指标的异常,除对受检者有提示作用外,还可问接反映人群中一些疾病如肝炎和梅毒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用血者在受血前进行经血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对1024例用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谷丙转氨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的检测。结果共检出HBs Ag阳性62例,抗-HCV阳性15例,梅毒螺旋体阳性6例,ALT不正常31例,其中14例ALT不正常受血者同时为HBs Ag阳性。结论对输血者在用血前进行经血传染性标志物检测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情况。方法对206例无症状HBsAg阳性者进行ALT、乙型肝炎五项及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检测。结果无症状HBsAg阳性者中有19.9%的患者存在ALT的异常,但造成ALT异常的因素与性别差异无关;在ALT异常的无症状HBsAg阳性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68.2%。结论对于临床无症状的HBsAg阳性人群应定期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减少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刘萍  沈旭 《哈尔滨医药》2011,31(2):110-111
目的 探讨患者术前感染性指标的现患率.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法检测2893例术前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体(抗-HIV1/2)及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所有检测项目均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同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2...  相似文献   

13.
Hepatitis delta virus infection: a recently imported disease in New Zealan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a study of 565 hepatitis B antigen (HBsAg) positive persons from the Auckland region, antibody to the hepatitis delta virus was detected in 38. The largest number were in Samoans (61%) although the infection was present in some other Pacific Islanders. Among HBsAg positive healthy blood donors, antenatal patients and acute hepatitis patients between 3.8 and 4.8% were anti-delta positive; while 28% of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s were positive suggesting an association between this disease and delta infection. Some positive results were also found in sera from intravenous drug addicts. By contrast, anti-delta was uncommon in New Zealand born Maoris or Europeans. Delta infection can be detected in some Pacific Islanders, some European immigrants as well as intravenous drug addicts 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spread in an epidemic form to HBsAg carriers in the general community. Widespread vaccination against hepatitis B is recommended to eventually reduce the number of HBsAg carriers in New Zealand.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校2004级2396例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提供资料,为学校控制乙肝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BsAg,HBsAg阳性者进一步检测乙肝五项和肝功能。结果新生HBsAg阳性率为5.38%,男女差异有显著性(P<0.05);HBsAg阳性者中肝功能异常者20例,占15.50%。结论应加强对学生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检测和管理,搞好乙肝健康教育,对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防止乙肝在学校中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表达模式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582例5组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标志物,用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前白蛋白(PA)。依据HBV标志物阳性情况分为6组:A组173例,为HBsAg、HBeAg、HBcAb阳性;B组218例,为HBsAg、HBeAb、HBcAb阳性;C组161例,为HBsAg、HBcAb阳性;D组13例,为HBeAb、HBcAb阳性;E组6例,为HBsAb、HBeAb、HBcAb阳性;F组11例,为HBsAb、HBcAb阳性。结果582例中,A组阳性率为29.7%;B组为37.4%;C组为27.7%;D组为2.2%;E组为1.0%;F组为1.9%。A、B、C模式组间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4.75,P<0.01),以B模式组的阳性率最高。5组慢性肝病间比较,A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23.17,P<0.01),B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3.72,P>0.05),C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25.74,P<0.01)。HBeAg阳性的A组与HBeAg阴性的B、C组比较,TBIL、ALB、ALT、PA水平及其异常率均无显著性差异(F=1.91、2.48、0.58、1.37,P>0.05;χ2=2.09、5.97、2.35、2.26,P>0.05)。结论HBV标志物的表达模式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无明显相关,临床上不能根据HBV标志物的表达模式来预测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09年度14 865名健康体检人员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流行特点,初步探讨体检医师在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关注和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权益.方法 抽取14 865名健康体检人员全血标本进行血清学标志物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 共抽查14 865人,男女性别比1.47:1,20~40岁者占82.41%,HBsAg阳性率为14.43%,男性阳性率16.46%.女性阳性率11.45%,男女差异有显著意义(x2=14.59,P=0)).其中抗-HBs阳性率64.58%,五项血清学指标全阴性占19.61%.结论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健康体检人群年龄相对集中,以20~40岁为主,HBsAg阳性率要高于2006年广东省调查水平,且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仍有19.61%的患者需接种乙肝疫苗,体检医师应在加强乙肝防治、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权益的工作中起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健康体检人群乙肝血清标志物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09年度14 865名健康体检人员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流行特点,初步探讨体检医师在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关注和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权益.方法 抽取14 865名健康体检人员全血标本进行血清学标志物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 共抽查14 865人,男女性别比1.47:1,20~40岁者占82.41%,HBsAg阳性率为14.43%,男性阳性率16.46%.女性阳性率11.45%,男女差异有显著意义(x2=14.59,P=0)).其中抗-HBs阳性率64.58%,五项血清学指标全阴性占19.61%.结论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健康体检人群年龄相对集中,以20~40岁为主,HBsAg阳性率要高于2006年广东省调查水平,且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仍有19.61%的患者需接种乙肝疫苗,体检医师应在加强乙肝防治、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权益的工作中起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9年度14865名健康体检人员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流行特点,初步探讨体检医师在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关注和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权益。方法抽取14865名健康体检人员全血标本进行血清学标志物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共抽查14865人,男女性别比1.47:1,20-40岁者占82.41%,HBsAg阳性率为14.43%,男性阳性率16.46%,女性阳性率11.45%,男女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4.59,P=0))。其中抗-HBs阳性率64.58%,五项血清学指标全阴性占19.61%。结论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健康体检人群年龄相对集中,以20—40岁为主,HBsAg阳性率要高于2006年广东省调查水平,且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仍有19.61%的患者需接种乙肝疫苗,体检医师应在加强乙肝防治、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权益的工作中起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测定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方法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测定6186例非肝炎病区住院患者血清HBsAg及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及e抗体(HBeAg、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根据定值参比血清和样本的HBsAg荧光速率值/阴性对照荧光速率值的比值(S/N值),并结合中和试验结果,确定浓度在5μg/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结果共检出HBsAg阳性626例,HBsAg浓度在5μg/L以下的有158例,占总数的2.55%,占HBsAg阳性人群的25.24%。其中,HBsAg浓度在1μg/L以下的有71例(44.94%);1~2μg/L的有26例(16.46%);2~5μg/L的有61例(38.60%)。对上述低水平HBsAg人群的5项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获得8种模式,以"HBsAg、抗-HBc、抗-HBe阳性","HBeAg和抗-HBs阴性"模式为主(74.60%);累计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者占94.17%;HBsAg与抗-HHs同时阳性只出现在HBsAg1μg/L以下人群中(6.45%)。结论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同时检测相关HBV血清标志物,对于确定上述人群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定量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浓度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并探讨两者的相关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HBsAg阳性的患者135例,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定量检测其血清中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其血清中HBVDNA载量。结果 135例患者中HBeAg阳性的61例,HBVDNA阳性的87例,其HBsAg和HBeAg浓度值与HBVDNA载量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83(P〈0.01)、0.550(P〈0.01),HBsAg与HBeAg的r值为:0.699(P〈0.01)。结论血清HBsAg浓度与HBVDNA载量及HBeAg浓度均成高度正相关,可较好的反应HBV的复制水平,便于临床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