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毒唑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广谱抗病毒药物,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肠病毒、鼻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均敏感。实验证明,它对12种RNA病毒、10种DNA病毒有抑制作用,其抗病毒作用强于阿糖腺苷、阿糖胞苷、金刚烷胺、盐酸吗啉呱、碘苷等抗病毒剂。 病毒唑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可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在临床中发现用病毒唑治疗红眼病,可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62例出血性结膜炎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4岁~72岁,病程6~48小时,均于春季播种期间发病,所有患者均有眼部异物或痒感,部分病人有眼部疼痛,畏光、流泪。分泌物为水样。睑、球膜充血,球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由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1971年传入我国,引起大流行,以后每年在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即近几年来开始在我国流行的“红眼病”。其特点为:传播迅速,潜伏期短,发病率高,炎症重,常伴结膜下出血。由于其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故在流行时若未及时加以预防控制,则大量的患者因症状重不能出勤,给工农业生产带来影响。因此,我们每个基层医务人员都要作到能够正确诊断和防治。本病首先于1969年开始在非洲加纳等国流行。1970年已传播到亚洲,在新加坡、印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 ,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 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期间 ,我部驻地公安县疫情严重 ,且在兄弟部队发病流行 ,我们采取了措施 ,杜绝了红眼病在我部的爆发流行。1 上好卫生教育课 ,提高全员预防意识疾病的预防都讲究“早发现、早治疗”。但若发生“红眼病”爆发流行时 ,如果发现一个人染上“红眼病”再去早期治疗 ,已晚了 ,而且与其接触密切者有可能已被感染。我们预防“红眼病”主要做法 ,一是在没有出现典型症状时 ,结合“红眼病”的传播特点及早期表现做好卫生宣传教育 ,并且反复讲 ,直到每一个官兵都听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鱼腥草注射液超声雾化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我校医院就诊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学生8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眼。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滴眼液点眼,观察组阿昔洛韦滴眼液点眼同时给予鱼腥草注射液超声雾化。结果:对照组4d治愈9眼,7d治愈34眼,平均疗程(139.02±45.09)h,观察组4d治愈22眼,7d治愈43眼,平均疗程(103.30±38.99)h。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鱼腥草注射液超声雾化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能明显缓解症状,缩短病程,经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AHC)是一种暴发流行、潜伏期短、传染性强的急性结膜炎。现已证实其病原体为一种腺病毒,其中以腺病毒Ⅷ型引起最为多见。AHC常年均有散在病例,常在夏季流行,1994年曾在海口市大流行。我们试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AHC,  相似文献   

8.
笔者1994年7月~8月,自拟银菊夏青汤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115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主要病原是肠道病毒70型和柯萨奇 A24型变异株病毒。我国于1971年开始在上海,北京等地流行,并分离到肠道病毒70型毒株,而柯萨奇 A24型变异株病毒引起流行除台湾省有报道外,其他地方未见及。福州地区于1986年和1988年均在8,9月份发生“红眼病”暴发流行。在两次流行中采集了发病两天内典型病例眼拭液标本85份,经接种 Hep-2细胞及新生乳小白鼠,分离出71株病毒。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100例流行性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采用了结膜下注射病毒唑和地塞米松的疗法,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100例(180只眼)中,男120只眼,占67%,女60只眼,占33%;年龄10~67y,以青壮年为多,共78例。1.2 发病特点 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从稍有不适感到症状加重平均约2~3d,整个病程平均为7~15d。多数属双眼发病,但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以眼睑水肿,结膜高度充血为主要特征,穹窿部有较多滤泡生成;个别患者还出现结膜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微小RNA 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的结膜炎,本病好发于夏秋季。1981年9月上旬本市该病流行,流行高峰持续7天左右,后又呈散发。在这次流行期间,我们观察了56例,现将其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报告如下: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是潜伏期短为2~3小时至3天,92.9%病例在48小时内发病,其中大多数在24小时内发病。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青壮年感染机会多,发病率高。传播方式有。①患眼-手或物-健眼。②患眼-水-健眼两种。本市这次流行以①式传播。因流行期气温较低,游泳已停止,故未酿成水源传播。临床特点:①球结膜下点片状出血,多数位于上方颞上方。出血区血管充盈、怒张。②  相似文献   

12.
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急,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一般3~4天即达高峰,整个病程约7~10天,如不彻底治疗,可转成慢性。现就我院1998年8~11月份门诊登记完整的57份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7例中,男35例,女22例;1~20岁14例,21~40岁32例,41~60岁7例,60岁以上4例;有学生、农民等各行业人员。1.2 临床表现:本组32例有“红眼病接触史”,自接触至发病最短2小时,最长约48小时,均为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无明显前驱症状。57例中,睑、球结膜…  相似文献   

13.
耳穴贴压疗法简称耳压法,是指用硬而光滑的药物种子或药丸、磁珠等物在耳穴表面贴压并用胶布固定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一种微小核糖核酸病毒(RNA病毒)中的肠道病毒70型引起。其传染性强,常在夏秋季暴发流行。其潜伏期短,大多在接触后24小时内发病,旦侵犯双眼;患眼灼痛、畏光、流泪等症较  相似文献   

14.
病毒唑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流行性出血热、麻疹、水痘、腮腺炎、小儿腺病毒肺炎和急性甲型肝炎等的抗病毒治疗。1989年我们将病毒唑应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并以同期病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观察26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病毒唑加强力宁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杜惠芳(河南省焦作市中州铝厂职工医院454174)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hemorrhagicfever,EHF),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为探讨有效的病因治疗,我们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病毒唑、强力宁联合治疗E...  相似文献   

16.
王学扬 《淮海医药》1999,17(9):66-66
笔自1990-1997年收治流行性出血热27例,其中使用病毒唑治疗13例(治疗组),不用病毒唑治疗14例(对照组)。现将两组治疗情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1990—1997年收治流行性出血热27例,其中使用病毒唑治疗13例(治疗组),不用病毒唑治疗14例(对照组).现将两组治疗情况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①对照组:1990—1992年收治14例(死亡4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最大59岁,最小16岁,平均41岁.②治疗组:1993年~1997年收治13例(死亡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最大62岁,最小15岁,平均39岁.1.2 诊断依据①临床症状:发热、“三红”、口腔粘膜出血点、腋下皮肤出血点等.②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减少、蛋白尿、EHFIRG抗体阳性.1.3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病毒唑首次量为33mg·kg~(-1),以后第1~4d按16mg·kg~(-1)给药,每6h一次,加入生理盐水150ml静脉滴注.第5~7d病毒唑按8mg·kg~(-1)给药,每8h一次,7d为一疗程.②对照组:不使用病毒唑,其他综合治疗同治疗组.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1969年发现的一种急性眼部传染病。我国1971年开始有过较大规模或不同程度的散发流行,1988年京津等地亦暴发了较大规模的流行。本文报告对160例患者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9.
王敏 《北方药学》2013,(10):154-154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并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对策,防止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在大学生中流行。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大学生对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疾病知识了解比较缺乏。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大学生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患病率大大降低。结论:通过采取对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疾病的相应对策,能有效降低大学生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门诊管理和有效控制其流行的方法。方法通过对2010-2013年收治的180例(240眼)确诊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患者施行门诊预检、分诊,设置门诊健康宣传栏,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做好眼部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结果所有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消毒隔离措施到位,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做好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的门诊管理及健康指导,能有效控制交叉感染,使病情能得到迅速控制,并有效地防止疫情继续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