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纤维化淤胆性肝炎(FCH)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状态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肾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FCH患者9例,正常者5例作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FCH肝组织α-SMA与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表达分布部位一致,定量分析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肾移植术后HBV相关性FCH患者肝纤维化的发生与HSC的活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的沉积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从胶原降解的角度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不同纤维化程度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标本50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及MMP1、TIMP1的表达。结果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及TIMP1表达显著增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表达与TIMP1呈明显正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发生与TIMP1增加、间质胶原蛋白的分解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抗纤二号对大鼠肝纤维化的Ⅰ,Ⅲ胶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过去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欲探讨复方抗纤二号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成五组,除正常对照外,余四组大鼠肝纤维化造模均采用腹腔注射猪血清(0 5 ml/次,2次/周).抗纤二号早期治疗组在第三周给予中药灌胃,1 g/100 g每天一次.抗纤二号晚期治疗组在造模第九周给予中药灌胃,1 g/100 g每天一次.γ-干扰素治疗组在造模第九周每天皮下注射10万单位的干扰素.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在12周杀大鼠,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的形成,RT-PCR检测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病理学观察,抗纤二号早期治疗组显著逆转了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与模型组比较,经HE和Masson染色抗纤二号治疗组能明显降解纤维化大鼠肝中的胶原(P<0.05).PT-PCR分析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在抗纤二号治疗组均明显减少.同时分析表明Ⅰ ,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在抗纤二号治疗组均明显减少.结论抗纤二号能逆转免疫引起的肝纤维化,这是由于能促进肝脏胶原的降解作用,最终导致肝纤维化的逆转.肝纤维化的早期治疗用药优于后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的形成是由于肝星状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armatrix,ECM)生成过多 ,在肝内大量沉积所致 ,是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前期阶段。早期诊断和治疗肝纤维化有利于控制肝硬化的形成 [1 -2]。我们对9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肝脏穿刺 ,同时抽血检测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Ⅲ型前胶原 (PCⅢ )及Ⅳ型胶原 (ⅣC) ,以探讨血清HA、LN、PCⅢ及ⅣC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1材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为1999年10月~2000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91例 ,其…  相似文献   

5.
博莱霉素大鼠肺纤维化Ⅰ、Ⅲ型胶原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肺纤维化病因不明,中位生存时间仅3年左右,肺移植是目前唯一有望提供长期生存的方法。由于部分研究结论难以从临床患者中得到,肺纤维化动物模型便成为研究人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有力工具(1)。20世纪70年代初,Snider等(2)首次用博莱霉素造模成功,由于该模型病理学特点与人类特发性肺纤维化十分相似,目前成为国内外公认的用于研究人类肺纤维化的动物模型。Ⅰ、Ⅲ型胶原是肺组织中的主要胶原成分,也成为评价博莱霉素肺纤维化模型的特异指标(3)。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的沉积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从胶原降解的角度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不同纤维化程度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标本50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及MMP1、TIMP1的表达。结果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及TIMP1表达显著增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表达与TIMP1呈明显正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发生与TIMP1增加、间质胶原蛋白的分解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对人黄韧带细胞(LFCs)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黄韧带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块加酶预消化法培养LFCs作为研究模型,予以不同浓度姜黄素0、10、50、100、200ng/ml刺激人LFCs12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姜黄素对人LFCs的抑制效应,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姜黄素对人LFcs的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10ng,/ml姜黄素作用于人LFCs,表现为增殖倾向,其光吸收值(OD值)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在50-100ng/ml的浓度范围内,随着姜黄素药物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100ng/ml和200ng/ml姜黄素能显著抑制人LFCs增殖(p≤0.05);Real—timePCR结果显示200.g/ml姜黄素组能够显著抑制人LFCsⅠ、Ⅲ型胶原合成(p≤O.05)。结论较高浓度的姜黄素能有效抑制人LFCs增殖和Ⅰ、Ⅲ型胶原合成,对人黄韧带纤维化可能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直纤维化的实质是胶原蛋白等细胞外间质成分的代谢异常,尤其是Ⅰ型胶原的达量合成及积聚。近年肝纤维化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本文从染色质构型、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的相互作用、DNA甲基化状态以及转录调控因子等几个方面,扼要介绍肝纤维化过程中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染矽尘大鼠肺组织不同时相Ⅰ、Ⅲ型胶原合成及比例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普饲)、矽肺组(普饲)和牛磺酸组(牛磺酸饲料)给予气管内注入1 ml矽尘混悬液(50 mg/ml),每组48只.分别在第1、3、7、14、21、28天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浆中牛磺酸含量;取肺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天狼猩红法染色,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各组动物肺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及比例的变化,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第7、14、21和28天,矽尘组Ⅰ型胶原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84%、3.77%、3.73%、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21和28天时,牛磺酸组Ⅰ型胶原含量分别比矽尘组降低2.39%、1.62%和7.13%;与对照组比较,第14、21和28天Ⅰ型胶原含量分别增加2.12%、2.11%和2.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第28天时,牛磺酸组Ⅲ型胶原含量比矽尘组减少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矽尘组Ⅰ/Ⅲ型胶原比例第7天开始增加,第28天时达到最大比值1.87,牛磺酸组Ⅰ/Ⅲ型胶原比例从第7天开始增加,且增加幅度高于矽尘组,第28天时增加幅度低于矽尘组.结论 牛磺酸对矽尘诱导大鼠肺组织不同时相的Ⅰ、Ⅲ型胶原合成抑制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0.
用胃酶和醋酸自大鼠肺中提取Ⅰ和Ⅲ型胶原,並用酶联免疫法对其含量及比值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自大鼠气管注入石英后,在肺部所引起的纤维化的过程中,Ⅰ型与Ⅲ型胶原的含量均不断增长。在染尘后10天时,Ⅰ/Ⅲ型胶原的比值低于未染尘时的数值,而在20天后,此比值明显升高,並维持恒定。通过Ⅰ型与Ⅲ型肺胶原含量及其比值的测定表明电焊烟尘所引起的大鼠肺纤维化病变进展缓慢,其纤维化程度也轻。本实验结果证明Ⅰ/Ⅲ型胶原之比值可用来表示不同粉尘所引起的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I3K抑制剂(PI103)对肝星状细胞(HSC)PI3K/AKT通路及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液氮保存下的HSC株,于37℃,5%CO2孵育箱中复苏传代培养,同步化后将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Cl4组、CCl4+PI3K抑制剂组。QPCR方法检测PI3K、AKT信号分子mRNA水平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HSC的PI3K、AKT信号分子和Ⅲ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 CCl4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PI3K、AKT信号分子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增多,Ⅲ型胶原生成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l4组和CCl4+PI103组比较,PI3K、AKT信号分子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减少,III型胶原生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3K抑制剂可降低PI3K、AKT信号分子及Ⅲ型胶原的表达,进而阻断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肝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的测定吴佳玉,孙琦,邱功,唐荣珍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然阶段,它的发生和发展直接影响慢性肝病的预后。血清Ⅲ型前胶原(Precouagen.Type.pcⅢ)是由肝细胞分泌的,其血清水平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特异性MEK抑制剂PD98059对体外肝星状细胞增殖及I型胶原纤维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液氮保存下的肝星状细胞株,于37℃、5%CO2孵育箱中复苏传代培养,同步化后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CCl4组、CCl4+不同剂量PD98059(20、50、100 μmol/L),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Ⅰ型胶原纤维表达.结果 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见PD98059组比CCl4组凋亡细胞显著增多,细胞数目减少;CCl4刺激HSC后,细胞明显增殖(P<0.05),各剂量组PD98059对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分别为21.84%、38.27%、46.65%;CCl4组HSC中的Ⅰ型胶原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PD98059明显抑制Ⅰ型胶原表达(P<0.05).结论 PD98059对CCl4刺激HSC增殖及Ⅰ型胶原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对小鼠胆总管结扎术后引起的肝纤维化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ColⅠ)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体重为(0.32±0.28)kg的健康、雄性小鼠30只,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及LBP干预组,每组10只。模型组:小鼠通过结扎胆总管后诱导肝纤维化损伤。LBP干预组:小鼠在结扎胆总管后第21天口服LBP 30μg/g,每天1次,共用15天。对照组:小鼠暴露腹腔、分离、置线,不对胆总管做其他操作,闭合腹腔后第21天口服等剂量的0.90%生理盐水,每天1次,共用15天。制备3组的肝组织标本,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天狼猩红染色法分析其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印迹法测定3组肝组织中α-SMA和ColⅠ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肝小叶结构被破坏,肝组织有面积不等的坏死,汇管区发现胆总管数量增加和纤维组织增生,表明采用胆总管结扎术可以成功地诱导肝纤维化损伤,肝组织中α-SMA和ColⅠ的含量(0.877±0.015,1.102±0.063)增加,与对照组(0.286±0.005,0.765±0.01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相似文献   

15.
16.
前列腺素E1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副反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堑 《应用预防医学》2004,10(4):235-236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 E 1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其副反应.方法将 122例淤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 62例,对照组 60例.治疗组采用前列腺素 E 1治疗,对照组采用舒肝宁治疗,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疗程均为 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2.3%( 51/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1.1( 38/6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在降酶、退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前列腺素 E 1引起的副反应多可耐受.结论使用前列腺素 E 1改善微循环这一方法,对淤胆型肝炎具有疗效好、经济、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烟酸对染矽尘大鼠肺组织Ⅰ型和Ⅲ型胶原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阐明饲料中添加烟酸对染矽尘大鼠早期Ⅰ型、Ⅲ型胶原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气管暴露法建立矽肺动物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烟酸含量,天狼红染色法结合偏振光显微镜观察Ⅰ型、Ⅲ型胶原的形成,图像分析系统对胶原定量分析。结果 烟酸组不同时点血浆中烟酸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和矽尘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染矽尘后第7天、第28天,与对照组比较,矽尘组大鼠肺组织Ⅰ型胶原阳性区域面积百分比显著增加,而烟酸组Ⅰ型胶原阳性区域面积百分比则明显低于矽尘组。染矽尘后第28天,Ⅲ型胶原阳性区域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烟酸组Ⅲ型胶原阳性区域面积百分比则显著低于矽尘组。结论烟酸通过抑制Ⅰ型、Ⅲ型胶原的形成,而有效地阻断矽尘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氟中毒大鼠肝组织胶原蛋白-Ⅰ型(Col-Ⅰ)、胶原蛋白-Ⅲ型(Col-Ⅲ)及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 探讨慢性氟中毒是否有导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体重(90 ~ 1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饮用水氟离子浓度< 0.5 mg/L), 低、中、高浓度氟组(饮用水氟离子浓度分别为5.0、50.0、100.0 mg/L), 每组12只(雌、雄各半), 饲养6个月。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骨氟、尿氟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马松染色法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及胶原纤维沉积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肝组织Col-Ⅰ、Col-Ⅲ、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4组大鼠骨氟、尿氟[骨氟:(92.52 ± 5.64)、(112.21 ± 11.86)、(142.99 ± 7.87)、(235.63 ± 11.55)mg/kg, 尿氟:(5.47 ± 0.88)、(17.78 ± 1.48)、(54.16 ± 5.96)、(121.11 ± 6.32)mg/L]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Ⅲ型胶原及TNF-a在胎膜早破患者胎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胎膜早破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分析推断足月胎膜早破(tPROM)与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发病机制是否相同.方法:选取非足月胎膜早破组(pPROM)18例,足月胎膜早破组(tPROM)20例,选取与胎膜早破组孕周相对应的早产组(18例)和足月组(20例)分娩孕妇为对照组.均行剖宫产,胎盘胎膜娩出后避开自然破裂口或人工破口处取胎膜组织,常规HE染色在光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Ⅲ型胶原和TNF-a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1,胎膜早破组胎膜组织完整性差,羊膜层和绒毛膜层分离现象多见,羊膜层胶原纤维及细胞外基质呈无序状态并减少.2,4组胎膜组织中均有Ⅲ型胶原及TNF-a蛋白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Ⅲ型胶原主要定位于羊膜的ECM中,TNF-a主要定位于绒毛膜滋养细胞胞浆中.3,Ⅲ型胶原在pPROM组、tPROM组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PROM组的表达亦低于在tPROM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a在pPROM组、tPBOM组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相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pPBOM组的表达低于在tPROM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Ⅲ型胶原与TNF-a两者在tPROM组中的表达水平星负相关性(r=-0.655,P<0.01),但两者在pPROM组中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385,P>0.05).结论:1,tPROM的发生可能与胎膜的退行性变及各种因素引发的胎膜细胞过度凋亡有关,而pPROM的发生更倾向于胎膜本身结构异常所致.2,推断pPROM和tPROM两者是否有胎膜组织结构异常所导致的共同结果,但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稀土氧化钕粉尘的致纤维化过程中Ⅰ、Ⅲ型胶原纤维、白介素-12(IL-12)表达的变化特征。方法选用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0只,体重(200±16)g,采用气管非暴露插管灌注法进行染尘建立模型。实验组按25、50、100、150(mg/kg)稀土氧化钕粉尘悬液0.8 ml一次性染尘,对照组0.9%生理盐水0.8 ml。在28 d后实验组各处死大鼠15只,对照组处死10只。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测定实验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上清液中IL-12含量;肺组织采用天狼猩红染色,偏光显微镜下观察Ⅰ、Ⅲ型胶原纤维。结果稀土氧化钕粉尘致实验大鼠肺组织纤维化过程中可见Ⅰ、Ⅲ型胶原纤维的大量增生,染尘后早期主要以Ⅰ型胶原纤维增生为主。其Ⅰ、Ⅲ型胶原纤维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中大鼠BALF上清液中IL-12随着染尘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多,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稀土氧化钕粉尘在诱导大鼠肺部组织纤维化过程中,Ⅰ、Ⅲ型胶原纤维均大量增多,分布范围扩大。同时BALF上清液中IL-12出现高表达,表明IL-12在肺组织纤维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