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NICU住院时间超过48 h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院内感染发生、发展及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该研究中1357例患儿发生院内感染202例次,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4.89%(202/1375),日感染率为10.44‰(202/19355)。不同出生体重与胎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出生体重<1000 g患儿院感发生率为75.00%,胎龄<30周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2.63%。最常见的院内感染类型是肺炎[43.07%(87/202)]与败血症[26.73%(54/202)]。院内感染患儿比非院内感染患儿住院时间长(中位住院时间:20 d与10 d)(P<0.01),住院费用高(中位住院费用:21045.32元与8108.23元)(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院内感染患儿与非院内感染患儿在胎龄、出生体重、5 min Apgar评分、窒息抢救史、感染前抗生素使用、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胸腔闭式引流管、感染前胸腹部手术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及感染前使用抗生素为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ICU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高,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及感染前使用抗生素为NICU院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院内感染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对近年NICU院内感染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对院内感染的定义、病原和发病率及主要危险因素作一简介并讨论其主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院内感染638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Xu Y  Zhang LJ  Ge HY  Wang DH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6):437-441
目的调查NICU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院内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我科2003年5月至2004年12月,住院的638例新生儿进行院内感染的监控,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638例新生儿中74例发生88次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6%;住院日相关的院内感染率为14.9/1000NICU病例一天;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率为18/1000血管内导管一天(2/111);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63.3/1000机械通气一天(15/237);平均开始出现感染时间(7.98±4.58)d。发生院内感染者比未感染者的胎龄及出生体重低、住院时间延长。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胃肠外营养、出生体重≤1500g及呼吸机治疗等(P〈0.05)。感染部位中,以肺炎占首位(45.4%)。院内感染病死率为4.1%。入院后有细菌定植者较无定植者院内感染率高(Х^2=79.7,P〈0.001)。结论充分了解NICU中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尽量减少肠外营养及侵袭性操作的次数和时间、明确NICU中患儿个体细菌的定植情况将有助于控制院内感染并对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在我国目前仍占新生儿疾病的首位。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不成熟,易发生各种院内感染。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监控区域。通过对广东某市级医院NICU2000年度与2004年度院内感染发病率的比较,以及2000年度内感染疾病的分布,对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教育、加强呼吸道管理、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防治措施,以减少NICU患儿院内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内感染病原菌变迁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NICU中5 543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期间院内感染率8.75%。院内感染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呼吸系统感染占37.73%,血液系统占37.53%。阳性标本中,血液标本所占比例最高36.47%,痰液占32.67%。前三年院内感染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后三年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感染最多。出生胎龄37周(OR=2.29,95%CI:1.89~2.77)、出生体质量1 500 g(OR=37.91,95%CI:29.85~48.16)、机械通气(OR=23.16,95%CI:5.72~71.31)、男性(OR=1.24,95%CI:1.03~1.49)、留置尿管(OR=3.73,95%CI:1.94~19.36)为NICU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院内感染主要以呼吸及血行感染多见,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多见。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机械通气、男性、留置尿管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新生儿发育不成熟的特点以及患有较为严重的疾病、接受侵人性操作较多等因素的存在,使得他们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易感人群,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感染的危险性较高.据文献报道,NICU中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8%~40%,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直接死因的30%系感染引起[1-3].因此,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加强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院内感染引发脓毒症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状况,治疗转归情况,以减少早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3年来本院NICU收治的10例早产儿院内感染引发脓毒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早产儿院内感染引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包括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胃肠外营养及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作。细菌培养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常见。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结论胎龄小、低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长、胃肠外营养、中心静脉置管以及机械通气、广谱抗生素应用是早产儿院内感染发生脓毒症高危因素。起病隐匿,病初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明确革兰阴性杆菌是NICU早产儿院内感染脓毒症的主要病原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率高,早期根据院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积极选取敏感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NICU 145例发生院内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45例院内感染患儿中,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41例(28.3%),大肠埃希菌感染39例(26.9%),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0例(6.9%),其他病原感染55例(37.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 32周、出生体重<1500 g、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和肠外营养是肺炎克雷伯杆菌所致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57、6.95、1.23、14.12、3.01);这5个因素也是大肠埃希菌所致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42、6.73、9.96、0.55、2.13)。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而对左氧氟沙星、美洛培南则比较敏感。结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及表皮葡萄球菌是NICU患儿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它们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高。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分别是院内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影响最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BSI)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入住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圣路易斯儿童医院NICU的所有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1 290例病例符合入选标准。确诊院内获得性BSI 175人次,其中导管相关性BSI(CRBSI)109例,占62.3%。每1 000个住院日的院内BSI发生率为4.22。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小胎龄、5 min低Apgar评分、中心静脉置管及置管时间是NICU病人发生院内BSI的4个独立危险因素。而对中心静脉置管婴儿而言,机械通气是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管相关性BSI是院内获得性BSI的主要原因,早产、低Apgar评分及置管时间是导致院内获得性BSI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8):622-62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新生儿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菌感染危险因素、菌株耐药性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中山大学第一医院NICU病原菌培养阳性新生儿院内感染共 88例 ,比较 2 2例 (2 8株 )ESBL阳性和 17例 (17株 )ESBL阴性患儿日龄、性别、孕周、体重、感染发生时间、感染部位、原发病、菌株耐药性、抗生素及侵入性操作使用情况。结果 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均显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时间≥ 7d和先期使用 3代头孢菌素均为产ESBL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 0 5 ) ,而入院到分离出致病菌天数、气管插管、先期使用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及中心静脉插管等因素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药敏试验显示亚胺培南、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ESBL( )菌有较高活性。结论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长时间机械通气和先期使用 3代头孢菌素是新生儿产ESBL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治疗产ESBL菌所致的新生儿严重院内感染 ,应首选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