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MMP-9、MMP-2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不同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演变,探讨MMPs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稳定型心绞痛和1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MMP-9,MMP-2和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水平,并比较上述指标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及其演变。结果AMI患者血清MMP-9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91.91±150.10)ng/ml,(110.84±96.29)ng/ml,(69.30±55.85)ng/ml和(80.13±34.94)ng/ml。MMP-2、TIMP-2四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MMP-9在AMI患者中发病早期升高后持续到3~5d。MMPs与心肌损伤标志物无相关关系。结论血清MMP-9是预示斑块破裂中的主要MMPs之一,但它不能预测心肌坏死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 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134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予复方川芎嗪注射液8 mL和硝酸甘油5 mg~10 mg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0 d.治疗组口服中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3 mL,每日1次,连用10 d.结果 治疗组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1.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 89.7%,对照组分别为75.0%、6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ELISA法检测并比较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对照组患者,以及UA组不同Braunwald分级患者的血浆BNP、MMP-9和MMP-2的水平。结果:UA组血浆BNP、MMP-9和MMP-2的水平明显高于SA组、对照组(P0.01);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MMP-9和MMP-2水平与Braunwald分级呈正相关。结论:血浆BNP、MMP-9和MMP-2水平与U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检测上述指标对UA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随机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50)和替米沙坦组(n=50),替米沙坦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替米沙坦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空腹血糖、血脂、血压、血清hs-CRP、MMP-9及AngⅡ水平,并观察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的率。结果常规治疗组及替米沙坦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血脂及血压均呈现不同程度改善,但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清hs-CRP、MMP-9及AngⅡ的水平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hs-CRP、MMP-9的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但替米沙坦组较常规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两组血清hs-CRP、MMP-9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AngⅡ的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均有所升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0%)高于替米沙坦组(8.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够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MMP-9的水平,稳定粥样斑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舒血宁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体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的变化。方法:10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于常规治疗,试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血宁30mm溶于250 ml 50 s/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两周。在人院时、入院后12 h、24 h、48 h、7 d及14d抽取外周血,检测各组患者hs-CRP和MMP-9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两组UAP患者外周血hs-CRP水平在入院后均开始升高,于24 h达高峰,24 h后逐渐下降;两组MMP-9水平入院后12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试药组hs-CRP和MMP-9水平在入院后12 h、24 h、48 h、7 d及14 d均显著降低。结论:舒血宁可显著降低UAP患者体内hs-CRP和MMP-9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类药物替米沙坦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方法(分层抽样法)将10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和替米沙坦组(50例)。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血清hs-CRP、MMP-9和AngⅡ水平,并随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常规治疗组和替米沙坦组hs-CRP、MMP-9及AngⅡ的水平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2.65±2.84)ng/mL、(113.27±24.15)ng/mL、(401.81±335.85)pg/mL及(12.97±2.46)ng/mL、(119.62±47.82)ng/mL、(407.73±354.51)pg/mL(P>0.05)。常规治疗组和替米沙坦组hs-CRP、MMP-9的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均明显降低,但替米沙坦组较常规治疗组更低,分别为(8.84±8.17)ng/mL、(51.84±22.34)ng/mL及(7.58±8.71)ng/mL、(38.14±23.47)ng/mL,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AngⅡ的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均有所升高(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加用替米沙坦后能够明显降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MMP-9的水平,并有改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未合并糖尿病的更年期女性患者的心绞痛特点,以及心绞痛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1日至2007年1月1日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完整记录胸痛的相关症状。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比较在非糖尿病患者中,更年期女性组、对应年龄男性组及老年女性组的心绞痛特点,分析心绞痛不同表现类型对诊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患病率。结果2027例研究对象中,更年期女性组冠心病104例,表现为非心源性胸痛、不典型心绞痛和心源性心绞痛的患者分别为13例、26例和65例;对应年龄男性组冠心病662例,表现为非心源性胸痛、不典型心绞痛和心源性心绞痛的患者分别为92例、255例和315例;老年女性组冠心病414例,表现为非心源性胸痛、不典型心绞痛和心源性心绞痛的患者分别为64例、162例和188例。无论是胸痛一组症状(非心源性胸痛)、二组症状(不典型心绞痛)或三组症状(心源性心绞痛),对于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诊断均有一定意义。更年期女性组患者典型心绞痛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均高于对应年龄男性组和老年女性组。结论在未合并糖尿病的更年期女性患者中,胸痛的国际临床分型对其冠心病诊断有意义,使用典型心绞痛症状的诊断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类药物替米沙坦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方法 (分层抽样法)将10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和替米沙坦组(50例).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血清hs-CRP、MMP-9和AngⅡ水平,并随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 常规治疗组和替米沙坦组hs-CRP、MMP-9及AngⅡ的水平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2.65±2.84) ng/mL、(113.27±24.15) ng/mL、(401.81±335.85) pg/mL及(12.97±2.46) ng/mL、(119.62±47.82) ng/mL、(407.73±354.51) pg/mL(P>0.05).常规治疗组和替米沙坦组hs-CRP、MMP-9的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均明显降低,但替米沙坦组较常规治疗组更低,分别为(8.84±8.17) ng/mL、(51.84±22.34) ng/mL及(7.58±8.71) ng/mL、(38.14±23.47) ng/mL,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AngⅡ的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均有所升高(P>0.05).结论 与常规治疗相比,加用替米沙坦后能够明显降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MMP-9的水平,并有改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女性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及加服抗抑郁药物百忧解及舒乐安定,共16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肌缺血明显改善,心绞痛复发率较对照组低(14.7%和32%,P<0.05),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0和5.9%,P<0.05),部分心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女性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脑心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发作频率及心肌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将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观察组加用脑心通(每次3粒,每日3次)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脑心通对心绞痛病人症状(发作的次数和时间)、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改变。结果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64%。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心电图ST—T改善、超声心动图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结论脑心通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 1种 ,是介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SAP)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 1种状态[1 ] 。由于病情不稳定 ,它既可逆转为SAP ,又可恶化为AMI,甚至发生猝死 ,故近年来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报道单组分蛇毒溶栓剂 - -降纤酶对UAP心电图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选择 1999年 4月~ 2 0 0 0年 8月 ,住院按 1979年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确诊的 60例UAP患者。其中初发劳累型心绞痛 2 0例 ,恶化型心绞痛 2 5例 ,自发型心绞痛 15例。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降纤酶组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脂康的非调脂功能。方法:比较治疗组(血脂康组)与对照组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包括心绞痛发作情况和心电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显著减少心绞痛发作(P<0.05)和改善心电图变化(P<0.05)。结论:血脂康治疗不仅可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且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也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含量的意义及其与抗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我院住院UAP患者26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21例(SAP组),另选健康体检者20例(健康对照组);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血清MMP-2,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1)UAP组血清MMP-2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54.00±7.07)ng/ml∶(39.50±4.18)ng/ml∶(35.26±1.94)ng/ml,P〈0.01],SAP组血清MMP-2水平亦高于对照组(P〈0.01);(2)UAP组血清MDA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5.29±1.48)nmol/L∶(3.62±0.87)nmol/L∶(3.29±0.41)nmol/L,P〈0.01],SAP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3)UAP组血清SOD水平明显低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86.39±4.01)nmol/L∶(93.20±4.28)nmol/L∶(100.24±3.98)nmol/L,P〈0.01],SAP组血清SOD水平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4)相关分析显示:UAP组血清MMP-2水平与MDA水平呈正相关(r=0.481,P〈0.05),血清MMP-2水平与SOD水平呈负相关(r=-0.504,P〈0.05)。结论: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含量对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一定价值;抗脂质过氧化治疗可能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高表达而有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维奥欣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奥欣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120例 UAP 患者随机被分为两组:维奥欣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维奥欣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维奥欣片剂160 mg,3次/d,观察4周。服药期间停服降脂、降血粘度和可影响血脂血粘度的其他中西药物,用药前及疗程结束后采清晨空腹血样,化验血脂、血粘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质,疗程结束后复查心电图。两组对照,观察疗效。结果:维奥欣治疗 UAP 四周后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6.67%,而对照组为68.33%,两组差异显著(P<0.01)。维奥欣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 80.0%, 对照组为66.67%,两组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维奥欣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度脂蛋白含量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维奥欣组治疗四周后血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无改变(P>0.05)。结论:维奥欣即有降脂作用,又有降低血粘度的作用,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较好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刘倩  王莹 《国际呼吸杂志》2013,33(4):279-282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又称间质蛋白酶,许多疾病如骨关节炎、多发性硬化、肿瘤等都伴随着MMPs活性的改变,其中以MMPs在恶性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最引人注目.本文就MMPs家族中MMP-2、MMP-9与肺癌的发生、转移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塞通(欣瑙泰)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7月—2005年12月日照市人民医院UA病人5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欣瑙泰治疗组,另设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在使用欣瑙泰治疗前测3组入选者的Gp,并比较常规治疗组与欣瑙泰组治疗后的Gp含量。结果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欣瑙泰治疗组Gp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治疗组和欣瑙泰治疗组Gp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欣瑙泰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Gp含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瑙泰能明显降低UA病人体内Gp的分子数,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低剂量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方法 将20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氯吡格雷(50 mg/d)106例(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75 mg/d)102例,治疗12个月,观察心绞痛缓解程度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 结果 低剂量组(106例)显效、有效、无效和恶化分别为56例(52.8%)、22例(20.8%)、11例(10.4%)和17例(16.0%),低剂量组分别为52例(51.0%)、20例(19.6%)、12例(11.8%)和18例(1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07,P>0.05).低剂量组死亡3例,非致命性心肌梗死2例,常规剂量死亡4例,非致命性心肌梗死2例,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0,P>0.05). 结论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无差异,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抗凝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抗凝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抗凝治疗组和非抗凝治疗组,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抗凝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非抗凝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也明显优于非抗凝治疗组。结论 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抗抑郁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抗抑郁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在常规心脏病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及加服抗抑郁药盐酸舍曲林(左洛复)50mg/d,共12周;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心脏病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心肌缺血明显改善,心绞痛复发率及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比率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黄酒是否可以通过黄酒多酚发挥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40只6周龄雄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敲除(LDLR-/-)小鼠,高脂饲料喂养诱导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高脂对照组、瑞舒伐他汀组、黄酒多酚10 mg/(kg·d)组、黄酒多酚30 mg/(kg·d)组和黄酒多酚50 mg/(kg·d)组,每组8只,分别予以无菌水、10 mg/(kg·d)瑞舒伐他汀和10、30、50 mg/(kg·d)黄酒多酚干预。16周后处死小鼠,检测血脂,观察胸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情况,Western blot测定胸主动脉组织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表达,明胶酶谱法测定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处MMP-2和MMP-9的活性。结果 与高脂对照组相比,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黄酒多酚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明显下降(P<0.01),甘油三酯(TG)在瑞舒伐他汀组明显下降(P<0.01),在黄酒多酚组差异不明显(P>0.05),在黄酒多酚组与瑞舒伐他汀组差异明显(P<0.05);5组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脂对照组相比,主动脉粥样硬化面积在瑞舒伐他汀组和黄酒多酚10、30、50 mg/(kg·d)组分别减少74.14%、18.51%、40.09%、38.42%(P<0.01),不同浓度黄酒多酚组主动脉粥样硬化面积与瑞舒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黄酒多酚和瑞舒伐他汀均能明显抑制MMP-2、MMP-9的表达和活性(P<0.01),增强TIMP-1、TIMP-2的表达(P<0.01)。结论 黄酒多酚具有类似瑞舒伐他汀的作用,能够调节血脂,在抑制MMP-2、MMP-9表达和活性的同时增强TIMP-1、TIMP-2的表达,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这可能是黄酒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