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是一种和HPV感染有关的宫颈癌前病变。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低度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其中低度病变包括HPV感染和C IN1,高度病变包括C IN2~3。HPV感染和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一种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妇科疾病,HPV感染、宫颈病变本身及其治疗对妊娠的影响倍受关注。HPV感染在妊娠期间可能增加,经阴道分娩者新生儿暴露于HPV的机会增多,尚不能下结论对所有HPV感染者均采用剖宫产的分娩方式。妊娠期间发现C IN1,可以观察并产后随访。如果为C IN2~3,妊娠可能不会加重病变程度,但对阴道镜检查不满意者或高度怀疑浸润癌者应在孕期明确诊断,可于妊娠中期行宫颈锥切术。妊娠中期行宫颈锥切术可能使剖宫产率增加。C IN保守治疗对于患者受孕能力无显著的影响;宫颈冷刀锥切及LEEP锥切可能增加早产率,早产率的增加可能和胎膜早破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LEEP刀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方法 在2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102例患者采用LEEP刀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作为治疗组;98例患者采用传统冷刀宫颈锥切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了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手术前后病理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疗效相当,治疗组手术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出血量少,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法术中出血量较少,优于冷刀宫颈锥切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宋兰芬 《医学信息》2010,23(18):3369-3370
目的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门诊80例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使用LEEP刀治疗,手术标本均送病理检查,并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平均手术时间7 min,平均出血量10 ml,治愈率97.5%。结论 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操作简单、痛苦小、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可提供完整病理标本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行宫颈锥切术后宫颈硬度改变及其对妊娠的影响。方法选取已行宫颈LEEP的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育龄期患者63例,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32.8岁。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常规经阴道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记录三支血流的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LEEP后妊娠和流产患者宫颈硬度的差异。根据妊娠后分娩情况,将患者进行分组,即妊娠组(成功妊娠)和流产组(妊娠终止)。结果所有患者完成随访。37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妊娠(妊娠组),26例患者流产(流产组)。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宫颈长度在LEEP术前和术后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3、4.79,P> 0.05)。妊娠组患者LEEP后6个月血流RI明显高于流产组患者(0.88±0.38 vs 0.43±0.23;t=0.32,P=0.007)。妊娠组LEEP后宫颈弹性评分明显低于LEEP术前[(1.97±0.45)分vs (3.00±0.74)分;t=9.34,P=0.000]及流产组患者[(1.97±0.45)分vs (2.92±0.54)分;t=10.32,P=0.000]。然而,流产组患者LEEP术前和术后宫颈弹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2±0.54)分vs (2.96±0.65)分;t=1.35,P=0.592]。LEEP术后宫颈弹性评分预测妊娠后分娩的准确度为79.4%,灵敏度为85.3%,特异度为72.4%,阳性预测值为78.4%,阴性预测值为80.8%。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评估LEEP后宫颈硬度改变,并可有效预测术后妊娠后分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检查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患者90例,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宫颈环形电切术以及手术后起的病理诊断,并且对手术之后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和随访。结果根据治疗结果可以了解到,阴道镜下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基本一致的患者有74例,其比例为82.22%;出现不一致的患者有16例,其比例为18.89%,其中手术之后病理的诊断级别上升的患者有6例,其比例为6.67%,而诊断级别下降的患者有10例,其比例为11.11%。有4例患者原位癌性子宫全切术,2例患者为早期浸润癌性广泛子宫全切除术加盆腔林清扫术。1例患者出现宫颈萎缩消失、1例患者出现宫颈口狭窄、2例患者出现宫颈粘膜外翻,所有的患者都没有出现感染的情况。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是非常有效和安全的,其治疗效果也比较好。这种治疗方式手术以后的病理诊断是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有效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漏诊宫颈浸润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普遍开展宫颈细胞学检查,使许多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对于年龄尚轻,有进一步生育要求的患者,目前越来越向于高频电波刀(LEEP)宫颈环形电切术.此种手术方式的有效性还有待于时间考验.为此,对于2007年12月~2010年元月在我科因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Ⅱ-CINⅢ)行LEEP治疗的112例患者进行为期2~3a的随访,对手术后患者的病变持续存在和复发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疗效。方法对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ASC以上,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宫颈CINⅠ级75例、宫颈CINⅡ级21例、CINⅢ级2例患者LEEP切除,组织标记后行病理检查。结果 LEEP术后3个月随访,CINI.Ⅱ宫颈细胞学检查阴性94.5%,宫颈糜烂100%愈合CINⅢ阴道镜检查病理均阴性。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是目前临床上诊治宫颈瘤样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宫颈环扎术围术期应用间苯三酚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82例宫颈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宫颈环扎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基础上围术期联合应用间苯三酚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的妊娠率和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妊娠率为95.1%(39/41),对照组患者妊娠率为90.2%(37/41),两组患者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早产率、流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周、新生儿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环扎术围术期应用间苯三酚能够有效提高宫颈功能不全患者的妊娠率,改善患者妊娠结局,有限延长患者孕周,加速术后康复,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及锥切术(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等宫颈病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以LEEP治疗CIN等宫颈病变69例,对比手术前后病理检查结果、并进行随访,统计其HPV感染情况。结果术前宫颈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为76.8%(53/69)。LEEP可以一次性治疗CINⅠ和反复宫颈炎病例,在41例CINⅡ和Ⅲ病例中有2例复发。HPV感染率在CIN中70.0%(42/60),反复宫颈炎患者中44.4%(4/9)。结论 LEEP治疗CIN等宫颈病变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好、复发率低,是可以推广的较为理想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叶剑强  陆建平 《医学信息》2010,23(14):2479-2479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优点。方法术前采用宫颈刮片或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及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对其中确诊的105例宫颈CIN患者采用LEEP治疗,然后对标本进行病理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患者平均年龄35.2岁,平均妊娠次数3.1次,手术时间平均11.2min,出血量平均15.3ml;术前与LEEP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对照表明,LEEP术后标本更完整,可取得更准确的诊断。结论 LEEP术是治疗宫颈CIN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可取得精确病理诊断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高频电波刀(LEEP)在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作用。方法在宫颈门诊中形成检查、治疗、随访一整套体系,选择87例在该门诊治疗的CI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EEP行宫颈锥切术,比较术前宫颈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结果术前、术后病理结果一致者81例(93.1%),术后病理级别上升者4例(4.6%),病理级别下降者2例(2.3%)。87例中85例病理检查呈示基底、切缘未见CIN病灶,病灶切除干净率占97.7%。结论LEEP是诊断及治疗CIN安全且有效的方法,适合在宫颈门诊中作为治疗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环形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病理结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等情况。每3-6个月及3个月后,每TCT或阴道镜复查的结果。结果手术平均时间3.5 min,术中平均出血10 mL;手术成功率91.3%,并发症发生率8.6%;术前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占81.1%,所有手术标本切缘均阴性。结论 LEEP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孕妇妊娠晚期血清P、HPL对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将受试者分成两大组,研究组(先兆早产)、对照组(正常孕妇),先兆早产组经过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或者发生难免早产的患者,对这两组孕妇根据不同的孕周分别再分成三组,分别检测其血清中P,HPL的值,分别计算其平均水平,每两组相同孕周的孕妇进行比较。结果孕妇血清中P、HPL随孕周增加其值也在相应的上升,但研究组早产组中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检测孕妇妊娠晚期血清中P、HPL值可以预测早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正常孕妇妊娠晚期和妊高征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KX-21型血液细胞分析仪分别对正常孕妇(118例)、妊高征患者(59例)及对照组(正常婚检妇女59例)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测定。结果妊高征组和正常孕妇组的MPV、P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妊高征组MPV、PDW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P〈0.05);妊高征组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高征患者由于血小板消耗和破坏增加,导致血小板减少,MPV、PDW明显增高,因此,检测血小板参数对预测妊高征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高频电波刀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液基细胞学(TCT)检查、阴道镜宫颈多点活检诊断为宫颈病变的310例患者进行LEEP术,其中慢性宫颈炎280例,宫颈湿疣5例,CINⅠ-Ⅱ级22例,CINⅢ级3例,切除组织全部送病检。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手术疗效。结果LEEP术后2个月慢性宫颈炎95%完全愈合,CIN术后2个月88%愈合,3个月后CIN患者100%愈合。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相吻合率为99%(307/310),仅3例有差异,其中1例术前CINⅡ,术后CINⅢ;1例术前CINⅢ,术后为原位癌;1例术前宫颈炎,术后为HPV感染。310例患者中,1例CINⅢLEEP术后病理报告为原位癌,LEEP切下之标本切缘未见病灶,患者本人要求子宫切除。结论LEEP术是目前治疗宫颈病变的最佳方法,且可提供完整的病检标本,对宫颈微浸润癌及原位癌的早期诊断价值高,是预防宫颈浸润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检测子宫动脉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87例20~24周妊娠妇女的子宫动脉进行检测,通过观察追踪随访孕妇至分娩,根据是否出现高血压,把检测20~24周妊娠妇女的子宫动脉参数分为两组:正常组(560例)和高危组(27例),进行对照研究,对比分析两组受检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声像图表现。结果①高危组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d)较正常组快,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s)和平均血流速度(Vm)减慢(P〈0.01),高危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S/D)比正常组高(P〈0.01),②高危组子宫动脉多普勒频谱表现典型者出现舒张早期"V"切迹。结论高危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和多普勒频谱形态与正常组妊娠妇女有明显的不同,常规定期监测20~24周妊娠妇女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多普勒频谱形态,对早期发现和治疗妊高征,保障母婴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标本与术前宫颈活检的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以及LEEP锥切术对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影响。方法通过对397例宫颈上皮病变的LEEP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并与术前宫颈活检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两次病理结果的符合率;比较LEEP术前与术后高危型HPV检查结果,探讨LEEP锥切术对HPV感染的影响。结果宫颈LEEP标本与术前多点活检的诊断符合率为49.87%(198/397),降级39.29%(156/397),升级10.83%(43/397)。术后高危型HPV检查的阳性率为23.67%(58/245),较术前86.00%(315/368)显著降低(χ2=302.94,P=0.0000)。术后高危型HPV持续阳性的患者CIN的复发率为70.69%(41/58),显著高于HPV阴性者的21.57%(1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5,Ρ=0.0001)。结论 LEEP锥切标本与术前宫颈活检的病理诊断有较高符合率;LEEP术后高危型HPV阳性率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HPV持续感染有较高复发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在广州地区孕妇早产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门诊产检或住院的中晚期妊娠孕妇124例为研究对象。取阴道后穹窿分泌物,应用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快速测试条进行检测,同时取样检测白带常规和细菌性阴道病、支原体、衣原体。记录7d、14d、34周、37周内分娩的情况,追踪妊娠结局。分析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124例患者中,7d、14d、34周、37周内分娩分别为2、4、10、18例,其对应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7d)100%、77.8%、6.9%、100%,(14d)75%、78.3%、10.3%、98.9%,(34周)50%、78.9%、17.2%、94.7%,(37周)33.3%、78.3%、20.7%、87.4%。排除18例早产后,fFN阳性者23例,其中下生殖道感染者17例,占73.9%;fFN阴性83例,其中下生殖道感染者18例,占21.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出现fFN阳性、有先兆早产症状的患者给予宫缩抑制剂及促胎肺成熟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实际发生早产的孕妇18例,约占全部分娩孕妇的14.5%,其中34周内分娩的孕妇10例,占8%,除2例由于分娩时孕周不足28周外,其余分娩的患儿全部存活。结论中晚孕行fFN检测可预测早产,预测早产的阴性预测价值和近期预测价值均较高,但其阳性预测价值和远期预测价值低,其原因与生殖道感染的干扰有关,对fFN检测阴性者避免过度处理,fFN检测阳性者结合临床及时处理。在整个妊娠期间,需连续监测fFN的变化,及早发现异常,对早产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围产儿的致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体重指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就诊的PCOS孕妇328例,按照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体重正常组(BMI 18.5~24.9kg/m^2)和超重及肥胖组(BMI≥25.0kg/m^2),比较两组PCOS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等情况。结果超重及肥胖组的既往流产率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妊娠比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胎盘早剥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两组问胎膜旱破、胎儿生长受限、前置胎盘和产后出血等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分娩方式上,超重及肥胖PCOS孕妇与对照组相比顺产率低而剖宫产率高,早产和巨大儿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超重及肥胖的PCOS患者发生妊娠期并发症的风险增高,新生儿容易出现不良结局,对这类患者应加强健康管理,孕前即注意体重的控制以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