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42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70例根据个体化原则给予抗抑郁、促胃动力治疗,治疗组272例在个体化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疗程均为1周,随访12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208例,总有效率76.5%,对照组有效128例,总有效率4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治疗时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治疗前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消化功能不良症状评分比较作为观察指标.结果:经相应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7.6%;给予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根除性治疗,治疗前后患者消化功能不良症状评分降低明显,前后之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杆菌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致病菌之一,然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可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季善云  张卿 《现代养生》2023,(18):1378-1380
目的 评价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在消化性溃疡患者初诊及治疗后复诊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医院检查胃镜后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100例初诊患者及治疗后60例复诊患者(初诊患者中呼气试验阳性者经规范治疗结束后停药至少一月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初诊患者、治疗后的复诊患者进行呼气试验(13C或14C)及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以呼气试验为金标准,评价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的诊断效果及其二者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以呼气试验为金标准,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对初诊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结果灵敏度95.35%、特异度85.71%,两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65);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对复诊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结果灵敏度80.0%、特异度88.0%,两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具有中高度一致性(Kappa=0.586)。结论 HP粪便抗原检测与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的效果基本一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消化性溃疡患者初诊及复诊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近些年来,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筛查和治疗越来越普及,每天都会有患者问孩子是否也要检测幽门螺杆菌,如果孩子感染了是否需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没有那么可怕我国有超过半数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在成年人中筛查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感染者未来发生胃癌风险,治愈或预防消化性溃疡病,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治疗的关系和对该病实施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患者92例,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人资料92例,分别定义为研究组和正常组。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方式对两组研究对象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进行测定。将研究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单纯应用奥美拉唑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应用甲硝唑、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采用抗幽门螺杆菌联合用药方式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3年6月-2014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案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50例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两周,治疗结束1个月后对观察组患者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根除幽门螺杆菌46例,根除率92.0%,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症状积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未根除幽门螺杆菌患者与对照组症状积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根除幽门螺杆菌者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能够有效的降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积分,提高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院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分离培养情况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因消化不良症状于医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4 05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胃窦及胃体部黏膜样本采集后进行幽门螺杆菌培养与鉴定,并采用E-test方法对获得的幽门螺杆菌菌株进行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试验,收集患者的年龄、吸烟、饮酒、内镜下诊断等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 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 052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1 300例患者标本经幽门螺杆菌培养为阳性,阳性率为32.1%,共分离出1 300株幽门螺杆菌;经药物敏感性分析,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耐药率较高,均80%,对呋喃唑酮、四环素、阿莫西林,耐药率较低,均20%;其中对单一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占30.5%,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占69.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饮酒及萎缩性胃炎是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地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高,影响患者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饮酒、萎缩性胃炎,临床上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检查与治疗。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究社区人群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根除诊疗优化方案。方法:2022年7—12月按照随 机、双盲的方法选取在上海市高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472例,经过规范化治疗2周后共有 11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转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1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 (58例) 和干预组 (58例)。 不给予对照组患者任何干预,给予干预组患者家庭医生社区干预,干预内容包括饮食、生活习惯、慢性病用药指导与监督 等。干预时间为转阴后的6个月。评价患者转阴6个月后幽门螺杆菌再感染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幽门螺杆菌再感染患 者2例,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6.55% (56/58);对照组幽门螺杆菌再感染患者27例,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53.45% (31/58)。 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8.736,P<0.05)。对 29例幽门螺杆菌再感染患者进行单因素分 析,结果显示,直系亲属文化程度、刷牙频率、上消化道疾病史、饮酒史及新鲜水果食用频率对患者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的影 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值分别为4.647、7.302、4.296、4.494和6.121,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直系 亲属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不刷牙、有上消化道疾病史、有饮酒史及从不食用新鲜水果为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四联疗法联合家庭医生团队的社区干预、养成良好的就医行为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体检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毒力因子特征,为幽门螺杆菌防治工作提供借鉴信息。方法 以2022年1—12月于北京某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北京地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尿素13C呼气试验和血生化指标,对尿素13C呼气试验阳性患者采用蛋白质芯片法检测毒力因子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体检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毒力因子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获得2 746例有效调查对象,男女性别比1.05∶1(1 405/1 341),年龄21~76岁,以40~49岁者占比最高(28.77%,790/2 746)。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3.25%(913/2 7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饮酒(OR=1.530)、在外就餐(OR=2.052)、摄入腌制食品(OR=1.822)、家庭成员幽门螺杆菌感染史(OR=3.904)、空腹血糖异常(OR=1.980)、同型半胱氨酸异常(OR=1.766)、血脂异常(OR=1.498)、幽门螺杆菌认知水平(OR=0.321)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毒力因子分型以血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对2009年2029例金山医院就诊人群,用胶体金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同时将胶体金法与14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法进行方法学比对。结果:体检人群现症感染43.07%,儿科患者现症感染17.01%,成人患者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36.97%;胶体金法与14C呼气试验符合率达99.5%。结论:用胶体金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是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本院选取5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另外选取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0月。对比两组血清特异性抗体(Hp-IgG)差异,并将实验组最终诊断结果与呼气试验(金标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血清特异性抗体(Hp-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实验室综合检查已确诊阳性35例,阴性15例,呼气实验检查诊断阳性35例,阴性15例,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诊断阳性37例,阴性13例,呼气实验检查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100.00%、100.00%、100.00%)与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96.00%、100.00%、80.00%)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建议临床采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学龄儿童厌食症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71例以"厌食"为主诉来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就诊的学龄患儿行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阳性者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其进一步行13碳呼气试验(13C-UBT)检查,结果阳性诊断为现症感染。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年龄、病程长短、伴随症状、家族史、家庭人口数等影响因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以厌食为主要症状的学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2. 1%,在感染儿童中现症感染率为25. 9%;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口数的多少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显著相关(P0. 05),多家庭人口数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危险是少家庭人口数儿童的1~2. 7倍;采用卡方检验和Kappa值分析发现血清现症感染蛋白抗体的检测结果与13C-UBT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差。结论虽然儿童厌食不在专家推荐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治疗指征内,但以厌食为主要症状的学龄儿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报道中无症状儿童,特别是家庭人口数较多或家庭中有幽门螺杆菌接触的学龄儿童,可以考虑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检测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150例反复腹痛或伴有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的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同时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查作对照,对HpSA酶联免疫法与^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查的阳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50例患儿中,HpSA酶联免疫法阳性率30%,对照法阳性率为29.33%,两法阳性检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SA酶联免疫法与对照法比较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09%和92.45%。结论:HpSA酶联免疫法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普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含呋喃唑酮的标准四联疗法与含甲硝唑的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院门诊,13C呼气试验阳性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306例。随机分为两组(A、B组):A组患者152例,采用奥美拉唑+丽珠得乐+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B组患者154例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疗程均为10 d,停药后4周13C呼气试验复检,观察幽门螺杆菌根治情况。结果 A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92.8%(141/152),B组73.4%(113/154),两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2007年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推荐一线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方案,含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糖代谢、血脂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中心健康服务科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接收的128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取静脉血样本进行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标检测,利用乳胶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依据结果将体检者划分为阴性组(65例)和阳性组(6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检验结果及血糖代谢、血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发生率。结果 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血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组FBG、2hPG、HbA1c等血糖代谢指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组TC、TG、LDL显著高于阴性组,HDL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组糖尿病、高TC血症、高LDL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分别为12.70%、17.46%、15.87%、11.11%,显著高于阴性组1.54%、4.63%、3.08%、1.5...  相似文献   

16.
小儿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相关性消化不良临床较为常见,是伴有Hp感染的消化不良,需进一步结合Hp及胃镜检查确诊,临床诊断及治疗难度较高。本文基于国内外儿童Hp感染诊治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消化不良,对诊断及治疗小儿Hp感染相关性消化不良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幽门螺杆菌的分布,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4年4月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 468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上消化道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以及不同性别、年龄段和上消化道疾病种类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 1 468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693例,感染率为47.2%;70~79岁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低为43.6%,40~49岁和50~59岁患者感染率偏高,分别为48.6%和48.7%;不同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浅表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最低为40.0%;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最高为92.8%。结论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密切,临床应根据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服药依从性及对病原菌耐药影响。方法 以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在海口市中医医院做胃镜检查并确诊为Hp阳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在完成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疗程后应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进行调查,并采集患者治疗前的胃粘膜样本用于幽门螺杆菌耐药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服药依从性和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单、多因素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服药依从性对病原菌耐药影响。结果 共纳入2 112例Hp患者,其中1 509例用药依从性良好,占71.44%。2 112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获得2 112株幽门螺杆菌,其中均敏感126株,占5.97%,单一耐药763株,占36.13%,双重耐药559株,占26.47%,多重耐药664株,占31.43%。Hp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51.18%、20.26%。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抗生素种类≥4种(OR=1.881)、复治(OR=1.702)、服药依从性不足(OR=2.787)、既往3个月内使用左氧氟沙星(OR=1.179)、既往3个月内使用...  相似文献   

19.
王玮  王钊  张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47-6148,6153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并探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共计181例,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并将14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根据不同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研究四联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慢性胃炎患者共93例,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72例,感染率77.4%;消化性溃疡患者8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68例,感染率77.3%;男女之间、年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7.1%,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高,四联疗法能够提高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并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铁路职工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以及体检者对胃幽门螺杆菌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方法尿素~(14)C呼气试验法。结果豫南地区铁路职工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43.2%,机车乘务员50.0%,高于铁路其他职业人群,且体检者对胃幽门螺杆菌的知识了解不多。结论豫南地区铁路职工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对较高;而胃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活动性胃炎的危险因素,是胃癌的第一类致病因子,加强铁路职工相关方面的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