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双低扫描技术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CT技术的不断进展,冠状动脉CT成像(CCTA)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已经被临床认可,同时其辐射作用和对比剂不良反应也引起大家的关注。当前,不少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用量的新技术应用于临床,本文旨在结合近年国内外文献,就CCTA的双低扫描技术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迭代重建技术的进展及其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CT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传统CT影像重建算法——滤波反投影技术(FBP)受到明显制约,而迭代重建技术(IR)得以迅速发展并成功应用于临床。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是CT影像检查的重要组成,IR技术在降低CCTA辐射剂量、减轻钙化斑块和冠状动脉支架伪影、提高粥样斑块显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就IR技术的进展及其在CCTA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心率及不同扫描方案下冠脉CT血管造影辐射剂量的差异,明确降低心率以及缩短扫描时相的价值及必要性。方法 240例行CCTA检查的患者根据心率及扫描时相不同分为4组进行扫描,4分法评价图像质量,并计算辐射剂量,评价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与心率和扫描时相的相关性。结果各组间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随着心率减慢,辐射剂量显著降低。舒张末期扫描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全心动周期扫描组。结论降低心率、缩短扫描时相在冠心病CCTA检查中减少辐射剂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CT成像(CCTA)已成为一种准确率较高的评价冠状动脉解剖形态的无创手段,但是检查产生的高剂量辐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如何在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保证诊断质量已成为CCTA的研究热点。笔者就该方面近年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颈部先天性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CT诊断一个临床指征其益处远多于潜在风险,但CT曝光辐射的潜在风险仍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有必要提醒放射医生在保证影像诊断质量的同时必须将辐射剂量降低到尽可能低水平(ALARA).为达到ALARA标准,必须合理使用CT,并根据具体的诊断任务而进行调整.就CT辐射输出测量的概况、辐射剂量的合理使用和优化以及降低辐射剂量的策略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江杰  韩丹 《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46(10):958-960
CT的辐射问题已日益引起业界重视.根据美国辐射防护和测量委员会提出的电离辐射防护中应尽可能遵循防护水平最优化原则[1],如何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一系列减少射线剂量的CT扫描方法,如降低kV、mAs,加大螺距及实时动态曝光剂量调节技术( CARE Dose 4D)等,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双能量CT( dual energy CT,DECT)虚拟平扫(virtual noncontrast,VNC)技术又为射线剂量的控制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直接屏气方式在降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40例(心率<75次/min)临床拟诊冠心病行CCTA检查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采用吸气后屏气方式扫描,标记为A组;CCTA采用平静呼吸下直接屏气方式扫描,标记为B组.对比研究2组受检者平静呼吸时心率(基础心率)、扫描期间屏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时间分辨率宽体探测器CT应用于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CT造影(CCTA)的可行性.方法 以20例窦性心律患者CCTA图像为对照,回顾性分析20例房颤患者CCTA图像.由2名放射诊断医师采用盲法对40例图像进行评分(3分制),记录两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20例房颤患者CCTA图像均符合诊断标准,达到临床要求.房颤组得分1.12 ±0.32,窦性心律组得分1.10 ±0.28,两组间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8).为保证房颤患者检查成功率,房颤组检查间隔一个心动周期连续扫描两次,获得两套数据,辐射剂量相应翻倍.房颤组ED(3.41±1.23)mSv,窦性心律组ED(1.91 ±0.85) mSv.结论 高时间分辨率宽体探测器CT可应用于心房颤动患者CCTA,且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常用三个不同指标描述CT检查辐射剂量:辐射剂量峰值(PRD),多次扫描平均剂量(MSAD)、和CT剂量标准(CTDI)。利用以往报道的胶片条剂量测量技术测量层面辐射剂量和PRD、MSAD、和CTDI。将预先裁成的直接曝光X线胶片条放置在不透光的支架上,用于在空气中和常规CTDI体模内测量曝光。利用与作者采用的电子束CT匹配的常规X线球管的光谱特征对胶片校正。曝光后,用自  相似文献   

10.
多层CT辐射剂量与防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层CT(MDCT)可进行快速扫描和大范围容积扫描。与单层CT(SDCT)相比,MDCT特有的参数可能增加或减少受检者剂量。早期研究表明MDCT所致受检者剂量高于SDCT,但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两者剂量相似甚至MDCT的剂量较低。多层CT主要依靠CT的合理使用来降低辐射剂量。CT检查正当化判断是临床医生与放射医师共同的责任。扫描参数应根据扫描指征、受检者体形、年龄及扫描范围设置,并使用自动曝光控制等降低辐射剂量的技术。对临床医生和CT工作人员进行CT辐射防护培训有助于CT检查正当化及扫描方案与辐射剂量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