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TNP 470是半合成烟曲霉素类似物 ,具有较强的抗血管生成和广泛抗肿瘤活性。我们采用ACHN肾癌细胞株建立肾癌动物模型 ,观察血管生成抑制剂TNP 470的抗肿瘤生长和转移效应。材料与方法 雌性BALB/c nu/nu裸小鼠 ,4周龄 ,平均体重 13.7g。ACHN肾癌细胞株购自美国典型物种保藏中心 (ATCC) ;TNP 470由日本Take da公司馈赠 ;兔抗鼠Ⅷ因子多克隆抗体购自Dako公司。将ACHN肾癌细胞株2 .0× 10 6/0 .2ml接种于BALB/c裸鼠背部皮下 ,将 16只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 ,每组 8只 ,第 3d起分别…  相似文献   

2.
TNP-470对裸鼠体内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TNP-470对裸鼠体内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16只人结肠癌皮下移植瘤裸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隔日予以TNP-47030mg/kg,皮下注射,对照组予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4周后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组化)和图象分析技术检测肿瘤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TNP-470明显抑制了肿瘤的生长,抑瘤率为45.53%。实验组肿瘤中PCNA的表达显低于对照组,凋亡指数上升,电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 TNP-470除了通过抗血管生成作用抑制肿瘤生长外,还可通过抑制LOVO细胞本身的增殖和诱导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实体瘤生长具有血管生成依赖性。内皮细胞的增生、移动、管道形成是血管生成所必须的步骤,TNP-470通过阻滞内皮细胞增生而抑制新血管形成,从而发挥抗癌作用。研究证实,TNP-470可抑制肾癌生长、转移及新血管形成,在肿瘤早期应用其抗血管生成活性更为明显。并且,血管生成抑制剂和其他方案联合应用是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管形成抑制剂 TNP- 4 70联合 MMC对小鼠原位种植性肝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防治作用。方法 原位肝癌模型小鼠切除肿瘤后建成肝癌切除术后小鼠模型 6 0只 ,随机分为四组 ,1对照组 :隔日皮下注射 3%酒精溶剂 ;2MMC组 :每周一次腹腔注射 MMC(2 m g/ Kg) ;3TNP- 4 70组 :隔日皮下注射 TNP- 4 70 (30 mg/ kg) ;4 TNP- 4 70 +MMC组 ;隔日皮下注射 TNP- 4 70 (30 m g/ kg) ,每周一次腹腔注射 MMC(2 mg/ kg) ,用药至小鼠死亡。检测小鼠存活时间、各组复发率、复发瘤体积、处理前后腹围。 结果  1TNP- 4 70组及联合用药组较 MMC组和对照组生厚时间明显延长 (P<0 .0 5 ) ;2联合用药组较 MMC组复发率明显减少 ,复发瘤体积亦减少 (P<0 .0 5 ) ;3联合用药组较单药组小鼠腹围明显减少 (P<0 .0 5 )。结论 联合 TNP- 4 70及 MMC能明显提高单药对小鼠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的基因诊断和治疗王义,张绍庚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发病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三位。由于肝癌起病隐匿,发展迅速,并易发生肝内转移,故手术切除率低,且术后复发率高,总体预后较差。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国内外在基因水平对肝癌进行了不少探索研究,本...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发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全国每年死于肝癌者超过11万人,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1)。可见肝癌仍然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近二十年来,由于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和术后综合治疗的不断完善,其手术切除率有所提高,手术死亡率显著下降,总体疗效有了明显提高(2)。因此,对全身情况良好、无严重心、肺、肾功能障碍、凝血机能正常、肝功尚正常、肿瘤较局限、无肝外转移的肝癌患者均应争取手术切除治疗,对术后癌复发者除积极争取手术切除外,还可选择其他外科疗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的冷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的冷冻治疗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200032)周信达手术切除是目前肝癌治疗的有效手段。但手术切除率较低,术后复发率较高。研究不能切除肝癌的局部治疗,既杀灭癌细胞,又保存较多的正常肝细胞,对延长患者生命乃至治愈,可能是一项有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8.
实体瘤生长具有血管生成依赖性。内皮细胞的增生、移动、管道形成是血管生成所必须的步骤,TNP-470通过阻滞内皮细胞增生而抑制新血管形成,从而发挥抗癌作用。研究证实,TNP-470可抑制肾癌生长、转移的血管形成,在肿瘤早期应用其抗血管生成活性更为明显。并且,血管生成抑制剂和其他方案联合应用是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转移、复发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全球每年约发生 2 6万例 ,其中 4 2 %在中国。根据卫生部的统计资料 ,近 2 0年来我国每年约有 11万人死于该病 ,在部分城市中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 ,部分农村居第一位。在原发性肝癌的各种治疗方法中 ,手术切除的疗效已得到公认。小肝癌切除后 5年生存率可达50~ 6 0 % ;大肝癌也达到 30 %。但是 ,原发性肝癌 (主要是肝细胞癌 )的高转移和高复发特性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有报道经过根治性切除的肝癌病人 ,五年复发率高达 6 0 % ,并且复发时间主要集中在术后 2年左右。因此 ,深入研究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 2 0世纪 50年代中期 ,我国就已开展了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工作。近半个世纪以来 ,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有了很大发展 ,取得了较好效果。当今的肝脏外科 ,已不存在手术禁区 ,也不认为巨大肝癌不能切除。目前 ,全世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 ,外科手术切除仍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和最有效的措施。与此同时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一些新的治疗技术相继出现 ,不断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并取得附表 肝功能分级标准 *检查项目 分级标准 血清胆红素 [μmol/ L (mg% ) ] <2 1 (1 .2 ) 2 1~ 34(1 .2~ 2 .0 )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肝癌高转移细胞株MHCC97-H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方法 应用明胶酶谱法检测ATRA对体外培养MHCC97-H细胞分泌MMPs酶谱的影响;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ATRA对MHCC97-H细胞表达MMP-9的影响;利用侵袭小室模型,检测ATRA对MHCC97-H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MHCC97-H在体外培养时可分泌大量的MMPs,其中以MMP-9和其活性形式为主。ATRA在体外可显著地抑制MHCC97-H细胞MMPs的表达,降低肿瘤细胞穿透人工重组基底膜的能力,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抑制肿瘤细胞分泌MMPs的能力,是ATRA抗肿瘤侵袭转移的主要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甲酸(RA)对结直肠癌组织维甲酸受体(RA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Wistar大鼠160只,随机分4组。第1、2组注射二甲基肼,第3、4组注射生理盐水。于第7周开始,第2、3组每天给大鼠灌服维甲酸50mg/kg,至第14周,然后分批处死。用受体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正常结直肠组织和癌组织的RAR含量和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计算PCNA指数。结果第1、2组结直肠癌发生率100%和1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注射RA前后正常结直肠组织和结直肠癌组织RAR水平分别为2.64、2.11、1.16和1.78fmol/μgDNA,RA可使癌组织RAR水平升高(P<0.01)。注射RA治疗前后正常结直肠组织和癌组织PCNA分别为33、33、168、98,RA能明显降低结直肠癌组织PCNA指数(P<0.01)。结论RA可以减少二甲基肼诱发结直肠癌的发生;并可使结直肠癌组织的RAR水平上升和PCNA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3.
维A酸在细胞和基因水平调控黑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维A酸治疗皮肤色斑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维A酸作用于B16F10黑素瘤细胞及正常人黑素细胞,观察对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及黑素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结果维A酸的作用浓度为100μmol/L时,黑素细胞酪氨酸酶mRNA表达下调均值为30.13%;当浓度为500μmol/L以上时,可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82.79%,并随着浓度的增加作用越明显;而对黑素含量的降低则需要更高的浓度(1000μmol/L);同时,还有促进黑素细胞增殖的作用。对照组氢醌对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对色素细胞有抑制和毒性作用。结论维A酸能够抑制黑素产生,是通过下调酪氨酸酶的表达和活性来完成。  相似文献   

14.
紫杉醇和维甲酸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紫杉醇 (PA)和维甲酸 (RA)协同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 3的体外作用 ,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光镜形态学、噻唑蓝 (MTT)法、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了 10 -6、10 -7、10 -8mol/L浓度紫杉醇和 10 -5、10 -6、10 -7mol/L浓度维甲酸在体外单药或协同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 3的作用和对细胞DNA含量及CyclinD1表达的影响。 结果  10 -6mol/L以上浓度维甲酸作用 48h可增强 10 -7mol/L以上浓度紫杉醇对前列腺癌PC 3细胞系的生长抑制 [抑制率≥ (5 6.3± 5 .2 ) % ,P <0 .0 5 ] ,增强诱导凋亡作用 [凋亡率≥ (2 0 .5± 2 .3 ) % ,P <0 .0 5 ] ,下调CyclinD1的表达 [表达率≤ (9.2± 1.1) % ]。维甲酸使紫杉醇所致的G2 /M期细胞比例由 (70 .3± 9.3 ) %变为 (5 4.6± 6.7) % ,部分地逆转了其G2 /M期细胞周期阻滞 (P <0 .0 5 )。结论 紫杉醇和维甲酸可以协同增强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 3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显示了紫杉醇和维甲酸协同用于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腺病毒为载体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Ad-TK)/N氧鸟苷(GCV)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旁观者效应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TRA作用前后前列腺癌细胞株PC-3表达连接蛋白(Cx)43的水平和位置,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观察ATRA处理前后Ad—TK/GCV系统治疗PC-3细胞旁观者效应的变化。结果 PC-3细胞弱表达Cx43,总体表达率为27.7%;在浓度〉1×10^-6mol/L的ATRA作用下,Cx43水平表达阳性率达75.7%,以胞膜表达为主,明显高于ATRA处理前(P〈0.05)。在达到明显旁观者效应(细胞生存率50%)时,Ad—TK/GCV系统组需要TK^+PC-3细胞数为50%,而ATRA联合Ad—TK/GCV系统组需要TK^+PC-3细胞数仅为3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腺癌Ad—TK/GCV治疗的旁观者效应与Cx43表达及定位有关,AT—RA可以通过提高Cx43的表达增强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维甲酸受体( RAR-α、RAR-β、RAR-γ)介导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选10只为空白对照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n=10)和ATRA组(n=10).于造模成功第2天起ATRA组大鼠给予ATRA 10 mg·kg-1·d-1灌胃,对照组与糖尿病组均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于第8周及第12周观察生化指标及处死各组大鼠,取肾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各组肾组织细胞凋亡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肾组织中维甲酸受体RAR-α、β、γ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肾组织中增殖指标I型胶原(CdI),层粘连蛋白(LN)及凋亡相关因子Smac、caspase-3的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肾组织中Smac、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24h尿蛋白、Scr、BUN、肾质量/体质量比值均显著增加(均P<0.05),而ATRA组上述指标较糖尿病组减少(均P<0.05).ATRA组病理改变较糖尿病组减轻.12周时,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ATRA组较糖尿病组减少(P<0.01).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12周时糖尿病组肾组织RAR-α、RAR-β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而ATRA组较糖尿病组显著增加(均P<0.01);各组肾组织中均未见RAR-γ表达变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2周时糖尿病组肾组织肾小球系膜区中Col Ⅰ、LN、Smac、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ATRA组较糖尿病组显著减少(均P<0.01).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Smac、caspase-3 mRNA的表达均显著增多(均P<0.01),并随时间延长表达增强;ATRA组较糖尿病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可能通过其受体介导途径抑制糖尿病肾病肾组织细胞增殖及凋亡,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上皮-间充质转化在营养剥夺条件下促进肝癌细胞侵袭的作用.方法 以Hank's平衡盐缓冲液对肝癌细胞株HepG2和BEL7402细胞进行营养剥夺培养,观察营养剥夺对肝癌细胞上皮间质标记表达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以转化生长因子(TGF)-β/Smad3通路抑制剂SIS3(2μmol/L)处理营养剥夺的肝癌细胞,分析上皮间质标记表达与细胞侵袭力之间的关系.结果 平衡盐缓冲液显著增加HepG2和BEL7402肝癌细胞的侵袭数[(58 450±1245)个;(61 750±1800)个,P<0.05],同时其上皮标记CK18表达下调而间质标记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升高.以TGF-β/Smad3通路抑制剂SIS3处理平衡盐溶液培养的HepG2和BEL7402细胞后,较对照组细胞未出现明显上皮间质标记表达改变,细胞侵袭数较SIS3未处理组也明显减少[(16500±1050)个比(15 450±985)个,P<0.05].结论 上皮-间充质转化可能是营养剥夺条件下促进肝癌细胞侵袭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血管形成抑制剂TNP-470对膀胱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形成抑制剂烟曲霉菌衍生物TNP 470抑制膀胱癌生长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TNP 470 (6 0mg/kg)皮下注射治疗T739膀胱癌荷瘤鼠 ,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17天后杀鼠 ,观察TNP 470对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 ,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及增生指数的影响。 结果 TNP 470治疗组肿瘤生长明显缓慢 ,肿瘤抑制率为 46 3 %。组织学检查显示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MVD明显减少 (P <0 0 1) ,肿瘤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 (P <0 0 1) ,增生指数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结论 TNP 470对膀胱癌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机理可能为抑制肿瘤血管形成 ,引起肿瘤组织缺血 ,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19.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人膀胱癌细胞T24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 诱导人膀胱癌细胞T24 凋亡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不同浓度ATRA 对T24 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3 ×10-5 ~3 ×10- 7mol/LATRA可显著抑制T24 细胞增殖。用3×10-5 mol/L和3×10- 6 mol/LATRA 作用细胞6 天,可出现典型凋亡特征;3 ×10-5 、3×10- 6 mol/LATRA 组及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 .16 % 、15 .31%和1 .49 % ;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凋亡特征性的DNA 梯形带。结论 ATRA对人膀胱癌细胞T24 有剂量生长抑制作用,且可成功地诱导人膀胱癌细胞T24 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A是一种人体必需脂溶性维生素,主要通过其代谢产物视黄酸发挥作用,视黄酸对于器官的形成与分化、组织细胞的增生与凋亡起着重要作用,其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会引起组织器官发育异常。本文就视黄酸的分子结构、代谢过程、视黄酸受体以及视黄酸与器官发育的关系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视黄酸与组织器官发育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