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浆B型尿钠肽水平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B型尿钠肽(BNP)水平与患者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110例CHF患者通过B型超声测定左心室内径及射血分数(EF).探察有否胸腔积液,以Biosite Triage快速诊断仪测定其血浆BNP水平。所有患者均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Ⅲ、Ⅳ级组。随机抽取40例有心血管疾病但无CHF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CHF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对照组。Ⅳ级组BNP水平明显高于Ⅲ级组,Ⅲ级组明显高于Ⅱ级组,血浆BNP水平与EF值呈负相关,而与导致心衰的原发病种类不相关。胸腔积液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非胸腔积液组,后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BNP水平的测定可以用来评价心衰治疗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B型钠尿肽对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B型钠尿肽(BNP)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诊断、病情评估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住院CHF患者182例为CHF组,非CHF患者40例为非CHF组,采用美国Biositer Diagnostics公司的Tri-ageBNP测试仪,床边抽血检测血浆BNP水平,并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出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组血浆BNP水平高于非C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水平的升高程度与CHF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与LVEF成负相关;以BNP>100ng/ml诊断CHF,敏感性为95.1%,特异性为97.5%;CHF患者中,随BNP水平的升高,死亡率升高。结论BNP对CHF患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N端脑钠肽前体对心力衰竭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正常成年人血液中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正常水平;研究心衰患者血液中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探讨NT-proBNP对心衰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4年6月至2006年4月在北京医院门诊、急诊就诊和住院的心衰患者140例,正常对照组40例。心衰的诊断以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检查为依据。使用Roche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原理检测对照组和心衰患者血中NT-proBNP的浓度。心功能分级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对心衰患者进行分级。结果 受试正常人的参考水平低于国外人群;心衰患者NT-proBNP的浓度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心衰患者的NT-proBNP浓度与LVEF呈负相关;不同病因造成的同级心衰中,急性心梗患者NT-proBNP最高,房颤组的NT-proBNP低。结论 用NT-proBNP评价心功能状态具有客观性和灵敏性,对早期诊断心衰有帮助,应成为临床应用的常规检测指标。建议建立正常中国人的NT-proBNP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4.
任恩彤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6):701-701
目的分析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评价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133例经治已出院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96例)和心功能正常组(37例),检测各组入院时的NT-proBNP浓度,及经胸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LVEF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NT-proBNP浓度会随着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而升高,与LVEF呈负相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NT-proBNP水平也增加,而LVEF却下降。LVEF和NT-proBNP之间呈负相关。结论 NT-proBNP和LVEF均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有效指标,二者结合使用,使心衰患者诊断准确性提高。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120例,NYHA分级心功能Ⅱ级30例、Ⅲ级42例、Ⅳ级48例。检测患者血浆BNP水平,同时给予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另选择健康查体者11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心衰组BNP、LVEDD及LVEF分别为(456.43±202.70)pg/ml、(59.24±9.20)mm、(32.26±7.18)%,对照组分别为(25.23±7.30)pg/ml、(41.56±6.74)mm、(58.85±9.75)%。心衰NYHA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BNP水平分别为(188.32±66.36)、(432.26±102.82)、(1236.31±620.58)pg/ml。两组BNP、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衰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间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血浆BNP浓度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与BNP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80例CHF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Ⅰ/Ⅱ、Ⅲ、Ⅳ级3组,比较各组CA125水平,分析CA125与B型钠尿肽(BN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随访1~6个月,以死亡或再住院为终点事件。结果血清CA125含量随心衰分级增高而增高,与BNP正相关,与LVEF负相关,与LVEDD、LA无相关性。随访1~6个月,心衰患者再住院率随CA125水平增高而增高。结论CHF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有关,是诊断和评价慢性心功能不全及预后的又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王建香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8):901-902
目的 观察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B型钠尿肽(BNP)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BN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成药芪参益气滴丸与西药常规治疗配合使用,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临床综合征,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随着各项治疗技术的发展,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恢复成为了可能,于是出现了射血分数改善型心力衰竭(HFrecEF)这一新的临床类型,但目前相关研究甚少,本研究主要对这一新的临床类型的临床特点、病理生理学、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32例健康者血浆B型钠尿肽的水平,并用心脏超声检查左心室功能.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Killip分级越高,B型钠尿肽水平越高,广泛前壁、前壁及/或前间壁心肌梗死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明显高于下壁或后壁心肌梗死者(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心肌梗死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显著高于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心肌梗死者(P<0.001).结论以上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明显升高,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关,且与梗死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0.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血浆脑钠肽(BNP)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作用.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我科住院206例>60岁老年CHF患者,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4组,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液BNP的水平,并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抗心力衰竭治疗2周后或出院时复测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按NYHA心功能分级的各组患者血浆BNP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越严重,年龄越大,BNP值越高,而LVEF差异仅在Ⅰ、Ⅲ、Ⅳ级心功能间有意义(P<0.05);经抗心衰治疗后,患者心衰症状缓解,复测BNP值下降而LVEF升高,但仅BNP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BNP值可作为较可靠的老年CHF的早期预测参考指标,也可作为判断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和疗效以及预测预后的指标,而且操作简便,易于重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复脉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浆中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方法 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强心、利尿、扩冠等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复脉注射液。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并用ELISA法测定血清NT-proBNP水平,心脏彩色多普勒测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复脉注射液可明显降低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升高ZVEF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与左室功能的关系,探讨血浆脑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组,NYHA心功能Ⅱ~Ⅳ级)及4JD例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脑钠肽水平,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并将CHF组的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F组血浆脑钠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F组血浆脑钠肽水平随NYHA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升高而增加(P<0.05),且与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呈负相关(P<0.05).CHF组患者经规范化治疗后,心功能改善者的脑钠肽明显降低(P<0.05);心功能无改善的患者出院时脑钠肽明显高于心功能改善者(P<0.05).结论 血浆脑钠肽水平能较好地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状态,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情评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心力衰竭血浆B型尿钠肽浓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时血浆B型尿钠肽 (BNP)浓度。方法 :对 14 9例未正规抗心力衰竭患者测定BNP并根据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将患者分成 3种类型 :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和右室收缩功能不全 ,比较 3种类型心力衰竭时的BNP值。结果 :4 8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BNP值 (115± 80 )pg ml,6 2例左室收缩功能不全BNP值 (5 16± 4 4 5 )pg ml,39例右室收缩功能不全BNP值 (345± 184 )pg ml,3组患者间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不同类型心力衰竭BNP值增高程度不同 ,以左室收缩功能不全BNP值增高最为明显 ,右室收缩功能不全次之 ,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最低 ,结合其他临床资料 ,BNP浓度有助于心力衰竭类型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测定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患者95例,根据有无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并选择同期1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分别测定3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 3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326,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是快速诊断CHF的一个客观指标,为临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既往研究通过左心室射血分数对心力衰竭进行分类,分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与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近年研究发现介于上述两种心衰的灰色区域,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慢性心衰指南首次提出,并将这个灰色区域命名为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本文对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近年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是各种临床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高发生率及高病死率使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美国,其总体发生率约为1.5%~2.0%,而在年龄≥65岁的人群当中,则高达6%~10%[1]。中国的一项随机调查研究选取了15518位成年人(年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B型脑利钠肽(NT-proBNP)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1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代偿组(NYHAⅠ ~Ⅱ级,n=41)和失代偿组(NYHAⅢ~Ⅳ级,n=69),再根据射血分数大小分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组(n=31)和LVEF> 40%组(n=79).采用罗氏方法测定血浆NT-proBNP.结果 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美国NYHA心功能不全的分级标准密切相关(P<0.01),心功能不全越严重血浆NT-proBNP值越高;与LVEF值呈负相关,LVEF值越低,NT-proBNP越高(P<0.01).失代偿组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代偿组(P<0.01);LVEF≤40%组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LVEF> 40%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心力失代偿组为0.831,LVEF≤40%组为0.931.在失代偿组ROC曲线中,当NT-proBNP取切点值为1195 ng/mL,诊断心力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3.9%、79.9%和78.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9%和83.3%.在LVEF≤40%组ROC曲线中,NT-proBNP取切点值2 779 ng/mL,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9%、87.9%和82.8%,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1%和94.3%.结论 血浆NT-proBNP值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程度的指标,尤其是对失代偿心力衰竭及LVEF严重受损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N端B型钠尿肽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浆N端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分析其与中医分型间的相关性,探讨NT-proBNP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306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Ⅳ级的CHF病人入院后行中医辨证分型,用化学发光方法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1个级别时,再次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NT-proBNP测定.共获得408份CHF病人的完整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不同中医证型与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 CHF病人总体(n=408)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n=72,Z=-12.788,P<0.05);NT-proBNP水平随心力衰竭加重而上升,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偏相关系数r=0.749 4,P<0.05);NT-proBNP水平按心气虚兼血瘀证→心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证→心脾肾阳虚水饮泛滥证顺序增加(r=0.706 1,P<0.05).结论 NT-proBNP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的生物学指标之一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喜定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利喜定组(23例)和硝普钠(19例),2组其余抗心衰治疗相同,疗程5d。测定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NP浓度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利喜定及硝普钠组与治疗前相比,心率下降,LVEF升高,血浆BNP浓度降低(P〈0.05);与硝普钠组相比,利喜定组心率及血浆BNP浓度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LVEF两组间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利喜定组低血压等并发症明显低于硝普钠。结论利喜定和硝普钠都能改善CHF的心功能,且利喜定降低血浆BNP的疗效优于硝普钠,并且不良反应低于硝普钠。 相似文献
20.
B型钠尿肽在心力衰竭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型钠尿肽(brain/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Sudoh等首先提出,由于其最先从猪脑中分离所以又称为脑钠素。其主要由心室合成分泌,在人体血浆中以含有特异性环状结构的32肽形式存在。当心室扩张或容量、压力负荷增加时,其分泌亦随之增多,并扩张血管,从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