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风又名“卒中” ,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死亡率和致残率都较高。经过救治后 ,大部分患者都留有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中风后重要的临床表现。这不仅由于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带来痛苦 ,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大负担。如何能使瘫痪肢体恢复功能 ,十余年来我们以体针配合头针、推拿与按摩、康复锻炼等综合疗法为主 ,治疗中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84例偏瘫患者 ,男 6 0例 ,女 2 4例 ;年龄最小 35岁 ,最大 78岁 ;病程紧短 6d ,最长 1年 ,3个月以内 2 9…  相似文献   

2.
去年12月.美国埃莫里大学医学院的康复医学教授史蒂芬.沃夫(Steven Wolf)公布了一项大型研究的结果.显示肢体限制一诱导运动疗法(extremity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简称CIMT)能够提高中风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3.
针刺加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加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梗死肢体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运动疗法组与醒脑开窍针刺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针刺治疗,针刺加运动疗法组在针刺同时进行针对性的肢体运动疗法康复。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Fugl-Meyer运动评价法(FMA)评分。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有改善,但针刺加运动疗法组明显优于醒脑开窍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加运动疗法是治疗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风又名卒中。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证。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不尽人意,且副作用大,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大优势。实验证明: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中风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前,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中风的康复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课题。针灸医学与康复医学因在适应证上有相同的疾病谱,治疗的切入时机也相同,在治疗方法和学科理论上更有极强的互补性[1]。近年来,两者的结合疗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中风的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就有关问题及研究综述如下。1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的方法1.1针灸结合康复疗法与单一疗法的比较1.1.1针灸结合康复与单一针灸对比严伟等[2]在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痉挛。康复训练运用以控制痉挛的基础训练为主的神经促通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中风患者康复护理结果的分析来探析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通过对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不同时间内接受康复护理的中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护理结果的影响。结果两组中风患者经过相同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以后,大多数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问题均得到了缓解,观察组康复护理的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的17例患者中,康复护理的有效率为64.70%。结论及早开展康复护理工作对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着极大的积极影响,能有效帮助患者减轻运动障碍的程度,加强护理效果,提高护理的有效率,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10月至2009年9月共收治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127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对象所有病人均为我科住院病人,符合1994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证实.入选标准:(1)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2)首次发病或过去脑血管疾病未遗留神经功能缺损;(3)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4)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康复组72例,男45例,女27例,年龄40~78岁,平均62岁;其中脑梗死43例,脑出血29例.对照组55例,男35例,女20例,年龄42~79岁,平均62.3岁;其中脑梗死38例,脑出血17例.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肢体运动功能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规范的康复治疗对前循环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前循环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50例),康复组患者给予6个月规范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1个月的康复治疗,出院后定期随访。结果康复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时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3、6个月时肢体功能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康复治疗对于前循环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乙哌立松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肌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乙哌立松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58例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治疗组口服乙哌立松结合康复疗法,乙哌立松为每次50 mg,每日3次,最大剂量为每日300 mg;对照组只应用康复疗法.采用Ashworth分级法和改良的Barthel氏指数评定法,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肌张力及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6周病人上下肢肌张力、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乙哌立松结合康复疗法对中风所致肌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并可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中风恢复期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传统针刺组)和治疗组(分期针刺组)。后期应用运动功能评定(FMA)、步行能力分级(FAC)等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对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均有改善,但从治疗后FMA、FAC等量表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方面,分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效果优于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1.
早期介入中医康复疗法治疗急性中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1]。其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的脑卒中相似,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临床上常将中风分为急性期、康复期、后遗症期3期。近年来,对于中医康复介入治疗中风的时间尚存在一定差异,大多观点强调其在中风后遗症期的重要作用,现就早期(2周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中医理疗的早期介入1.1针灸的早期介入针灸治疗中风疗效肯定,但是对于治疗时机存在很大争议,甚至形成根本分歧[2]。传统观念认为,针灸多在中风后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运动康复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按常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结合运动康复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的空腹血糖(FBG)水平、餐后2h血糖(2 hPBG)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BG、2 hPBG和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4周后,对照组的FBG水平为(9.2±2.5)mmol/L,观察组为(7.4±2.7)mmol/L;对照组的2 hPBG为(11.3±2.8) mmol/L,观察组为(9.3±1.9)mmol/L;对照组的HbA1c为(6.9±0.8)%,观察组为(6.1±0.7)%,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采用运动康复疗效进行治疗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对糖尿病治疗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脑血管病并发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经康复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入院的180例脑血管病并发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康复治疗配合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单纯常规治疗),统计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  相似文献   

14.
针刺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专业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头体针并用配合康复(治疗组)与针刺配合无指导按摩(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分别评定两组神经缺损积分和日常活动Barthel(BI)指数,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配合康复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缺损功能和日常活动BI指数改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专业的康复治疗可加速病人各项功能的恢复,专业的康复治疗指导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程霞 《山东医药》2007,47(31):104-104
康复医学的实践证明,恰当的康复护理训练,可以促进患者受损功能的恢复,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残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笔者对62例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探讨运动康复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收集2017年9月—2019年9月该院6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疗法干预。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血脂指标、体质指标对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三酰甘油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总胆固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腰臀比、静态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肺活量、左握力、右握力及坐位体前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治疗中,采用运动康复疗法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标和体质指标,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适合在临床进行实施和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舒脉宁注射液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于治疗前分别采用信封法将300例病人随机分为舒脉宁注射液组和脉络宁组,做双盲治疗前瞻性对比观察,均用注射液20mL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14次为1个疗程。结果舒脉宁组疗效为96.7%,优于脉络宁组的84.7%(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91.20&#177;8.17)分与(82.28&#177;10.79)分,舒脉宁组神经功能好转明显(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监测结果显示,舒脉宁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全部指标有显著好转,治疗后舒脉宁组较脉络宁组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脉宁注射液具有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为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物理疗法为主的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采用CIMT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0m最大步行速度、Berg平衡量表、简式Fugl-Meyer评价量表中的下肢评价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功能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IMT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疗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 58例老年T2DM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9例,经6个月运动疗法干预后,比较血糖控制情况和运动疗法干预对血糖和血脂的影响。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康复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控制和降低血糖、血脂,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初发高血压病3个月运动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运动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新发现的轻、中度高血压病人均分为运动和对照两组,运动组进行运动康复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运动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心率均有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各值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比较有显差异(P<0.05)。结论:运动康复疗法适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