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医药指南》2019,(30)
目的对血栓抽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76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甲组、乙组,各38例,其中甲组单独予以替罗非班,乙组予以血栓抽吸+替罗非班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乙组心功能改善程度、N末端B型利钠肽原含量高于甲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随访1个月,乙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甲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EMI患者应用血栓抽吸+替罗非班,近远期效果尤为显著,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时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及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是否能让患者更获益,为选择更好的临床操作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诊断急性STEMI患者,经冠脉造影示血栓负荷重的患者共278例,随机分为血栓抽吸+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实验组,n=92),血栓抽吸+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对照组a,n=92),血栓抽吸+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组(对照组b,n=94),比较术后3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血浆肌钙蛋白I峰值,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大出血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TIMI血流分级、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血浆肌钙蛋白I峰值、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均<0.05),对照组a优于对照组b(P<0.0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三组之间大出血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干预急性STEMI时血栓抽吸联合静脉及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优于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及血栓抽吸联合静脉应用替罗非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直接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5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反复抽吸血栓后,经抽吸导管注入替罗非班至梗死相关血管(IRA),后行支架植入;B组直接行PCI治疗.比较两组心肌再灌注和临床预后.结果 A组术后2hST段回落(STR)70%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76.9% vs.35.9%)(P<0.01),IRA远端血流分级高于B组(2.8±0.6 vs.2.1±0.4)(P<0.05),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低于B组(2.6%vs.12.8%)(P<0.01);A组术后30 d LVEF明显高于B组(0.56±0.12 vs.0.46±0.10)(P<0.05);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栓抽吸联合经冠脉内替罗非班能促进STEMI急诊PCI术后STR,改善TIMI血流和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血流灌注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80例,其中观察组40例给予抽吸导管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并行PCI术,对照组40例仅行PCI术。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在梗死血管的TIMI分级血流、酶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个月时治疗组LVEF优于对照组。出血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ST段心肌梗死可改善心肌灌注,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冠脉内使用替罗非班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内使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拟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随机进入对照组(未用替罗非班,20例)、替罗非班IV组(静脉内推注替罗非班,21例)和替罗非班IVIC组(静脉和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21例),观察患者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超声心动图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IV组及替罗非班IVIC组患者术后CTFC、CK-MB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改善,且替罗非班IVIC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TIMI血流分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住院期间MACE和住院天数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单纯静脉或静脉和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疗效优于未接受替罗非班者,且静脉和冠脉内推注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静脉推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微粒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行急诊介入手术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给药组(罪犯血管开通前,1~3 min内静脉推注替罗非班10 μg/kg负荷剂量,继以0.15 μg·kg-1·min^-1静脉持续泵入36 h)32例和对照组(未使用替罗非班)30例,分别于替罗非班应用前、应用后10 min抽取冠脉血3 mL;应用替罗非班24 h和停用替罗非班12 h后分别抽取桡动脉血3 mL,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微粒的数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结果:替罗非班给药前两组血小板微粒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10 min血小板微粒的水平降至最低(5.1%±2.7% vs 6.7%±3.2%,P=0.04);给药24 h后给药组血小板微粒水平仍低于对照组(5.2%±2.5% vs 6.9%±3.1%,P=0.03);停用12 h后血小板微粒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迅速降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即刻体内的血小板微粒水平,达到迅速抑制活化血小板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PCI)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使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心功能影响。方法 2008—2012年在该院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27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介入组(n=96)和血栓抽吸+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n=31),比较各组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和氮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浓度。术后1 h心电图ST段70%回落比率,术后7 d多普勒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指标。结果与单纯治疗组比较,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显著降低(6.5%vs 35.4%,P<0.05),最高导联sT段70%回落发生率显著升高(74.2%vs 53.1%,P<0.05);NT-proBNP浓度显著降低(426.76 ng.L-1vs 784.17 ng.L-1,P<0.05)术后1周超声提示LVEF有升高趋势(56.7%vs 55.8%,P>0.05),住院期间死亡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在PCI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心肌的再灌注水平及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给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以不同剂量给予替罗非班.观察组术前先经静脉给予20μg/kg替罗非班,再以0谮.225μg·kg-1·min-1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对照组术前先经静脉给予10μg/kg替罗非班,再以0.150μg·kg-1·min-1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TIMI 3级占87.50%高于对照组治疗后TIMI 3级占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6/4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5.00%(2/40),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27.27%(9/3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高剂量的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血流灌注情况,明显降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过程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术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2年3月在我院因STEMI急诊入院患者130例,符合急诊直接冠脉内介入治疗条件.根据术中采取的治疗策略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替罗非班应用组(A组)和血栓抽吸+替罗非班联合应用组(B组).观察2组患者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术后2h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以心脏彩超评价术后1周及3月心功能,并随访术后3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组术后即刻TIMI3级血流率分别为95%和75.7% (P <0.05),术后2 hST段完全回落率分别为40%和30% (P <0.05),CK-MB峰值分别是(188±85) u/L和(266±113)u/L(P <0.05);2组术后1周心脏彩超检查测量LVEF分别为(50±8)%和(49±10)%(P<0.05),LVEDd分别为(43±3)mm和(45±5)mm(P>0.05),LVESd分别为(33±4)mm和(34±4)mm(P >0.05);2组术后3月复查心脏彩超测量LVEF分别为(51±8)%和(45 +9)%(P<0.05),LVEDd分别为(44±3)mm和(50±4)mm(P <0.05),LVESd分别为(31 ±3)mm和(38±4)mm(P <0.05).术后3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3%和12.9% (P <0.05).结论 在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血栓抽吸术联合冠脉内替罗非班的治疗策略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心肌灌注,更有效挽救存活心肌,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我院治疗的94例急性STE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47例。对照组行PCI治疗,观察组则加以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心肌再灌注指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等。结果:治疗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S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IMI 3级血流比例、ST段回落>50%比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与PCI联合治疗急性STEM效果确切,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利于改善患者心肌灌注水平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静脉联合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早期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和研究组(静脉联合冠状动脉内使用替罗非班),每组各33例患者。比较2组PCI术后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心电图ST段回落率、梗死相关动脉的血流分级及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PCI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血清cTnT、CK-M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ST段回落率、TIMI血流III级获得率及TMPG III级获得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PCI术后7d的LVEF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总MACEs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68%vs 34.4%,P<0.05)。2组患者用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与单纯早期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相比,冠脉和静脉内联合使用安全,且更有助于改善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和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冠状动脉联合静脉内应用小剂量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冠脉联合静脉内使用d,N量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老年STEMI患者76例,年龄≥70a,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患者。对照组: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负荷剂量1μg/kg,之后以0.15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人24h;研究组:冠脉内注射负荷剂量10μg/kg,之后以0.075μg·kg-1·min。持续静脉泵人24h。比较2组PCI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率,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cTnT)峰值,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栓积分、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PCI术后90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的差异;比较2组用药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PCI术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心电图ST段回落率有降低的趋势(P=0.053),血清超敏cTnT峰值(P=0.025)、IRA血栓积分显著降低(P=0.013),TIMI3级血流及TMPG3级的获得率显著增高(P值分别为0.038和0.030)。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PCI术后90d的LVEF显著增加(P=0.026),总MACEs的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P=0.053)。用药期间,研究组总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3)。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老年STEMI患者,与单纯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相比,冠脉联合静脉内小剂量替罗非班更有助于改善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和缩小梗死面积,并显著降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替罗非班用药时机对不同类型心肌梗死患者PCI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STEMI和NSTEMI并行PCI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术前用药组(术前早期给予替罗非班)和术后用药组(术后即刻给予替罗非班)。结果STEMI及NSTEMI术前用药组患者术前的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术后用药组,且STEMI术前用药组患者术后的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术后用药组(P<0.05);STEMI及NSTEMI术前用药组患者PCI术后1 h内的ST段回落值均明显高于术后用药组(P<0.05);STEMI及NSTEMI术前用药组与术后用药组患者出院前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PCI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与术后随访1个月内、半年内和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STEMI和NSTEMI患者,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较PCI术后应用,更能显著增强心肌血流灌注与改善心肌细胞微循环,且术前与术后用药的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我院进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急诊PCI联合观察组(观察组)和单纯急诊PCI组(对照组)。观察组于PCI术后加用替罗非班,起始注射剂量为5μg/kg,在3 min内注射完毕,而后以0.075μg/kg/min持续微量泵静脉泵入48h;2组患者其他用药相同。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1 h ST段回落情况及住院期间和术后30 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并记录各例患者术前和使用替罗非班后6 h的血红蛋白值(HGB)和血小板计数(PLT),记录有无发生出血情况。结果:2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介入治疗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1 h 12导联心电图的ST段回落值(∑STR)比对照组显著增加,分别为(0.46±0.09)、(0.39±0.12)mV(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后30 d,观察组再梗死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为3.4%、25.0%,P〈0.05)。观察组患者总出血并发症、严重出血及轻度出血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未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HGB、PLT值基线及每组术前和使用替罗非班后6 h HGB、PL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HGB、PLT下降值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替罗非班可能对STEMI患者PCI术后具有较好的改善预后作用,并且不会引起明显的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或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早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6月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前壁或下壁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26)和对照组(n=24),替罗非班组在介入术前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辛伐他汀等治疗,同时静脉给予盐酸替罗非班,以输液泵持续泵入;对照组除未加盐酸替罗非班外,其他治疗同替罗非班组。观察两组术中再灌注血管终末段显影祯数和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酶峰时间,术中及术后重要脏器出血情况、心衰发生率、术后1周心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靶血管 PCI成功率均达100%,术中及术后出血事件、心衰、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替罗非班组术中再灌注血管终末段显影祯数和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替罗非班组CK-MB酶峰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5);1周后心脏彩超评价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急性前壁或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能改善冠脉微循环及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STEMI)患者选择介入与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并对二者进行比较。方法 :采取国内外文献综述方法。结果 :几十年来 ,溶栓是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手段 ,但由于溶栓治疗的局限性 ,直接PCI已逐渐成为首选的再灌注治疗。直接PCI可使TIMI 3级血流率达 90 %以上 ,较溶栓降低死亡、再梗死、脑出血、缺血复发、梗死血管再闭塞。然而当行PCI治疗需延迟几小时时 ,溶栓治疗可在发病后即刻给予 ,促进梗死血管早期再灌注。结论 :希望建立一个完整的医疗体系而使最有效的治疗相对迅速地用于每个STEMI患者 ,而预防仍然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住院期间服用替格瑞洛发生出血的预测模型,并交叉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于某院治疗并服用替格瑞洛的135例急诊行PCI的STEMI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中用于模型建立的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患者8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替罗非班+PCI组)40例,对照组(PCI组)40例.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TIMI血流情况以及患者7d内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及术后两组惠者的出血发生率. 结果:介入术后造影显示替罗非班组患者恢复TIMI 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替罗非班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而两组间术后出血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使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是有效并且安全的,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9例)加用替罗非班[负荷量0.4μg/(kg·min)30min,维持量0.1μg/(kg·min)48h],比较两组48h和30d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48h及30d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8h:2.04%对16.33%;30d:6.12%对30.61%。P〈0.01);出血并发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