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分子聚合物-抗肿瘤药物偶合物能利用增强渗透和滞留效应将抗肿瘤药物-偶合物选择性投放于肿瘤组织,从而提高抗肿瘤药物在肿瘤组织的浓度,减少药物的系统毒性。多聚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HPMA)作为大分子载体具有许多优点,如生物相容性、非免疫原性等,因此多聚HPMA-抗肿瘤药物偶合物成为当前大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进入临床的偶合物有6种,还有许多处于临床前研究。本文综述多聚HPMA-抗肿瘤药物偶合物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设计、合成抗肿瘤药物吉西他滨与聚谷氨酸的偶合物,通过调节连接子的结构以控制药物的释放,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方法 首先合成吉西他滨3′-或5′-的氨基酸酯衍生物,然后在DCC作用下,氨基酸的氨基与聚谷氨酸分子中的羧基缩合,得到以氨基酸为连接子的吉西他滨-聚谷氨酸偶合物;用紫外法测定偶合物载药量;用HPLC法测定偶合物在水溶液或血浆中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 共合成目标化合物11个,载药量为25%~30%。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偶合物在水溶性或血浆中能够稳定地释放游离药物,氨基酸类型及连接位置可影响药物的释放速率,偶合物PG-Ala-3′-Gem的释放速率最快,4 h释放50%的药物,而PG-Val-3′-Gem和PG-Ala-5′-Gem在48 h分别释放30.3%和43.5%;偶合物在血浆中的释放速率略快于水溶液中的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2018—2020年抗肿瘤靶向药物的用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HIS)提取2018—2020年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抗肿瘤药物使用数据,对抗肿瘤药物、抗肿瘤靶向药物的销售金额及其占比、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8—2020年我院抗肿瘤靶向药物的销售金额占抗肿瘤药物销售总金额的占比分别为21.48%、36.25%、47.40%,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9—2020两年间的销售金额及其占比的波动较大;2018—2020年我院的抗肿瘤药物共有七个亚类,共计42个品种,且抗肿瘤药物的品种数逐年呈上升趋势,抗肿瘤药物的销售金额及其占比连续3年排名前3的药物均为抗肿瘤靶向药物、抗肿瘤激素类、其他抗肿瘤药及辅助治疗药,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等其他抗肿瘤药物的销售金额及其占比总体趋于稳定,在2019—2020年销售金额排名第一的抗肿瘤药物均为抗肿瘤靶向药物,且两年的销售金额在总销售金额的占比分别为2019年(36.25%)、2020年(47.40%),呈逐年上升趋势;2018—2020年DDDs前五名抗...  相似文献   

4.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肿瘤药理、分子药理学研究的飞速发展,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靶向抗肿瘤药物有独特的靶向抗肿瘤作用,在当前临床治疗中已发挥重要作用,但仍不能完全根治恶性肿瘤。继续寻找更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仍然是热点。近来,研究者们已发现Telomestatin(SOT-095)、elesclomol、PI-88及其类似物等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糖化修饰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纳米粒(Alg-Lac PLLNP)的制备及其作为肝脏靶向性药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合成乳糖化多聚赖氨酸(Lac-PLL),并以乳糖化多聚赖氨酸为原料改性修饰海藻酸钠纳米粒.通过半乳糖修饰纳米粒建立配体-受体生物特异性介导来实现肝主动靶向,并分别与非糖化组比较肝靶向效果,对纳米-DNA复合物鼠体内时间、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 电子显微镜的检测结果 ,Alg-LacPLL纳米粒粒径在250nm左右,近似球形,大小分布均匀;纳米粒未聚集.AlgNP纳米粒PEGFPC-1质粒掺入比为6.15-4.21/6.25=68.给药30 min鼠体生物分布显示,Alg-Lac PLLNP以肝为第一靶向器官.结论 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纳米粒的制备与栽体海藻酸钠的浓度及最佳凝聚剂氯化钙的浓度密切相关,且多聚赖氨酸和氯化钙加入海藻酸钠溶液的先后顺序对粒径的影响至关重要.该制备工艺简便,药物包封率高.Alg Lac PLL-DNA具有一定肝靶向性.  相似文献   

6.
用Dextran T-40的氧化产物葡聚糖多聚醛(polyaldehyde,PAD)作为中间载体,将鼠抗人T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HI_(30)与抗癌药丝裂霉素(mitomgcin C,MMC)形成共价连接,制备HI_(30)-PAD-MMC免疫偶合物。偶合物的特异性毒性依赖于单克隆抗体(单抗)和靶细胞表面抗原位点的结合。偶合物基本上保持原有的抗体结合活性及药物细胞毒,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水溶性高分子材料透明质酸(HA)作为药物载体材料增加姜黄素的自身稳定性和溶解度低的问题。[方法]利用化学键结合的方法使姜黄素和透明质酸之间形成酯键制备姜黄素偶合物(HA-Cur)并在水中溶解自组装成纳米粒,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姜黄素的含量。[结果]实验中利用核磁共振表征证明我们成功地将姜黄素接枝到透明质酸上,大大增加了姜黄素的水溶性,在水中溶解后具有良好的粒径分布,说明该接枝物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了姜黄素纳米粒,同时我们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该纳米粒子中姜黄素的含量为6.9%。[结论]成功制备透明质酸-姜黄素(HA-Cur)偶合物,该偶合物能够在水中形成姜黄素纳米粒子,增加了姜黄素的水溶性和稳定性,而透明质酸能靶向CD44受体的性质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姜黄素抗肿瘤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8.
对于HER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以及抗体-药物偶联物T-DM1均为可选药物。其中T-DM1将靶向治疗药物曲妥珠单抗和细胞毒药物DM1合二为一,同时发挥曲妥珠单抗的靶向作用和DM1的抗肿瘤作用,将抗肿瘤药物定向地送达到靶细胞中,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今年6月份召开的ASCO大会上,Kimbery等人介绍了EMILIA的一项Ⅲ期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这是一项应用于HER2阳性而对曲妥珠单抗耐药的乳腺癌的新一代药物T-DM1的  相似文献   

9.
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已经进入新时期,分子靶向药物、新型靶向制剂的研究日趋成熟,该文综述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0.
对肿瘤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和增强机体抗肿瘤效应的免疫治疗。现有多种分子靶向药物已批准用于临床并获得了显著的疗效,但不可避免的耐药问题成为了靶向治疗的瓶颈。而肿瘤的免疫治疗是尽量刺激宿主的免疫反应来长期破坏肿瘤,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分子靶向药物有重要的免疫调节特性,二者联合作用可以发挥更强的抗肿瘤效应。因此,本文对分子靶向药物对抗肿瘤免疫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