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心安神止眩丸对心理应激致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养心安神止眩丸治疗心理应激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慢性心理应激所致的高血压病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养心安神止眩丸.治疗12周后,评价各组的降压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在降压有效率、降压程度、生活质量改善的观察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心安神止眩丸治疗应激性高血压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养心安神止眩丸对脑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择期脑动脉支架术的住院病人6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从术前3 d~5 d开始服用养心安神止眩丸,服用至术后3个月.两组均使用肠溶阿司匹林和噻氯吡啶治疗,用法相同.结果 两组均在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每3个月随访1次,治疗组有3例(9.7%)出现再狭窄,对照组有7例(21.9%)出现再狭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心安神止眩丸对脑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临床意义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6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单纯冠心病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空腹抽血检测生化指标;测定PWV。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分析PWV在研究对象中的分布特点,应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影响PWV的因素。结果 (1)四组间的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和颈-足背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DPWV)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高血压组、单纯冠心病组和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的CFPWV及CDPWV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在四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CFPWV和CDPWV在高血压组和单纯冠心病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的CFPWV高于高血压组和单纯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的CDPWV较单纯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5);(3)每组内部CFPWV、CDPWV和CRPWV三组数据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4)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脉压是影响CFPWV的主要因素;HDLC和平均压是影响CDPWV的主要因素。结论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的PWV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PWV升高更为显著,提示后者的动脉硬化程度更为严重;CFPWV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心率、脉压、平均压、Hcy、HDLC等是影响PWV的因素;如果在早期检测PWV则能够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的筛查诊断、早期预防及干预治疗提供可靠的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脂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从上海市宝山区6家社区卫生中心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入选726例高血压患者,收集相关病史信息,检测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 PWV),颈动脉-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 PWV)、颈动脉-足背动脉脉搏波速度(C-D PWV),672例患者随访1年后再次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将患者分成单纯高血压组(n=357)、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组(n=108)、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n=142)、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糖尿病组(n=65)四组。结果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糖尿病组四组间P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均值比较提示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糖尿病组患者较其他3组C-F PWV和C-D PWV均值高,但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研究中四组的C-F PWV均有所增加,其中单纯高血压组患者前后两年C-F PWV、C-R PW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糖尿病或高血脂的患者组前后两年C-F PWV、C-R P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前后两年C-D PWV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横断面研究显示,单纯合并高血糖或高血脂的高血压患者中,其PWV值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随访研究中两组PWV的增高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糖、高血脂相对高血压对动脉僵硬度影响较小,但可加速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于改善高血压病并发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高血压病伴IGT患者分为EECP组(44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降血压治疗,EEC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EECP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以及血浆中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比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均P0.01),但是两组间血压下降幅度并无明显差异。EECP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a PWV均有显著下降,ET也有显著下降,NO则有显著上升。但是EECP组ba PWV、ET和NO较对照组改善的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EECP能有效改善高血压病伴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PWV。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以及危险因素分层与动脉脉搏波速度(PWV)的关系。方法应用动脉脉搏波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入选的5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肱动脉-踝动脉baPWV值,并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层,比较不同血压水平及危险程度患者的脉搏波速度。结果1级与2级高血压患者的baP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40±150)cm/s比(1630±160)cm/s,P=0.298];伴有一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者的baPWV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1645±138)cm/s比(1584±160)cm/s,P=0.001)]。结论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PWV值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对脉搏波速度的影响可能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节律异常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脑钠肽(BNP)及左室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4h动态血压结果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杓型高血压组与非杓型高血压组,分别进行了PWV、BNP及超声心动图测定。结果杓型高血压组与非杓型高血压组的PWV、BNP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非杓型高血压组显著高于杓型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浓度与LVMI呈正相关(r=0.61,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往往伴有外周血管及心脏靶器官损害,PWV值及脑钠肽水平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节律的异常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入选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基础PWV,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常规组选用厄贝沙坦和硝苯地平缓释片,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降压药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5mg,1次/日,治疗6个月,重复测定PWV。结果两组血压控制良好,瑞舒伐他汀组的收缩压、舒张压、PWV分别低于常规组,收缩压、舒张压、PWV,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除降低血脂外,还具有降压及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WV作用。  相似文献   

9.
Hua Q  Tan J  Liu DX  Wen J  Xing XR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12):1088-109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和血压水平的高血压病患者颈-股动脉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股动脉PWV(CFPWV)和颈-桡动脉PWV(CRPWV)分别作为反映中央弹性大动脉和外周中等肌性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对517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272例,女245例,年龄17~82岁,平均(52.0±13.0)岁]和118例健康人[其中男52例,女66例,年龄19~82岁,平均(54.2±13.8)岁]进行PWV检测。结果健康人和高血压病患者颈-股动脉PWV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P<0.001),而颈-桡动脉PWV无此变化趋势;颈-股动脉PWV和颈-桡动脉PWV均随血压水平升高而增高(P<0.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年龄和收缩压是影响颈-股动脉PWV的独立因素;舒张压是影响颈-桡动脉PWV的独立因素(各标准化回归系数P<0.001)。结论年龄和血压组分对高血压患者中央弹性大动脉和外周中等肌性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不同。对大动脉弹性功能改变的检测较外周中等动脉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伴冠心病患者大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将患者分为EH组与对照组,前者根据有无冠心病进一步分为高血压伴冠心病及不伴冠心病组。应用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velocity,PWV)测定系统测量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 PWV)作为评价大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结果:EH伴冠心病患者的C-F PWV较不伴冠心病患者明显增快。年龄、脉压是影响C-F PWV的独立因素。结论:EH伴冠心病患者大动脉弹性减退,与年龄和脉压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脉顺应性的变化,及其与动态血压监测(ABPM)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62例高血压病患者和104例正常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脉搏波速度(PWV)测定。结果:高血压组的颈动脉-桡动脉(G-R)PWV、颈动脉-股动脉(C-F)PWV,24 h、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平均脉压,心率,血压负荷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C-F PWV及C-R PWV与24 h、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心率,血压负荷均呈显著正相关(r=0.108~0.406,P<0.05~<0.001)。C-F PWV比C-R PWV与平均收缩压和收缩压负荷的相关性更强。C-F PWV与动态脉压、年龄显著正相关(r=0.205~0.406,P<0.001)。结论:动脉顺应性减退是高血压的重要改变,大动脉顺应性与动态脉压、收缩压和年龄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对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 PWV)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入住老年病科及健康体检老年高血压患者162例,年龄60~82岁,平均(70.5±6.4)岁,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ba PWV及常规生化检查,根据ba PWV,分为高ba PWV(≥1400 cm/s)组88例与低ba PWV组(1400 cm/s)74例,比较2组间基础资料及动态血压及变异性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BPV与ba PWV的关系。结果高ba PWV组人群年龄、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均高于低ba PWV组,高ba PWV组动态血压24 h平均脉压、日间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夜间收缩压标准差、日间舒张压标准差、舒张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系数高于低ba PWV组。校正年龄、FBG、LDL-C、CRP、HCY后,回归分析显示日间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24 h平均脉压、舒张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系数为ba PWV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BPV与ba PWV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改变及相关因素.方法 整群选取合肥市某医院2009-09-2010-08间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424例,其中男女各223例和201例,年龄(65.6±11.9)岁,采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颈挠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和颈远端动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超敏C反应蛋白(hs_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10位高血压患者,将入选患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EH组,n=77),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组(EH+IGT组,n=60)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EH+T2DM组,n=73),比较各组间PWV、hs_CRP的相关性。结果 EH+T2DM组的PWV较EH及EH+IGT组增高;EH+T2DM组的hs_CRP较EH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EH+IGT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简单线性分析得出,PWV与年龄、hs_CRP呈正相关,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hs_CRP与PWV呈独立相关。结论 hs_CRP是高血压患者PWV的独立危险因素,炎症可能参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转换酶抑制剂咪达普利(商品名达爽)、苯那普利(商品名洛汀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压、中心动脉压及大动脉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交叉对照法,30名高血压患者随机接受达爽-洛汀新顺序治疗或洛汀新-达爽顺序治疗.应用Sphygmocor动脉平面测压仪测定主动脉反射波增压指数及颈-股动脉PWV作为反映大动脉扩张性的参数,于治疗前后测定外周动脉压及脉搏波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反射波增压指数和颈-股动脉PWV明显增高.经达爽和洛汀新治疗10周后外周动脉压、中心动脉压明显降低,主动脉反射波增压指数及颈-股动脉PWV明显降低.结论长效ACEI达爽和洛汀新在降低血压的同时降低脉搏波传导速度和波反射,增加大动脉的顺应性,改善大动脉的缓冲功能.这种血管保护作用可能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回声跟踪技术及脉搏波速度测定系统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大动脉弹性功能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与传统两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比较与意义。方法:冠心病组51例,正常对照组51例,分别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脉搏波速度测定系统对颈动脉弹性功能改变进行评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僵硬系数、动脉顺应性、PWVβ及PWV;比较各组间PWVβ值与PWV的差异。结果:冠心病组压力应变弹性系数、僵硬系数、PWVβ及PWV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动脉顺应性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PWVβ与PWV均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大动脉弹性功能明显降低。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及动脉硬化检测技术能方便、快捷、无创评价动脉功能和结构的早期变化。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和传统两点脉搏波传导速度一样能较敏感地反映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对高血压患者脉搏波速度(PWV)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高血压组,采用氯沙坦钾治疗12周前后分别测定其PWV,选取年龄相匹配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对所测PWV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PWV分别为(11.2±0.73)m/s和(7.65±0.62)m/s(P0.05);经氯沙坦钾治疗后,高血压组PWV降低至(8.45±0.41)m/s(P0.05)。结论氯沙坦钾能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PWV。  相似文献   

18.
养心氏片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养心氏片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常规降压,治疗组加服养心氏2片/次,3次/天,疗程12wk,两组治疗前后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以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肱动脉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明显改变,分别为(10.5±2.7)%v(s3.5±1.9)%(p<0.01),(10.5±2.7)%vs(3.8±1.6)%(p<0.01)。结论养心氏可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硬化的发展,预防冠心病。  相似文献   

19.
【】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脉搏波速度(PWV)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住院的高血压患者60例(其中HDL-C正常者26例,HDL-C降低者34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8例,应用自动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仪测量所有入选者的颈-股动脉PWV作为反映大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并同时记录所有入选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肌酐、尿酸、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体重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PWV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LDL-C及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WV与HDL-C呈负相关(r=-0.138,P=0.004);高血压HDL-C降低组PWV明显高于HDL-C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浆HDL-C水平降低可能与动脉僵硬度增加关系密切,提示HDL-C降低可能是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脉压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关系.方法: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354例,进行血压、生化指标及UACR测定,应用自动脉搏波传导速度分析仪检测颈-股动脉PWV.将患者分为脉压>60 mmHg(1 mmHg=0.133 kPa)和≤60 mmHg两部分进行分析.按照UACR三分位切点值分三组,UACR<10.34 mg/g组、UACR(10.34~25.60)mg/g组、UACR>25.60 mg/g组,每组118例.结果:①脉压>60 mmHg患者的颈-股动脉PWV比脉压≤60 mmHg患者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随UACR值由低到高,三组患者颈-股动脉PWV值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