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期为冠心病中医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冠心病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实时采集京津地区9家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院1 07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病史及中西医诊断信息,并将中医诊断复合证型拆分为寒凝、火热、气滞、痰浊、痰热、血瘀、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水饮11个证候要素,分析冠心病不同亚型及合并不同疾病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冠心病住院患者最常见证候要素为血瘀(81.4%),其次为气虚(56.8%)、痰浊(48.5%)、阴虚(25.1%)。冠心病各亚型及冠心病合并不同疾病患者之间证候分布特点有所差异,劳力性心绞痛患者中气阴两虚、痰热较其他病种常见,心律失常患者阳虚、痰热比例较高,心功能不全患者以阳虚、痰浊、水饮为特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气虚、痰浊较多,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辨证属阴虚者较多。结论冠心病不同亚型或合并不同疾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有不同特点,为中医辨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中医证候特点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近10余年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冠心病 AND 证"为关键词就1994年-2008年在国内正式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冠心病辨证治疗及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证候要素分析研究冠心病的证候特点.结果 符合入选要求文献95篇,入选病例14 210例.冠心病总体证候及冠心病心绞痛证候分布涉及8个证候要素,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气滞、阳虚、寒凝、热蕴,其中血瘀、气虚、痰浊、阴虚、气滞、阳虚6个证候要素检出率大于10%.南方、北方患者主要证候要素(包括痰浊)分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近10余年冠心病常见证候要素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气滞、阳虚、寒凝、热蕴,反映了冠心病本虚标实的病机,南方、北方患者未见明显差异.与上一10年间比较,痰浊、热蕴患者有所增加.今后应加强对冠心病不同人群的证候分布比较分析及证候动态演变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与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10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不同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多属气虚血瘀、痰瘀互结之证;不同性别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比较,男性多兼见阳虚证(P=0.028),女性多兼见阴虚证(P=0.006)及气滞证(P=0.071);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单支及双支病变较多兼见气滞证(P=0.038),三支及合并左主干病变多见痰浊证(P=0.040);狭窄程度较重患者多见痰浊证(P=0.012).结论 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与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有待于更大样本临床调查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各证型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科住院的所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2 648例,观察各证型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ST-T变化情况。结果心绞痛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方面,心肾阳虚证型疗效较差,与其他证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上各证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医各证型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各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型的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2010年2月-2010年10月运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新疆阿克苏等5个地区收集在新疆居住3年以上且经西医确诊第一诊断为冠心病和(或)中医辨病为胸痹的住院患者660例,挑选出有冠脉造影结果且资料完整的病例总共249份,分析冠心病患者各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型的冠脉病变特点.结果 249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型以右冠脉优势型为主,病变血管支数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冠脉病变部位主要累及血管依次为前降支、右冠脉、回旋支和左主干.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平和质20例(8.03%),偏颇体质229例(91.97%),其中在偏颇体质中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占据前三位.各体质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的狭窄支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中秽浊痰阻证140例(56.22%),非秽浊痰阻证109例(43.78%),以秽浊痰阻证为主,秽浊痰阻证组冠脉多支病变与非秽浊痰阻证组冠脉多支病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冠心病患者以秽浊痰阻证为主,且秽浊痰阻证冠脉多支病变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稳定期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其与随访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纳入稳定期冠心病患者303例,详细记录入选时、半年、1年的中医证候情况及2年随访时事件发生情况。应用频数分布法,观察两组患者整体的证候分布。应用多因子降维(MDR)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结果频数法显示3个时间点(两个时间段)的演变趋势:两组的气滞、寒痰(第2时段)均呈现降低趋势,痰热证在事件组呈现逐渐增加。阴虚、气虚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阳虚的变化两组则呈现相反的方向。应用MDR来研究证候之间的转化,结果提示,第2个时点的阳虚转化为第3个时点的痰热、第2个时点的气虚转化为第3个时点的痰热与发生心血管事件呈正相关。结论证候演变中以气虚—痰热、阳虚—痰热的转化易引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调研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合并病及中医证候要素。结果调研736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其中合并脑卒中的患者94例,占12.77%。稳定性冠心病常见证候是血瘀(501例,68.07%)、痰浊(363例,49.32%)、气虚(344例,46.74%)。冠心病合并脑卒中患者常见证候是血瘀(65例,69.14%)、气虚(47例,50.00%)、痰浊(44例,46.81%);亚组分析显示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患者,无论男女均多见气滞证;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脑卒中兼夹糖尿病的患者多见气滞证,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脑卒中兼夹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的患者较不合并脑卒中的患者多见气滞证。结论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基本症候是血瘀、气虚、痰浊,气滞是其关键病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房颤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制定临床观察表,采纳广东省中医院2004年1月—2007年6月住院并确诊冠心病房颤的病人259例,记录其性别、年龄、病程、冠心病类型、合并危险因素、心室率、房颤类型、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以及主要临床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判别其中医证型。结果各种证型中以气滞血瘀型、痰浊阻滞型居多,各证型所占比例由多到少排列为气滞血瘀型(32.4%)>痰浊阻滞型(26.3%)>心脾两虚型(15.4%)>肝肾阴虚型(13.5%)>水饮凌心型(8.1%)>心阳不振型(4.2%)。结论冠心病房颤病因以血瘀为主。血瘀、痰浊、气滞是冠心病房颤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中医证候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中医证候特征及分布规律,了解介入治疗对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405例,分析介入治疗围术期中医证候及分布规律,四诊指标变化情况,证型相兼、虚实的变化规律。结果冠脉介入治疗后气虚证增加,血瘀证、寒凝证减少;介入治疗后胸痛、胸闷、脉涩等均显著改善,神疲乏力、纳食减少、脉细等显著性增加;术前实证所占比例最大,术后本虚标实证所占比例最大。结论介入术对冠心病辨证分型的影响为介入治疗后气虚证增加,血瘀证、寒凝证减少,提示应充分关注介入治疗后补气活血、标本兼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病人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确诊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病人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采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冠状动脉造影资料、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及中医四诊信息,建立三维结构化关联数据库,采用证候、证素判定标准进行判定,分析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病人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结果 经证素归类合并后出现频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血瘀102例(68.00%)、肾虚98例(65.33%)、痰浊93例(62.00%)、气虚76例(50.67%)、气滞55例(36.67%)、内毒36例(24.00%)、阳虚28例(18.67%)、血虚22例(14.67%)、阴虚19例(12.67%)、水饮12例(8.00%)。颈动脉斑块部位与中医证素分布情况:斑块位于颈总动脉者多见气虚、肾虚、气滞、血瘀等证素;斑块位于颈内动脉者多见肾虚、气虚、痰浊、气滞等证素;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者多见血瘀、痰浊、肾虚、气虚等证素。结论 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病人中医证素以血瘀为主,其次为肾虚、痰浊、气虚。  相似文献   

11.
由于老年人较之于青壮年或中年人有特殊的与增龄相关的生理病理变化,导致老年人在中医证候方面必然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对老年缺血性卒中与冠心病共患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发现老年缺血性卒中与冠心病共患患者中存在有据可循的中医证候规律。对于该疾病人群的治疗应针对其心脑共病现象、常见中医证候类型等特点有的放矢,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规律及药物支架对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对108例冠心病患者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气虚、阳虚、阴虚、气滞、血瘀、痰浊等证型。按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个月4个时间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标实证中除痰浊外,气滞证在介入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个月各阶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阶段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瘀证除术后24h与术后1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本虚证中气虚、阳虚、阴虚各证各阶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明显改善冠心病气滞证和血瘀证,充分证明了气滞血瘀是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病机关键;但对本虚证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故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病的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肾功能冠心病病人中医证型分布、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内科住院且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人241例,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将病人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正常组心血瘀阻证比例高于异常组,异常组痰阻心脉证及阳气虚衰证比例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相对较重的两种中医证型分别为痰阻心脉证与阳气虚衰证,冠状动脉病变最轻的中医证型为心血瘀阻证。异常组Gensini积分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住院期间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及30 d再住院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肾功能冠心病病人中医证型分布、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浙江汉族人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8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严格符合相关纳入及排除标准。入选后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及中医证型判定由医院心内科主治(主治中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结果浙江汉族人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型、心气虚弱型、寒凝心脉型、心肾阴虚型及心肾阳虚型,浙江汉族冠心病患者中心血瘀阻型和痰浊内阻型以冠脉多支病变为主,心气虚弱型以双支血管病变为主,寒凝心脉型则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浙江汉族人冠心病的主要中医证型是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型及心气虚弱型。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在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构建冠心病中医证候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共设计系统管理、病案管理、神经网络、病例诊断、研究动态、帮助六个功能模块,可实现冠心病证候资料的录入、编辑、修改、查询、统计和研究动态查询等多项功能,具有界面友好直观,操作简单方便、系统稳定性强、安全性好、专科特色明显等优势,其成功开发和应用对于深入探讨冠心病证候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四项(TC、TG、HDL、LDL)表达水平与不同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我院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热毒血瘀组、心血瘀阻组、痰阻血瘀组、气虚血瘀组、气阴两虚组以及气滞血各瘀20例.另外选取同期收治本院的20例无冠心病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研究对象的血清HS-CRP、TC、TG、HDL、LDL水平进行检测,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诊断.结果 各中医证型亚组患者的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中医证型亚组患者的TC、TG、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S-CRP与HDL呈正相关,与LDL呈负相关,TC与TG、LDL均呈正相关,TG与HDL呈负相关,与LDL呈正相关(P<0.05).结论 HS-CRP高表达可作为冠心病心血瘀阻型的临床客观参考指标,为临床医生提供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参考依据.HS-CRP与血脂水平共同作用对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能够作为辅助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温阳活血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养心氏片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ST-T变化情况。结果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为71.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改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00%,对照组为51.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活血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养心氏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心衰的证候特征及证候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临床流调学的研究方法,对1 504份《冠心病合并心衰中医证候特征及其演变规律一线专家调查问卷》数据库,采用构成比及概率转移矩阵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心衰共四期十三个证型,阶段A到阶段B的演变规律是证型均易转化为肝脾不调证;阶段B到阶段C的规律是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脾不调证与阳虚饮停证都易转化为宗气虚乏证,湿阻气结证易转化为肾虚水泛证;阶段C阶段D的规律是宗气虚乏证易转化为水气凌心证,停饮阻络证、肾虚水泛证与寒饮阻络证易转化为喘脱亡阳证。结论冠心病合并心衰具有其特定的证候特征及证候演变规律:四期十三个证型,其起病、发展与气(阳)虚及饮邪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为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中医治疗提供辨证施治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提取94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舌、脉等四诊信息,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进行统计分析这类患者的证候学特点。结果: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候依次为:脾虚湿阻证(80.8%),血瘀证(71.3%),湿热蕴结证(55.3%),肝气郁结证(44.7%),肝肾阴虚证(9.6%),脾肾阳虚证(4.3%)。其中同一患者常有几个证候重叠。结论: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中医证候较少见单一证候,兼夹证多见。脾虚湿阻兼夹瘀热的复合证型,是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最特征性证候。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为基础,将临床研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冠心病患者的证候分布特点、辨证论治规律等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新疆冠心病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运用计算机系统软件对科研病历信息进行提取和整合,进行临床研究,总结新疆冠心病(胸痹)中医证候特点、证候分布规律、临床证候与中药关联性的研究。结果本次分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明确诊断冠心病的住院患者202例,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平均年龄小于女性。新疆冠心病(胸痹心痛)患者分为痰瘀互阻证、秽浊痰阻证、气阴两虚证、秽浊痰阻偏瘀证、气虚血瘀证、痰热内扰证六型,不同证型构成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02例患者中以秽浊痰阻证占首位,并分析得出不同证型用药频次结果。冠心病合并疾病名称前三位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不同证型西药用药频次前五位的均包括抗凝药、降压药、降脂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结论通过冠心病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的初步实践可以看出,平台建立可以为开展新疆冠心病高质量临床研究和应用示范研究服务,利用科研一体化进行科研临床工作是今后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推动中医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