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持续携带者阴转规律的探讨赵守军,徐志一,邢占春,谢永富,马景臣,张勇,孙永德作者应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持续携带者的长期随访资料,分析探讨HBsAg持续携带者的年阴转率,阴转率与年龄的依赖关系以及期望的阴转年数。在河北省正定...  相似文献   

2.
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101例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良  万年 《现代预防医学》1998,25(3):328-329,333
本文对我院1993年届大学生1645名进行入学体检复查,检查出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101例,其携带率为6.14%(4.98% ̄7.30%),并对101例携带者进行连续4年随访。4年中阴转7例,阴转率为6.9%(1.98% ̄11.88%);其滴度消失变化较大。4年期间e抗原(HBeAg)的阳性率30.75%(26.07% ̄35.43%),但每年中间稍有增减变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无症状HBsAg携带者血清的HBeAg、HBV-DNA和Dane颗粒检查,揭示HBeAg、HBV-DNA均为阳性HBsAg的无症状携带者的血清具有传染性,而单纯HBsAg阳性(HBeAg、HBV-DNA均为阴性)血清传染性不强。
经三年观察,发现HBsAg、HBeAg、HBV-DNA均阳性的无症状携带者对同一个班内密切接触者能引起HBV感染,其感染的相对危险性比对照组高3.7倍。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状况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对华北电力大学物资管理学生264名进行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其中16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乙肝病毒(HBV)累计感染标志,作为期3年的动态追踪观察。结果:HBsAg累计平均携带个为6.30%;HBsAg与HBeAg或核心抗体同时阳性血清占HBsAg阳性血清份数的12.77%。结论:提示对物资管理专业学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同时开展HBsAg及其它HBV感染标志的动态监测,并加强对HBsAg携带者的随访,这在乙肝传染源管理中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了解HBsAg无症状携带者(ASC)的感染特点,探讨HBsAg滴度与HBeAg、抗-HBe和抗-HBc检出的相关性,为制订ASC的管理措施和消除乙肝传染源提供依据。[方法]1201份HBsAg阳性血清来源于2001年1~12月到我站预防医学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饮食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筛选出的ASC。HBsAg、HBeAg、抗-HBe、抗-HBc,检测利用ELASA法。[结果]HBeAg、抗-HBe、抗-HBc阳性率分别为39.13%、37.46%、67.44%,HBsAg滴度与HBeAg、抗-HBe、抗-HBc关系密切,HBeAg以高滴度为主,抗-HBe则多分布在低滴度者中,而HBsAg滴度的高低与抗-HBc检出关系不大;30岁以下青年人中HBeAg检出明显高于30岁以上中壮年,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BsAg滴度高低与HBV传染性强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前S1抗原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蛋白包括S、前S2和前S13种成份.前S1蛋白存在于完整的病毒颗粒以及管状颗粒的表面,一般认为与HBV复制关系密切[1].为探讨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前S1出现情况,我们对110例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进行了前S1抗原的检测和HBV标志物(两对半)检查,并评价其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国家之一,对人体危害严重,已构成社会卫生问题,为了解人群中HBsAg阳性携带动态变化及其与年龄、职业、性别等因素的关系,本文对224例HBsAg阳性携带者进行两年动态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HBsAg慢性携带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3个HBsAg慢性携带者家系375人进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有血缘关系亲属HBsAg携带率明显高于无血缘关系者(P<0.01);且1、2、3级亲属间随血缘关系疏远携带率递减(P<0.01)。有共同生活史者携带率>无共同生活史者(P<0.01)。但HBV感染另二项指标抗-HBs和抗-HBc都不显示以上差别。经叉生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均证明血缘关系在HBsAg携带上起重要作用,共同生活也有联系。1、2、3级亲属加权平均遗传度为88.80%。经遗传方式分析,排除了单基因遗传病的可能,符合多基因遗传病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的原因。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标本,收集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标本,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肝功能项目检测。结果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标本有四种模式,HBV—DNA阳性率为74.4%,肝功能异常率为71.8%。结论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原因较多,S基因突变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保障消费者卫生安全,有效地预防控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传染,我们对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进行了调查。对象为邢台市市属2001年2月至2005年1月41686名食品加工、餐饮业和公共场所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对受检者进行有关影响因素询问登记后,取静脉血3ml,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HBsAg和HBeAg。试剂盒均由上海容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11.
乙肝患者HBVx-DN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HBVx-DN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对155例急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x-DNA进行检测。结果:乙肝患者血清和PBMC中HBVx-DNA阳性率分别为10.3%(16/155)、5.8%(9/155)。其中急性乙肝、慢性乙肝轻度、慢性乙肝中度、慢性乙肝重度、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和PBMC内HBVx-DNA阳性率分别为0%、0%、20.8%(5/24)、17.9%(5/28)、17.1%(6/35)和0%、0%、8.3%(2/24)、10.7%(3/28)、11.4%(4/35),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5)。血清HBVx-DNA(+)组和HBVx-DNA(-)组PBMC的HBVx-DNA阳性率为25.0%(4/16)和3.6%(5/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组和HBeAg(-)组血清和PBMC内HBVx-DNA阳性率为14.0%(15/107)、7.5%(8/107)和2.1%(1/48)、2.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和PBMC均可表达HBVx-DNA,HBVx-DNA表达水平与HBV复制水平、病情活跃程度有关。对HBVx-DNA(+)患者宜跟踪观察,以早期发现有原发性肝癌倾向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核病患者膜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m IL - 2 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 Ficoll- Hypaque常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用 PCR法检测结核病患 PBMC中结核杆菌 DNA (TB- DNA ) ,用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 (BSA)系统同步检测经植物血凝素 (PHA)诱导前后其 m IL - 2 R表达水平。结果 :结核病患者 PHA诱导前后 m IL - 2 R水平分别为 (3.33± 1.39) %和 (2 9.2 3± 5 .98) %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和 P<0 .0 5 )。其中 PBMC内 TB- DNA (+)组与 PBMC内 TB- DNA (- )组 PHA诱导前后 m IL - 2 R水平分别为 (3.0 2± 1.2 8) %、 (2 7.95± 5 .73) %和(3.76± 1.5 5 ) %、 (31.4 6± 6 .32 ) % ,两者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和 P<0 .0 5 )。结论 :结核病患者体内 T细胞活化功能障碍 ,m IL - 2 R表达水平降低 ,结核杆菌感染 PBMC后可进一步抑制其 m IL - 2 R表达。  相似文献   

13.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9分急性弛缓性麻痹患者的粪便中脊髓灰质炎病毒,其中11份阳性,与中和试验鉴定及单克隆抗体鉴定结果符合率为90.90% ̄100%。该法不仅简便,敏感,特异分型,而且可作型内鉴别,为环境样品中脊灰病毒污染提供了检测手术。  相似文献   

14.
硒和血红蛋白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弈明  周燕 《营养学报》1993,15(3):261-264
本文探讨了硒(Se)在血红蛋白(Hb)上的分布,以及摄硒量和摄硒形式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体Hb中Se全部在珠蛋白上,且均匀分布于α和β链上;当硒蛋氨酸形式的硒摄入较多而在Hb中出现“富裕”硒时,在分离过程中有一部分硒会从Hb上脱落下来。这就提示Se与Hb之间至少存在紧密和松散的两种连接方式。 据α和β链中氨基酸的组成,我们推测,Se和Hb之间较紧密的连接是以硒蛋氨酸形式存在,它是膳食硒在Hb合成时掺入的;那松散的连接是有一部分“富裕”硒与半胱氨酸(CyS),特别是β链93位的CyS,连接形成不稳定的硒代三硫化物或硒过硫化物,它们在分离时很容易被还原脱落。一旦机体需要硒时,有可能首先动用这部分硒。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及HBs Ag定量水平与肝脏纤维化进展的相关性,了解HBV-DNA及HBs Ag对预测肝纤维化进展的意义。方法选择乙型肝炎患者243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A组,78例)、中度组(B组,70例)、重度组(C组,52例)及肝硬化组(D组,43例),分别检测其HBV-DNA、HBs Ag、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B、C、D 3组HBV-DNA、HBs Ag及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层连蛋白(LN)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P0.05);C组HBs Ag、CⅣ、HA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5);D组HBs Ag、CⅣ、HA、LN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HBV-DNA与CⅣ显著正相关(r=0.368,P0.05),HBs Ag与CⅣ、HA、LN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397、0.418、0.365,P0.05)。结论 HBs Ag水平与CⅣ、HA、LN等肝纤维化相关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反映肝纤维化病变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16.
Forty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and HCC were analyzed for infection with hepatitis C (HCV) and hepatitis B (HBV) viruses. All patients were negative for HBsAg, 16 were alcoholics, 6 had previous blood transfusions and 18 had sporadic chronic hepatitis. Antibodies to HCV were determined by EIA 2nd generation. HBV-DNA was detected by PCR using primers of the precore region. Analysis of HCV-RNA was done with nested PCR amplifying the 5 non-coding region of the HCV genome, using primers complementary to nucleotides 1–20 and 305–320 and nested primers complementary to nucleotides 21–31 and 271–286 of the HCV-J1. Anti-HCV were positive in 35/40 patients (87.5%). HCV-RNA was detected by PCR in 34 patients (85%) all of them positive for the anti-HCV. HCV-RNA was detected in 70.5% of the alcohol abusers, in 100% of patients with history of transfusion(s) and 94.1% of patients with cryptogenic chronic liver disease. HBV-DNA was detected in only 2 patients. In conclusion, there is a high rate of HCV and a low rate of HBV viremia detected by PCR in Spanish patients with HCC HBsAg negative. No patient without anti-HCV presents HCV-RNA.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ersistent HCV replication may play a role in hepatic carcinogenesis, as HBV-DNA could be found in only 5% of our HCC patients.This work was presented in part at the Biennial Scientific Meeting of the IASL (Brighton 1992) and at the 27th EASL meeting (Vienna 1992)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检测生物气溶胶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用平板计数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土拉弗氏菌气溶胶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R对细菌数目的估计高于平板计数结果,并且PCR在采样后的3h就可以得出定性结果,而土拉弗氏菌平板计数则需要3~7天。  相似文献   

18.
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输血传播病毒 (TTV) 在广西人群中感染情况, 探讨TTV 在肝炎发病中的作用与地位。方法: 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中TTVDNA,用ELISA或RT—PCR法排除非甲—庚型肝炎病毒。结果:正常献血员TTVDNA阳性率为16.4% (12/73), HBV感染者TTV DNA阳性率为4.3% (2/46), 显著低于正常献血员(χ2 = 3.97, P< 0.05), 非甲—庚肝炎患者TTV DNA阳性率为35.4% (6/17), 与正常献血员无显著性差异(χ2 = 3.0, P> 0.05), TTV感染在男女性别中无显著性差异, 但在30~50岁人群中感染率(17/78) 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4/58) (χ2 = 4.92, P< 0.05)。结论: 广西存在TTV 感染,且中年人群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TTV与HBV可有存在互相抑制或干扰作用, 但TTV可能不致病或具轻微致病性  相似文献   

19.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套式PCR基因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人巨细胞病毒主要早期基因核苷酸序列,建立了其套式PCR诊断方法.并组装了较为实用的PCR诊断试剂盒.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较普通PCR技术高2—3个数量级,标本处理方法简单,并可在6h内判定结果,是一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